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格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中国人的人格

出版社:当代中国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801708212
作者:江上渔者//明河在天
页数:2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京剧艺术特征中的文化因子第一节 生旦净丑这是戏曲行当最粗略的区分,实际在各个剧种当中,都有自身更细致的划分。在京剧里,行当大体区分如下——生:包含老生(又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和靠把老生)包含武生(又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包含小生(又分为扇子生、雉尾生、穷生和武小生)包含红生旦:包含青衣包含花旦包含刀马旦包含武旦包含老旦净:包含铜锤花脸(又名黑头,重唱功)包含架子花脸(兼任“奸白脸”,重功架)包含武花脸丑:包含文丑(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兼演彩旦、丑婆子)包含武丑(开口跳)类型化与个性化京剧塑造人物的办法是“两步到位”——先达到人物的类型化,然后再进一步实现个性化。为了更好地解释广义脸谱,我们还需暂时回过头去,再说一说狭义脸谱在三方面的艺术功能。首先是变形。这当中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二是取形。离形,指敢于离开生活的自然形态,大胆地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去加以夸张、变异;取形,是指“离”不能漫无边际,“离”的同时就又要时刻想到这一张“人脸”,要时刻想到京剧的美学原则,并使一切的“离”最后“回归”到对这一张“人脸”的刻画中来。没画脸谱之前的“人脸”,是自然的和朴素的,其喜怒哀乐呈生活中的常态,它不美,起码是缺乏“京剧的美”。一旦画了脸谱,就需要按照“京剧的规律”去喜怒哀乐。无论喜怒哀乐都得美,都得符合“京剧的美”。其次是传神。取形可以“取”多方面的“形”,但人的脸就那么大一块地方,也只能一出戏只画一次,于是办法也只能是:这一次画的,就只能是这出(类)戏的基本情绪。京剧中的著名花脸人物常常在许多戏中重复出现,但是这“许多戏”经常属于同一个基本情绪,所以每当这时,花脸的“这一张脸谱”也就能适用于“这一类”(许多出)戏。一旦出现在与其基本情绪相悖的剧目中,“这一张”脸谱就会帮倒忙,就会和刻画人物“打架”。试想一下:钱金福之《芦花荡》张飞脸谱突出一个“笑”字,如果把它移植进表现张飞威武勇猛的《战马超》中,岂不有些滑稽?大约正是为了补救这一缺憾,年轻的尚和玉(与钱金福相对而言)才为《战马超》的张飞设计了新的脸谱。再次是寓意。传神又总离不开寓意。演员扮一个人物,总会有自己的评价,于是这一评价也就不知不觉在脸谱中流露出来。包拯的黑脑门上有一个白月牙,艺人对之有多种解释:一说是包拯幼年放牛时睡在路边被马踏过留下的伤痕,一说是表现他有下到阴问断案的本领,一说是在吏治黑暗的年代,老百姓仰望他如同天空中的皓月一般。这许多种解释说明民间想象本身,就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或者积极与消极紧紧包容在一起。这对于我们今天整理、提高脸谱的工作,无疑带来了困难。狭义脸谱的这三种功能,使得人物一出台,观众一看见这张脸谱,根据以往对于脸谱的常识,便知道它大体属于哪一类,于是马上就对人物的气质、性格实行了第一次“圈定”,马上把它“框”进一个大致准确的范围中。

前言

中国人历来有重视学习历史的传统。自然,我们的历史著作也是浩如烟海、繁似星斗,它就像是一座精神的巨大宝库,等待着我们每一个好奇者、好学者去奋力攫取。而正如我们到了一座千重万复的迷宫中一样,没有方向感的探寻往往就很容易使得我们永远被困迹于无所莫名、无所适从之中,这时候,我们就渴望被引领,渴望获得意义感。那么,读历史究竟应该读什么?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与读史过程中得到的感动,才有了这本书的撰写。可以说,这本书的撰写,首先来源于对历史的感动——对中国历史上一种人格的感动。其实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尤其许多人可能还不甚了然。说到底,人格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无从捉摸的抽象化的东西,而实在乃是支撑我-们人生的一个极其坚强的因素。做事先做人、就是这个道理的体现二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二个大写的“人”先立住了,这个人也就在本质上立住了,否则一切都是奢望,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都没有意义。本书写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他们或者忠而忘身,或者义而赴死,或者千金一诺,或者临节不苟,或者大义凜然,或者视死如归……有关他们的事迹,中国历代的史书中都会浓重地记上一笔:比如义不食周粟、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比如为救“赵氏孤儿”而慷慨赴死的义士公孙杵臼及不惜名节的程婴,比如道出“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名将乐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与梨园的老演员混得极熟。他们给我聊艺坛往事,包括幼年如何练功的故事;我跟他们下基层演出,在后半夜叉听名家叙述成长经历;我也参与过给他们写戏的实践,这才晓得舞台上的一字一腔全都得来不易……这些舞台后的玩意儿,充满了神奇与神秘。我必须承认,老演员多是“人精”,尽管没多少文化,识字也有限,但他们深入自己周边的生活很用心,并把这种心得用进所演剧目之中,丰满生动了对戏中人物的塑造。尽管他们手上有泥土,尽管他们语言有些粗,但嘴上、身上的人物却越来越鲜活,他们与他们扮演的人物一起生动起来,并长久占领着亿万观众的心头,而且还是一代传一代的。  ——徐城北

后记

1937年5月,正值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前夜,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特意为中国青少年编写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一本只有数十页的小册子。书的内容是张元济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精心撷取的8篇故事,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节,译成白话文,并在每篇后面加以评点。这8篇故事分别是《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而纵观全书,所涉及的人物远不止上述九人。在《编书的本意》中张元济指出:“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妆点出来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归根结底,都做到杀身成仁,孟夫子说是大丈夫,孔圣人说是志士仁人,一个个都毫无愧色。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见得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1937年6月25日,张元济致信住在庐山、尚未最后下定抗战决心的蒋介石,除了送上新出版的一部《二十四史》,还送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信中说:“国难日深,复兴民族,必先提高人格,元济近撰小册’冀唤醒一般民众,附呈一册,并期裁教。”张元济先生对此书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正如先哲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令人惭愧的是’我是在决定编写这本《中国人的人格——中国历史上的人格精神》之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得知张元济先生的这本《中华民族的人格》的。为了避免抄袭与模仿。

内容概要

江上渔者,本名徐宪江,北京天健图书策划工作室创办人。有近十年的图书编辑、策划经验,擅长历史、文化类图书选题策划及书稿撰写,编撰出版的图书有《中华史典》《中国历代未解之谜》《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生活》《不可不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等。
明河在天 本名周龙,天健图书策划工作室编辑、撰稿人。擅长历史、文学及军事题材作品的写作,在著名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有多部作品连载。

书籍目录

当隐则隐——隐逸者的“清洁”理念 引子 一、尧让天下,许由感觉受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二、求仁得仁,两个老头儿饿死在了首阳山 三、介子推葬身火海,千古寒食为一人 四、《高士传》中的孔子得意门生 五、仁者自见仁,情自为事所迁 六、历史的真实与不疑古的道理 七、余声:今人之心,如何去揣度古人之心赵氏孤儿——男人们演绎的悲壮 引子 一、行刺赵盾的钮麂下不去手,一头撞死在槐树下 二、赵盾的族弟弑君,账算到了赵盾头上 三、祸起下宫,屠岸贾斩草要除根 四、两个义士,一个身死,一个背上了“不义”的骂名 五、程婴带着赵武千里大逃亡,复仇后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一死 六、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传到法国,伏尔泰一见倾心 七、余声: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被杀的写史者——崔杼弑君与燕贼篡位 引子 一、弑君就是弑君,真的假不了 二、明朝出了个方孝孺 三、这先生,一点面子也不讲 四、“燕贼篡位”,屠刀不是万能的 五、死了也就死了,活着又怎么着? 六、余声:历史总在我们想象之外自尊的失败者——夫差和项羽的功业与结局 引子 一、吴王阖闾伐越身死,其子夫差念念不忘报仇 二、天以越赠吴,夫差却因“心太软”而没要 三、勾践要报答夫差的不杀之恩,却被夫差拒绝了 四、夫差死后三百年,出了个英雄叫项羽 五、历史发生了轮回,项羽与夫差犯了同样的错误 六、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七、余声:一个人不能没有尊严地活着士为知己者死——刺客们的简单逻辑 引子 一、勇士专诸把利器藏到鱼腹里行刺吴王僚 二、赵襄子被豫让的行为感动,把衣服脱下来让他砍了几刀 三、聂政刺死韩傀,怕被人认出在自杀前毁容 四、荆轲刺秦王:壮士这一去,不再回头 五、杀死一荆轲,还有高渐离 六、关于刺客们的千古论题 七、余声:没有无缘无故的声名仗义每从屠狗辈——几位急人之难的奇士 引子 一、急平原君之难,毛遂自荐 二、冯谖为孟尝君打造了“三窟” 三、望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四、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五、余声:英名何以千古不灭?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名将留给我们的做人准则 引子 一、乐毅成了燕昭王的黄金台下客 二、乐毅当上了五国联军总司令,把齐国打得大败 三、一朝天子一朝臣,燕惠王中了反问计 四、战场上没有了乐毅,燕国大军遭到了灭顶之灾 五、燕惠王倒打一耙,乐毅作书明志 六、乐毅缘何成为诸葛亮的偶像? 七、余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人身到精神的依附——田横与他的五百壮士 引子 一、秦末天下大乱,田横之兄见势称“齐王” 二、田横兄弟为项羽所败,刘邦黄雀在后 三、汉军背信袭齐,五百士随田横入海岛 四、田横临大节而不辱,五百壮士无一人苟活 五、封建主义问题,五百士壮举的历史分析 六、余声:“正因死士忆田横”主辱则臣死——一种并不迂蛮的封建伦理道德 引子 一、为保全君主的体面,一介书生冒死两屈秦王 二、皇上老丈人辱骂臣子女婿,惹怒了一个叫贯高的义士 三、为捍卫君上尊严而拼得一死的李若水 四、特殊的时代决定特别的意识形态 五、余声:见义不为,无勇也“背叛者”的千秋万世名——说不尽的李陵 引子 一、汉武帝导演了一出战争史上最荒唐的北伐剧 二、该死却没有死,将军百战声名裂 三、一言之辩不合,小小太史令遭难 四、丈夫不能再辱,李陵死葬蛮夷中 五、历史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独特立场 七、余声:“愿子留斟酌,慰我平生亲”一声叹息,一声恸哭,换来了两个名垂千古——汉有蔡邕,唐有雷海青 引子 一、蔡邕其人及其亡命天涯始末 二、杀人如麻的董卓对蔡邕特别恩遇 三、蔡邕之死缘于一个哀伤的表情,时人莫不扼腕 四、遭逢安史之乱,乐工雷海青临节不苟 五、后世对于蔡邕的苛评 六、历史的复杂面目 七、余声:蔡邕真正的悲剧魏晋之后,再无“名士”——竹林七贤与他们的时代 引子 一、“竹林七贤”可能不在竹林 二、嵇康的家世及其生平志趣 三、与山涛绝交之事始末及其社会影响 四、嵇康慨然赴死,一石激起千重浪 五、关于其他几位竹林名士的生平志趣 六、死得其所,作为精神丰碑的魏晋时代与魏晋名士 七、余声:师贤当师其心可怜金谷坠楼人——正言说绿珠 引子 一、石崇其人,由一个政治家蜕变为不齿之徒 二、石崇复杂的性格及其复杂的行事 三、石崇被杀之事缘起及他与绿珠的情意 四、不费解的石崇之死与费解的绿珠之死 五、多情的石崇,引出一个更加多情、可叹的绿珠 六、余声:金谷坠楼人的不死之魂死囚们的道德选择——唐太宗纵囚的是是非非 引子 一、石破天惊,唐太宗与死刑犯搞起了“君子协定” 二、大史学家欧阳修之非难唐太宗“纵囚” 三、唐太宗纵囚,仅仅是“政治秀”吗? 四、“汤显祖纵囚观灯”事件 五、汤显祖之成功的事例分析 六、死囚们对于唐太宗的态度及道德选择的渊源 七、余声:善不积者不足以成名人生不畏死,丹心照汗青——再说文天祥 引子 一、文天祥得意的青年及坎坷的官宦生涯 二、天下有变,一州之长挺身而出 三、回天乏力,唯尽人事而听天命 四、抗元大业失利,文天祥不幸被俘 五、坚贞不屈,三载囚徒只盼一死 六、英雄写照: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七、余声:千古绝调《正气歌》死得其所,不亦快哉——戊戌君子谭嗣同 引子 一、“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的世家子弟 二、发奋图强,湖南志士的振兴之梦 三、有心而乏力,理想主义的维新者步入军机 四、病急乱投医,一个深明大义一个包藏祸心 五、谭嗣同自己选择了成为“中国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 六、谭嗣同的学术生涯及其对待生命的精神自觉 七、余声:求仁得仁,前承古人,后启来者后记

编辑推荐

《京剧的知性之旅》是季羡林作序隆重推荐,看戏、听戏、赏戏、唱戏国粹赏析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京剧的知性之旅》有别于京剧研究的学院派,是京城文化名人徐城北先生一生听戏之感悟,常年与艺人交往之积累。对老票友而言,京剧愉悦人生;对新戏迷来说,京剧点缀生活。无论对谁,只要是京剧爱好者,《京剧的知性之旅》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从感性到知性,它带领读者走入程长庚、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等历代京剧名家的后台世界。
漫画大师丁聪的插图,形象生动传神、线条精细洗练,与《京剧的知性之旅》文字相得益彰。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人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读者仅仅从这本书的题目上看,那么你或许将以为这又是在附和主流意识形态、又是在唱什么高调了,因此难免兴味索然。然而,你若仔细地读过这16篇文章中的哪怕随便一篇,你可能就不会如此轻率地臆想了,在为那些故事感动与震撼之余,你会觉得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尤其,这短短的16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模范”人物们不下四十人,若是再加上像“田横五百士”之类的无名之士们,无疑,这当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其实也多是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人物,“比如义不食周粟、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比如为救‘赵氏孤儿’而慷慨赴死的义士公孙杵臼及不惜名节的程婴,比如道出‘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名将乐毅,比如宁可自杀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比如不愿屈服、生死相依的田横与他的五百壮士,比如不染一尘、铁骨铮铮的嵇康,比如浩荡千古、正气凛然的文天祥,比如甘做‘中国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的谭嗣同……”(《序言》)。在漫漫的历史时空中,他们都已经注定了要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因为他们正代表了中国人的那种优异的人格精神——他们的思想和行止有时候也许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而这些“不可思议”却最终让人觉得可以理解,这也正是作者们的用心解读之所在。就像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所为我们指出的:“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他们或者忠而忘身,或者义而赴死,或者千金一诺,或者临节不苟,或者大义凛然,或者视死如归…… ”因此可以说,本书所牵涉的内容,也是政治、军事、文化、道德无所不包,而且所引用的典籍、文献、著作非常之多,可谓是很下了一些工夫的;如果再说本书还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其在演绎史实方面没有落下一句空言,凡举证必有出处,算得上严谨吧。而且还对于一些史实进行了仔细辨析,绝不人云亦云,乃至于对权威也不甘亦步亦趋,比如对于司马迁笔下的诸多人物真实性的怀疑。尤其在笔者觉得,作者似乎也具有一种洞穿历史表象的深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起码作者欲为我们深刻地揭示历史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很多问题作者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即使读者不见得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也一定会得到不少启迪的。比如像西晋首富石崇这样的人物,作者的历史视界明显是放得宽阔了,对于人的理解也非片面化了。再如,孟子言:“吾善养吾之浩然之气”,而本书的行文之中也正是贯穿了一种充沛的正义之气,读之不仅令人击节,而且也使人增气:“就这样,千年故事中,中国男子汉那种取义成仁的忠勇与豪迈,连同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赵氏孤儿》)。作者文笔流畅,不失文采的铺张、渲染,具有可读性,比如一些类似的细节动人处:“那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虹贯穿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于宫殿之上……”(《士为知己者死》)说到一些思想深刻处,作者的努力值得我们赞赏,比如《再说文天祥》一篇,作者的结论令人惊奇:“一旦整个国家遭遇重大变故(这就是历史压力的体现),时代便会更加强烈地呼唤一种历史担当精神(这也就是人类精神反作用力的体现),而像文天祥这样的时代的佼佼者就是具体来体现这种历史担当精神的个人。”尤其《田横五百士》中所分析到的:“秦末汉初尚有西周典型封建思想的余续,当时甚至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社会上一定都在大力提倡这种为人主死节之事,这其实乃是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加之人主的所谓‘贤’,对这些门客爱护、优礼有加,这就实现了一种门客从人身依附到精神依附的最终转化,以至他们的人格最后完全丧失了精神独立性(这也不禁使人联想起日本武士的情形)。”对于“田横五百士”的牺牲精神,作者也并没有盲目赞扬,而是笔锋一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认真理解‘田横五百士’精神的同时,且不可将这种精神过度拔高,因为人格、精神的独立性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当代人努力追求并发扬广大的。”然而作者又没有完全否定五百士的人格价值之所在:“这也体现了一种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连死都要一起死,假使现代领导如此深得属下的拥戴,或者属下们竟对于领导们是那样的忠诚,那么还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困难、什么又是不能战胜的对手呢?”当然,作者的学力基本上贯通了文、史、哲诸人文领域,佳处自然不胜枚举,比如最明显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一篇,开篇就为我们仔细辨析了“竹林七贤可能不在竹林”的问题,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总之,笔者向大家极力推荐这本书——《中国人的人格:中国历史上的人格精神》。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当休闲读物、当野史逸事看看挺不错。上升到“中国人的人格”有点夸大了。
  •     仁人志士的故事,什么时候读都感动
  •     高风亮节!
  •     从标题来看。这的确是部不吸引我的作品。但是 看了之后,我却深有感触,高风亮节。我觉得这四个字来形容里面的故事还算合适。 我也更加明白,什么叫 士为知己者死~ 赞!
  •     学术派,不知道当年小弟弟为什么送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