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逝去的自我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206072062
作者:[美]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L. Schacter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我们回首往事时,这三个层次的回忆通常都是相互交错的。例如,、在艾伦德的自传中,她回忆起在黎巴嫩的那段时光。对这段时光,她又回忆起许多我所说的一般事件,如经常去苏克斯——那是一个狭窄而拥挤不堪的商业区。在这同时,她又回忆起各种具体的特殊事件,如在她回忆那个商业区时,她想起有一次,母亲劝她买了一件婚礼服,虽然那时她还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婚。实验室研究已经揭示,这三种类型的自传知识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是以大脑的不同组织系统为基础的。从实验结果看,一般事件是我们产生自传回忆的切入点。当被试在实验中被要求就他们的往事经验进行回忆时,他们所报告出来的大多是一般事件水平上的往事。一般事件之所以具有回忆的优先性,是因为它们得益多次的重复。一般事件集中体现了我们某一生活阶段的经验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多次重复的强化作用而易于被忆起。对回忆而言,生活阶段的划分具有另一种功能。如果我要你对一生中的任何往事进行回忆,那么,我想你不会先想起某一个生活阶段,如“在我上中学时如何如何”,因为这个信息过于泛化而不能传达有关自传的知识。相反,你的回忆会在想起某一阶段的同时想起那一生活阶段的一般事件。生活时期的划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回忆起有关一般事件和特殊事件的自传知识,它们为我们的自传回忆提供了大体的框架结构。这些事实导致康威和鲁宾就自传回忆的性质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他们认为,记忆中所贮存的,并不是与我们对往事所产生的回忆经验一一对应的单一的表征或记忆形象。相反,回忆所产生的记忆经验,是通过将自传知识三个不同水平上的各信息片段加以组合而建构出来的。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丹尼尔·夏克特 译者:高申春 丛书主编:何怀宏

书籍目录

导言:记忆力之脆弱
第一章 论记忆活动
1.体验往事:记忆主体
2.记忆的视角
3.记忆过去和知晓过去
4.过去的引力:三个故事
5.计算机是记忆主体吗
第二章 记忆的建构:对现在和过去的编码和提取
1.巴布尔·P与编码的性质
2.编码过程与大脑
3.历史的插曲:塞蒙其人其事
4.提取过程与大脑:尼尔的故事
5.记忆的建构
第三章 论时间和自传
1.往事的消逝
2.记忆的增强与巩固
3.对人生经历的记忆
第四章 曲面镜中的影像:记忆的歪曲
1.已有知识的陷阱:编码与记忆歪曲
2.引起混淆的线索:提取与记忆歪曲
3.心理学家被误认为强奸犯:源记忆之变幻不定
4.记忆歪曲与大脑:源记忆失忆与虚构
5.对幻象的记忆:误认与右脑额叶
6.虚构的陷阱:源记忆失忆与学前儿童
7.一位司法行政官的回忆
第五章 记忆痕迹的消逝:失忆症与大脑
1.失忆症的形成:记忆的机制∥
2.往事的消失:退行性失忆症与记忆的结构
3.失忆症的体验:记忆丧失的自觉与不自觉
第六章 内隐记忆的隐秘世界
1.失忆症患者为什么拥有学习能力
2.利用启动效应:巴巴拉的故事
3.心灵的对象
4.超越知觉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的多元展现
第七章 情绪记忆:往事的力量
1.闪光灯记忆:当时你在哪里
2.个人创伤:记忆的持久力
3.创伤记忆:其准确性如何
4.理解情绪:我们从情绪体验中记住的是什么
5.大脑的杏仁:杏仁核、情绪及记忆
第八章 雾中孤岛:心因性失忆症
1.心灵何时会忘记自己的自我:透过卢伯杰克看世界
2.往事的孔洞:局部失忆症
3.往事的泄漏:创伤事件的内隐记忆
4.往事何以丧失:解离、压抑和抑制
5.多重人格:是解离还是虚构
6.应激体验与大脑:心因性失忆症的线索
第九章 记忆之战:火线上寻求真理
1.遗忘虐待:其发生的频度和原因如何
2.被恢复之记忆:其准确性如何
3.性受虐的幻觉记忆:其证据何在
4.真实回忆与幻觉回忆的区分:内隐记忆的作用
5.超越论争
第十章 老年人的记忆
1.老年人的记忆:其脆弱程度如何
2.回顾人生:记忆力的强化
3.老年叙事者:代际沟通
致谢

编辑推荐

《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人文译丛

作者简介

《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内容介绍:作为哈佛大学心理系系主任的夏克特,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将目光聚焦到了记忆这一神秘而又捉摸不定的研究领域。他的研究成果构成了今天各种心理学教科书中记忆章节最主要的内容。课本上那些简而言之的规律在夏克特笔下成为一条延续不断的河流,推理过程丝丝入扣。    在由丹尼尔·夏克特编著的《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里他为你解答了什么是内隐记忆?语义记忆?海马?究竟什么是知觉表征系统,失忆症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催眠下的儿童期性侵犯受害者?多重人格究竟和记忆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记忆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了解你自己,想了解心理学,想了解记忆,就让严谨执著的夏克特帮你打开这扇大门吧!

图书封面


 找寻逝去的自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继续看丹尼尔的《追寻记忆的痕迹》,第三章提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丧失,所有经历过的事件都以原有的方式存在于心灵的某处,只待适当的线索来引发它们而构成回忆;另一种理论则认为,人的记忆不可能永久保存,某些记忆影像可能会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显然作者更赞同后一种理论,他提到:“遗忘虽然令人沮丧,却是我们记忆的一个适应特征。我们无需记住我们遇到的任何事件,我们从未用过的记忆影像,最好被遗忘掉。”对人生事无巨细的回忆能力最终只能使人迷失在浩瀚琐碎无用的细节里。书中提到了一部悲剧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具有超凡的记忆力,对所有发生过的事,比如他每次看到的一片树叶都记得清清楚楚。这种特殊的天赋使他比其他人更适合在新闻现场做记录,但是,当他在阅读或者聆听别人说话时,他只能记住无数的细节却不能理解所读所听之意义。2、这本书第三章的最后,提到了一个作家的祖父说过的一句话:死亡根本不存在,一个人只有在被我们忘记时,才是真正的死亡。此话不假,当然,想要一个人在你心中死掉,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是你彻底忘掉Ta,或者呢,你自己死掉。3、我之所以会想起买这本书,一是其他心理学书籍的推荐,二是情感诉求没有合适的出口。人有时候很可笑又让人难以理解,在似乎应当伤心的时刻却表现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仅引起悲伤的事情本身好像不存在,甚至事件发生当时其他事情的记忆也在极度锐化和极度模糊之间变来变去。反而是事件发生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的某个线索以无比激烈的方式点燃了事件发生当时的所有情绪,于是人于毫无征兆之中坠入失控崩溃之地。4、本书提供的心理学知识,成为了我理解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一种方式。抛开那些高深的哲学意义不谈,仅从生物及心理学角度来说,主人公的行为是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5、读书是个逃避现实的好方法,什么时候我能从读书的消极意义中拓展出更多积极的意义就好了。6、the only thing keeping you from being happy is the belief that you are alone. 这句话可以概括《广告狂人》里男主角的性格核心。7、入秋已有一段时间,都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确实如此。细想来,我对这个城市产生的大部分怦然心动的感觉,都与各种形式的光紧密联结。我最喜欢夜晚里暖黄色的光,这样的光似乎可以为各种情绪营造出一个私密、温柔、舒适的倾泻空间。所以,晚上坐公交才更有感觉。在一个没有堵车的晚间时刻,你坐上一辆公交,疾驰中,深色与亮色一路交织,凸现隐没好比记忆逐渐铺展,深色代表你人生中已经历的全部,时而闪现的亮光则是你对过去某些具体事件的记忆光点。真感谢能拥有这些微不足道的时刻,至少能让人体会到一些接近“幸福”的感觉。在这样的感觉里,过去与现在的界线如此模糊;这一瞬间,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时间失去意义。举报
  •     记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对生活的知识来源于记忆、对往事的回忆来源于记忆、甚至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我们是如此依赖于我们的记忆以至于一些失忆症患者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功能强大的记忆同时也是脆弱的。在传统印象中,记忆和回忆就像计算机在硬盘中存取和读取信息一样,信息总是可以完整无误的被我们记忆并回忆;但实际上记忆是从信息和经验的碎片中构建出来的。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闭上双眼回想一件你经历过的愉快的事,再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件事的场景中有你吗?”为什么我们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的事件在回忆中却变成了第三人称视角?由于在建构和提取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记忆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偏并极易被歪曲的,记忆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靠。有时我们会发现,几个人对经历过的同一件事的回忆却是大相径庭的,问题就源于我们构建记忆的方式。信息是通过大脑进行编码后进入记忆系统的,但我们对什么信息进行编码,则取决于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所有影响到我们注意的各种需要;而我们所能够回忆的,只是那些我们选择对其进行编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具有不同的记忆的原因之所在。记忆在提取时也受到提取线索、环境、情绪以及后续信息的影响,甚至通过构建新的提取线索及信息,可以使人产生虚假回忆;在洛夫斯特的著名实验中,双胞胎哥哥给14岁的弟弟讲述了虚构的弟弟在4岁时走失的经历,最终使弟弟产生了走失的虚假回忆以及相关的诸多虚假的细节记忆。准确的回忆往往强烈依赖于源记忆,即记忆信息的来源;而源记忆出错会导致日常回忆的种种歪曲和错误,甚至使我们分不清记忆是来自于幻觉还是真实的经历。在英格拉姆事件中,保罗英格拉姆在各方的压力中,通过想象“恢复”了对女儿施虐的“记忆”,最终酿成悲剧。记忆是脆弱的,我们对某一往事是什么及其发生于何时何地的回忆活动,看似轻而易举且肯定、明确,实则依赖于不同过程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而这些过程我们却很难加以自觉和控制。小说《风景线:记忆》的主人公马克斯韦尔关于以自己的记忆所做的一幅画所说的一段话耐人寻味:“记忆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凝滞的,它也不应该是如此。我的画只是对那最初引起我的记忆活动的原始事件的一种处理方式而已。我想,由于我的绘画如此精确的描述了这次记忆,因而与原始的模型相比,它无疑是错误的。”
  •     1 阅读完本书,对于我们大脑记忆机制有了更多的理解。尤其是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解释;2 大脑记忆的质量和我们当时的情形、是否进行了精细编码、是否融入情形,对于我们之后的回忆质量优相当的影响,或是说非常关键的因素影响。3 对于我专业学习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比如,大脑会对信息处理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睡眠或是说第二天才可以看到效果;4 对我们学习的专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实践,比如说写作,制作PPT。对于开发来讲,我觉得就是练习project,多进行实践操作。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这本书系统地描述了记忆的分类和产生的原理.对想对记忆本身有所了解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其中对弗洛伊德的态度很好玩,似乎作者觉得弗洛伊德的结论是基本错误的,但是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明确指出.
  •     往事不可追,我们的记忆可能是错误的,扭曲的,混乱不堪的。
  •     关于记忆的研究介绍得比较全面的一本书,但是里面关于神经科学的术语有些多,不是非常适合大众悦读
  •     逻辑性很强,兼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述了记忆。其实记忆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
  •     记忆是如此脆弱,证人的证词不那么可靠,在电影中演激情戏的演员可能会以为自己真的被强奸,言之凿凿的经历估计只是梦里的场景,童年的创伤我们极力避免记忆被唤起却总不自觉被潜意识的线牵引,好多人生活得好苦,真的。
  •     记忆研究的经典
  •     真是一本好书!通过详实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说明人类是如何记忆的,让人欲罢不能。解决了很多心中的疑问,特别是更能理解家里年老的长辈的一些表现,受益匪浅!!
  •     一直对于记忆抱有疑问的我 能看到这本书真是太好了 解答了好多疑问
  •     一本对于记忆进行详细阐述、学术性较强,介于科普和专著之间的书。在简单的描述过记忆活动之后,本书主要想说明自我和记忆的构建过程、记忆的不可靠性、记忆问题引起的病症,最后讨论了关于性虐记忆和老年人记忆的问题。从书中收获很多强结论性的东西,很好。
  •     记忆是我们的大脑企图理解经验并将往事经验组织成连贯叙事故事的核心职能之一。所有这些故事都是有关我们自身的,并因而构成我们如何理解自我的强大决定因素。我们的记忆力既是脆弱的,又是强大的,它是我们回顾往事,理解现在,并憧憬未来的综合产物
  •     略微啰嗦,逻辑感觉不甚严密,但是还是深刻并巧妙地揭示了记忆的本质。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记忆不等于真相,仅仅只是各种片段的重构而已,美好的回忆具有虚幻的本质。
  •     复杂的记忆,还留下无限的探索空间
  •     我记得标记过这本啊,怎么没有了,需要找寻逝去的记忆……
  •     不错的书,但是跟一些更好的书相比,显得不够好。
  •     关于记忆的一本深刻全面的杰作。
  •     有很多干货
  •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虽然很严谨,但是作者说了一大堆xx是对的,然后来个了“当然xx也是对的,同时....也是对的,然而我们又发现...所以目前还说不清楚”...等等绕来绕去的,这样的表达方式读的很不爽!不过关于记忆的内容很全面,所以坚持下来了。
  •     系统介绍记忆机理
  •     书还不错,但是个人略嫌纸薄了点。
  •     难懂,但挺经典,多少是对我有帮助的。
  •     每一个想要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明白记忆的真相。这本书断断续续竟然看了整整两个月,专业书籍啃不动啊!!!
  •     这本书是强迫自己读的,可能算是一部库普读物吧,比较难以融入,每天读一点,坚持了一个月基本读完。有些收获,但整体感觉较为专业和晦涩。读完本书对我们的记忆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知道了内隐记忆的含义,总之还是有收获的。
  •     如果你想了解记忆力是多么脆弱,读吧!
  •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典型的研究型的书籍,翻译水准(我目前阅读水平能力)可以。
  •     书中介绍了记忆的原理,了解这些原理后,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学习记忆,同时也会更了解自己。
  •     这本书大一读过的,笔记却被我弄丢了,遗憾
  •     对了解记忆的原理非常有帮助。发现近年来对很多知识点仅止步于知道,而未形成真正的记忆,因为很少运用所谓“精细编码”。除本应很有参考意义的插图基本都印刷得难以辨认、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不太符合惯例而外,其它还好。
  •     典型的记忆心理学书籍还是非常不错的。了解了记忆的原理,有助于学习。
  •     难度较大
  •     内容有点旧了
  •     和认知心理学说的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有很多例子
  •     记忆力
  •     完全颠覆了我对记忆的看法!
  •     感觉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