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个人—家—天下”体系之变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309098983
作者:刘涛
页数:183页

内容概要

刘涛,1982年生,山东胶州人,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室。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当代思想史与文学史。已出版《当下消息》、《通三统——一种文学史实验》,发表论文及评论一百余篇。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个人与天下
第一节 “外史氏”的报告书
——黄遵宪《日本国志》解
第二节 以“大同”为天下立法
——康有为《大同书》解
第三节 仁运即大同
——谭嗣同《仁学》解

第二章 个人与国家
第一节 去家界以建国家
——梁启超《新民说》、《新中国未来记》解
第二节 中国一民的建国梦
——蔡元培《新年梦》解
第三节 死国而非死情
——徐枕亚《玉梨魂》解

第三章 女人与国家
第一节 男女平权
——秋瑾《精卫石》解
第二节 小女创世纪
——吴稚晖《上下古今谈》解

第四章 无家无国唯有情
第一节 “更定婚制许人自由”
——符霖《禽海石》解
第二节 守情而非守节
——包天笑《一缕麻》解
第三节 离家出走,追求爱情
——胡适《终身大事》解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晚清、民初“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的变迁。晚清、民初之际,中国内忧外患,诸多士人希望调整上述体系,以应对时艰。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主张进取,希望扩展“天下”,认为中国应为新的“天下”立法,于是主张废除家庭,发动群众,建立起个人与天下的直接联系,但是这种思路在现实中受挫。于是,梁启超、蔡元培、秋瑾等人主张顺应现实,认为中国应从“中国即天下”退到“中国是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去掉家庭,建立起个人(男人和女人)与国家之间的直接联系,于是“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演变为“个人一国家”体系。然而,未必所有的人都关心国家大计,部分则将能量放在了爱情之中,于是“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演变为“个人一情”体系。上述诸种体系各有利弊,本书也将对此作一分析。


 晚清民初“个人—家—天下”体系之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个人-家-国-天下”序列的变动,不仅表现在“天下”或“家”的销退,而且会以“个人-情”的形式极度内转。当“儒学‘万世法’同时沦为一种不合时宜的‘地方性知识’”(汪晖语)时,伦理体系的萎缩与认识边界的撤退,会如同树木年轮一般在立法者的文字中遗留剧寒时骤窄的痕迹。小说者,可为理论的出场扬威而摇旗呐喊,如《新中国未来记》之于《新民说》,亦可于《玉梨魂》《禽海石》式的浅吟低唱中不惟言情而别有致意。作者的“考古发掘”卓有成效,不在材料之独步,而在读解之新见。所谓“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信口开河故不可取,为证据所役而淹没研究主体的能力更是可惜。此作即展现研究者的眼界与驾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