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香港教育史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1
ISBN:9787543866652
作者:方骏,熊贤君
页数:554页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香港教育的性质  二、香港教育的历史分期  三、香港教育的特点  四、香港教育的成就第一章 英国统治前的香港教育(1841年前)  第一节 传统的私塾教育  第二节 香港学子的科场表现第二章 殖民者登陆时期的香港教育(1841—1859)  第一节 自由的教育政策和初期的教育行政  第二节 开埠初期中文私塾的发展  第三节 教会教育的兴衰  第四节 香港早期的留学生第三章 殖民教育培植时期的香港教育(1860-1911)第四章 殖民教育发展时期的香港教育(1912-1941)第五章 沦陷时期的香港教育(1942-1945)第六章 重建与昌盛时期的香港教育(1946-1979)第七章 面向回归过渡时期的香港教育(1980-1997)第八章 回归后十年的香港教育(1997-2007)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香港教育大事记后记

作者简介

《香港教育史》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会所统筹的“中国地方教育史”系列的一部分,所叙述的香港教育发展,涵盖了前近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大历史时期,是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完整的一部香港教育史。论述了香港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历史。

图书封面


 香港教育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香港教育史》实在是一本貌似中规中矩实则上却充满对各种问题精彩分析的教育学专著。前些年,香港几所著名高校开始进入祖国大陆招生,与国内老牌重点大学展开的争夺优质资源之竞争愈演愈烈,个别年份香港大学居然录取走了大陆各省市高考状元中的过半数,引发了社会对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竞争力衰落的深层思考。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辽宁省文科状元从港大退学复读高三,并通过媒体表示不适应香港大学的学习模式,来年准备报考心中更为认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自此社会有再次掀起了一阵针对香港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培养模式、两地学生交流的热议,其中,虽然北大对辽宁状元所抛之绣球表示了理性、冷淡的欢迎,却也掩饰不住国内老牌著名大学颇为自豪的暗喜。无论是面对港校在大陆高歌猛进地掐尖,还是部分赴港求学大陆学生对国内高校教育模式的重新认同与回归,都在表明一个事实:香港高等教育已经搅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而香港高等院校为何在学生中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为何又有部分优秀学生弃香港名校而自愿退回大陆教育体制框架内,等等的问题,又引发了社会对香港教育过去、现在及将来之发展过程的浓厚兴趣。《香港教育史》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这个问题的支点。从这个视角来看,提及香港的教育,必然要提及香港的教育体系如何做到与国际接轨,如何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发展处一批享誉国际的著名高等学府。我们可以以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为例来管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貌。香港大学已经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在英美地区权威机构发布的大学综合评价排行榜中居于亚洲第二,仅次于东京大学。20世纪初,当时的港督卢押明智地认识到香港有必要建设一所属于大英帝国的大学,一方面免去许多香港靴子远渡重洋赴英求学的艰辛,一方面避免大规模学生到大陆求学,培养的香港社会精英更易认同中国而对港英统治带着对抗敌意。于是,他在1910年提出筹建香港大学的动议,一方面说服英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香港培植亲英的精英分子,以大学教育为手段培养社会自觉认同英美文化,顺从英国人的统治,另一方面又说服社会各界人士开创香港高等教育的历史有利于香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这些号召切合了英国政府的统治意图,有符合社会精英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很快筹集到来自港府、粤总督、英国商人、华人富豪的大量捐款,1912年建成开始招生,当时的港大是在中央学院、香港西医学院合并基础上建立的,仅开设了医学、工学、文学等三个学科,校长、教授全部聘自英国,采用英国大学培养模式,实行全英教学,招生规模还不到30人。但无论怎么说,香港终于有了一所现代大学。追溯历史的源头,香港大学的建立,既是当时的港督敏锐地看到祖国大陆革命的烈火正要燃向香港而不自觉地采取文化同化的统治策略,又是源自大英帝国在每个殖民地均设有一所大学的实践与灵感,尽管充满了睿智的远见,但在当时,也不过是维护大英帝国的长期统治利益的现实考量。但历史就是这么眷顾香港,由于直接照搬了英国大学办学模式,香港大学很快成为英国大学圈内和英联邦高等教育圈内获得高度认可的成员,实现了师资力量在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大学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对学生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契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又实实在在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培育了一批精英。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直到1967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为止,香港大学始终保持着香港唯一大学的荣耀,保持着精英式教育培养模式,招生规模一直都很小,在教育改革上也非常保守。但香港大学虽则名为公立大学,但却实行独立治校,政府并不干预学校的教务,只是对教育质量、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作为政府拨款的增减的参考依据。一方面鼓励了香港大学注重教学质量,一方面也有利于其适应社会发展独立判断学校发展方向。于是,我们看到虽然香港大学十分保守,始终立足于精英教育而招致许多人士的批评与反思,却也在1960年代适应香港工业的腾飞,在不扩大全日制文凭教育名额的情况下,却积极发展面向社会的夜间大学课程教育、各类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各界人士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峰时期,香港大学正式在校学生不过500人,而夜间大学课程教育注册学员则达到2万人,以此便看出香港大学其实保守与开放兼具,因此其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在1980年代,香港大学立足香港多元、开放、繁荣的经济基础,真正用世界的视野来谋划大学学术科研,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大学。这样来看,便可以清晰看出香港大学紧跟英国大学办学模式、兼顾适应香港社会需求办学模式和独立探索大学办学模式三个阶段,完成了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的涅槃过程。与香港大学厚积薄发的发展历程完全不同,香港科技大学是港英政府为适应新经济对科技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了使香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占领先机而批准成立的一所纯私立的新型大学。港科大成立之时,香港的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已经成型,除香港大学外,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教育学院等高校已经成规模发展,实力也不容小觑,科研能力非常强大。但港科大完全是靠政府与社会在发展教育事业上的认识的高度共识来推动的,立足发展高科技,完全照搬了美国加州大学发展模式,自筹建开始迅速向各界知名人士的筹集到了巨额捐款,迅速制定了顶尖学府教育模式,瞄准一部分适合香港所需、符合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主要学科,迅速吸纳了大批顶尖研究人才,迅速向全球招收了大批优秀学生,其科研成果也迅速向社会生产转化,为香港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到十年的时间,香港科技大学迅速成为世界著名高等学府。这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这个奇迹注定只能发生在香港。港科大再次为香港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香港在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定位上,再添了国际创新中心、教育中心的美名,使得香港有了八所著名高等学府林立的国际现代化教育格局。从该书中归纳出这两所香港著名大学殊途同归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可以总结出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些历史经验。首先是香港教育的全英教学,这当然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但也因为英语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世界上95%的资讯均以英语书写,香港大学这种全英教学模式,抛开殖民统治的色彩,却非常有利地契合了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并且由于直接使用英语,促使其教育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继续稳固了其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其次是香港教育的独立办学。港英政府一直在香港采取自由主义的社会治理模式,无论是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积极不干预政策,还是在公共事务管理上奉行放任自流、鼓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这种施政理念投射在教育政策上,便是通过立法局为每一所大学制定一份严格的条例,为不同的大学设定不同的工作法则,在法律之下,却推行大学自主发展,对公立大学政府只负责依据法律开展评估以明确是否增减资助拨款,对私立大学政府干预的事务就更少了,大学的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才是掌握学校管理大权的机构。因此,大学得以吸纳社会各方的资源、采取了多种发展模式,大学得以审时度势地适应时代发展设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聘用模式、科研模式、成果转化模式,大学必须参与到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从而也激发了教育的潜力和活力。最后,不得不提香港教育准确的自我定位,香港独特的地理地位、独特的政治发展历史和出色的经济发展成绩,造就了香港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地位,让香港具有了强烈的现代化意识。而大学对于文化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无疑有着最根本的推动作用。香港高等院校始终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为目标,这种宽阔的教育视野,也是香港成为国际教育中心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当然,通过该书,我们得以集中精力探讨并明确了香港高等教育为何取得高质量的办学成绩的原因。但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连贯的过程,香港高等教育的成功当然与香港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资教育等有着紧密联系。从纵向层面上看,香港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层面上看,香港幼儿教育由少部分公立幼儿活动中心、大部分私立幼稚园以及少部分公益幼稚园(主要由各类宗教组织和华人社团举办)构成,小学教育由小部分公立小学、大部分私立小学、小部分资助小学(公益加上政府补贴)构成,中等教育除分为公立、私立、资助中学三种类型外,还可以说是由小部分中文中学、大部分英文中学、大部分职业中学构成,高等教育也有公立与私立之分,并且还有专科院校(政府不承认其文凭,相当于大陆的大专)、本科院校之分,本科院校中又分副学士课程和文凭大学,总体来看,香港的教育体系构成是庞杂而有序的。如果换个角度,从历史发展动态过程看,香港教育又可分为几个时期,由中国私塾发展期、英式学院发展期、英式现代教育模式建构期、沦陷期、恢复期以及现代化发展期构成。作为一个崇尚自由主义、放任自流的政府,港英政府是怎样统领这么一个动态、连贯的教育发展进程的呢?这就与港英政府在政制上创设的咨询制度有密切关系。由于香港政府高层官员均为英国人,而治下的居民却有95%是华人,在怎样高效地治理华人社会上,英国人探索了以华治华的方式,最早是创设保良局,吸纳华人精英分子来协助港英政府管理华人公共事务,后来通过创设各种类型的咨询委员会,政府出少部分人、社会精英出大部分人,共同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商议社会发展各项议题,并借该平台向社会公开改革政策,吸纳公众更多意见,由咨询委员会形成报告后再提交给港府做决策参考。而港府基于这些被广泛讨论、达成共识的参考意见做出的决策,却往往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提升了施政效率。教育的发展,当然也得益于这种咨询体制。纵观香港教育发展史,每一个重要的关头,政府有转变教育理念、采取新的教育措施,几乎都是仰仗于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或各种顾问委员会去实施调查,提出对策,例如在港英统治早期,为了支持香港地区的私塾教育,政府便组建教育委员会(后改名为教育咨询委员会,最后发展成教育局),委托几名当时的英国官员、英华书院院长等人了解香港教育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制定学校规范、资助传统私塾、创办官立学校、鼓励教会学校等措施,获得了港英政府的采纳,是为香港迈向现代教育的第一步。此后,无论是改革私塾教育、资助私立学校、鼓励多元主体办学、建立香港大学、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幼儿教育、推行中学学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普及、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等等,每个紧要的关头,都有咨询委员会或者国际教育顾问团、教育专家观察团的影子,使香港的教育得以及时吸纳各方意见、融汇现代教育思潮、不断推向前进。作为一部专业领域的通史,该书另一个明显的特色在于不断揭示香港教育的本质和各个历史分期的教育争议问题。作者明确指出,港英政府推动的现代教育事业,其本质是为了推行殖民统治,这样,无论是改造传统私塾教学方式、鼓励教会学校发展,还是抑制母语教学推行英语教学,都能找到贴切的答案。但作为后来人,无需对这种殖民统治策略多加鞭挞,毕竟,英国人高超的统治技艺,客观上为香港注入了许多现代文化气息,改变了香港人的文化观念,使香港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成功包容了二者,发展了独特的多元文化。在这种本质基础上,推而叙述各种教育争议,便更让人有认识上的豁然之感。比如说香港被殖民统治早期,港英政府放任社会多元力量办学,形成了中国传统私塾教育与外国教会书院教育并行不悖发展的局面,中国灌输式教学却与外国启发式教学融汇发展,私塾学校在传授四书五经之余还教授英语、数学,因此不少从私塾出来的顺利进入到教会书院甚至英美大学继续求学,而教会学校也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研究,大量翻译中国典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中国文化的重镇。再比如港英政府在1960年代开始大力扩张公立学校规模,减少私立学校数量,开始把普及教育当做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但社会上许多家长仍愿意花高价让子女进入私立学校读书,凸显了教育质量与教育普及之间的矛盾。再比如香港长期侧重发展英文教育,强行把中学分为中文中学和英文中学,虽然名义上强调两者地位平等,并且还不断鼓励扩大中文中学的数量和规模,但由于香港高等学校均采用英文教学,客观上就凸显了英文中学高人一等,致使社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英文学校代表着教育的高质量,香港居民学习中文的欲望受挫,国家文化认同感偏失。再如香港长期抑制高等教育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也紧紧之后两所大学,许多办学质量很好的大专学院,如当时的浸会学院、岭南学院等著名学校,其学生的学历文凭却长期得不到香港政府的认可。或者再如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明知中学课程遗留着许多殖民教育的气息,如国家历史文化课程设置偏少,青年学生对祖国历史认识不足,虽然有推行国民教育的打算,却因在施政过程中受到牵制而不了了之,导致香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从这个角度上看,香港目前许多政治、社会问题,完全可以从教育体制上找到根源性的答案。因此,这些教育领域带着复杂背景的矛盾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作者的抽丝剥茧地分析,让读者对香港教育所遇到的困境,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正如作者在全书绪论中说的,“香港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诚然如是。自香港遭受殖民统治开始,其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不过一百七十年,然而却成功完成了从封建、落后的教育体制转向了现代、发达的教育体制,这其中的许多经验,都是宝贵的他乡之石。当中国大陆正在追寻现代教育事业的征途中苦苦求索,在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后教育事业还在低水平徘徊,教育质量不理想和管理体制还充满诸多不畅之处时,我们其实不必过分地强调远赴重洋去观察西方发达社会的教育成绩,完全可以把目光投向香港,从香港独特的发展历史中吸收灵感和经验。毕竟,香港教育虽然也布满了荆棘,问题也不少,但却找到了一条独立发展教育的道路,这条道路,也许还带着殖民主义时期的色彩,却完全具备现代教育的品质,在理念、制度、模式、细节等等方面足够我们好好去品味、借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