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1
ISBN:9787532762293
作者:[危地马拉]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页数:434页

内容概要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危地马拉著名作家、记者和外交官,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阿斯图里亚斯生于危地马拉城,父亲是位有名的法官,母亲是小学教师。由于父亲不满当时卡布雷拉的独裁统治遭到迫害,全家被迫迁入内地,这使他从小就受到反独裁思想的熏陶,并有机会接触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居民。193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集《危地马拉传说》在西班牙出版,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集。1946年,他的代表作《总统先生》在墨西哥出版,从此蜚声拉丁美洲文坛。1949年,长篇小说《玉米人》出版,以其丰富的内容、奇特的风格和神话的氛围而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仙的经典之作。1967年“由于出色的文学成就”、“作品深深植根于拉丁美洲的和印第安人的传统之中”,阿斯图里亚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译本前言
魔幻和现实的融合
加斯巴尔-伊龙
马丘洪
七戒梅花鹿
查洛·戈多伊上校
玛丽娅·特贡
邮差——野狼
尾声
后记
授奖词
受奖演说
拉丁美洲的小说一一时代的见证明
作者小传

作者简介

《玉米人》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开创人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代表作品,堪称艺术精品。
故事的主线是印第安人与土生白人因为种植玉米而产生的矛盾与斗争。印第安人种植玉米是为了糊口和生存,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玉米是由人变化而成,同时人靠食用玉米而生存。而土生白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种植玉米是为了牟取暴利。为此,以加斯帕尔•伊龙酋长为首的印第安人同白人势力之间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全书还讲述了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如马丘洪的传说和野狼邮差的传说。马乔洪在去寻找未婚妻的路上被一团萤火虫包围而消失。传说他变成了幽灵,全身闪闪发光,常常出现在被点燃的玉米田里。野狼邮差的妻子离奇失踪。失魂落魄的邮差在寻找妻子的路上迷失在了群山之中。村里派去找他的人说,他已经变成了一只丛林野狼。


 玉米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有两部作品为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政治小说”《总统先生》(1946)通过塑造一个具高度抽象性的独裁者形象揭示了拉美专制制度的罪恶和人民大众的疾苦;“社会小说”《玉米人》(1949)则广泛吸收印第安神话,大量使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语言,刻画了一幅从山区、乡村到集镇、都市的亦真亦幻的印第安风俗画卷。后来的拉美作家或多或少循着这两条路子进行创作,阿斯图里亚斯也是他们中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7)的小说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魔幻现实主义”并非完全由拉美本土而生,其一部分根源在欧洲。具体到阿斯图里亚斯,他从小随家人生活在印第安土著居民中,成年后一度客居欧洲,耳濡目染欧洲各个流派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阿斯图里亚斯日后自承,“我的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同土著人那种介乎现实与梦幻、现实与想象、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思想方式相一致。”《玉米人》即是外阜与本土两种艺术、两种“思想方式”高度一致的典范。《玉米人》没有核心故事,其线索是漫溢散射式的。小说以土地争夺战展开,印第安酋长伊龙率领的部落,在政府骑警队和投靠政府的印第安人的双重围攻下惨遭屠戮,部落萤火法师临死前施下毒咒。多年后骑警队队长死于“第七次烧荒”,投敌的印第安人则被杀的被杀,绝后的绝后;幸存的小女孩玛丽亚•特贡为盲人戈约收养并与之成婚,玛丽亚离家出走后戈约踏上寻妻之路,不幸锒铛入狱,他在狱中邂逅从未谋面的儿子小戈约,一家人总算团圆。这部小说的时间设置非常别致,以断线跳脱而非连续性的方式铺设(读者在阅读时未必马上能觉察到),其中的罅隙埋伏了种种人生的悬念。我们看到,只需一代人的工夫,萤火法师的诅咒、“第七次烧荒”、“玛丽亚•特贡峰”,等等,都成了传说和神话。阿斯图里亚斯笔下的魔幻色彩,主要是心理上的超现实主义。换言之,“魔”由心生,作者精确地抓住了人在危急、恐惧、彷徨、忧郁、焦虑……时的心理活动,将之投影于外物,通过外物施之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变形,反映人心的扭曲和变形。托马斯先生设毒计害死酋长伊龙后,眼睁睁地看到一只预示断子绝孙的“嘤嘤哀鸣的小鸟”不离妻子左右,即是其恐惧的心所造的幻影;骑警队夜过森林遭遇颠簸起伏的大地、缠绕虬结的树枝、殷红似血的月亮、如蝗虫漫天飞舞的落叶,则是群体参与屠戮印第安部族恶有恶报的心理反映。作者写得最妙的是盲人戈约,戈约失明时才能认识玛利亚的美善,复明后反而认不出她了,亦即他借以“看见”玛利亚的是“心眼”,而非器质性的眼睛,这“心眼”注入了满满的关于爱情、信仰和生活的美好想象。一当“真眼”复明,“心眼”闭合,他看到的则是满目丑恶,世间的和人心的。本书还写了大量印第安神话和传说,如上文所述,有些传说只需一代人就能成形,还有一些则是人为编造的,山寨味甚浓。但我们未必能将之当成“迷信”一棍子打死,盖因这些东西的产生有其人文、社会和心理上的渊源。托马斯先生失去儿子后,臆造了儿子变成“萤火天灯”的传说,反映了失独父亲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玛丽亚•特贡峰”作为离家出走的妻子的象征,投射了留守丈夫孤身只影的失落和渴望……这些东西当然是愚昧的,但它们是人类情感的寄托。如果换作今天的大都市,用以慰藉人心的,恐怕就是电视、电台、网络、报纸上的情感专栏了。这些东西讲科学、讲真理吗?还是听听《玉米人》中蒙查大婶的说法吧:“真也罢,假也罢,反正它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是这儿的大自然的一部分。生活是不会消失的。生活里包含着各种风险,可生活永远不会消失。”此外,书中关于“人神合一”、“人兽合一”,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叙述在邮差尼丘/野狼、巫医库兰德罗/七戒梅花鹿之间来回切换,则代表了印第安民族特有的世界观。玉米养人,是人的血肉的来源,人因之繁衍子孙,延续后代,人死之后复归尘土,作为养料供玉米茁壮成长。这种“人—玉米—土地”的共生关系使印第安人形成一种朴素的伦理观:卖玉米和土地即是卖血肉和子孙,烧荒毁林不啻截断土地的经脉,滥垦滥伐更是污染其血液。这种观念与其说挑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道德制度,毋宁说是某种普世价值的阐发——信仰万物有灵,继而尊敬我们的地球,总要好过不计后果、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玉米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委实令人深思。
  •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阿斯图里亚斯有两部作品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政治小说”《总统先生》通过塑造一个具高度抽象性的独裁者形象揭示了拉美专制制度的罪恶和人民大众的疾苦;“社会小说”《玉米人》则广泛吸收印第安神话,大量使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语言,刻画了一幅从山区、乡村到集镇、都市的亦真亦幻的印第安风俗画卷。后来的拉美作家或多或少循着这两条路子进行创作,阿斯图里亚斯也是他们中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魔”由心生《玉米人》没有核心故事,其线索是漫溢散射式的。小说以土地争夺战展开,印第安酋长伊龙率领的部落,在政府骑警队和投靠政府的印第安人的双重围攻下惨遭屠戮,部落萤火法师临死前施下毒咒。多年后骑警队队长死于“第七次烧荒”,投敌的印第安人则被杀的被杀,绝后的绝后;幸存的小女孩玛丽亚·特贡为盲人戈约收养并与之成婚,玛丽亚离家出走后戈约踏上寻妻之路,不幸锒铛入狱,他在狱中邂逅从未谋面的儿子小戈约,一家人总算团圆。这部小说的时间设置非常别致,以断线跳脱而非连续性的方式铺设(读者在阅读时未必马上能觉察到),其中的罅隙埋伏了种种人生的悬念。我们看到,只需一代人的工夫,萤火法师的诅咒、“第七次烧荒”、“玛丽亚·特贡峰”,等等,都成了传说和神话。阿斯图里亚斯笔下的魔幻色彩,主要是心理上的超现实主义。换言之,“魔”由心生,作者精确地抓住了人在危急、恐惧、彷徨、忧郁、焦虑……时的心理活动,将之投影于外物,通过外物施之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变形,反映人心的扭曲和变形。托马斯先生设毒计害死酋长伊龙后,眼睁睁地看到一只预示断子绝孙的“嘤嘤哀鸣的小鸟”不离妻子左右,即是其恐惧的心所造的幻影;骑警队夜过森林遭遇颠簸起伏的大地、缠绕虬结的树枝、殷红似血的月亮、如蝗虫漫天飞舞的落叶,则是群体参与屠戮印第安部族恶有恶报的心理反映。作者写得最妙的是盲人戈约,戈约失明时才能认识玛利亚的美善,复明后反而认不出她了,亦即他借以“看见”玛利亚的是“心眼”,而非器质性的眼睛,这“心眼”注入了满满的关于爱情、信仰和生活的美好想象。一当“真眼”复明,“心眼”闭合,他看到的则是满目丑恶。“生活永远不会消失”本书还写了大量印第安神话和传说,有些传说只需一代人就能成形,还有一些则是人为编造的,山寨味甚浓。但我们未必能将之当成“迷信”一棍子打死,盖因这些东西的产生有其人文、社会和心理上的渊源。托马斯先生失去儿子后,臆造了儿子变成“萤火天灯”的传说,反映了失独父亲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玛丽亚·特贡峰”作为离家出走的妻子的象征,投射了留守丈夫孤身只影的失落和渴望……这些东西当然是愚昧的,但它们是人类情感的寄托。如果换作今天的大都市,用以慰藉人心的,恐怕就是电视、电台、网络、报纸上的情感专栏了。这些东西讲科学、讲真理吗?还是听听《玉米人》中蒙查大婶的说法吧:“真也罢,假也罢,反正它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是这儿的大自然的一部分。生活是不会消失的。生活里包含着各种风险,可生活永远不会消失。”此外,书中关于“人神合一”、“人兽合一”,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叙述在邮差尼丘/野狼、巫医库兰德罗/七戒梅花鹿之间来回切换,则代表了印第安民族特有的世界观。玉米养人,是人的血肉的来源,人因之繁衍子孙,延续后代,人死之后复归尘土,作为养料供玉米茁壮成长。这种“人—玉米—土地”的共生关系使印第安人形成一种朴素的伦理观:卖玉米和土地即是卖血肉和子孙,烧荒毁林不啻截断土地的经脉,滥垦滥伐更是污染其血液。这种观念与其说挑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道德制度,毋宁说是某种人生价值的阐发——信仰万物有灵,继而尊敬我们的地球,总要好过不计后果、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玉米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委实令人深思。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著名小说家、诗人稿件来源:i时代报 2014年2月26日 作者:虾米
  •     玉米人 文/沈东子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fc4601016uo9.html如今大家都知道中国作家喜欢拉美文学,喜欢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略萨,那么马尔克斯们的魔幻灵感又从何而来呢?我想起了今年春天去世的北外西班牙语教授李德恩先生(1930—2012),想起与李先生的交往,不禁感怀生命的无常。李先生是西班牙语大译家,对拉美文学了如指掌,尤其推崇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认为拉美文学的所谓“爆炸”,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当中包含了老一代作家如尼加拉瓜的达里奥、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等人所做的艰苦探索。原来马尔克斯们,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略萨等获诺贝尔奖的拉美当代作家,都认真研读过玛雅文明的史诗传说,特别是拉美神话《波波尔·乌》(Popol Vuh),而李德恩先生正是该史诗漓江版译者。《波波尔·乌》有不同版本,如今公认的权威版本,依据的是一份在危地马拉图书馆找到的西班牙文手稿。西人征服美洲后,禁止使用当地文字也即玛雅文,试图用西班牙文取而代之,但印第安人并不屈服,暗地里依然用玛雅文传抄本族历史,1702年西班牙神父希梅内斯在一个偏远小镇,发现了一份基切文手抄本《波波尔·乌》,按照指令是应该烧掉的,但他非但没烧,反而偷偷译成西班牙文藏在图书馆里,过了150多年被后人发现公之于世。《波波尔·乌》主要讲述玛雅民族史,由天地混沌到狩猎农耕,穿插大量神话传说,话说“众神首先创造了动物,但动物不会说话,后又用泥巴捏人,这些泥人会说话,却没有思想,头不会动,脸歪向一边,遇水就变成了一滩泥。众神又用木头造人,这些木头人会说话,有子孙后代,但没有血液,容易干裂,况且炊具和家畜都反对他们,最后一场狂风骤雨把他们摧毁,幸存的木头人逃到山上成了猿猴。众神又重新计议,用玉米创造了人。这些玉米人走遍万水千山,有智慧,懂得宇宙的奥秘,知道对众神感恩。”(李德恩文)这就是玉米人的由来。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玉米人》,写的是种玉米的印第安人,同时又暗示这些人是神用玉米做成的,将神话与现实巧妙融合,遂成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神教印第安人种玉米,本来是为了给他们果腹生存,可有人后来种玉米拿来卖,这就亵渎了神的旨意,导致人类社会日后出现种种曲折复杂的局面,用欧洲哲学家的话说就是财富分配不公平。玛雅人很早就用简练的语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不怪天地鬼神,只怪人有私心,因此李先生认为《波波尔·乌》是“拉美的灵魂”。拉美作家笔下通常都有露骨的性描写,李先生曾派驻哥伦比亚,一次在长沙见面时,他跟我谈起哥国见闻,感慨当地风俗奇异民风轻薄,尤其少女的性观念极其开放,谓只要自己喜欢随时可以上床,与严谨的汉文化截然两样,也只有这样的民风,才会养育出如此妖娆的拉美当代文学。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的骄傲,他曾说“所有爱情的问题都只能在床上解决”,这话听着夸张,却是哥伦比亚人的心声。你种玉米,我种高粱,也是一种写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字来说是很不错的,但是不太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
  •     眼花缭乱
  •     神奇的拉美大地…… 金灿灿的玉米地的危地马拉
  •     毫无疑问是本好书,就是阿斯图里亚斯的笔法太花哨了,看下来有点乱。
  •     真是hurt
  •     玉米人,七戒梅花鹿,腾夫拉德罗谷的第七次烧荒之火,萤火法师…阿斯图里亚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光怪陆离、令人着迷的形象,谱写了一曲殖民统治下中美洲的苦难史。Ps:锁在树底下的卡利斯特罗和《百年孤独》中同样被锁在树底下的霍.阿.布恩蒂亚是何其相似。
  •     当年的诺贝尔标准真是低啊。
  •     拉美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风光都太有吸引力。神话传说与迷信很有意思,翻译有点想要体现原文的绮丽却力不从心的感觉。
  •     11st
  •     过去的人和事不会消逝,而是化作神话传说在今人的生活流传。非常喜欢前半部分伊龙酋长和骑警队那条线,后半部分相比起来描写略显冗长。
  •     原本读了译者前言觉得没意思,不过阅读越觉得好,拉美的现代化,“玉米人”的内涵,“纳华尔主义”的一半人一般守护神的神话传说,结尾的“负鼠”伊克一家像一只只蚂蚁搬玉米的川流不息,像达利画中的一只只蚂蚁……也许蚂蚁活得比我们更长久……
  •     哇!
  •     作者脑洞挺大的,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故事,架构在广袤的美洲大地上。
  •     将印第安神话、社会矛盾、民族心理和人世冷暖熔于一炉的奇书,“魔幻”在作者手里更像是吉普赛巫师的惊人预言。难怪作家陈应松称其为:“文学的远方气象”——那种脱离平凡,反观现实的奇特意境。推荐。
  •     卖酒的那段笑死
  •     基于玛雅文化中玉米神图腾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     后篇看不懂
  •     惊心动魄
  •     不是很好读,但是读过很能了解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的那些人的生活与经历。和原来读过的拉美作家风格都不一样,偏向民间故事,然后生活中有政治。
  •     从小就是一名喜欢怪力乱神的民间故事的小朋友的我(我也觉得“的”有点多),比起《总统先生》更喜欢《玉米人》。
  •     残酷。
  •     文字淡,不魔幻,反而是时空上更有意思。 然后新老作品在一个语言平台上,所以。。。
  •     1967 危地马拉版艾特马托夫
  •     翻译别具一格。拉顿哈给顿的纳华尔一定是鹰呀!
  •     杰作。
  •     浓烈的拉美风情,印第安人的民族传统,那些噩梦一般的图腾式的幻影,都令人深深为之倾倒。
  •     读完只觉灵魂丝线般一根根抽离。结尾时谜已一一褪去,露出骨架般清晰的脉络。有时会想没有最后多好,是不是这样故事会继续,就可继续品尝这缪斯之酒觞,微凊之西风…
  •     123♛ 虽然看得我昏昏沉沉的…我之前从未看过危地马拉作家的书,这本书是了解危地马拉启蒙书…在男性名字前面加唐.,女性加唐娜.是尊称。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善用黑曜石制作斧子、刀子、箭镞。传说每个人生下来都要找个保护神,是一种动物,叫“纳华尔”,而人是可以转换成“纳华尔”的…
  •     原来略萨那一套结构技巧是学阿斯图里亚斯来的。
  •     情节不难理解,但是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
  •     读得迷迷糊糊的,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     莫言啊莫言,你这个狡猾的胖子。
  •     没想到这本13年出版翻译的名著在豆瓣上只有193个人阅读过。正如译者说的,这本书刚读起来很难懂。我第一次接触这样魔幻现实主义确实读了几十页差点要放弃,幸好快要放弃的时候开始,马丘洪章节的一些故事叙述明白了,慢慢引起了我的兴趣,然后读着读着越来越觉得精彩,特别是到了野狼那一章,开始慢慢熟悉起作者的文字风格,看起来比较轻松。本以为各个章节是独立的小故事,单读到后来你才会发现各个故事 是相互独立又相互有联系的,突然让我联想到昨天看的程耳的电影《边境风云》,莫名感觉他们的手法有那么一丝相似性。以前看一些小说总觉得一般能猜到故事的结局,而在阿斯图里亚斯的书里,我连下一页的情节都猜不到,为了再次深刻理解魔幻现实主义,MARK下他的另外一个代表作《总统先生》
  •     两个小时囫囵吞枣地读完 很神奇中间有些都是扫过的 最后几章却能让我了解整个故事 而且似乎一清二楚 说出了看疯狂动物城时心中的疙瘩 人-野兽 用原始的视角 点明现在的问题 如蝼蚁不息 整本书的回环 真是绝了 我以为我会读不下去的!最后荡气回肠 一万六千只老鼠 读的时候会想将来还会读第二遍的 现在让我震撼的还只是这个故事的回环。其他的我还没读出来
  •     一个沸沸腾腾的荒蛮世界 一个波谲云诡五光十色的大陆
  •     很朴实。玉米是一个民族原始的载体,而这种魔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或范围,反而非常局限,反映的就是印第安人的抗争。里面的小细节小故事很有意思。
  •     他(作者)使用的语言好似神奇的格查尔鸟一样光彩夺目,好似萤火虫一样闪闪发光。 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客观物质世界与印第安传说中神的世界是相通的,梦幻和现实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用这样的眼光看待世界,给一切涂上神秘的色彩。。。” 在印第安人心目中,人靠吃玉米维持生命玉米即是人;人死后可以使土地肥沃,帮助玉米生长,人即是玉米。如此循环往复,维持着印第安人的繁衍。
  •     内封很好看 译本应该是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之一 手动点赞阿斯图里亚斯
  •     有跟百年孤独相似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阅读体验,书中的大量描述如同阿斯图里亚斯所认为的那样,拉美文学的语言正在努力逃脱卡斯蒂利亚语语法的限制,让每个词语都发挥个体价值。
  •     闪光的兔子从一颗星星跳到另一颗星星,预示着危险。此类神奇的句子俯拾皆是,在文中。简直不能一目十行,只能十行一目了。为璀璨的印第安人古老文化而心醉神迷。20170108。4hr。
  •     8.8
  •     传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开山鼻祖”,比《危地马拉传说》和《总统先生》读起来都要顺畅,不知道是不是译文带了点东北口音的缘故。
  •     无与伦比
  •     极酷的世界观 外婆讲的故事
  •     拉美人的世界观和我们是有差别的,
  •     明明是原本聒噪又烦人的贫穷、战争、苦难,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诗意的生活,同时保留了原有的神话传说的完整内核。另外,后附演讲(拉丁美洲的小说——时代的见证)干货十足,解释了小说中魔幻部分的存在土壤和现实意义。
  •     超喜欢开篇的那个梦。
  •     大师作品,读不懂啊读不懂
  •     经过思考过后,人是无法承担完整的灵魂的,于是在文学中常常要分一块给动物。
  •     每个词都展现出它的价值和美感。个人觉得魔幻现实主义题材对于中国大陆很好理解,毕竟环境使然。有个小问题在于二位翻译是东北人么,对于俚语的翻译太东北化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