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 第一部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3903557
作者:袁灿兴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袁灿兴(1979— ),江苏靖江人,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学术研究之外,投身于通俗历史的写作之中,为《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史月刊》等历史杂志长期供稿,著有《枪口下的北洋》、《闲说中西》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创设军机处
朋党:皇帝的心病
皇权合法性之争与书生幻梦
皇权必须独尊
创设契机:征战准噶尔
首任首席军机大臣允祥
军机处奠基人张廷玉
第二章盛世时期的军机处
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之死
三世恩仇终落幕:平定准噶尔
赵翼的军机章京岁月
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征缅
两淮预提盐引案与军机处泄密
大小金川之战
军机大臣结交太监一案
铁汉舒赫德平定山东之乱
和珅的军机处生涯
军机处编修《四库全书》引发的血案
军机处的富察三兄弟
第三章守成时代的军机处
和珅的黄粱一梦
军机处的大手术
小章京的平步青云
军机处抓捕刘之协
嘉庆十年的军机处内讧
卢荫溥的逆袭
隆宗门外的杀声
第四章萧条时代的军机处
死水中沉淀的曹振镛
三朝军机大臣松筠
长龄平定张格尔之乱
穆彰阿掌舵军机处
禁烟与军机处纷争
军机处与银库被盗案
道光二十九年的军机处
后记

作者简介

《军机处》是长篇历史纪实,共有三部,此为第一部。
雍正七年,创设军机处,培植亲信,打击朋党和异端,惩治腐败,整顿吏治,争夺舆论阵地……
军机处的创设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书以军机处的创立、运作和兴衰为线索,在清朝宏大的背景下,展现了军机处这一特殊权力机构的精彩故事。
《军机处》第一部共有四章,分别介绍了军机处的创设、盛世、守成、萧条四个阶段,以军机处为切入点,以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加以串联,为读者呈现了从雍正到道光朝的军政轶事,展现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位大清帝王不同的统治手腕和行事风格,以及允祥、张廷玉、讷亲、阿桂、和珅、傅恒、卢荫溥、曹振镛、松筠、穆彰阿等军机大臣们如何为官办差。


 军机处 第一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此时,一位远在广东的朋友买给我给我这本书,语言如此通俗而幽默,让我爱不释手。此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对明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大家应该对这本书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许正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以及不经意间微妙的情感流露打动了我们。也许正如作者明月所说:“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全书虽然是以军机处及人物和年代为主线,但中心却集中在一个“斗”字上。围绕着“斗”字,全书又可分为两部分:一、内争宫廷内部的争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确实是本书的一大看点。至于官场上,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清朝官员确实是难得的阴谋家。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实干家。二、军机处在清朝统治中国260余年里,清世宗(雍正)一朝仅13年,是比较短暂的;然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清朝的中枢决策机构发了重大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日益衰亡,内阁成为“内曹”,而办理军机事务处成为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大臣乃至军机章京成为中枢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卿会议依然如故,其他的奉命而行的各种决策形式同样依旧保持,军国机要的军机大臣与常庶政的九卿会议,两者成为重要决策群体;高宗(乾隆)即位之后,一度裁撤机处,后又复设。至宣统三年四月,建立责任内阁,再度裁撤军机处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军机处自始自终,历时180多年,在清朝中后期的中枢决策影响甚大。通读全文,我领悟到一个道理:文学,兵法,还有权谋,三者必具其二,才能治国平天下。以古论今,一家王朝就好比一家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长,首辅(宰相)就是CEO,文武百官就是大小头头。不同在于,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满大街的公司,满大街的王朝。而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是打算出将?还是入相?或者是称帝呢?我想,历史的长河一定会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
  •     雍正皇帝创设了影响清朝国运、主持清国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它不是正式的机构,没有专属的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但它办事效率高且保密性强。它直属于皇帝,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可以说,自创设以来,凡清国大政,皆出自军机处。但对这样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却没有一本普及性的通俗读本进行介绍。作者袁灿兴慧眼独具、独辟蹊径,为军机处作传,这是一项填补历史空白的工作。当然,所有大政皆出于此的秘书机构,留下的档案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了。作者耗费数年时间从这些史料中选材、整合,著成了堪称宏富的三部巨著。叙述语言通俗易懂,注重了可读性,为我们大众读者了解这个保密机构搭建起了一座桥梁。第一部共分四章,分别为“创设军机处”、“盛世时期的军机处”、“守成时代的军机处”、“萧条时代的军机处”,依次展示了军机处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发挥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发展,对每一朝重大的事件及重要的军机大臣们做了专题式的介绍,使读者很容易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正是这些事件和人物承载着并彰显了军机处的历史使命。读此书,军机处主要成员的浮沉升降如一幕幕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徐徐在我们的眼前展开。或悲壮,或喜悦。读书的过程,就是重温清朝历史的过程。读书的过程中,每每不由扼腕慨叹造化弄人。总之,本书选择了军机处这个特殊的视角,为我们揭秘清国权力运作的方式,引导我们透视了清王朝的秘史。文字指瑕:1.“前言”第003页倒数第三行,“……这样可以说是军机处最成功的地方”中,宜删除“样”。2.第036页,倒数第五行有“生母章佳氏出生平凡”,“出生”宜用“出身”。3.第075页,第四段首行有“反叛者反动兵变”,“反动”当为“发动”。4.第119页,第四段有“赵起龙”和“赵起隆”,“龙”、“隆”用字应统一。
  •     所谓“康乾盛世”,在这二位祖孙皇帝之间,雍正反而被严重忽略。“朕就是这样汉子”,这是他的名言,但其功业究竟对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除了“皇四子夺嫡”和“吕四娘刺杀”这一始一终两个传说,竟然渺然无闻。但说起由他在雍正七年(1729)创立的军机处,又无人不晓,而袁灿兴博士的新书《军机处》,正是将“从雍正到宣统,国策大政皆出于此”的军机处掌故抉要阐微,娓娓道来,让我们从当下了解历史,从历史看透未来。为什么《军机处》是本好书历史传承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总在空间场域和时间场域逐层递减,比如,中国人更熟悉朝鲜和日本的历史;比如,当代人更熟悉民国史,其次是清史、明史,然后才能论到宋唐魏晋。其中自然也有例外。文化的强势传播,会使得一些或真或假的知识突破时空局限,反复地浮现在大众的耳语口传之中,使之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沉淀——由《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变化流布,就是个显而易见的事例。然而,中国人治史的弊病就在此显现。揆诸官书,自有唐以来,文理越来越沉重,义理越来越繁复,情理越来越枯燥,《史记》的流利、《汉书》的大气、《后汉书》的华丽、《三国志》的明快,遂不复见于后世。而一些传奇说部则以正史之“通俗演义”的名目流传民间,实则事实混乱,荒诞不经,无法从中获取历史赋予时代的真相和真知。非虚构类文学的主创者应该是新闻记者和历史学家,但就当下中国而言,前者缺乏控制宏大选题的逻辑能力和知识储备,后者则僻居于象牙塔中,对于普通读者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不闻不问,只陶醉于曲高和寡的学术讲章中不能自拔。但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科普要求,不仅是商业机会,也是社会责任。袁灿兴博士新作《军机处》第一部已经正式出版了。该作者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史,其第一本史学类非虚构文学《枪口下的北洋》行文流畅,功底扎实,对历史事实的研究时有创见,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和美感的同时,能够获取颇多的知识性教益。这次确定“军机处”的选题,想来出版人和撰稿者都有深长的考量。据著名共运史专家段宇宏的研究,列宁在十月革命甫起,为一统事权起见,首先成立的便是“书记处”,这使得当时还非常弱小的俄共(布)得以摆脱形式与理念上的束缚,短时间控制全国局面,并为创立一个亘古未有的赤色帝国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书记处”设立整整一百九十年前,清帝雍正创立了异曲同工的“军机处”,使得满清在统治技术方面已经具备现代极权主义体制的多种特征,清廷在诸多内忧外患的煎熬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能继续掌权近二百年之久。我们所见的《军机处》第一部只是开头,清廷面临的巨大挑战,才刚刚开始。每个时代其实都在重复前代的政制和理念,独出机杼的发明很少。明太祖废相,而内阁遂成实质上的政权机构,首辅即是真宰相。军机处的设立则与历朝体制迥异,在其后三百年的中国却大行其道,无论袁世凯的政事堂、蒋中正的侍从室,还是北京当局的书记处,都有军机处浓郁的影子。开新未必非要返本,但明白地知道政体政制的来源,无论当轴者还是旁观者,都能厘清思路,以便更稳妥沉着地进取。尤其是当今中国仍然处在“后军机处时代”,这使得军机处的研究更为重要和迫切。为什么《军机处》还有缺点和作者一样,笔者也是一名历史学人,因此深知,研究问题易,下笔阐述难,而用通俗的文笔来横跨二百年史实,尤其难上加难。所以,《军机处》文笔如此之好,史料如此之丰,但在非虚构类文学的创作技巧方面,仍是有着少许不足。笔者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非虚构类文学也是文学,那么,首先要向小说和剧本学习,要善于“讲故事”。如果按照一个编剧的眼光来看,《军机处》第一部中,出场的人物实在太多。当然,袁博士设定的主线非常明确,主角是历代清帝,配角有两条线,阳面是诸位重要的军机大臣,阴面是满清的内外敌人。但就全局来看,清廷的敌人在战争中的表现提及太多,令对清史不太熟悉的读者有应接不暇之感,容易产生知识学上的疲惫和厌倦。如果将这问题延伸开来,全书尚有可议之处。史学文章在写作时,最费思量的是,如何将当时的政制、官制、体制转化为现代读者理解的语境。这也是一种“翻译”,其“惊险一跳”之难度,作者甘苦自知,本不足为外人道。在这一点上,袁博士做得非常妥帖,比如他于书中仔细地介绍了何谓“盐引”,以及盐业专营中的利益和利润到底着力何处,让原本对此事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读者也看得兴味盎然。但是,在漕运、河工等方面的介绍中,作者就引入了大量术语,使得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其实除了战争之外,清廷最花时间和功夫操办的实事,便是运粮和治河,其功绩在此,经济腐败也在此,官员的能力在此,政治失败也在此。在湘军集团崛起之前,满清皇帝所需要真正关心的,也就这两件事。但《军机处》第一部对此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专业描述过多而显得行文枯燥,令读者颇有畏惧。该书的一些全局视角也略有缺憾。军机处创立于雍正而功成于乾隆。后者虽然诗酒风流,堪称文人皇帝,但事实上雄才大略又心地险恶,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在历代统治者中非常突出。“军机”者,当以军事战略之筹措实施为上。看看当时的奏折批语,就知道乾隆目光远大,对于国际形势和地缘现状了如指掌,不像其嫡孙道光那么昏庸颟顸。乾隆固然天纵英明,善于学习,但他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必定来自有方,相信和军机处及其行走大臣颇多相关。可惜袁博士于此未有一语提及。就盛世功业而言,乾隆对于中国最大的地缘贡献,是消灭了天山北路的准噶尔部,使得强盛的瓦剌蒙古不复成为中原政权的威胁;清廷又随之南下覆灭了南疆的喀什噶尔和卓家族,使得天山南北浑然一体,并入中国版图。此事无论在道义上是非曲直,都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重要影响。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军机”,但袁博士的《军机处》第一部对于前一段叙述甚详,对于后一段却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文/克念2014年12月18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怎么没有参考文献和注释
  •     辫子戏里经常提到的军机处,从这本书开始读懂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