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国·还原真实的三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大三国·还原真实的三国历史

出版社:安徽人民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212043674
作者:赵剑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隐居能奉事双亲,清贞而不绝俗尘,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 郭泰不是担着空名,一直做着实事,不少恶徒在他的劝化下,改恶从善,成了有益于社会的人;不少后生在他的点教下,发愤图强,成了社会的有用之才。他默默地做着,做得天下士人无不敬佩。他站在出世和人世的界线上,补救着社会。 有卓见的郭泰,最大的卓见是,从不作危言,不作政权人事的评论。他虽憎恨恶势力,但不激进,一步一个脚印,细水长流,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文化,改造民众的素质,变革民众的面貌。 和所有同时代的士人相比,郭泰的使命更加任重道远,富于历史意义。 贾彪是个血性男子。大气,大志,大节,慷慨激昂,有定见,善大处着眼。游学洛阳,被太学生视为主心骨,名声大噪。 贾氏有兄弟三人,以壮烈并称,皆获高名,然数贾彪名声最隆。人称: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贾彪初仕州郡,举孝廉,出任新息县长。他的治政,从移风易俗人手,纠正民因贫穷而溺杀子女的陋习,感化盗贼革心洗面,在乱世中,开出了一方宁土。当地人为纪念他,敬称他为“贾父”,生男名“贾子”,生女名“贾女”。 郭泰、贾彪曾游学太学,被太学生视为同窗,奉为冠盖。 李膺、陈蕃、王畅三人,都是朝廷重臣,是士人官员中抑制宦官势力的代表人物。太学生对他们崇拜得很,可谓五体投地,以各人的特色,编出了三句顺口溜式的评语: “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上下呼应,互为褒奖。以太学为基地,原先松散的士人,开始拧成了绳。这股绳愈拧愈长,愈拧愈粗,蔚为大观。 在任何时空任何人类的组合,因人员的利益多元化,无论旗帜多么鲜亮,目标多么高尚,总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士人的拢结,其中有相当一些是借此为己谋利者,他们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站在这块能快捷获取名声的跳板上,希冀一个筋斗翻入青云;蹲在这个直钩钓鱼的钓台上,钓起为卿为相的大利。这些人一旦在此没有收获,很容易挪动身子,把屁股坐到恶势力的板凳上去,并反戈相向,谋害本来的同志。立场与行为变了,可目的未变,仍是要大利。

前言

  人活着,得靠信仰支撑。  信仰的依托点,在于情结。  中国人有许多情结,来自老祖宗传下的文化情结,特别是四大名著的情结。在这四大情结中,三国的情结,实高于水浒、红楼与西游,处于绝顶的高端,真可谓无人不晓,不论是白发渔樵,还是黄毛稚儿,甚至巾帼红颜,也不管是否有浊酒斟饮,无不津津乐道,心向往之。  我挺相信缘,相信这天地万物化合的自然结因。不止我和三国有缘,乃至中华民众乃至世界民众,都和三国有缘,生生不息之缘,薪火相传之缘,透入父精母血之缘。  缘得因生,因在何处?  三国是个英雄时代,英雄辈出,如过河之鲫。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英雄,为什么后人对三国的英雄情有独钟?关键在于,作为一个时代整体而言,三国的英雄特别有激情,特别有壮志,特别有抱负,他们敢于用头颅与鲜血,去追求最高的人生境界,追求最大的人生价值,追求最佳的人生声誉,不止是求生前名,且更追求流芳百世的身后名。如此的状态,决定着他们能毫不保留地献出一切。  乱世出英雄,是我打小就听惯了的一句老话。这句老话,深扎在中国的土壤之中。记得有年去黄土高原,进入一处穷塬,和一脸皱纹目不识丁的老汉坐着闲聊,聊到王朝兴亡,老汉将手中的烟锅往脚后掌使劲敲了敲,口中吐出了这句话。话音伴着喷出的烟雾,徐徐在空中扩散,升往广袤的天际。  英雄,为英特之杰雄。他们或是茅庐寒士,或是公卿高官,或是白面书生,或是虬髯粗汉,或是天璜贵胄,或是贩夫走卒,应有尽有,无所不在。然在那平世,他们多被俗情所束缚,被条规所禁忌,被律法所强制,俗貌遮掩了真性情。到了乱世,束缚变得松弛,禁忌渐被破除,强制沦为虚设,一扫窒息的空气,个性始得以张扬。  乱世,是英雄的机遇,英雄的舞台,英雄的世界。  英雄,在乱世中横空出世,激越当代,传之千秋。  这不仅仅是种记忆,而是人类顽强生存的典型模式。  三国的英雄,是大英雄,是真男儿,是伟丈夫。  面对从衰世滑入乱世的板荡风云,一个个以超世之杰的雄姿,以市井之徒的狡相,以羽扇纶巾的儒雅,以彪形大汉的剽悍,以运筹帷幄的韬略,以冲锋陷阵的搏杀,以书卷香气的狂放,以武林高手的啸傲,以珠玑琳琅的绣口,以长剑出鞘的英气,纷纷登上光怪陆离的舞台,一展身手,大展身手。  英俊也罢,丑陋也罢,高大也罢,矮小也罢,无论是什么形貌,都锁不住由衷而发的万丈豪情,运筹帷幄在虎帐龙营,纵横驰骋在铁血沙场,折冲樽俎在国际谈判,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壮怀激烈,指点江山,在那滚滚的红尘中印下辙迹,在那绵绵的青史上凿上功业,在那茫茫的宇宙中矗立丰碑。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因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一个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爱戴的民族,是一个永无希望的奴隶之邦。”  托马斯?卡莱尔在《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说:“即使崇拜一颗星都有某些含义,那么崇拜一位英雄的含义该有多大呀!崇拜英雄就是对伟大人物的卓绝的敬仰。伟大人物始终是可敬可畏的;从根本上讲,此外就没有什么再值得敬佩的了,不独在今日,而且在一切时期,它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活力。”  人们喜欢三国,是出于他们英雄崇拜的情结,不论情态如何,都希望通过英雄崇拜,希冀人格之独立,精神之自由。人虽有灵鈍、英庸、强弱之分,然而摆脱精神的压抑,挣开俗世的桎梏,追求意气的舒展,却是一致的。现世不得,转向古道,让英雄们抚去他们的精神焦虑,慰平他们的心灵创伤,激励他们的生存勇气,让人生多少酣畅些。  人们喜欢三国,喜欢三国英雄。可是,其他时代也有英雄,为什么那些英雄比不上三国的英雄?  其他时代的英雄,多贵族英雄,草莽英雄。唯有三国,从整体而言,多士人英雄。不是其他时代没有士人英雄,相比之下,天壤之别。  三国的英雄,是以士人为主体的英雄。  衡量士人的标准,知识只是一个因素,绝不是主要因素。士人在于孜孜以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有一副铁肩,有浩然正气,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敢作敢为,敢于捍卫个人权益,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担道义,身体力行不计个人安危地匡世济民,除暴安良,铲除社会的黑暗,救黎民于倒悬,为打造一个清平世界而奋斗不已。  士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  三国之所以精彩,实在与士人相应的文化有关。看似三国布满金戈铁马,其实,在大竞争处,无不是文化的碰撞,激出电石火光,激出黄钟大吕,激出高山流水,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乐章。  东汉末的士人,也就是所谓的党人,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为了惩治腐败的政治,改变黑暗的社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舍生取义。可是,在顽劣的现实面前,尽管付出了头破血流的代价,到头来,还是眼看着大厦将倾,王朝江河日下,走向衰亡。  三国的士人,接受了党人的教训,继承抗争的精神,在大动荡的条件下,终于丢弃了口头批判,拿起了武器,建立了士人自身的政权。他们不再做毛,而做了皮,让其他的阶层做了毛,附在他们这块皮上。如此以士人为主体的政权,是历史的唯一,念天地之悠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平心而论,三国的士人英雄都是叛逆。从袁绍,到曹操,到刘备,到孙权,无一不是叛逆。说他们叛逆,是叛逆了主流社会。然而,当主流社会顶着正统的名义,实质却偷梁换柱,背离了正义与公平之时,这些士人英雄的叛逆,正是一种大无畏的纠正,希冀恢复正义与公平。功德圆满,他们从叛逆变为了主流。  三国尽管是个乱世,甚至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然正在这残酷的环境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楷模。道德的核心在于伦理,具体的体现是忠、仁、义、礼、智、信。忠与奸、仁与暴、义与诈、礼与蛮、智与愚、信与叛,之间展开了一场场扣动心弦的较量。在铁与血的锤炼下,几乎难以想象,但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个个道德楷模,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映红了残破的江山。  忠的代表,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仁的代表,有以民为本的刘备;义的代表,有气贯长虹的关羽;礼的代表,有学富五车的郑玄;智的代表,有恪守正义的荀彧;信的代表,有积善布德的管宁。  这些代表构成的道德符号,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与精神的双遗产。  统一,是中国文化中最大的元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成天下一家,四海一家,是简单却有力的证明。三国尽管是分裂时代,但统一的精神却贯彻始终。  在大一统观念的浸淫下,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抑或是孙权,都保持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他们都要王天下,而非霸天下,即使暂时的霸天下,也是为了终究的王天下。  毛泽东有言:“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下的基础。”  三个政权分别扫荡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曹魏在北方的统一,蜀汉在西南的统一,东吴在南方的统一,都是争取统一的表现。三个局部的统一,最终换来了三家归晋的大统一。  我对三国着迷,着迷所有的一切,然最着迷的是三国呈现的人格。  三国的英雄们,充满着阳刚之气,大阳大刚。使得整个三国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显示出个体的强劲,显示出民族的强劲,显示出国家的强劲,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强劲。三国尽管天各一方,但在那个时代,无可争议地都属于强国,世界之强国。  国家是无数民族的集合,民族是无数个人的集合。国格在于族格的凝聚,族格在于人格的凝聚。强健的人格汇成强健的族格,强健的族格汇成强健的国格。  所有的格,落实到最后,就是尊严,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要获得尊严,得需坚韧不拔的勇毅,生死度外的奋斗,前赴后继的执着,加上智慧的较量,胆略的比拼,苦役的承担,加上风骨的不屈,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林林总总,呈现出个体的精气神,民族的精气神,国家的精气神。由高贵的个体魂,打造出高贵的民族魂,打造出高贵的国家魂。  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萎靡的民族,能够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改造国家的前提,是改造民族的素质,改造民族素质的前提,是改造个体的素质。仅仅着眼经济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人人能自尊自强自立,那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才有复兴的大希望。  有人问我:为何愿用生命去写三国?  我的回答是:一言以蔽之,借三国激扬中华民族魂。  最后,我要斟三杯酒:一杯敬给陈寿先生,感谢他以如椽巨笔,给中国人创造了不朽名著《三国志》;一杯敬给罗贯中先生,感谢他以生花妙笔,给中国人带来了瑰伟奇书《三国演义》;一杯敬给三国所有的英雄,感谢他们以生命体验,给中国人竖立了激扬民族魂的信心。  五千年的文明,其实,弹指一挥间。  不足百年的三国,犹如流星划过天空。  古今之距离,不过就是昨天与今天。  我总觉得,古人比今人更可亲近,他们把心扉向汗青敞开,毫无保留贡献了生存经验、教训、智慧,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漫漫长夜。  因此,我私下愿把曹孟德当作里巷豪儿,与之煮酒论英雄;把诸葛亮当作坊间智者,与之抱膝啸宇宙;把陶渊明当作近乡老叟,与之荷锄种豆苗;把李清照当作邻家女孩,与之佳时探芳草;把李太白当作东闾朋友,与之携剑至华山;把苏东坡当作西窗同道,与之赏竹烧猪肉。  精彩的文化,必来自于生存的挑战。  那看似越高级的文化,其实,越来自于生活。  三国所有圣人、贤人、哲人与伟人,一切的著述、箴言、行为与实践,无不来自生活,来自充满俗世常情的生活,那是火辣辣生命碰撞坎坷、曲折、痛苦与炼狱,得出真切切的体验、总结、提炼与发挥,是在烈焰煎熬中凤凰涅槃后产生的理想、抱负、担当与指南,是污水浊泥升华的高屋建瓴,人间烟火烘托的鲲鹏展翅,涓涓细流汇成的百川归海。  脚踏实地,壮志凌云。  这是三国文化的精粹所在,是三国历史的精华所在,是三国人物的精英所在,更是三国生存的精彩所在。  我设定的写作对象,多是一个大时代,能够集中体现中国人精神的大时代,以激励当下的人们,获得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  在继大唐盛世之后,我又找到了三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一段,上有陈寿《三国志》,下有罗贯中《三国演义》,将这段历史演绎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然此二书,陈寿的《三国志》尽管被誉为二十五史中的良史,但毕竟是史料胜于史辨,再加上古语言文字的时代限制,今天广大读者已无法予以流畅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中国的名著,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世界名著,尤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拥有广大的读者。可是,这是本文学名著,其中颇多虚构,在使读者充分领略时代人物的丰采的同时,却留下了与事实不尽相符的遗憾。再者,由于文言文的缘故,对今日广大年轻人也产生了阅读障碍。  与鲁迅、胡适同代的史学大家顾颉刚先生,在生前就《三国演义》多虚构的遗憾,衷心希望能有一部反映真实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慰国人。  前些年过世的史学大家前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方诗铭先生,也有如此的愿望,认为《三国演义》是通俗演义,“但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顾颉刚先生就这样设想过。”可是,他又遗憾地说,“但这个工程实在太大了,恐怕很难实现。”  其它史学家也颇多有这种希望和失望。  方诗铭先生的女儿方小芬女士,抱着寻找希望的心情,虔诚地说道:“如果真能写出一部新的《三国演义》,再现历史的真实,那是最能告慰于前辈的。”  确如方诗铭先生所说的那般,写出新的《三国演义》,工程实在是太大,以一人之力难以完成。  我自幼深受三国的熏陶,又曾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三国演义》,在《三国大观》中撰写过三国人物,此外,还撰写过多篇有关三国的论文和学术随笔。以此为底蕴,作者立愿圆一圆前辈史家之梦,写出一部合乎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当然,真实的新的三国,不能再叫演义,而应是大史诗。  为此,我暗暗作了十多年的史料准备工作,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起居注、职官、传记、仪注、刑法、目录、谱牒、方志、笔记、稗乘、文赋、诗词、令曲、天文、地理、气象、植物、动物、农谚、考古,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等数据,各种文本多达数百多种。  与此同时,忙中偷闲,尽量挤出时间,游历大江南北,塞外大漠,寻访事迹故地,观察山川形势,凭吊英烈名贤,进行实地采风,积累灵动素材,寻找历史风云的流动感,给写作奠定必要的储备,包括心理和材料的双重储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何谓东风,就是如何写?  大学者梁启超曾相当自豪地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  中国的史学,原本是优秀的,其不是以简单的文字符号,将历史记录成青菜豆腐式的流水帐,而是把人的鲜活生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到史圣司马迁降世,优秀的史学表现方式,被演绎成《史记》。这部不朽的经典作品,雄踞文史二坛,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打造了一个历经千载而依然生气盎然的史学传统。遗憾的是,在明代发微,至清朝泛滥的文字狱,迫使乾嘉学派将汉时史学的附属——考据学,尊奉为史学庙堂的正宗牌位,走进不无贡献却极其枯燥烦琐的境地,使史学与大众生活所脱离,被人们敬而远之。步入近世,情况愈发地糟糕,史学蜕变为学者谋生工具,摈弃灵性,摈弃才情,摈弃大气,摈弃史学的核心——人的原生态及人的生存意义,竟还美其名曰朴学。试想,如此风干的史学,岂能再有生命力?岂能再焕发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要改变枯燥的史学,得有途径,得有方法,这途径与方法,看似苦海无涯,看似踏破铁鞋无觅处,其实,正在灯火阑珊处:借鉴史圣司马迁的文史哲合一精髓。  文、史,加上哲,原亲密无间。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魏晋的玄谈众贤,到唐宋八大家,到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无不是文中夹史,史中含文,并充满着哲学思辨。其文汪洋恣肆,让人百读不厌,掩卷长思,余音绕梁。  中国的文统、史统、哲统,三位一体,当出自一统。  将文、史、哲强行割裂开来,弄成三个互不相关的学科,切断它们内在联系,各搞各的,那是学界接受了西学的影响,非中华的传统。拖史学走出困境,唯一的良方妙药,是通过文学、哲学的帮助,重续文史哲合一的学统,重建执世界牛耳的辉煌。  关键之关键,得将历史写活。  三国是一个已经入土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活人能充当见证人的时代。但还有虫蠹风朽的断简残篇,有布满暗红水渍绿锈斑驳的文物,有黑幽森然角缺身裂的碑石,我决意凭借所有与三国有关的印迹,以历史现场的手法,以心理学的睿识,去打通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障碍,将古人故事予以“复活”,“还原”历史场景、人物活动及风土人情,构勒出时代、王朝、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轨迹,揭示盛衰转化的生态起伏,揭示成败相依的悲剧因素,揭示祸福相倚的永恒命题。  突显宏大的特色,推出全景式的叙述,以大手法写大历史,蔚成波澜壮阔包罗万象的大史诗。以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来映照大舞台、大画卷;以大英雄、大豪杰的奋斗,来表现大困顿、大坎坷;以大仁者、大智者的博爱,来呈现大光明、大境界。以期成为三国英雄的大聚会,三国精神的大盛典,三国文化的大展示。  结构是大叙事,但有入木三分的刻划,细致入微的描写,丝丝入扣的情节,引入民间生态,揭示生存挑战,关怀生命意义,在茫茫的苦海中,搭乘普渡众生的大慈航。  始终置于心头的座右铭有两通。  一通是史圣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通自身长期打造的:以史学为筋骨,以文学为血肉,以哲学为灵魂。  冀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雅俗共赏,既是面对学者的阳春白雪,又是面对大众的下里巴人,更是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锦绣长卷。  司马迁写《史记》,饱受凌辱而当仁不让,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我写《大三国》,饱受困顿也当仁不让,跟着说:“先人有言:'自陈寿卒千余岁而有罗贯中。罗贯中卒后至于今六百岁,有能绍奇世,正大道,继三国,本仁义礼智信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小子不才,然天赐之命不敢辞,决意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写活时代,写活人物,写活三国,以飨读者,包括中外今后读者。以上对得起玄天,中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黄地。  半辈挚爱,半辈积累,半辈铺垫,终于起笔。  十年寒暑,十年心血,十年玩命,终于杀青。  五载宣扬,五载交涉,五载破关,终于付梓。  《大三国》篇幅巨大,犹如大江东去,咆哮溅雪,吸纳百川,奔腾入海,吞吐万象,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必赏者赏之,贬者贬之,赞者赞之,批者批之。  尽管在写作中,我已是殚心竭虑,焚膏继晷,褴褛筚路,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做到史料翔实,诠释准确,撰写精到,观点公允。然面对工程的浩大,典籍的纷繁,见解的矛盾,落点的无穷无尽,肯定会百密一疏,捉襟见肘,甚至贻笑大方。  三国是中华的三国,是世界的三国,是所有人的三国。我在此庄重地承诺,《大三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式的,向所有人开放,但愿能抛砖引玉,不论是真知灼见,还是当头棒喝,抑或是不屑辱骂,只要有益于此书的改观,我必诚心恭受,并致以十二万分的感谢,在出修订版时一一采纳。  但愿国人,同舟共济,齐来帮助完善《大三国》。

名人推荐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翦伯赞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一大史诗。 ——朱大路 《文汇报》高级编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我们并不否认……罗贯中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成了问题,因而《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也就失掉了基础。  ——郭沫若    《三国演义》是通俗演义,但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  ——顾颉刚(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翦伯赞(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大史诗。  ——朱大路(《文汇报》高级编辑)

内容概要

赵剑敏,男,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长期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等。 于京、沪、港、台出版《盛世魂》、《竹林七贤》、《细说隋唐》、《五代史》、《皇冠与凤冠》、《远去的牧歌》等著作,另有拿著六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数十篇。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盛世魂》、《竹林七贤》已由韩国首尔时代出版社推出韩文版。

书籍目录

《大三国》十卷总目录
第一卷: 风起青萍
第一章. 王土已非乐土
第一节. 长棚吃着残筵
1. 走马灯
2. 砥柱顶着黑流
3. 学生运动
第二节. 党啊党
1. 王道不再荡荡
2. 无冕之王
3. 党锢
第三节. 金驼望着血河
1. 旧符换新桃
2. 腥红曙光
3. 大清算
第二章. 灵帝不灵
第一节. 乱云绕危楼
1. 青蛇躺在龙椅上
2. 禁锢变屠杀
3. 鱼儿跃出残网
第二节. 虫的传人
1. 枯了芭蕉残了樱桃
2. 此仇何时了
3. 肥水流
第三节. 五彩图腾
1. 羌笛伴金戈
2. 凉州三明
3. 辽水长
第三章. 黄巾漫舞
第一节. 天灾连着人祸
1. 自然大灾害
2. 天下怨
3. 水能覆舟
第二节.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1. 青萍微动
2. 大风起兮云飞扬
3. 黄巾黄帜黄海洋
第三节. 皇墙内外硝烟
1. 十常侍
2. 血珠挂草尖
3. 凉州又起战乱
第四章. 曹刘孙
第一节. 沛国有个曹操
1. 半岛中央涡水流
2. 阿瞒
3. 奸雄乎?能臣乎?
4. 二十而立
第二节. 涿郡走出刘备
1. 桑树如盖
2. 士人的桂冠
3. 桃水,桃园,桃花
4. 健牛出郡
第三节. 富春来了孙坚
1. 富春人氏
2. 钱塘弄潮儿
3. 西征漫记
4. 从长安到长沙
第五章. 皇姓渐渐虚化
第一节. 彼可取而代之
1. 真龙未必是天子
2. 北方有赤气
第二节. 何大将军出场
1. 裙带舞荣屠夫
2. 凤冠与军旗同辉
第三节. 门阀袁氏
1. 好个四世三公
2. 袁闳兄弟
3. 袁绍与袁术
第二卷:天下板荡
第一章. 宫廷大喋血
第一节. 君侧激变
1. 老帝换少帝
2. 将军元帅的决战
3. 外戚火并
第二节. 一环套一环
1. 军营蝉鸣阵阵
2. 七月流火
3. 长剑难出鞘
4. 引豪杰入京
第三节. 真龙变土蛇
1. 从朝阳到夕阳
2. 角色大转换
3. 失算失头颅
4. 宦官到了大限
第二章. 董卓入京
第一节. 从凉州到洛阳
1. 天子还了宫
2. 西凉武夫
3. 问是谁的江山
第二节. 朱门连着皇门
1. 焦尾琴
2. 废立的预谋
3. 献帝代了少帝
第三节. 帝都,俺的天下
1. 凤冠坠地
2. 敦煌人盖勋
第三章. 讨董巨浪
第一节. 人神共愤
1. 金光映了魔影
2. 橄榄枝
3. 周公耶?王莽耶?
第二节. 渤海连着中原
1. 碧波好条鲸
2. 负人与负我
第三节. 诸侯大联手
1. 义旗起
2. 酸枣歃血
3. 遥推大盟主
4. 英雄谱
第四章. 潼关挑着两头
第一节.下棋儿
1. 弘农王别姬
2. 大宏论
3. 京师要换地
第二节.迁都
1. 皇甫未能辅皇
2. 烧了洛阳去长安
第三节.鏖战连着大谋
1. 曹孟德一马当先
2. 文台起兵
3. 北线战局
4. 诸侯谋立新帝
第五章. 大崩溃
第一节. 云水卷成败
1. 夺取洛阳
2. 传国玺之谜
3. 暮霭笼罩联盟
4. 冀州换主人
第二节. 两京连风烟
1. 王司徒
2. 嘿,万岁坞
3. 中原再变局
第三节. 落日衬了长安
1. 吕布戏貂蝉?
2. 童谣
3. 点天灯
第三卷:铁血沙场
第一章. 海内一盘沙
第一节. 长安,无法长安
1. 蔡邕的悲剧
2. 王允的再失策
3. 西京陷落
第二节. 壮丽的屠宰场
1. 玉石俱焚
2. 献帝坐了三驾马车
3. 马腾与韩遂
第三节. 关中大交兵
1. 先去了樊稠
2. 酒?女人
3. 李傕郭汜大火并
第四节. 再向东边去
1. 张济的调停
2. 争天子之战
3. 还都洛阳
第二章. 燕赵慷慨地
第一节. 黄土沿向黑土
1. 宗室有支荷花
2. 大嗓门公孙瓒
3. 界桥之战
第二节. 谁是挟弓的童子
1. 战幽州
2. 按着童谣造个京
3. 两州合了一家
第三章. 兖州连着扬州
第一节. 阿瞒明着走
1. 借得黑风入东郡
2. 吾之子房
3. 占兖州
4. 美须髯的程昱
5. 得了青州兵
第二节. 南阳不阳
1. 两面交恶
2. 三面树敌
第四章. 两个大来回
第一节. 征徐州
1. 杀父之仇
2. 陶谦其人
3. 泗水血水浪
第二节. 轮到刘备显身手
1. 在没路处寻路
2. 老牧思新牧
3. 坐进彭城
第三节. 得耶?失耶?
1. 赤兔马千里行
2. 汪洋浮三城
3. 濮阳大战
第四节. 柳暗花明又一村
1. 烟散好个碧
2. 攻克最后的叛地
3. 义薄云天
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节. 建立新都
1. 思天子
2. 西行漫记
3. 许县变为许都
第二节. 没牧笛的牧歌
1. 丰收年
2. 人才如潮涌来
3. 血色鹦鹉洲
第四卷:英雄逐鹿
第一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第一节. 真男儿
1. 风虎云龙
2. 城乱雁声稀
3. 辕门射戟
第二节. 袁公路的符命
1. 换交椅为龙椅
2. 仇家亲家反覆间
3. 二虎相争
第三节. 下邳成了泽国
1. 并州儿
2. 淮泗羽书急
3. 白门楼
第四节. 走马灯
1. 留下温风再西还
2. 煮酒论英雄
3. 四面楚歌
第二章. 紫气东来
第一节.长剑代代出鞘
1. 凤林关
2. 将门虎子
3. 有儿如孙郎
第二节.定要过江东
1. 屈中求伸
2. 蛟龙出海
3.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三节. 江东霸王
1. 吴会立门户
2. 再造吴越
3. 战丹阳
第四节. 灵台奏凯歌
1. 西征连着西征
2. 兵不刃血取豫章
3. 独行的代价
第三章. 内外风雨稠
第一节. 宝刀时翦金花碎
1. 衣带诏
2. 小沛连着下邳
第二节. 山不转水转
1. 张绣难绣蓝图
2. 绝影来去
3. 匡琦之战
第四章. 官渡之战
第一节. 两强遭遇
1. 文字的较量
2. 似乎都是忠臣
3. 南下的前奏
第二节. 大战的序幕
1. 决机
2. 讨曹操檄
3. 救白马
第三节. 火炙杨柳
1. 从白马到官渡
2. 酷暑中亮剑
3. 以少胜多
第五章. 北方初定
第一节. 疏疏晴雨弄斜阳
1. 各回大本营
2. 儒宗郑玄
3. 乘风行
第二节. 兄弟阋于墙
1. 本初走了
2. 黎阳应着河东
3. 邺城郊外收麦
第三节. 东临碣石
1. 水烟笼烽火
2. 冀州易主
3. 兵车辚辚
4. 征乌桓
第五卷:鼎足分立
第一章. 鱼得水
第一节. 焦点汇到了荆州
1. 曹孟德拜丞相
2. 八及之中有刘表
3. 髀里肉生
第二节. 龙飞凤舞
1. 高士隐在汉滨
2. 凤雏
3. 卧龙
第三节. 三顾草庐
4. 澹泊宁静
5. 隆中对
6. 奇诡的别说
第二章. 楚城接汉水
第一节. 内忧外患
1. 的卢跃檀溪
2. 立嗣的风波
3. 高楼密启
第二节. 白旗映着血袍
1. 降耶?战耶?
2. 长坂坡
3. 荆州换了主人
第三节. 兴亡生死倏忽间
1. 童谣
2. 让梨与捐躯
第三章. 紫髯儿
第一节. 孙刘联盟
1. 伯符传了仲谋
2. 日出江花红胜火
3. 如麟的文臣
4. 似虎的武将
第二节. 流星破空入月城
1. 子报父仇
2. 三征黄祖
第三节. 红粉?侠骨?悲情
1. 妻报夫仇
2. 孔雀东南飞
第四章. 赤壁之战
第一节. 乾象开大江
1. 鲁肃自请使命
2. 孙刘定盟
3. 江陵的遥想
第二节. 冬已深
1. 刀斫入奏案
2. 夏口合盟
3. 赤壁遗址
第三节. 樯橹灰飞烟灭
1. 铁礁突兀江心
2. 蒋幹不曾盗书
3. 大决战
第五章. 狂飙卷出英雄
第一节. 云梦一场梦
1. 痛定思痛
2. 两点成一线
3. 江陵攻守战
第二节. 攘外还得安内
1. 兵锋到了合肥
2. 蛮夷真蛮
3. 更南的地儿
第三节. 时耶?运耶?命耶?
1. 分地儿
2. 横扫四郡
3. 借荆州
第六卷:王气氤氲
第一章. 铜雀台
第一节. 青山点点愁
1. 脱网之鱼
2. 折了江东巨擘
3. 凤来兮
第二节. 朝阳照出楼影
1. 唯才是举
2. 学效周文王
第三节. 战乱的文坛
1. 建安七子
2. 文姬归汉
第二章. 蜀道难
第一节. 太阳神鸟
1. 西南飘忽天子气
2. 变脸
3. 刘璋接了刘焉的班
第二节. 龙的舞蹈
1. 花开花落
2. 张松献地图
第三节. 同祖同宗不同心
1. 都在思量
2. 法正的说法
3. 船队过了三峡
第三章. 陇右连着巴蜀
第一节. 夹关那个战
1. 关中联盟
2. 沙场秋点兵
3. 绕黄渡渭
第二节. 学了鸠占鹊巢样
1. 截江救阿斗
2. 葭萌冒出萌芽
3. 金雁折了翅膀
第三节. 关山月
1. 凉州凉
2. 马儿按辔头
3. 刘姓换了刘姓
第四章. 飞龙在天
第一节. 从海边到江滨
1. 交州入了吴图
2. 金陵的瑶光
第二节. 淝水在此会合
1. 濡须口
2. 战皖城
3. 逍遥津
第三节. 九锡的深意
1. 一代名臣陨落
2. 进爵国公
3. 自己当国舅
4. 许都未遂政变
第五章. 王气终于出现
第一节. 星分牛斗
1. 天府开了新国
2. 不审势宽严皆误
3. 五斗米道
第二节. 云道归九重
1. 桃花飘零
2. 得陇是否望蜀
3. 魏公升魏王
第三节. 阳平关之战
1、 定军山
2、 山不转水转
3、 汉中王
第七卷:烈士暮年
第一章. 金戈重画云梦
第一节. 借地还地
1. 美髯公
2. 谈笑收三郡
3. 单刀赴会
第二节. 威震华夏
1. 兵进樊城
2. 初战
3. 水淹七军
4. 一片汪洋两孤城
第三节. 大立天地间
1. 非复吴下阿蒙
2. 这一个计字怎么了得
3. 打穿包围圈
4. 大意失荆州
5. 走麦城
第二章. 一壶浊酒
第一节. 饮食男女
1. 老骥伏枥
2. 红酥手
第二节. 宁有种乎
1. 累累的硕果
2. 云气青色如车盖
3. 才高占八斗
第三节. 谁能争得太子位
1. 低能的英才
2. 终于弃了鸡肋
3. 国本与己本
第三章. 龙椅坐了曹家儿
第一节. 铜雀飞来又飞去
1. 医神人不神
2. 吾为周文王
3. 最后的儿女情
第二节. 青山如浪屋如舟
1. 七十二疑冢
2. 殿暗复见殿明
3. 相煎何太急
第三节. 王袍换了皇袍
1. 九品中正制
2. 黄龙白雉齐舞
3. 禅让真麻烦
第四章. 倒挽银河洗太阳
第一节. 你刚唱罢我登场
1. 养子毕竟不是亲生
2. 一盏孤灯照
3. 西汉东汉又蜀汉
第二节. 尔等称帝吾称王
1. 武昌鱼
2. 屈中求申
3. 天象?人心?权术
4. 黄鹤载得九锡来
第五章. 夷陵之战
第一节. 龙有龙的脾气
1. 芳兰当门
2. 铁定要东征
3. 还是有人劝谏
第二节. 银浪素云出夔门
1. 白缟大军
2. 和没能议成
3. 江东男儿多才俊
第三节. 蜀吴大对决
1. 牵牛
2. 火烧连营
3. 尾声
第八卷:纵横捭阖
第一章. 换了人间
第一节. 彤云压鱼复
1. 白帝城
2. 永安宫
3. 托孤
第二节. 蜀宫深深深几许
1. 虞美人草
2. 阿斗
第三节. 相父
1. 武乡侯开府
2. 化干戈为玉帛
3. 蜀吴再贴心
第二章. 谁主沉浮
第一节. 武功是实功
1. 河西那条走廊
2. 质子没能质来
3. 沙场纸上双交锋
第二节. 大亲征
1. 二州三点鏖战
2. 饮马长江
3. 天堑限南北
第三节. 文治是真治
1. 皇览煌煌
2. 孔庙香烟又缭绕
3. 霸王道杂之
第三章. 家事连着国事
第一节. 婆婆?儿子?媳妇
1. 娘亲带着外戚
2. 花开花落
3. 伴日的霞光
第二节. 皇家儿郎
1. 黄须儿
2. 与洛神凄舞
3. 金殿入梦去
4. 朝门开合又一帝
第三节. 司马本出颛顼
1. 孝敬里阅谱牒
2. 祖?父?兄
3. 两鱼合抱成太极
第四章. 天威
第一节. 锦花绣长策
1. 楠树荫掩丞相府
2. 预定心战
第二节. 三路平南中
1. 打个中间开花
2. 向着太阳前进
3. 七擒七纵
第三节. 南征掉头是北伐
1. 大会师
2. 复反与复平
3. 归帆要换征马
第五章. 开阊门
第一节. 吴魏大对决
1. 柳拂旌旗
2. 西陵寄片书
3. 石亭大捷
第二节. 江东有了天子
1. 西山顶上
2. 黄龙凤凰双飞来
3. 相府居何人
第三节. 虎踞龙盘
1. 宁饮建业水
2. 武昌成了陪都
3. 石头城上升画旗
第九卷:绝世手笔
第一章. 北伐
第一节. 战云涌起
1. 出师的前奏
2. 新城寄旧人
3. 神兵飞跃千里
第二节. 祁山成了名山
1. 空城计?
2. 战略出现分歧
3. 军出陇右
第三节. 铁血卷戈去
1. 痛失街亭
2. 总算得了姜伯约
3. 挥泪斩马谡
第四节. 继续北伐
1. 瞅个好时机
2. 二次北伐
3. 三次北伐
第二章. 明帝是否真明
第一节. 青黄相接
1. 欲开新气象
2. 以内制外
第二节. 落日度朱栏
1. 翔凤凌波
2. 塞上曲
第三节. 故人如落叶
1. 一代伟人离世
2. 亲人凋零
3. 顾命辅弼四去三
4. 山阳药篓子
第三章. 天步几时回
第一节. 又向烽尘
1. 重新领了丞相
2. 大雨阻魏师
3. 四次北伐
第二节. 云雾笼罩祁山
1. 五次北伐
2. 李平被贬
3. 失意的人儿
第三节. 陨星陨落
1. 五丈原
2. 吴军进兵又退兵
3. 赤星投入蜀营
第四节. 长使英雄泪满襟
1. 大名垂宇宙
2. 死诸葛走生仲达
3. 杨魏火并
第四章. 辽东那块地
第一节. 面对中原的几茬人
1. 豹子下山
2. 浅醉临深渊
3. 德泽乱世
第二节. 渤海两岸是一家
1. 虎帐翻覆手
2. 戏东吴
3. 逗曹魏
4. 燕王大折翼
第五章. 大讨曹
第一节. 换了人间
1. 西看窗日又斜
2. 尊前一曲歌
3. 高平陵乱云
4. 王凌之变
第二节. 老马带出小马
1. 青出于蓝
2. 金銮殿易主
3. 毌丘俭之变
第三节. 路人皆知
1. 家门移作国门
2. 诸葛诞之变
3. 天子横尸街头
第十卷:三家归晋
第一章. 名迹竟是谁留
第一节. 白羽挥流星
1. 空遗恨
2. 夜梦一牛头
3. 凤凰来翔
第二节. 北伐余音
4. 继承丞相遗志
5. 崎岖黄沙道
6. 洮水血浪
7. 黄皓那厮
第二章. 钟山起暮霭
第一节. 仲谋已老
1. 吕壹来专政
2. 风浪激越东宫
3. 立嗣总挠头
第二节. 大帝乘凤西去
1. 庭院满枯藤
2. 梅花山
第三节. 丛菊缀石冈
1. 幺孩登位
2. 小诸葛
3. 淮南耻
4. 迅雷忽逝
第四节. 秋风渐黄江南岸
1. 天梯峻险
2. 过亮则不亮
3. 欲说还休
第三章. 蜀水注进大海
第一节. 正一天风露
1. 腰间横玉带
2. 竹林七贤
3. 拼接大版图
第二节. 北风卷南云
1. 门户豁然洞开
2. 二士争衡
3. 绵竹成仁战
第三节. 锦花忽惊坠
1. 战耶?逃耶?降耶?
2. 亡国音
第四章. 晋移了魏祚
第一节. 南柯梦惊散
1. 螳螂捕蝉
2. 黄雀在后
3. 童子挟弹丸
4. 天道无情
第二节. 今日是何朝
1. 乐不思蜀
2. 公爵变王爵
3. 红日耀了金册
第五章. 江山如此多娇
第一节. 朝霞瞬转阴霾
1. 似乎有了新气象
2. 荒淫带了暴戾
3. 最后的疯狂
第二节. 拉锯战
1. 收复交州
2. 西陵浪遏飞舟
3. 战争与和平
第三节. 满江红
1. 征吴总构想
2. 添上几笔浓墨
3. 让号角吹响
4. 总攻开始
5. 金陵王气黯然收

编辑推荐

《大三国(套装共10册)》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该丛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对学术研究进行通俗化写作,全面叙述真实的三国历史,是目前国内研究三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大三国·第一卷:风起青萍
大汉雄风劲飚四百年,到头成强弩之末。君主昏聩,宦官专权,外戚裙舞,肩负道义的士人奋起抗争,酿就千古奇冤的党锢之祸。官场腐败,边境不宁,天灾连着人祸,民不聊生,激出黄巾黄旗黄海洋。残阳泣血,风起云涌,卷起一场天崩地坼的大变局。乱世造英雄,袁绍、曹操、刘备、孙坚等豪杰,摩拳擦掌,从地平线上纷纷冒出身影。
大三国·第二卷:天下板荡
政坛犹如走马灯,官场好似战场。大将军何进欲对十常侍决战,可出师未捷身先死。袁绍、袁术兄弟奋起神勇,将宦官们送上不归路。西北军阀董卓相机入京,废立天子,秽乱宫廷,倒行逆施。天下诸侯结成反董大联盟,拥戴袁绍作了盟主。曹操、孙坚执坚披锐,打得董卓将洛阳焚为白地,西窜长安。王允设计拉拢吕布,将董卓点了天灯。
大三国·第三卷:铁血沙场
董卓余部杀向长安,王允慷慨就义。西京陷落,军阀关中大交兵,争夺天子,献帝流亡般返归洛阳。公孙瓒崛起于幽燕大地,成了冀州主人的袁绍,无法容忍两强并立,灭了公孙瓒。曹操东进兖州,收降三十万黄巾军,击败争夺的吕布,为父报仇,血洗彭城;审时度势,迎献帝于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雄占南阳,刘备得领徐州牧。
大三国·第四卷:英雄逐鹿
刘备得徐州,搅进吕布,失了徐州。与之瓜葛不断的袁术,以为天命所归,肆无忌惮登上帝位,最终分崩离析,吐血而亡。曹操三征徐州,于白门楼斩了吕布;煮酒论英雄,吓跑寄身许都的刘备。孙坚进攻刘表阵亡,孙策收拾残众,铁军横扫,称霸江东。曹操收降张绣,展开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兵进冀州,灭了袁氏集团,再东临碣石征乌桓。
大三国·第五卷:鼎足分立
曹操拜丞相,挥师南下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刘表逝世,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弃樊城而走,于长坂坡被曹操击破,联合刘琦,进驻江夏。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出使江东,周瑜羽扇纶巾,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刘备横扫四郡,取得南荆州,再以借荆州,暂缓孙刘冲突。孙权北据合肥抵御曹操,南向图谋交州。
大三国·第六卷:王气缤彩
刘备入吴迎娶孙夫人,冲破周瑜羁留,返回荆州。曹操唯才是举,文姬归汉。刘焉经营益州,接了位的刘璋,为抗击张鲁侵犯,迎刘备入蜀。潼关大战,马超战败,先投张鲁,再投刘备。反客为主,刘备取了益州。孙权捍卫合肥,与张辽大战逍遥津,把交州纳入版土。曹操晋升魏王,与刘备争夺汉中,会战阳平关。刘备获胜,称汉中王。
大三国·第七卷:烈士暮年
围绕荆州主权,孙刘两家兵连祸结。关羽单刀赴会,拒绝鲁肃归还荆州要求;兵围魏方樊城,水淹七军,出偏师北伐,威震华夏。吕蒙偷袭江陵,关羽败走麦城,走上英雄末路。曹操逝去,曹丕改朝换代,终结东汉,创建魏朝。刘备亦步亦趋,缔造蜀汉。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称吴王。刘备为关羽报仇,以求规复荆州,挥师东征,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
大三国·第八卷:纵横捭阖
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继位,诸葛亮成为相父,治理蜀汉,重构蜀吴联盟。孙权耍弄曹丕,迟迟不送质子。曹丕亲征东吴,连步赤壁后尘,望江兴叹,英年早逝。司马懿屡创神话,确立在曹魏特殊地位。诸葛亮欲要北伐,先行南征,七擒七纵孟获,稳固大后方。吴魏对决,孙权获石亭大捷,黄袍加身,建立东吴。魏、蜀、吴三国正式鼎立。
大三国·第九卷:绝世手笔
诸葛亮拉开北伐曹魏序幕,兵出祁山,收姜维,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北伐一次未成,接二连三,直至六次,与司马懿打得惊天地泣鬼神,遗恨病死五丈原。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虎帐翻覆手,戏东吴,逗曹魏,火中取栗。司马懿奇兵跃千里,扫平辽东;接着端了曹爽集团,控制朝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接过权杖,玩曹家天子于股掌之间。
大三国·第十卷:三家归晋
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连连北伐,殆无成功。孙权英雄暮年,安排继承人失措,造成朝廷内部大纷争,归葬梅花山。诸葛恪执政,伐魏失利,遭孙峻暗算。司马昭点钟会、邓艾为将,发动伐蜀战争,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司马炎完成司马昭未竟之业,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大举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家归晋,天下一统。

图书封面


 大三国·还原真实的三国历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书很好,可是质量太差!尤其是第一卷和最后一卷!
  •     三国的历史注定成为人生的借鉴
  •     卖相真的不怎么样,希望内容有惊喜!
  •     买了一套,前面的部分赘述太多,中间有的反而写的略简单
  •     印刷的质量一般般、书边儿很糙、有点儿掉渣儿、不过内容还可以、不像传统三国演义、三国志那样只是一带而过、扩展的东西不少、还不错~
  •     此书大气,越读越有味
  •     书页的质量有点差
  •     在新华书店看了小半本就来当当买了,就是定价高了点,谁让我喜欢这套书呢
  •     气势恢宏,史料真是,捧读不倦。
  •     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我不知道的历史,好多都是正史,比演义要好,不过作者太喜欢用排比和抒情了,也许是作者的风格吧!
  •     非常想早一点到货,希望当当加油,特别想买。
  •     在小时候就读过三国,包括连环画、小说、原版文言文的,也读过三国志,今天再读读这大三国,不知有何不同。期待别让我失望
  •     好书,很精彩
  •     看了一部分,还没有看完。挺好。可读性很强
  •     这套《大三国》以细腻的笔法全面的写了三国的整个历史,是一部很好的巨作,值得推荐!
  •     大三国是作者结合多部史料,并长时间编纂而成,更加详细的恢复了当时历史的原貌,同时,亦以更加易懂的文字让我们去了解三国时期的事情。
  •     无意义的描写太多了
  •     书很不错,就是纸张是在说有些山寨,另外,作者非常喜欢用排比句,书中太多排比句了,看着有些不适应了
  •     送货速度不错,只是书上好多土呀。
  •     20年前第一次拜读《盛世魂》,才知道历史可以读得如此热血澎湃。在当今古代史的作家中唯梅毅、赵王可与之媲美!
  •     很好的一部书,全面且有见地,将文学、史学和哲学有效连接。这个尝试很不错,值得学习。
  •     东西不错,内容中规中矩,就是作者实在是太喜欢用排比句了,而且是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是感情充沛的排比句,一方面给人感觉有凑字数之嫌,另一方面思路总是因为作者没有内容的排比句而中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