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人物春秋》书评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08083954
作者:顾保孜
页数:648页

文革中的那些中南海人物

真所谓“中南海里无小事,高层人物不平淡。”作为中国政权的核心所在地——中南海,它的风吹草动影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生活在中南海内的那些政坛人物,一直是引人关注的话题人物。他们的起起伏伏牵动了国家的走向。但是这些高层政要的经历的风风雨雨一般人是不得而知的,甚至显得有些神秘。这本厚实的《中南海人物春秋》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文革期间,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五十多名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历史史实,披露了很多红墙里的内幕。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既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人的高风亮节,也可以看清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丑恶面目。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熟悉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无疑的是,周恩来是文革中的中流砥柱,没有他,文革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周恩来和其他中央“一线”领导人一样,对毛泽东一如既往地敬重和服从。他们对毛泽东重大决策的正确性深信不疑,认为他总是比自己看得更远些,更深刻些。即便在某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最后还是照毛泽东的主张去做,并且努力去理解和跟上他。这也是酿成文革这场大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下发的《五一六通知》,针对谁?周恩来也未想到矛头是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毛泽东写出了令与会者震惊的《我的一张大字报》。周恩来这时才知道“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指什么。在“文革”期间,周恩来殚精竭虑,努力保护他所能保护的党内外干部。他以高超巧妙的斗争艺术保护许多人过关,使他们在惊心动魄的风浪里得到安全。周恩来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敏锐地捕捉到了毛主席对邓小平有利的评价,极力促成邓小平复出。周恩来最后一次手术前留给邓小平的话是:“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真是字字千钧,语重心长。书中第二个讲述的是“打不倒的小个子”——邓小平。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堪称传奇。文革中的大起大落,更是引人注目。小平在文革中被打倒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二是林彪对邓小平的嫉恨。1968年 10月 13日至 31日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通过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邓小平一切职务,保留党籍。邓小平的党籍是保住了,这对以后的起用,是非常关键的。1976年 4月 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撤销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了他的党籍,这为邓的复出再次埋下了伏笔。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小平同志还是被众望所归地推上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位置,这体现了历史的潮流,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看点是选取了著名摄影家杜修贤、侯波、吕相友等拍摄的许多的珍贵历史照片,重现了那些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的形象,把活生生的历史画面展示的读者眼前,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

这是一本令人读来心情沉重的书,中南海,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在那个令人难以忘却的特殊时期,这座位居中国权力巅峰的政治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凭着本性演出了一幕幕命运的悲喜剧。作者披露了当年“文革”重大事件的台前幕后,以更多被逐渐解密的资料,通过当年诸多权利人物轨迹的变化,去接触这个国家一块永难愈合之创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疯狂而悲哀的十年,即便当年的亲历者已然一一老去,甚至是离开了这个人世。但是,创口却没有能够随着时间而愈合,反倒每每稍一触及便令人痛不可抑。即便是几十年的今时今日。就像日本人不愿对曾经侵略还失败了的自己的羞耻一样,我们也不愿提及那段过往,似乎这样便可以假装不曾存在过那样的历史一样。我们无法面对年轻一代丧失理智的群体性疯狂,和那些明明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老一辈人的悲恸与绝望,因为那是我们无颜面对的历史……因为悲哀太甚!因为痛苦太甚!因为难以磨灭的恐惧太甚!我们才会避而不谈,出现这种可说是荒诞绝伦的群体性缄默举国上下将最不该浪费的时光浪费到了歇斯底里的狂热运动中去,于是,许多本不应死去的人死去了,没有丧生在大业未成之前的敌手,反倒惨死在了所谓的“同志”手上;许多该死的人却苟延残喘着,说不上是谁对谁错,这些人即便开始只是迫于无奈,但到了后来,随波逐流久了,却也渐渐的忘记了本心……书中讴歌了许许多多如周总理那样的有底线,能克制自身欲望的大写的“人”;也反衬出了因为某些领导者的人性弱点和掌控权欲,让初生的国家蒙受了本不应有的最加严酷的挫折和损失的恶行!PS.小时候还傻傻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根本无从接触到这些史料,后来看得书多了才发现原来以为很伟光正的人物,尼妹,合着事态根本是他一手挑起来,结果到了最后作法自毙,也只能像历史上的老皇帝那样的玩弄权术,两边保持平衡,竭力不让一边做大了。大家都不说,但不代表大家心里头都不明白,只是在勉强自己克制,噤口不言而已。

以史观史 借史鉴今

中国人自上世纪初开始,从完全的封建社会,一下子转变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然后又到了讲“三民主义”的民国,到世纪中叶的1949年,成立了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这短短数十年间,中国人的思想一个山峰转到另外一个山峰,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没有哪个国家、哪个社会的人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经历如此多的社会震荡和思想变革。对新中国来说,上世纪60~70年代,是个非常重要和奇特的年代,在这个时期,国家刚成立不久,经济上百废待兴,思想上却又一次坐上了过山车。一些人从农民变成了将军,又从将军变成了阶下囚;一些人从一个街头混混混到了国家最高管理层。站在现在或未来的角度来审视这特殊的十年,这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人的事或一撮人的阴谋,它是一个国家在极短时间内经历数次社会大变革后的惯性变异,整个社群缺少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体系和人生信仰,人和人之间缺少正常而平和的互相尊重,群体和群体之间也处于一种极端不稳定、无规律的跳动之中,稍一碰撞,双方要么火花四溅,要么各自远远偏离原先的轨道,处于更混乱的混沌中。为什么写书评前讲这么多的“废话”?因为《中南海人物春秋》写的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阶段性传记,每个人的篇幅都不长,但由于时间比较集中,又互有交集,所以也能从一个人的故事里,看到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影子。而在这个特殊阶段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事件?为什么那么多让日本人、国民党正规军都心惊胆寒的人会被一些毛都没长全的孩子折腾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为什么我们心目中神一样的领袖会做出或认可那些我们现今无法理解的事?我们再看看中国之前五十年发生了那些事,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中国五千年里最折腾的五十年,在一个急剧变革的阶段里,一切不可思议的果都是有不可想象的因造成的。这绝对不是唯心主义。回到这本书,说实话,这种题材和内容的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出现并大量出现,里面的很多时间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它胜在人物众多,基本涵盖了那个时期中国的最高管理层,虽然每个人的故事都不是很长,但整本书的每个人物都像一个线,有人是经,有人是纬,互有交织,就成了一张蔚然大观的网。一些我们并不太熟知的人,也在一些特定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看完之后,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还是有点片面。个人认为,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不应是为了猎奇,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满足这种低级的趣味,了解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当珍惜现今和谐社会之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我们当从其中了解当时社会之缺少,对照现今,查漏补缺。我们不比我们的先辈高明,我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随意评判历史,我们当对之有敬畏之心,警惕恶,发扬善,为家为国多贡献积极能量。顾先生被称为“红墙女作家”,她对红墙内的历史是有非常专业研究的,加之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笔触,即便同样的事件,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此书很厚,却读得不过瘾,一些故事,刚看的风生水起,却戛然而止。建议顾先生下次再就部分人物进行延展,那也就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系列了。我相信对读者来说,那是一件幸事。文/ashley


 中南海人物春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