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律学

出版社:福建莆田广化寺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9571704395
作者:圣严法师
页数:137页

内容概要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80岁。

作者简介

佛法在印度,早由空有两大思潮的激扬,而演成大乘性相的两大派系。传来中国,到了黄金时代的隋唐,大小乘十宗的旗帜,也已很鲜明地竖立起来。各宗派的创立者虽从修证佛法的境界各自发挥其心得,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建立其不同的宗派。可是回到修持上来,则不归于戒律,即归于禅观或净土;而修禅观或净土行者,仍不能离开戒律,以戒律为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那么,不论出家或在家佛徒,对于戒律都是一样的需要,因全部佛法都是建筑在戒律之上的。所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这是为佛徒的铁律,谁也不能否认的。


 在家律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着重讲了三皈五戒以及八关斋戒的知识,很适合学戒入门。佛祖涅槃前着重讲了要以戒为师,由此可见,戒律是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学习戒律严守戒律严格持戒都是修行必须的事情。下面就做下读书笔记,圣严法师是我很尊重的法师,在普及佛学佛的真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著有很多书,对我这些不大喜欢看古文但是喜欢看白话文的读者来说,真的是莫大的福音。慧根深而向道心坚韧的,就能严持戒律;慧根浅而向道心薄弱的,自然难得清静了。在家戒有四种:三皈戒,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出家戒有五种:沙弥/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三皈依其实本身就是戒,因为皈依了三宝,就意味着,皈依佛,尽形寿不皈依天魔外道;归依法,尽形寿不皈依外道邪说;皈依僧,尽形寿不皈依外道徒众。当作要作,称为作持,如果当作而不作,便是犯戒;不当做的不可做,称为止持,如果不当做但是做了,就是犯戒。如果受而不学,那就是懈怠愚痴;如果学而不持,那就是说食数宝。所以,受戒和学戒的目的都在在于持戒。一个持戒严谨的人,决不会轻易说他人犯戒,如果常爱说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个常常犯戒的人。所说不实,那么就是妄语戒律;如果被说的人是出家人,则犯了毁谤三宝的戒,是重罪,失去戒体死后堕入地狱。但是也不得妄评僧人,即使是破了戒的僧人。【一、皈依三宝】三皈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更加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的时候,不仅口中要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便纳受三皈戒体。那么什么是皈依? 凡是由信仰而产生力量的事理,都可以纳入皈依的范畴。什么是三宝,从事相说,有主持三宝和化相三宝;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和理体三宝。主持三宝,即凡是各种形式的佛像,不管是金银玉还是石刻娟秀的,都是佛宝;凡是三藏经点佛教著述都是法宝;凡是比丘或者比丘尼都是僧宝。而化相三宝是指,佛陀是佛宝,佛陀的教法如因缘、四圣谛、八正道等是法宝,当时随佛陀出家的圣人都是僧宝。一体三宝指的是,佛有觉照力,是佛宝,能说法也是法宝,无违诤之过也是僧宝;而法的本体,有佛性也是佛宝,法本身有轨持功能是法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也是僧宝;而僧有观照的智慧,是佛宝,有轨持之用是法宝,是和合之体者也是僧宝。理体三宝,指的是一切众生其实本具三宝,从修证上说,凡夫都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一旦破迷见悟成为波若即解脱,苦当下就成为法身,而波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就是僧宝;从理体上说,能观理就是佛宝,能观事就是法宝,能事理如一就是僧宝。如何皈依,有的说可以自受,其实最好是找出家师父做三皈依。皈依词: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归三结各念三遍,每一遍之后礼拜我佛);然后发四宏愿:我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某甲,烦恼无尽誓愿断;我某甲,法门无量誓愿学;我某甲,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是念三遍,每一遍之后礼拜我佛)。最后念回向偈:皈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诸佛净乐土。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波若波罗蜜。一般都需要念三遍,那么念的时候应该做如下观想:第一遍的时候,由于自己发心功德,震得十方大地震动,并有功德之云,从十方地面冉冉升起;第二遍的时候,功德之云汇集于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的形状;第三遍的时候,华盖成漏斗状,缓缓下注于自己的天顶,遍满全身,并由身体扩展出去,使得自己的身心,随着功德的扩展充塞于十方世界,从而获得戒体。三皈依有三个等级:发信自度度人者,是上品;只顾自脱生死者,是中品;只求不堕入三涂(血塗畜生道、刀塗餓鬼道、火塗地獄道)而生在人天者,是下品。皈依三宝后,对其他宗教神明不可再有皈依之心,可以祭拜鬼神,但是不可有皈依之心。同时应当做到只吃五净肉(不疑为我杀、不见杀、不闻啥、自死、鸟兽食残),并且不得做屠、酒、淫、赌等作恶的行业;每年的正五九月,每月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最后两天)要持戒斋。皈依三宝的好处:成为佛子,是受戒的基础,减轻业障,积德,不堕恶趣,人与非人不能娆乱,一切好事都会成功,能成佛道。而且皈依后自然有神明庇护,一般无需拜神,神也受不起礼拜。【二、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一般是连在一起的,五戒就是规定了不该做的,十善就是指示了应该去做的。在基督教或者其它宗教里面也有戒律,但是守戒是为了遵循上帝的旨意,如果破戒则是违背了上帝,会触怒上帝。而在佛教中,佛戒是由佛制,但是遵守全在个人,守戒不是为佛守,而是为了各人的自由意志而守。受了佛戒再破戒,等于破了佛的法身,所以罪过很大,没有守戒,虽然作恶不算破戒,但是作恶也是罪过,只不过程度上没有受了戒再破戒大而已。五戒里面,杀、盗、邪淫、妄语有戒罪也有性罪,而第五条酒戒只有戒罪没有性罪,因此又称作遮戒。这是因为喝酒本身并不是罪过,只不过酒后容易失言失行,故为遮戒。而杀、盗、邪淫、妄语本身就是罪。戒罪犯了应该堕入三涂,但有可悔和不可悔之分,而性罪则终生不灭永远不灭,是不可以偿清的。五戒是尽形寿受持的,如果人死了就舍戒了,而菩萨戒则生生世世持有而不灭。1)杀生戒以杀人为重戒,以杀旁生异类为轻。杀人是不可悔罪,如果杀人已成事实。杀人一般不会犯,最容易犯的是虫蚁之类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损于人的虫蚁是必须驱除的,但是驱除之时不应该有杀伤之心,应小心为之。如果尽到可能但是不小心杀死,应该自责心生悔意,发悲愿,愿其投生善类,终将成佛,要诚心忏悔才行。另外一个问题是受持杀戒,是否必须素食? 依照五戒乃至比丘戒律制,并无素食的要求。不是鱼肉是大乘菩萨戒的规定。但是持五戒的不杀生、不得亲自杀生、不得劝他或者教他人杀生。如果买了已经屠好的肉类,不在五戒的禁忌范围之内。如果能发心素食,那就更好了。但是断杀必需深断,即不但不杀生食肉,更不穿著丝绢及皮革。《楞严经》:“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 显识经》一切卵(蛋类)不可食。《梵网经菩萨戒本》:“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何谓三净肉?就是限制在三种情况之下,这三种肉不得吃。  第一不自杀: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所杀,若杀所得之肉不可食,若食则犯规,得罪无量。  第二不教他杀:自己想吃肉,知道自己不能亲自杀,而教别人杀来给我吃,这也是犯规,得无量罪。  第三不闻杀:没有自己亲自杀,也没有教他人杀来给我吃,但听到隔壁有杀鸡,鸡叫之声,此肉亦不得食,食肉则犯规,得无量罪。还有一种叫做为我杀,何谓为我杀?譬如我到朋友家,朋友很好客,特意买活鸡或自家所养的鸡来杀,这鸡本来不该死,因为我来的原因,这鸡为我而杀,为我而死,这叫做为我杀,此肉亦不得食,食肉则犯规,得无量罪。  吃三净肉的意思就是这种情况而定,除了这三净肉之外,去买现成的肉或吃便餐之肉,即不构成规范之内。2)偷盗戒只要有物品的归属权而不属于自己的,皆不得偷盗。除非是物主的抛弃物,取之无罪。这里面很细致,诸如不得偷税漏税也是属于这里面的范畴,乃至在印刷物里夹带书信,或者通过印刷物传递书信,平信中附寄现款,都算盗戒。而且损坏他人财物、使得他人蒙受损失也算是偷盗戒。要想守持盗戒清净,并不容易,只有佛才是究竟清净的人。而且佛规定,不应以任何理由(诸如饥饿、疾病、天灾、孝养父母等)行偷盗。有困难可以乞讨,受人布施无罪,但是借而不还就是犯罪。3)邪淫戒什么是邪淫,是针对正淫来的。合法夫妻之间算是正淫,但是也要有节制。有合法配偶但是与他人性淫那就是犯戒。对于没有配偶的,一切婚前性行为都是犯戒。众生修正到三果,才永断淫欲;修禅定入初禅以上才能降服淫欲。犯戒均在于心,如果没有邪淫的心,就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被玷污但是没有淫乐,不算破戒。证阿罗汉果则已经离欲,没有受乐之理,不算犯戒。即使是夫妇,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六斋日、父母生日、亲戚死亡之日、月经期、妊娠期、产前产后都不得行淫,最好在子女成年之前节制甚至禁欲。4)妄语戒妄语,就是虚妄不实的言语。今天的社会,有很多工具,不仅仅是语言,就连报纸、文字、电话电报电视都算。妄语的定义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妄语的方法是,自己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理相妄语(主要是肢体,比如默认、点头、暗示、手势、现异惑众等等)。凡是存心骗人,不论何种方法,使得被骗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都构成妄语罪。妄语里面包含两舌(挑拨离间、东家说西、西家说东)、恶口(毁谤、讽刺、尖酸、刻薄、攻讦等)、绮语(花言巧语、诲淫诲盗、情歌艳辞、说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义等)。所以修行的人应该守口如瓶。评论佛子是十分需要注意的,在家人评说出家人,出家人评说在家人,在家人互相评说,出家人互相评说都是犯罪。5)饮酒戒说白了就是不喝酒,但是范围也很广。酒色、酒香、酒味,不应饮;或有酒,非酒色、酒香、酒味,不应饮。五戒里面,饮酒戒是最容易守持的。十善业与五戒是对应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对应了身三业:救生、布施、梵行;不妄语对应了语四业:诚实、和诤、爱软、质直;不饮酒对应了意三业:不净观(离贪欲)、慈悲观(离嗔痴)、因缘观(离邪见)。犯戒不外乎贪嗔痴邪见。比如,邪淫,可以因贪(美色)而邪淫,因嗔恨而邪淫,因邪见(比如房中术、双修)而邪淫。其它的五戒都可以做类似的总结。佛陀时代,三皈五戒是一起受持的,而《优婆塞戒经》里面说三皈依后考查六个月以上才可以受持五戒。其实没有那么严格,一起受持也是可以的。受戒可以自己受也可以找僧人受甚至找白衣受都可以。但是能守几戒就受几戒,不要受了再犯,那就麻烦大了。要想舍戒,随时找一个解语的人,说“我舍某戒”,就可以舍戒,舍了以后还可以再受戒。五戒也有类似三皈依的三归三结的誓词。五戒也分三等:愿意断一切恶、修持一切善行、愿意普度众生,是上品;只求解脱生死,不愿意度众生,是中品;心意散乱不能发挥戒体的,是下品。三轮体空:做事的人、所做事的本身、做事产生的作用,全部空去,不着相,才是学佛的最终目的。【三、八关戒斋】戒分为渐次戒和顿立戒。渐次戒指的是必须一步一步来,诸如三皈五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不三皈五戒,是无法受沙弥戒的。顿立戒是八戒和菩萨戒,不受限制,没有三皈依,照样可以受八戒和菩萨戒。这里面,八关戒斋是一日一夜受,即可以只受持一日一夜。一般来说,最好每月六斋日都要受持。八关戒斋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了两戒一斋。但是五戒也是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五戒里面的不邪淫,在八关戒斋里面改为了不淫,另外加上不着香花曼 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光大床、过午不食。其意义是让人体会圣人的生活方式,功德无量。但是与五戒不同,很多是从心念上克制,并非单单是行为。比如不淫,如果起了淫心,哪怕是一点点不好的念头,不管是怀念过去,还是想象未来,都算是不清净。食、色,性也。八关戒斋与五戒相比所增加的,其实都是克制食和色。不着香花曼 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光大床,本质上是为了断淫欲的。正所谓饱暖思淫欲,食是非常重要的,断了食即使只有暖,也不会猖狂。淫本身就是生死的根本,而食是生死的助缘,这就好比,无明是根本,而贪嗔痴是助缘。不淫就是要向圣人一样做到梵行,什么是梵行呢,那就是:身不犯淫行、口不说淫语、心不念淫意。6)不着香花曼 不歌舞倡伎说白了就是不打扮不去声色场所。不打扮主要是针对女人的,因为女人在乎容貌爱美,内心都是吸引男人,是虚荣心作祟。但是对男人同样适用,诸如手表等都不得佩戴。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就连香皂、香油、香膏、香脂、香水都不可以使用、衣服也不可以华丽,应该是素衣。而不歌舞倡伎,是连接头看热闹也是不允许的。7)不坐卧高光大床高光大床容易生淫欲也。大部分人以为睡觉的才是床,其实坐着的东西也叫做床。坐的时候,脚不悬空,过量则是高;如果还可以容身转侧,那就是广。只有淡薄了物质享受,才能提高精神领域;唯有简单的物质生活,才会有勇猛精进的心。8)过午不食一般来说是中午12点,夏天的时候是11点45,则午后不得进食,只可以饮水。一般来说,连果汁都不可以,不过酌情可以喝果汁但是不可以吃果肉。这八条守持清净,主要是从心念上讲的,只要念头升起,都算斋不净。持戒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放下五欲的束缚。受持最好是单人向八戒师求受,人多了则不专一,独受最好。而且应该向出家人受持。也有类似的三说誓词。虽说只有一日一夜,也有舍戒的时候,只要向一个懂事懂话的人一说,立即舍戒。以后再受戒,应当忏悔后再受。如果受持清净,功德是不可限量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通俗易懂,学戒入门
  •     其实是圣严法师的半部著作,为僧人所作的讲义未附上。
  •     不是看一遍就了事
  •     2015年10月25日。颇具指导性,解甚多不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