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方法要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民族志方法要义章节试读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62465997
作者:(美)斯蒂芬L.申苏尔 等
页数:203页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10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对任何一次观察的描述都是有所舍弃的,只有那些能解释和预言将来的描述才是有用的。研究始与理论、终于理论。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18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另外四个术语:域、因素、变量、项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如何开始建模:
建模始于对于研究问题的描述,即你研究的问题更好的、更深刻的或以更加综合和系统的方式来阐释的研究问题。
然后是关联:描述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产生,或者什么与问题有关联。(找到关联的另一个办法是考虑问题的潜在结果对被研究社区的影响)
指导这些项目的中层理论来自于文献当中,需要研究者对于这个理论进行评估,产生出自己的项目理论。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19页 - 建立塑性理论模型

可以了解一时一地的现象,生成“扎根理论”
可以构想人类行为动机的重要规律
还可以从位于扎根理论和一般理论中间的缺口(中层理论)切入(即认为两个文化域之间可能有关联)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22页 - 建立塑型模型理论

新的术语:自变域、因变域以及修正域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13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塑型理论模型formative theory=中层理论,该理论开始于某个地方群体提出的疑问或质疑。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9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描述和理论并非两种不同的逻辑过程,相反,所有的描述都是理论,一系列是各种关系具体化的相互关联的命题构成的模型,模型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往往是分等级的。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36页 - 第三章 操作化

测量一种现象意味着清晰地定义它,并且在社会背景下前后一致地识别出来。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4页 - 指导原则

”定量资料可以和定性资料进行交叉检验(多方检验法),以确保数字资料合法有效地说明了被测量现象。“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8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低阶理论陈述=中层干预理论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3页 - 指导原则

民族志并不是为了要检验塑性理论,而是为了扩展和充实模型、探究变量之间的质性关系和数量关系,使来自塑性理论的预期结果与资料收集过程中获得的观察结果相匹配。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搜集到的资料一定要和初始模型或塑性模型相对照,最后要实现的效果是修正原有的模型。

《民族志方法要义》的笔记-第11页 - 建立塑型理论模型

最高层次抽象:一般理论和模型(范式:解释和说明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层理论和模型(结构:解释和说明模式之间的关系)——低层命题(模式:解释和说明单元之间的关系)——观察方式(单元:使事实之间的关系可操作化)——事实(真实世界的状态,但也是经过观察者选择的)


 民族志方法要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