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史稿》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匈奴史稿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ISBN:9787300082783
作者:陈序经
页数:548页

很不错的一本书

呵呵,也是从飞机场买的,挺不错,关于匈奴史很全面的一本书,能再添一点地图或者图片就好多了,晚上躺着看书,然后再起来翻阅地图,很麻烦

也就50页左右可看

合上书页,掐指算来在这本《匈奴史稿》花了将近8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虽然不是集中在一天把它看完的,但也还是感觉有点累眼睛。就《匈奴史稿》的适用范围来讲,这本书适合于那种对中国古代史了解不多的人。对于那些看中国古代史比较多的人来讲,这本书是非常不适合的,因为这本书顶多算是一个史料汇编,既没有什么新颖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史料。全书的内容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大中华圈内的匈奴,二是大中华圈外的匈奴。而大中华圈内的匈奴这一部分说来说去还是将班马的著述中的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而已。但是全书共548页,大中华圈内的匈奴却占了500多页的篇幅。全书的的剩下的一个部分就是,大中华圈外的匈奴。这部分只占了小部分的篇幅,顶多有50页而已。这部分说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东西,但是相较于前面的来讲,全书也就这部分可以看看。因为相较于班马的著作在中国之易得来讲,这部分的材料一般人很少留意到。其实大中华圈外的匈奴这一部分里面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考据之类的,也即是说说阿提拉顺带点其他。尽管《匈奴史稿》的作者有着光鲜的履历,但不是说他的所有的著述就都是好的,这本书就是一个例子。

能人的罪:读《匈奴史稿》

匈奴历近千年兴衰沉浮,乃至最后消亡的历史,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凡是有功劳的最后都要作乱。人祸遇上天灾就给对手机会,越是败乱越是谁都来欺负,曾经的强盛都成了云烟。这似乎也在说整个中华民族,但其实不是某个民族的劣根性,而是历史上所有民族都难以跳脱的局限性。这是优秀基因必然要争夺更多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复制自己,结果导致个人利益与群族利益之间的矛盾。人类基因还没进化到能把握好这个度。前阵子有朋友在饭桌上说明君独裁比民主有效得多,对老百姓也不差。当时是赞同的,今天觉得民主的主要好处可能不是“民为自己作主”,而是法制导致社会尽量不倚重某些个人的“天才”,不突出个人功绩。再聪明能干的人,在巨大的社会体系中,只能是滴水之功,最多不过流星闪过。大众崇拜转瞬即退,注意被别的新秀吸引。让一切天才都“泯然众人”,防止优秀基因作乱,保障群族稳定。期望明君的人忘了明君能活多久,更重要的是能“明”多久。明君也不能不依赖其它人才,那些人立功后作乱也未必都能压住。人类有崇拜强者的天性,所以能人必然会作乱,靠人是靠不住的。也许,文明往系统化发展(法制就是一个典型)是人类超越自身生物局限的一个出口。

匈奴绝非奴

陈序经的《匈奴史稿》是我在我娘手术前后读的第二本书,全书549页。每当我捧读的时候,老太太多少觉得她儿子有点走火入魔。但凡关于西北的人和事,我总是如饥似渴,照单全收。凭心而论,汉族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俨然是一种传统,动辄就说人家是蛮子。匈奴就是受害者的典型代表。奴肯定是一个不好的名词,而匈也绝无善意。《荀子·天论》中有一句,“君子不为小人匈匈而辍行”。匈匈就是喧扰骚乱的意思。陈老先生于是认真地调侃道:说不定是因为秦时及汉初,匈奴族常常入侵,骚扰北边,时人因受害而生厌恶之心,因而用这两个字去命名这个民族。匈奴广义上被认为是塞外的游牧部落,体貌具有突厥蒙古种群特征。古代的中国北方地势平坦,多草原荒漠,生活在这些地区的部落人群具有非凡的迁徙能力。一个充满了战争,劫掠,并吞,迁徙,往来及通婚的广袤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的界限很难划分。匈奴在强盛的时候,东破东胡(后称鲜卑,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带),南并楼烦、河南王地(陕西和陕西北部),西击月氏和西域诸国(武威、张掖和酒泉一带),北服丁零和坚昆(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此外,匈奴还控制了新疆和中亚一带。这样一个大帝国令关内的人们又狠又怕。战国时代,北部边境与匈奴接壤的燕、赵、秦三国纷纷修筑长城,以拒匈奴。秦统一天下后,才把各国所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对匈奴始终心存忌惮,据说他曾预言,亡我者胡。到了汉朝,中央政府才有机会举全国之力与匈奴抗衡,最终瓦解匈奴。《匈奴史稿》的绝大部分篇幅讲述了匈奴和汉朝的纠葛关系,只是在最后几章简单介绍了匈奴西迁欧洲的历史事件。东汉末年,匈奴被击溃,史料称其不知去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实,匈奴余部再次开始了往欧洲移民的浪潮。欧洲史学家最后得出结论,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匈奴人直接有关。说起欧洲匈奴帝国,不能不说它的领袖阿提拉,他是当年欧洲和中亚最有威权的帝王。在欧洲人的心目中,阿提拉是一个残暴的人物,被称为“上帝的鞭子”。阿提拉曾经对罗马人说,他可以随时把罗马的堡垒和城市从地面上去掉。阿提拉战时可调用50万军队,横扫欧洲。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阿提拉毁灭了很多城市,却无意中给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逃亡的人们在新的地方建立了新城市,其中包括威尼斯等名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像当年的汉朝君王一样,向阿提拉求和,除了给钱给物,还给女人,就差奉上半个帝国了。阿提拉死后,欧洲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关于他的传说。匈牙利史学家甚至把他当作建国元勋,民间传说很多。足见这位东方匈奴人的后裔对欧洲的影响之大。读罢此书,我尚有一个疑惑未解。凭借匈奴的纵横江湖,为何仅仅是骚扰而不是越过长城南下占领中原呢?答案或许只有两个,一是汉朝国力强大,匈奴无完胜把握,不敢过于造次。第二,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不懂耕种。离开了草原大漠,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转自百度:陈序经,1903~1967,海南省人。1909年随父去新加坡就读,1925年7月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伊利诺斯大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再获该校博士学位,回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34年l1月15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中国文化之出路》一文,在全国引发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战;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为该校最年轻的院长;1944年8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间曾会晤爱因斯坦。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南大学校长。1956年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62年任广州暨南大学校长。1964年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1967年被指控为“里通外国”“特务间谍”,2月16日患心肌梗塞在南开大学逝世。1979年5月南开大学为其平反。)

夜读匈奴史稿

七月的风吹过祁连山海图果勒河与纳林河泛起波涛居延海边的母马目光温柔你在草地上追逐粉蝶一段木简从沙土中走出来你看到那一行模糊的文字————“塞外诸节谷呼韩单于”石头上刻的是谁的盖世伟业这五百四十九片胡杨树叶是属于谁的散发墨香的记忆马上只有带血的弯刀穹庐里只有酒和女人干裂的双唇才张开风沙就将练习了整夜的情话吹散从阴山到狼居胥山,从天山到阿尔卑斯山从黄河到莱茵河,从额济纳河到多瑙河一切马蹄踏过的土地烘烤面包和猪肉的土地收割麦子和羊群的土地壁炉冷却,活在故事中是谁笨拙的名字径路宝刀划过凄然回望的眼神休屠的胡须在大雪中越来越长是河南地的麦浪与谷香毋城郭,我的家在何方毋文字,我的歌谣由谁传唱跨上马,跨上马你看那箭似流星你看那流星划过夜空不留一丝痕迹2015.10.10

未完待续

这本书在机场买的,一方面阅读史书是自己一贯的兴趣,另一方面读史现在大热。没买其他小说体的书,例如<明朝那些事>等等,就是觉得这些作者把历史给戏说了,用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当小说读也可以。但是距离历史,应该还有一段距离。历史不光是大人物的起居注和逸闻趣事,还有很多别的方面。小说体历史应该再加点别的东西,就更全面些了。回到标题上来,这本书名字叫做《匈奴史稿》,读后发现确实有点草稿性质。资料很多,但是还没有到详细整理融汇贯通的阶段。资料的来源也偏单薄,没有和后来的考古和文化成果很好的关联起来。这个领域,正在等待大师。

严谨的著作

正如书的名字《匈奴史稿》,这是一本严谨的著作。大家之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石破惊天的见解或发现。追述匈奴的历史,面对浩瀚的中外史籍,仅仅信息的整理和历史事件脉络的梳理便已是一项巨大而繁琐的工程。本书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来源于对中国古代典籍里关于匈奴内容的整理,内容很多,以匈奴发展的时间为脉络,较为清晰,观点也比较客观。该书最后一部分关于匈奴西迁和入侵欧洲的历史内容比较薄弱,参考的西方文献不够详细,算是本书的不足。特别是关于匈奴西迁的过程,因语言障碍而缺乏对阿拉伯文献相关内容的整理,然而这正是了解匈奴西迁过程的关键之处,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所以本书里对匈奴西迁的叙述相当模糊。总的说来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容易阅读。以书价而言应该是物超所值了。

wikipedia上的陈序经

说点儿wikipedia上的吧:陳序經(1903年-1967年),著名思想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在社會學、經濟學、民族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獨到研究。192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後赴美獲伊利諾斯大學碩士(1926)、博士(1928),博士論文為《現代主權論》。同年秋天回國。1949年前,曾在嶺南大學、南開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49年後,歷任嶺南大學校長,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山大學副校長、暨南大學校長、南開大學副校長,並任第一、第二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和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因腦溢血逝世。陳序經於1930年代提出「全盤西化」理論,引發巨大反響。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和拉丁語。1949年前致力於中西文化的研究。1949年後主要研究邊疆史。生平1903年9月1日,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1912年進海南文昌致遠小學讀一年級。1913年,隨父到新加坡僑居,就讀於育英小學及華僑中學,成績名列前茅。1919,受其父陳繼美影響,不願接受殖民教育而回國。1920年,經過自學補習後,考入廣州嶺南中學,連跳兩級,直接進入三年級學習。1922年,一同等學歷考入上海滬江大學生物系學習。二年級後因不願意加入基督教,而轉入復旦大學學習社會科學。1925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同年八月負笈留學美國伊利諾斯大學。1926年後碩士學位,1928年後博士學位。同年秋天回國。1928到1929年,在嶺南大學短期工作。1929年夏,在新加坡完婚後,攜夫人赴柏林大學研究政治學、主權論和社會學。1930年至1931年,在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學院學習。學習勤奮。勞累過度,感染肺病吐血,入基爾大學醫院治療了幾個月。1931年下半年,因父親去世回國。打斷了他本要去英國和法國的求學計劃。遵循父親遺願,一不從政,二不經商,而全力投入教育事業。1934年,受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聘請,任研究教授。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法商學院院長。1949年,說服陳寅恪、姜立夫等著名學者留在了大陸。1946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兼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及經濟研究所所長。1948年,任嶺南大學校長,是嶺南大學第三位華人校長(第一位是鍾榮光、第二位是李應林)。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文理科與嶺南大學文理科及其他一些高校系科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任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院系調整結束後,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每天晚上早睡,凌晨3點多起床讀書或寫作,5點開始在校園內散步。1956年,被任命為中山大學副校長。1957年,兼任暨南大學籌備委員會會副主任。1963年,任暨南大學校長、校董事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校董事會副主席。1964年秋,因為在香港出版東南亞古史,被中共領導人劉少奇不分青紅皂白怒斥為沒有組織紀律,下令將他調任南開大學副校長。併發狠說「此人以後永遠不能擔任正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67年2月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64歲。紅衛兵說是畏罪自殺,後解剖屍體。留在中山大學的書籍被當廢品賣掉。著作1949年前 《現代主權論》(1928) 《中國文化的出路》(1931) 《中國文化的出路》(1934) 《鄉村建設運動平議》(1937) 《暹羅與中國》(1939) 《順德繅絲工業調查報告》(1939,與呂學海合著) 《疍民的研究》(1946) 《西洋文化觀》(1947) 《美國文化觀》(1947) 《東方文化觀》(1947) 《中國文化觀》(1947) 《中西文化觀》(1947) 《南北文化觀》(1947) 《文化學概論》(1948) 《南洋與中國》(1948) 《暹羅與中國》(1948) 《社會學起源》(1948) 《大學教育論文集》(1949) 《社會學的起源》(1949) 《越南問題》(1949) 1949年以後 《東南亞古史初論》 《越南史料初輯》 《林邑史初編》 《扶南史初探》 《猛族諸國考》 《撣泰古史初稿》 《藏緬古國初釋》 《馬來南海古史初述》 《匈奴史稿》 《疍民研究》 《中西交通史》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9%88%E5%BA%8F%E7%BB%8F


 匈奴史稿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