美国内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美国内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8047942
作者:[美] 乔弗里·瓦德 主笔,瑞克·伯恩斯,肯·伯恩斯 协助编写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在反奴隶制的猛烈抨击下,奴隶主们除了觉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之外,他们的道德水准也遭到贬低。于是,他们越来越热衷的不仅是他们所处的社会体制的安全感,还有重建他们在社会上的声望和个人的荣誉。他们对奴隶制的捍卫也就不再像早期那样具有一种犹豫的约束,而是变得越来越一意孤行。他们竭力从历史、《圣经》和种族理论中寻找为奴隶制正名的根据。南方社会越来越像一个被围困的孤城,他们驱逐非议奴隶制的人,压制内部的对奴隶制的批评,用封锁的方法来对付废奴派的演讲稿和文学的渗入。在国会里,南方议员抱成团,对哪怕再温和的反奴法案,比如在哥伦比亚特区内中止奴隶交易这样的提案也一概反对。他们坚信任何向废奴观念的让步妥协都将损害南方的利益,这些让步会成为废奴派利用的缺口,从而继续向奴隶制发动攻击。在各地有关奴隶制的争议的最后阶段,很多南方领袖在坚持各州主权这个原则上作了妥协的同时,要求联邦政府制定政策,毫无保留地保护奴隶制。其中的一些人甚至坚持要求北方中止对奴隶制的任何非议,或者由北方各州对来自本地的非议实行压制。所有这些,加上其他支持奴隶制的过激作法导致了一个后果:许许多多原来对奴隶没有什么同情心的北方人对“代表奴隶制的力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恶情绪,纷纷投身于反奴隶运动。1846年之后,使得全美政局激化的各州主权问题的焦点正是西部新领地里的奴隶制的合法地位问题。显然,这个通过“1850年妥协”解决了的问题,在肯萨斯的两派恶斗的过程中旧疾复发,那几年中断断续续发生的暴力事件,后来成了大内战的先声。到了1858年夏,局势已经明朗:肯萨斯永远不可能成为蓄奴州,奴隶制在其他的新领地里也没有扎下根。然而,尽管似乎离主题越来越远,有关奴隶制的争议却愈演愈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越来越意识到,新领地只不过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张的国家中地方势力的均衡,以及奴隶制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所导致的重大冲突的前哨战场而已。在这场无休止的争吵中,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联邦解体的威胁正在迫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内战确定了我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为我们后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指出了方向,这其中既有好的,也有坏的……这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一个十字路口,这可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十字路口:整个过程展现了所有人间悲苦。  ——肖比·富特该书成功地展现了这场大战雄伟壮观的场面和其中蕴藏的基本人性。  ——芝加哥论坛报

内容概要

乔弗里·瓦德,乔弗里·瓦德著有《号角吹响之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青少年时代》和《大家风范:富兰克林·罗斯福初试锋芒》,后者获全美传记书评奖。他是《美国传统遗产》杂志的前任编辑,曾为公共广播系统的几部纪录片撰稿,其中包括《内战》。
瑞克·伯恩斯 《内战》的制片和撰稿人,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肯·伯恩斯 弗罗伦汀制片社的创始人,是当今最享盛誉的纪录片制片人之一。他曾制作和导演过许多获奖影片,是公共广播系统的系列纪录片《内战》的制片、导演、摄影和合作撰稿人。
王聪,1960年出生于上海,旅美学者,现任费城教育局翻译处主管。

书籍目录

导言  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第一章  1861年,同室操戈  当·E.法伦贝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第二章  1862年,永获自由  芭芭拉·J.费尔德:是谁解放了奴隶?第三章  1863年,战局纵览  肖比·富特访谈录:战争中形形色色的人第四章  1864年,最神圣的土地  詹姆斯·M。麦克福尔森:战争与政治第五章  1865年,我们天性中的一线良知  C.凡·伍德沃德:内战塑造了我们哪些特性致谢

编辑推荐

《美国内战》根据畅销全美的电视系列片《内战》改编,真实再现那一场血雨腥风的美国南北战争。

作者简介

《美国内战》画页版面世之初,《纽约时报》盛赞其为“视觉和心灵的珍宝”。现在,乔弗里。瓦德这部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杰作的文字版出版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本人的叙述和经历过降临在美国的那场灾难性考验的男男女女的叙述交织在一起:你不但能听到亚伯拉罕·林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和罗伯特·E.李这些风云人物的声音,还能听到南方的淑女和逃亡的奴隶以及身穿“扬基蓝”和“叛军灰”的骑兵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声音。
《美国内战》还收集了一些当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的论文:法伦贝切对內战的起因作了论述;费尔德谈了奴隶解放的经过;肖比·富特描绘了交战双方的士兵和将领;麦克富尔森分析了内战的政治层面;伍德沃德评估了从內战废墟中崛起的美国。

图书封面


 美国内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用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评价美国内战,那就是:乱哄哄开始,又乱哄哄收场,却打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造就了一个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由于出自纪录片撰稿人之手,以大量当事人的鲜活记述取代了按时间先后划分的平铺直叙的事件记录,此书在体裁上比较散漫,但内容并不流于浅显,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美国人的理想信念、 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其作为对后世的影响都颇多助益。此书译文文笔流畅,文采颇佳,但也确如一些书友的评论所指出的,在不少人名地名的翻译上,没有遵循国内翻译界统一的标准,阅读过程中不时地会让人有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是为一大憾事(例如华盛顿旁边最有名的波托马克河,居然被译成了普丹米克河) 。这里提一处错讹(60页第4段4行):首相普末斯顿(Palmerston)王爷对他的内阁成员说……此处的“首相普末斯顿”应译作 “首相帕默斯顿”,而“王爷”应改为“勋爵”。毕竟,有谁听说过英国王室里有“王爷”的称呼(称号)?更不要说帕默斯顿并非王室成员,其身份只是贵族?
  •     读完之后觉得简略,侧重从军事方面来描述这场战争,对其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涉足相对较少,总的来讲还是不错,这样的内战史观我们不具备,对自由与正义的概念也不一样,没有强求出一个正统的观念。内战葬送了一代青年,却重塑和重新理解了美国的价值观,国家由此走向新生,才有了现在的美国。
  •     首先声明,我不懂翻译,对美国地理也不熟悉,但是刚开始看,就发现了好几处非常明显的翻译问题,关键是与约定俗成的翻译名词不一致,看得我这个累啊:1、第4页第3段第7行“密苏里州格莱斯够”,我想一般人都应该会翻成“格拉斯哥”吧;2、第9页第4段倒数第2行“山桑”及下面脚注,根本就是圣经中的参孙与非利士人的故事,我真是无语啊;3、第11页第3段第5行“沙里”,明明是“梭罗”嘛。暂时只看到这里,但是实在忍不住吐槽一下。美国内战的纪录片的确不错,书还是要看下去,就是累点。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同样是内战,美国人对他们自己的战争的评价要比中国人对我们自己的战争的评价要尊重和客观得多。虽然是解说词编出的书,但很有可读性。人名译的有不少问题。
  •     美国人还是略微带有一点英国绅士的味道,连打仗都很有做派。
  •     开卷有误,把 1861 年发生的sumter战斗说成是 1864 年的事,太遗憾了。
  •     内战之后才有美国,这话很不错,所以了解美国历史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
  •        用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评价美国内战,那就是:乱哄哄开始,又乱哄哄收场,却打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造就了一个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
       由于出自纪录片撰稿人之手,以大量当事人的鲜活记述取代了按时间先后划分的平铺直叙的事件记录,此书在体裁上比较散漫,但内容并不流于浅显,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美国人的理想信念、 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其作为对后世的影响都颇多助益。
       此书译文文笔流畅,文采颇佳,但也确如一些书友的评论所指出的,在不少人名地名的翻译上,没有遵循国内翻译界统一的标准,阅读过程中不时地会让人有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是为一大憾事(例如华盛顿旁边最有名的波托马克河,居然被译成了普丹米克河) 。
      
       这里提一处错讹(60页第4段4行):首相普末斯顿(Palmerston)王爷对他的内阁成员说……
      
      此处的“首相普末斯顿”应译作 “首相帕默斯顿”,而“王爷”应改为“勋爵”。毕竟,有谁听说过英国王室里有“王爷”的称呼(称号)?更不要说帕默斯顿并非王室成员,其身份只是贵族?
  •     还没看,但很喜欢封面。
  •     内战打不打?打!
  •       因为自己必须要深入了解美国,突破片面、浅浅的理解,所以在书店浏览了很多书,终于在一堆平平淡淡的书中找到了这一套“美国叙事系列”。当时只买到《美国福音》。回去一气读完,感觉对美国的政治起源和宗教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就在当当寻找同系列的书,可惜只买到这本《美国内战》。读完已经有数月了。今天偶然发现这本书居然没人评价,挺遗憾的,就说上几句。
      如果你认为美国内战的起因真的是为了解放黑奴,那你就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认为战争就是为了消灭敌人,那你就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认为盖茨堡战役是北方必然的胜利,那你就该读读这本书。你会在书中找到林肯当选是南方独立的导火索,同胞间的战争中充满了手足情深,盖茨堡原来是李的失误。
      当然,这本书只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还是不够的。内战既是保证这个年轻联邦继续生存,实践若干治国先贤们的思想重要战争,也是引发美国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重要战争。只有广泛的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后果,才能对美国发生的这场变化有深刻的理解。可以说,这本书比较全面、细致的描绘了当时的历史。
      
      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美国,那建议你还可以读《美国福音》。美国建国先贤的宗教思想是影响他们倡议政治体制的重要因素。他们一手创造的政治制度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还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先不说书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在当当买书收到一本发黄的书的,还真像刚刚历经了战争活着出来的感觉(笑)。书的中间离离奇奇有一张插图,这种排版真心说有点丑。
  •     这才是战争
  •     中规中矩,看后可以基本了解内战史
  •     好书!很多细节都很有趣,但是身为纪录片,很多历史还没有讲得清楚明白。意犹未尽啊。
  •     译名不太规范,其他的还好
  •     一些美国内战的书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南方奴隶主不会以独立为目标。奴隶制的内在要求迫使南方去争夺更多的土地。这种政策必然要同自由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在冲突不能在联邦内部通过议会、政治谈判来解决时,就必然以造成联邦破裂的内战形式来解决。社会政治斗争是经济领域斗争的反映,而同伦理道德没有关系。必须正确地从社会生产的矛盾中发掘出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而许多人还在法律、习俗、民族特性、伦理道德方面摸索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看不清内战的性质的。另一种意见,把一个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作为事件的客观原因,也是站不住脚的。用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去解释一个时代的特性,这种智慧还不如一个小店主。因为后者还能把人的行为同言辞相区分,前者则把人的语言等同于人的行为。我们相信林肯的话是诚恳的,他只是迫不得以解放了黑奴。但是,在历史的必然性面前,个人的主观愿望是不可能成为社会进程的根本动因的。
  •     四星的书,零星的翻译。纳什维尔这地名还没3dm翻译的好。。
  •       首先声明,我不懂翻译,对美国地理也不熟悉,但是刚开始看,就发现了好几处非常明显的翻译问题,关键是与约定俗成的翻译名词不一致,看得我这个累啊:
      1、第4页第3段第7行“密苏里州格莱斯够”,我想一般人都应该会翻成“格拉斯哥”吧;
      2、第9页第4段倒数第2行“山桑”及下面脚注,根本就是圣经中的参孙与非利士人的故事,我真是无语啊;
      3、第11页第3段第5行“沙里”,明明是“梭罗”嘛。
      暂时只看到这里,但是实在忍不住吐槽一下。美国内战的纪录片的确不错,书还是要看下去,就是累点。
      
  •     不错的一本书 对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
  •     瞧人家的内战打完后和和气气的,输了战争的南方叫北方一声大哥,然后重新回归联邦,不闹分裂了。瞧咱们的内战打完后,过了那么久还没和好。
  •     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不怎么样,想深入了解那段历史还是多花点钱,买点原版书或是浏览下相关的网站比较合适。
  •     希望读友们读完这本能有一个正常的心态来看中国的内战。态度决定一切。
  •     an easy read; sometimes biased; a few unoticable bugs.
  •     完整的描述
  •     翻译的很不专业
  •     潜在的地域差异与州权/中央集权斗争在奴隶制争执中的升级,一场可怕的内战,武器太先进太好打了,所以死人多
  •     许多人的文章夹杂在一起成的书.但是作为一本美国历史的入门书籍还是不错的.也给我带来了思考,同样是内战,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     已经看完了,改变美国命运的唯一一次内战,强烈的对比啊!
  •     九·国内讲南北战争的书不多。
  •     书和纪录片都五星
  •     一般 不够生动 没地图 翻译也是虐
  •     纪录片之文字版,读起来如一堆碎片
  •     这个是个剧本,个人感觉不怎么样。
  •       读完之后觉得简略,侧重从军事方面来描述这场战争,对其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涉足相对较少,总的来讲还是不错,这样的内战史观我们不具备,对自由与正义的概念也不一样,没有强求出一个正统的观念。内战葬送了一代青年,却重塑和重新理解了美国的价值观,国家由此走向新生,才有了现在的美国。
  •     写得不错,看得人热血滂湃。
  •     读完之后觉得简略,侧重从军事方面来描述这场战争,对其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涉足相对较少,总的来讲还是不错,这样的内战史观我们不具备,对自由与正义的概念也不一样,没有强求出一个正统的观念。内战葬送了一代青年,却重塑和重新理解了美国的价值观,国家由此走向新生,才有了现在的美国。
  •     写的,翻的都不错,很轻松一口气读下来。
  •     战前,我们常说"The United States are....",战后,我们说"The United States is"...说法的转变,代表着观念的转变。
  •     写作角度比较好,很多评论很中肯客观,如果配合其他个人传记,可以很好了解南北战争前后的美国社会。
  •     书不厚,大致介绍了整个美国内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对于历次战役的过程描述不是特别清晰,很多地方有错误,比如一开始,叛军炮轰萨穆特要塞的时间就是错的。。。这个一上来就会令该书给读者的印象变得很差,该书摘录了当时内战双方,前方后方很多人的书信、回忆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本书唯一能让我读下去的动力所在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