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恭亲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绝版恭亲王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49600083
作者:雪珥
页数:281页

章节摘录

插图:风啸天安门无论中英还是中法签约,在仪式的最后,城门上都会鸣放21响礼炮。这样轰鸣在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声刺激着恭亲王的耳膜,但是,远在热河的领导核心,是否也能真切地听到这命运的砸门声呢?天很冷了,北京城却很热闹。安定门上,大英帝国的米字旗猎猎飘扬。从安定门到天安门东侧的礼部大院,长达3英里的街道两侧,身着红色制服,头顶白色头盔的英军士兵,沿街排开,足有3000多人。军乐声中,在两个军乐队的前导下,英军队伍分成数个方阵,浩浩荡荡地进入安定门。首先是100名炮兵组成的方阵,随即是几个步兵方阵、100名军官代表方阵,在这些方阵后面,是英军司令部参谋们的队伍。英军司令格兰特准将(James HopeGrant)则在其卫队和助理们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他身后30码,是一乘大轿,装饰着朱红色,16名中国轿夫,身着崭新的号衣,抬得四平八稳。轿子中,正是英国全权使节、在华的最高长官额尔金勋爵(JamesBruce,额尔金Earl of Elgin其实是爵号),穿着鲜艳的礼服,正襟危坐。他的坐骑也满身披挂,跟随在轿子后面。几个步兵方阵在他的后方,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这可是北京城从未出现过的西洋镜,北京市民们几乎倾巢而出,拥挤在街道两旁,希望能一瞥轿子里那位“伟大的鬼子”(Great Barbarian,《纽约时报》用语)。记者们的现场报道和当事人的日后回忆录,都清晰地记载道:尽管街道破旧,人群拥挤,但围观的中国人几乎鸦雀无声。在刺刀和强权底下,散漫惯了的大清人民,终于表现出了很好的文明素质。这是1860年10月24日,一个寒冷的深秋时日。在经历了多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后,中英两国将在天安门旁签署和平条约。城内之盟对于大清国来说,这是一次城下之盟——不,是城内之盟,北京实际上已经在英法联军占领之下:11天前,英法联军从安定门入城时,沿街站岗的清军士兵向这些“洋鬼子”们行跪迎大礼,北京市民则“观者如睹”,这座千年古都再度习惯性地展现了对于战胜者的顺从,一如200年前跪迎大清的辫子兵入城一般。半个世纪前莫斯科为对抗拿破仑大军而实行的焦土抗战,若让北京人来看,实在是太愚蠢了。

前言

150年前的1860年9月,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将大清王朝的咸丰皇帝赶到热河“狩猎”,而咸丰则将京城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的弟弟——时年27岁的恭亲王奕新。几天后,攻入北京的侵略者悍然将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临危受命的奕新亲历了种种耻辱,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以割地赔款的代价使内忧外患的帝国有了难得的平静。可能恭亲王本人也没有想到,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将会在大清王朝扮演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在历史浪潮的颠簸中,恭亲王站到了舵手的岗位上,极力维持着大清帝国这艘破败的巨轮缓慢前行,直至心力交瘁。回顾起来,恭亲王奕新的一生确实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先是在与咸丰的储君之争中功亏一篑,被封为恭亲王后不久便受到咸丰的猜忌和排挤。经过与外国交涉的历练,勇于任事的奕新开始奠定自己在政坛的地位。咸丰死后,他抓住机遇,同慈禧共同发动辛酉政变,控制了中枢机关,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成为权势显赫的铁帽子王。作为满亲贵族中难得的有才识者,恭亲王奕新几乎一手导演了随后三十年间的王朝改革,可谓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从总理衙门到洋务运动,从近代海军到近代教育,使本已痼疾缠身的王朝居然出现了颇具声势的“同光中兴”,可谓厥功至伟。

后记

【《中国经营报》记者“绝版恭亲王”系列告一段落,读者通过恭亲王这一晚清政坛二号人物,得以一窥清延政局之堂奥以及清末改革中坚人物的坚守与无奈。作为将这一切呈现给读者的人,你为何选定了恭亲王这个人物,他的哪些性格吸弓l了你去探究?能不能谈谈你从开始关注到研究恭亲王的过程?【雪珥】二十多年前,我痴迷般地喜欢上了一本书,那就是尼克松的著作《领袖们》。这位美国前总统在书中如此描绘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是一个伟人,本世纪罕见的伟人。我感到惋惜的是,他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他总是小心谨慎地让舞台的聚光灯照射在毛泽东身上。”尼克松当然不会明白,在中国的舞台上,聚光灯必须也只能照在一个人的身上,其他人则必须谦恭地将自己湮没在巨大的阴影下,明智地躲避着,或者耐心地等待着聚光灯。那时,我刚刚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求学,在几位师长的帮助下,给自己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当我读完几本讲述洋务运动的书后,书中那着墨不多的恭亲王,却令我总是想起尼克松的这段评述。

内容概要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主要著作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国运l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叔嫂共和   风啸天安门   总理的劳碌相   叔嫂共和  一国两制 第二章  皇家无亲   “窝囊”王爷绵中针   王爷蓝筹股   伟大领袖六合彩 第三章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   中南海的脐带   周公之死 第四章  老大帝国   “谋杀”同治帝?   紫禁城的平衡木   英国议会:大清稳定压倒一切   洋干部下岗   枪杆子里出政权   谁家的走狗 第五章  美国兄弟   华盛顿的定情信物   美利坚雪中送炭   鸟巢鸟感觉   黄龙旗下的美国葬礼   谁可托福   北京欢迎你 第六章  西域狂沙东海浪   披着羊皮的熊   抗俄还是抗日   日本趁火打劫   东海饿狼   天山风雨     为保新疆失琉球 第七章  改革旗手   蝴蝶飞飞曾国藩   春意盎然李鸿章 第八章  中央“一抬”   号令不出中南海   改革的阳谋 第九章  裸泳的年代   猫儿闹大清     李鸿章吹起大泡泡   盛宣怀打“野鸡”   华商不爱黄龙旗   谁动了恭亲王的奶牛?   裸泳的奴家 第十章  帝国的出轨   骑着毛驴上北京   拆迁让谁更美好?   李鸿章下英国象棋   大清“地铁”   东方慢车谋杀案  大清铁轨不平行后记  恭亲王:绝版之外

编辑推荐

《绝版恭亲王》编辑推荐:深入百年前当家人的内心,感动百年后无数当家人,风靡红墙内外的历史心得,亲切的另类改革史,生动的官场教科书。当家难!当中国的家更难!当改革时代中国的家难上加难!且看晚清帝国总理、改革舵手,官场泥泞中的艰难跋涉。历史学迷彩雷颐、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新浪、搜狐、网易、和讯读书频道,《中国经营报》联袂推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之处,所谓[势禁形格]所以,我更愿意谈论的是恭亲王的[势禁形格号而不是他的一局限]。主观上不想折腾,客观上无力折腾,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这其实也是恭亲王发动的体制内改革的基本特征,也是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金、举重若轻而且保持自我低调的原因所在。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一康有为及洪仁开之类的[口水改革家]不在此列,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凋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尤其在早期的改革中,他们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恭亲王就在背后推着他们。换在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曾、左、李等都不可能有善终,更不要说参与政权的建设,并分享胜利的成果。实际上,在战后的重建和改革中,曾、左、李几乎无时不受到政敌们的攻击,有的时候,这种攻击是直奔要害而来的,但这些都在恭亲王的支持下,被一一化解。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兼新闻发言人,知名度高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就是恭亲王。如果要画一幅漫画来解释大清改革,恭亲王就是把着方向舵、带着望远镜的船长,而曾、左、李等则是拿着桨的水手。

作者简介

《绝版恭亲王》内容简介:这是一位曾令周恩来魂牵梦绕的帝国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前来凭吊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因为恭王府被视作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这位睿智的帝国总理才是航船上真正的舵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开辟强国之路,周旋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潜规则和显规则,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运作的定位结果。其实他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他一边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们巨大的阴影之下……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的帝国总理,他以真诚、坦率和友善,在晚清最为艰难的时候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 “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帝国总理的绝版风采和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图书封面


 绝版恭亲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游戏中,所谓的“二把手”,向来就是一个尴尬的角色――身处“老大”的卧榻之侧,他一方面要小心翼翼、谨言慎微,一举一动都需要掌握火候、拿捏分寸;尽其可能地放低身段,把荣誉让给“老大”,把羞辱留给自己。另一方面则要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为人谦恭低调、上下圆通,做事讲究策略、左右逢源;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学人雪珥在他的新著《绝版恭亲王》中,即真实还原了晚清历史中的恭亲王奕訢——一个堪称标准的“老二”形象。  与一般主流史学家们的描述迥然不同,在雪珥笔下,恭亲王奕訢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崇洋媚外的“鬼子六”。恰恰相反,在大清王朝处于危急关头时临危受命的恭亲王,不仅有才有识,勇于任事,在晚清政坛中显得鹤立鸡群,而且他还是曾国藩等改革实践先驱们的背后推手,堪称是晚清帝国的中流砥柱。事实上,雪珥的文字所写的虽然是恭亲王,但他更多关注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与其说他写的是与恭亲王奕訢相关的晚清历史,不如说他是以恭亲王为个案,剖析官场,解析国情,分析社情。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治社会的本质,对晚清以降的中国改革史进行颇富私人意味的另类解读与深度评析。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大抵都知道,晚清时期的政治形势可谓黑庄盛行、波云诡谲。很难想象,虽然身为帝国的“二把手”,恭亲王在改革中所起到的也只是一种“减震器”的作用。对上,他要取得与两宫太后之间的权力平衡;对下,他要取得既得利益集团的信任与支持。他的步子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太快了失控,太慢了则无法达到目的。他只能和光同尘、善于妥协,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局部的修补和改造,“用现有体制的旧衣裳来遮掩不断成长的改革躯体”,以稳健的政治手法,尽量减少改革阻力,在夹缝中艰难前行。  作为大清王朝为数不多的清醒者,恭亲王不会不明白,改革首先需要的并不是他的个人能力,而是圆滑的生存之道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但不管他的主观意愿如何,正所谓“形势比人强”,面对“势禁形格”的无奈现实,他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延长帝国的寿命,却决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的命运。正像雪珥总结的那样:“中国宰相,其职责就是‘调和鼎鼐’,做好政治大厨。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所有的烹饪用油都已经是被深度污染而后‘漂白’的‘地沟油’时,大厨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尽量将饭菜做得可口些,当毒性发作时,口舌至少还能享受到致命的快感……”  在雪珥看来,恭亲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显然受到主流史学界长期的、人为的淡化和边缘化。恭亲王之所以成为一位被抹杀、遭遮蔽的人物,很大一部分原因,固然是出于清末民初对清王朝普遍贬低与诅咒的时势需要,而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作为“洋奴”和“卖国贼”的恭亲王就再无翻身的可能。当然,对恭亲王的评价如此,对晚清时期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也莫不如此。比如光绪皇帝推行的戊戌变法,在雪珥眼中“与其说是一场改革,莫如说是一群急于获得政治地位的野心家,与一部分不谙世事的理想主义者,联合推出的一场大跃进。”  说实话,以这样的论点质疑我们的历史常识,即便不是石破天惊,却也颇富一些颠覆性的意义。且不论雪珥的观点是否正确,至少他以恭亲王的个案提醒我们,历史并不像教科书所写的那般简单。面对历史,既要换位思考、体察历史背后的人情人性,在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庶几才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     人浮于世,状如飘萍,常常身不由己。近期看了些晚清民初史料,对那段历史多了点了解,然而,这些个了解却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的历史知识积累。我的历史知识都源于初中高中的课本,现在回头想来,课本上讲述的历史都带着强烈的价值色彩,在很多史实的认定上加入了编者的价值观甚至是历史记录者的价值观。晚清民初这一段历史出现了很多的“卖国贼”:琦善、恭亲王奕訢、李鸿章、袁世凯……等等,还记得自己看到这些人与列强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时是多么的义愤填膺。然而现在想来,这些人也多是身不由己的吧。面对列强船坚炮利的侵略,如果他们不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又怎能保证堂堂中国不被列强瓜分吞并呢?这些接受着儒家伦理道德的“卖国贼”又何尝不知道签订这些条约会使自己成为历史的罪人,而君命难为,谁又能逃脱呢?当被钦点议和时,忠君爱国的他们又怎能抵抗呢?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犯的错误必须有人承担,于是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承担错误的人,成为人人唾骂的“卖国贼”。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里有一句话,“当然,我们也有理由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历史。事实上,我们也从历史中找到许多无可辩驳的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底子薄弱,人口基数太大,等等。但是,我们在历史中看得最少的是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尽管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我们犯过错误。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每个人都是大历史的创造者,不能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某个个人身上。我们不能将历史作为现在不思进取自甘人后的原因,因为我们正在缔造现在的历史,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历史的洪流里,个人如何做好自己呢?身如飘萍是否就意味着可以甚至必须随波逐流呢?当然不是。穷则思变。大历史里总有人跳出历史反省自身,晚清不但有魏源的开眼看世界,也有恭亲王领导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缔造的同光中兴,也有容闳为兴办现代教育而努力……人生在世,当你身不由己时,可以同流,但不可以合污。同流是为了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得以生存下去,而不合污则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君子修身明德,就是要练就自己能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人是复杂的个体,对个人的评判不能用简单的好人坏人二分法,而是要结合他的处境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好人坏人究竟不过成了历史里的一粒微尘。不求做万世颂扬之好人,但求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吾心。
  •     一是对康梁以及戊戌变法的描述,这是从民国起就被打了标签的一段历史,一段时间以来,经常看到质疑康梁的文字。从书中所描述的现状来看,大清算得上是一个虚弱的病人,戊戌变法无疑是一副虎狼之药。二是恭亲王对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保护,看清末的史书,总有地方会提到恭亲王,但是都没有非常清晰和明确的讲到恭亲王所做的事情(唐浩明的曾国藩中也只是略微讲到而已)三是书中对体制内改革者的苦衷以及处境的理解,作为一个前愤青,在目前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国家的希望和牵头确实是系在体制内的改革者们的身上。希望他们不要都成为盛宣怀们的保护伞,而要多几个李鸿章....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屈辱,并且我们很容易把这个耻辱归结为清政府的颟顸无能,至少课本上是这样说的。但最近在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和《绝版恭亲王》,使我们对那一段历史有了一种新的感觉。
    现在更喜欢看细节多些的历史作品。
  •     买这个作者的第三本书,异国情调的历史资料看起来绝对是一个有益补充
  •     这书实在太水了啊,不仅没有围绕恭亲王,而且基本就是各种资料罗列,最严重的是,插图十分随意,图文对照的地方很少
  •     插图好,这是优点。别的没了。
  •     业余票友的情怀之作,在这一点上值得肯定。但全书的硬伤是虽冠以恭亲王之名,但起码一半以上篇幅都在写别人,其实是在写晚清洋务运动改革而不是恭亲王本身。语言很接地气,但个别处有低俗之语。材料上选用的主要是海外的著作、回忆录、报纸,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书中很多观点无法认同:比如作者认为奕䜣慈禧叔嫂共和,其实他们的地位绝非平等、也谈不上制衡;为慈禧重修颐和园找理由,说光绪、慈禧、恭亲王、醇亲王利益完全一致,漠视了帝党、后党的分歧;作者说戊戌变法后慈禧为了保住光绪,也不能成立;说李鸿章与奕䜣合唱政治双簧,李为吸引“敌人火力”,让“百官气”向我开炮,以掩护恭亲王、掩护慈禧太后、掩护中央,对李鸿章动机的解读非常片面;说清朝是计划经济,滥用了相似对比。还有插图做的实在是太low了,没有一点美感。
  •     首次知晓,晚清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整个管理层也不是那么糊涂,然而~~
  •     还原历史
  •     连看几本雪珥的书,感觉重复的有些多,人物传记的话感觉个人主观的成分会更多一些,细节和论据可能更值得推敲。字数不很多,一口气读完还是一个愉悦的过程
  •     这个绝对的带有故事性啊~
  •     又是一种很奇怪的文风和很奇怪的文笔,但看起来很舒服,至于内容,保留意见
  •     和《帝国政改》是 一本书
  •     其实全书中讲述恭王的篇幅四分都不到 后半几乎都象历史教材一样 平庸点了
  •     改革不易
  •     读了雪珥的《国运1909》和《大国海盗》的部分,视角独特、史料丰富、见识卓见。恭亲王六爷是当时洋务运动的领导,他的故事值得今天研究。记得《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去见已退休赋闲的六爷,俩老头之间说的几句诗:“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与运相争。”
  •     看惯了有逻辑可循的史书写法,对这样的闲笔写史有些不习惯。但是雪饵对于晚清政改的论见颇犀利,足可以史鉴今
  •     书中所讲的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是不同的侧面,作者的角度,表明了接近于事情经过的还原。政治也是一个系统,只是与自然区别,完全是人造的生态系统,系统工程的量变和质变的难度当然不用比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毕竟最难把握和确认的还是人类自身。
  •     勾画一个真实的恭亲王,给读者一个新的历史观
  •     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引人入胜,让历史走下高阁。
  •     很好,正版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大清末代恭亲王的当家形象和改革的对当时的格局的无奈。
  •     PDF
  •     雪珥的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不是小说。历史随笔评论文学。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的细节
  •     1
  •     我们所期望的光明,是否是以光明的外衣套着黑暗的内里
  •     作为一个外国人,写的比较客观,我从中得到跟以往不同的认识,不错,书很有收藏价值
  •     这个是买雪珥四本书中的一本。
  •     写的很好,晚清的波涛汹涌中,恭亲王绝对担得起弄潮人这个身份!
  •     好!一直在当当买书,还是比较放心
  •     刚看完慈禧大传,再看此书,对晚清有了更多的了解,反思当今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希望当政者能从逝去不远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加快改革的步伐,不要陷入历史的轮回。
  •     也只有在国外,才能对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更客观的理解。
  •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历史被误读了,晚晴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统治阶层和政治精英为了维持和巩固政权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也诞生出很多精英人物;晚晴也搞改革开放,而且取得了成就,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政权生命的终结;一个老的帝国,面对五千年来未见之大变革,经历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中俄战争、中法战争等冲击,还能维系50年生命,并且出现了同光中兴,统治阶层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
  •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易中天旋风。两者都是用当下的流行语重新解读历史。不过,雪珥更多的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权衡得失。难能可贵的是,雪珥援引了大量的海外资料来还原那段历史,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角,且言语犀利幽默。不足之处我觉得是作者名为写恭亲王,但实际上侧重点是在写晚清各类人事变换、人情世故,恭亲王更像是一个影子,若隐若现,像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恭亲王与所写内容的联系,所以题目与内容似有一点游离。
  •     插图非常好;晚清 恭亲王
  •     印刷质量极好,价格又便宜,有趣
  •     看多了就腻歪了......
  •     好书,喜欢雪珥的书
  •     颠覆了以住通过其它途径接收到的对恭亲王的看法和评介,或许此书更为客观,但历史总是不断地被人为地改写,还是需广泛地综合地了解历史,才能使自己不被误导,看问题能更理性更客观
  •     以前在《中国经营报》上看过连载,终于把书买到手了,重新看了一遍,感觉非常好,历史上的人和事时间越久评价越公正!
  •     他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
  •     还不错,书的纸质也不错。。不过当当的速度大家都懂得
  •     某人看了,说还不错。
  •     雪珥是澳洲人吗?只怕只是国籍吧。写的还不错,反复纠缠,写出了详尽的恭亲王。很多观点发前人之未发,有争议,可商榷。也许吧,我个人喜欢那个能干的鬼子六。
  •     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写恭亲王的著作中非常全面、优秀的一本。读史鉴今,常读常新。
  •     嗯,下次去北京,肯定要去恭王府
  •     我觉得这是真的历史,至少是较真的历史。应该读读,清朝不是电视剧里那个模样。
  •     这本书写得挺好,讲的故事很生动。
  •     从另一个角度看恭亲王,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我们的现在,很多相似之处!
  •     用了一个月看完了,完全不同的视角~
  •     以前在报纸上读雪珥的文章还比较有趣。但整篇的读书你会不自觉地怀疑,他是不是满遗,甚至都到了毁三观颠覆历史的地步了。80万两白银组建海军打了水漂这种事,居然都可以吹嘘为奕的功绩,美其名曰如若他人,定会损失更大。。。其他如此,遍地皆是,不一一列举。不得不仰望星空,长叹一声。
  •     喜欢!
  •     写的比较浅薄凌乱,借古讽今不错,现在和大清国一样嘛
  •     从一个外国历史学家的眼睛里去看中国的历史别有一番风味,大量的国外资料告诉你一个不同以往的恭亲王。
  •     雪珥的书都很好,理性,值得借鉴,真正的历史,不是做广告,绝对值得购买
  •     还原出许多历史真相,比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园林,大家信以为真却不去探究这类谣言的来龙去脉,归根结底还是脸谱人物在作祟——臆想让一个人为帝国和民族的苦难承担责任;对康有为这类小人的描述,也同样掷地有声。 至于奕本人,则是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不知是否阅读疲劳,连续读雪珥的三本书,感觉一本不如一本。
  •     喜欢攻讦轮商局那篇。大概讲的门道是说那里。讲话带脑子这件事对我来说好难啊……
  •     又认识到了历史的另一个侧面
  •     就堆砌史料吧,作者自序里自嘲说书被人称作为官之道,其实也就嘛嘛...主要是我晓要演我才知道有这么本书来着- -终于抽空翻完了,话说对奕映像大抵就高中老陶课上提到的和西太后不清不白的叔嫂皇室秘辛(?)虽是辫子朝黑,翻翻随便涨涨姿势也好
  •     雪珥老师的书 我是一定要买的
  •     特别的书特别的视角!
    晚清史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学到不少,对于当时人物的评价都有一些刻板的印象。但这本书给我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当时的历史人物,对于当时当代的历史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史为鉴,这本书对于当代的我们也有很多的益处,值得细细体味!
  •     考古味很重。
  •     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参考的老照片。希望能躲出版此类书
  •     很好,很好的诠释了老二哲学,也让我们知道当家人不易,特别是那个年代
  •     看了这本书,对晚晴历史有了新的看法,对重要历史人物又有了重新认识,像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对重大历史事件又有了新的观点,值得深读。
  •     历史没有如果,假如当年恭亲王成为皇帝而不是咸丰的话,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屈辱史吗?
  •     非常非常好!!!!!!!!!!!!
  •     绝版恭亲王
  •     观点一如既往地新颖,史料也很多(听说有很多海外新史料,对我来说70%都没听过……)因为是专栏集,主线不明显,后半部分对恭亲王的描述也偏少,且很多是间接描述,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具体……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书的角度很好,和我们一般认同的恭亲王是个权臣和总理王大臣不同的是,在书中,雪珥老师将恭亲王的改革者的形象立体的表现了出来,使读者感到恭亲王的伟大!
  •     消除我脑袋里垃圾的一本好书,不过这本是不是垃圾,还要仔细考虑~
  •     雪珥的专栏看过,书是第一次读,观感不佳。因为是专栏的结集出版,文章很散乱。题目是恭亲王,但所占篇幅并不大,考虑作序者的身份,有软文稿的嫌疑。采用的史料都是主观评价,一手资料几乎没有,真要触及历史事件时,恭亲王相关的就更少了。大体思路是功归恭亲王个人,过由总理衙门这个集体承担,洗地太明显。不过视角出了皇宫,清末那种两难的改革困局让我记忆深刻,勉强三星。
  •     新视觉,还原历史,可以参考
  •     想了解一些真实的人物
  •     很不错啊
  •     视角独特,图文并茂,好书
  •     有意思,许多观点是第一次听说
  •     《絕版恭親王》無論從行文風格還是歷史觀點都還是典型的雪珥製造,喜歡使用一些冷僻的隱喻,竊以為稍顯牽強,而對“體制內改革者”的體諒和認可倒不顯得浮誇。作者說如今遊人參觀北京的恭王府,醉心于前主人和珅的野史,卻不懂恭親王對近代中國的貢獻,也是發人深省的,4顆星
  •     澳大利亚的视角,普及版,恭亲王的往事。可读性很强。
  •     独特的视角,值得一读。
  •     我很喜欢,真实地展示了恭亲王
  •     这个系列,包括《绝版李鸿章》,都是《晚清七十年》的赝品,除个别图片有些价值外,别无长处。
  •     大概是读完了。
  •     很好,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过去, 感谢雪珥从故纸堆里找到它们并重新推陈出新.
  •     这个老六与那个肃老六,满清真是气数已尽,只能沦落到靠一个女人的地步。
  •     绝版恭亲王里面感觉逻辑有点乱,一会儿是按历史事件,一会儿又按人物展开,加上里面的人物剧情关系也比较复杂,看着有点累。不过这就是历史啦~
  •     感谢雪珥,为我呈现了这样一个被历史埋没的恭亲王。
  •     好书收藏,质量相当不错,插图很珍贵
  •     有点水,有点轻佻。
  •     一个很不错的角度,换个角度看看,信息真不一样。
  •     2010年12月27日购自京东,25.8元。
  •     质量不错,是帮同事买的,但他还想要我在当当上买几本,全是绝版晚清系列的,但我要的这几本一直搜不到,请问能帮我吗?
    如以下几本我一直想买的:
    绝版光绪
    绝版梁启超
    绝版赫德
    绝版僧格林沁
    大清朝的洋干部
  •     本书的书写角度比较特别,引用不少当时外国对清朝的一些报道,与以往单从中国角度去描写历史相比,恭亲王的形象更加立体!
  •     一个传说延续了清政府统治的人,结构不够好
  •     小16开、软装、双色印刷。文匯出版社的这套“绝版”系列书籍相当不错!
  •     很好,图片很丰富
  •     作者是一个精通中国政治历史和中国现代流行语汇的华人,海外经历的背景让他的史料丰富见解独到.能很轻松阅读的沉重历史!
  •     2013年7月15日始读——2013年8月26日结束
  •     学会做一个能够用光芒温暖,却又不会刺眼的人!
  •     历史的另一面。读读会有惊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