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1
ISBN:9787503518409
作者:迟福林
页数:594页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一)无产阶级专政与过渡时期
(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实质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政权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恩想渊源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形成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阶段及其实质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五)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发展阶段
三、政治体制及其历史分期
(一)“政治体制”概念的由来
(二)政治体制概念的含义
(三)作为政治体制核心的党政领导体制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的分期
四、政治体制改革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含义和性质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建立(1949年10月 1954年9月)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即将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基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建国初期国家政权机关的结构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一)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大行政区省、市人民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状况
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国家政权,为实现恢复国民经济和组织国内的社会改革运动而进行的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推动国内的社会改革及建设事业,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
(二)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组织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国内社会改革及建设事业而艰苦的工作
四、结语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确立(1954年9月―1956年9月)
一、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和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
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机关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确立前后两年中的主要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主要工作及其社会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及其社会影响
(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进行的主要工作
四、结语
第四章 政治体制结构和职能的暂时调整(1956年9月―1957年7月)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新形势和主要任务
(一)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二)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要求原有的政治体制结构和职能有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届二中全会对调整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国家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党的八大对调整政治体制的积极影响
(三)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对调整政治体制的影响
三、党的八大后的一年中,党和国家在政治体制结构和职能的调整与转换方面所进行的主要工作
(一)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的论述
(二)这一年中政治体制结构和职能的调整与转换方面进行的主要工作
四、结语
第五章 政治体制调整和转换中的曲折发展(1957年7月―1966年6月)
一、这个时期党的指导方针上既有继承和发展党的八大路线的正确方面,又存在严重的失误方面
(一)在1957年上半年以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八大的路线,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二)党的工作的指导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对国家生活的重大影响
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党的指导方针的正确与失误的交错实践中进行
(一)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的纠“左”措施
(二)党和国家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对国家生活的影响
三、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和职能在调整与转换中曲折发展
(一)党组织在国家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二)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工作在国家生活中的运行的基本情况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在国家生活中运行的基本情况
(四)工会等组织和社会团体工作运行情况
四、结语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体制(1966年5月―1976年10月)
一、1966年5月―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全面夺权阶段的政治体制
(一)主要领导人个人高度集权,取代了中央的集体领导
(二)中央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实际的指挥机构
(三)原有的政治体制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陷入了瘫痪 半瘫痪的境地
(四)以“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为宗旨的各种造反组织林立全国
(五)革命委员会把一元化的领导体制推向极端
(六)以阶级斗争为纲初步整顿,重建党的组、织
二、1969年5月―1973年8月,“林彪事件”期间的政治体制
(一)在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中遏制与清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势力
(二)国务院机构的调整变化和权力下放
(三)全面整党建党,再造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四)筹备四届人大的召开
(五)群众组织的初步整顿和恢复
三、1973年9月―1976年10月,与“四人帮”斗争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领导体制中的“人治”弊端日趋严重
(二)“四人帮”组阁失败
(三)四届人大召开与修改宪法
(四)邓小平整顿对政治体制的积极影响
(五)政治体制的诸种功能继续处于扭曲之中
四、结语
第七章 政治体制的逐步恢复(1976年10月―1978年11月)
一、粉碎和揭批“四人帮”及其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
(一)粉碎“四人帮”和上海“四人帮”余党的覆灭
(二)揭批“四人帮”和清查帮派体系
(三)在揭批查中党政工作机构的恢复和对领导班子的调整
二、反对“两个凡是”和政治体制的初步拨乱反正
(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遇到严重障碍
(二)反对“两个凡是”邓小平重返政坛
(三)中共十一大及其党章修改
(四)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宪法修改
三、局部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初步恢复
(一)落实干部政策和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二)法制建设初步恢复
(三)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工作开始恢复
(四)工青妇恢复正常活动
四、结语
第八章 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恢复和改革的起步(1978年12月―1982年8月)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对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一)提出“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二)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
(三)对政治体制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全面拨乱反正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恢复
(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提出建设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之一
(二)党政领导机构和领导人的调整,国家机关进一步正常运转
(三)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及其社会关系的调整
(四)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加强,审判“两案”
(五)多党合作的恢复和统一战线的发展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和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纲领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初举措
(二)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纲领:邓小平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三)政治体制局部改革的几项措施
四、结语
第九章 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的政治体制(1982年9月―1987年9月)
一、中共十二大及其对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一)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主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二)党章修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
(三)中共十二大对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二、新宪法的制定及其对国家体制的调整完善
(一)宪法修改 新宪法是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宪法对国家领导体制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规定
(三)宪法关于国家机构设置的规定对于调整领导体制的意义和新的国家机构的产生
三、在改革开放中进行政治体制的局部改革和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一)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政治体制作了局部改革
(二)全面整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进展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五、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在反思中提上日程及其总体设计
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机构改革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
六、积极发展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