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书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5
ISBN:9787301238257
作者:何海波
页数:336页

于初学者而言,贴心。

用两个下午时间拜读何海波教授这部新著,切实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这是一本教初学者如何撰写法学论文的著作,从选题、文献到内容,再到文章布局,甚至是注释的撰写和标点符号的适用,读起来通畅、舒服,细细品味,作者的建议几乎可以用“贴心”二字来形容了。这本书和梁慧星教授所著的《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书相比,有部分内容类似,但因两位作者的学术背景有异,作为公法学人的何海波能够更多地列举一些公法例子,因而该书于公法学子而言似更适宜。推荐。

法学论文写作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我以为论文要开题了。但事实证明“我以为”永远跟不上学校的节奏,这学期不仅没开题,甚至没开学,我现在重新以为学校绝对是带着我的学费跑路了。不过书早晚是要读的,之前也写过一些论文,大多数写完之后连自己都不明就理,所以论文写作的工具书还是早读早受益的。全书分为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7个部分,每部分都对论文写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不仅限于法学论文。比如,选题后如何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列明了论文、专著、教材、案例的检索方法及途径,并就如何判断文献质量给出指导;再比如,就论证中事例的数量、叙述个案的文字数量给出建议;再比如,明确了公知的知识不必引注,在任何情况下摘要都不得加引注,以及引注的具体格式要求……等等。读书的效果如何只能通过论文来验证了,希望学校提前通知论文开题,不要搞突然袭击。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基本上是按自己的需要所作的笔记,所以不完整,感谢何老师。《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一、选题的基本要求。(一)要有问题意识1、要发现问题之所在。要有重点有结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是否与别人商榷,要准备被别人质疑。好的论文选题,要触及那些比较典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要提炼出问题。不一定的是热点问题。要放在学术的语境中讨论,注意思想的传承,与学术界的对话。注意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即在一种大的问题关怀之下选择一个小而具体的题目来讨论。梁慧星教授语:硕士论文题目避免过大,博士论文题目避免过小。问题要清楚合理界定。3、要有核心命题。核心命题是观察整个论文的中心论点,论证的基本问题或基本观点。即要有中心思想,让人看完后清楚地知道你在说什么。应该能够把核心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述。(二)要有创新可能一个人的研究必须通过前人并超越前人,每个人只要在前人基础上再迈一步,不管多么微小,都是贡献。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采用新材料或者新方法,都是创新。(三)切合个人情况1、知识结构的限制。2、资料之可得。3、研究时间的考虑。学位论文有写作时间要求。4、学术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一段时间内把精力投入到相对集中的主题。二、选题的一般过程(一)从阅读、讨论、办案等过程中获得灵感,从中提炼出问题;(二)先期调研,可以在调研过程中形成论文提纲,还可以列一个参考文献目录,开题与老师讨论。是否值得写?问题是否被人看到,解决。是否写得了?有没有资料,知识储备,(三)调整论题。限缩,拆分。深入,扩展。转移。三、文献检索文献的时间往往多于写作时间。(一)穷尽相关文献。法学文献与非法学文献,学术界相关主题的论文、专著和教材,相关的立法、判例和时事报道,法学以外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料的新旧。学术研究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但也必须关注其历史变迁。必须要重视引用外国文献,特别是第一手文献。关于文献质量,权威刊物、学者,最可靠是自己阅读。有三个因素:一是思想的原创性,二是论证的严谨性,三是影响力。最高院的文书已经上网,司法统计也已经上网。统计数据的查找见该书P75,法学期刊见P66(二)文献检索办法1、确定范围,全面排查。找数据库。2、顺藤摸瓜,延伸阅读。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脚注或者篇末,引用学术文献的文献,同时被引用的文献,补充检索。四、论证(一)状况描述。回答事实怎么样的问题。举例说明。但事例不可过多,同一观点的不超过三个。统计数据。注意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类比说明。只是辅助手段。(二)属性分析。此事属于什么?有何特征?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如果确定的可以直接援引现有文献,如有争议,则需要借助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证。归纳和比较的方法。(三)原因分析。获得对我们研究目的而言有意义的真实的联系。仅取决于我们关心的问题和讨论的主题。必须是对法律秩序的维护或者改进具有启示作用的。有意义的原因分析往往认识到事物背后的复杂关联的同时,把视线聚焦于一个原因。这种原因有可能是且往往是超越常识的。因果关系有复杂性。(四)功能分析。某个事物或者方法有什么样的功能,一项预定的功能发挥得怎么样。为何有这种功能,为何失效。(五)法律解释。即现有的法律是怎么样的。在实定法层面的辩论中,法律条文往往是论据之王。文意解释,体系解释,立法史解释,合法性解释。不成文法源的论证。合理性解释:社会学解释、经济学解释、利益衡量。解释方法的综合运用。(六)政策建议。超实定法。一个好的对策,应当是必要性、可行性、最优性三者兼备。写作套路,问题-原因-对策。五、部分(一)标题(二)导论。写明论文主题,揭示问题意义,界定问题范围,文献综述,指对相关主题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传承,创新。范围包括: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重要学术文献。综述应简洁、清晰。有详有略。有明确指向。声明文章观点、方法和结构。有时在综述后进行。交代文章的方法或者材料。声明观点或者澄清立场。交代文章的基本结构。(三)结论。结论是对论文主题经过论证所得观点的总结。概括文章主题和观点。阐明研究成果的意义。交代研究成果的局限。(四)引注。(五)作者信息、题注、附录、参考文献。(六)目录、摘要和关键词。(七)英文翻译。六、论文章节论文结构。论文结构的逻辑分两种,并列式,推进式。章节之间要意思连贯。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一书60个笔记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5320060102vyba.html本笔记由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王晶律师在阅读中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1、刘南平博士说:“简单地讲,它应该是贯穿整个博士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你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general issue)或基本观点(general position)。2、在初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拟写一个写作提纲。提纲可以澄清思路,也可以使作者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的思路是否前后一致。还可以列一个参考文献目录,使自己明白要看和要找的资料。与人讨论自己的论文构思,也是一个好办法。3、需要强调的是,问题是否成熟不完全在于这个主题下已经有多少篇论文了,而在于问题是否被人看到了、解决了。4、如果你仅仅检索、参考和引用论文,你只能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说话,而且往往还无甚新意。5、如果你要梳理一个制度的来龙去脉、溯源一个概念的生发演变,那些故纸堆里的东西可能正好是你要找的,那些变化的细节也许正是值得你关注的。6、可以这么说,一手资料是金,二手资料是铜,三手资料是垃圾。7、一个初入门者,可能会借助作者身份、期刊或者出版社、发表(或者出版)的时间(版次)、被引用乃至下载次数等外在因素去判断。这些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个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可以假定比一个三流刊物上同主题的文章要靠谱;一篇被频繁引用或者大量下载的文章,总比一篇没人引用的同主题文章要好一些;一本几次再版或者多次印刷的教科书,大体上是品质的保证;你所了解的一位名声在外而素来严谨的学者写的东西,永远值得重视。8、在我看来,文献质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思想的原创性或者出处的原生性;二是论证的严谨性或者报道的准确性;三是影响力。所谓思想的原创性或者出处的原生性,指一个学术概念或者观点最早是谁、在哪里提出的,或者一个事件最早是谁报道的。思想的原创性通常只有阅读了大量文献,理清思想的脉络以后,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9、以美国为例,主流的Law Review,差不多每个法学院都有,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哈佛法律评论》(1887年创办)、《耶鲁法律杂志》、《哥伦比亚法律评论》。10、互联网上的信息,必须查到它原始的出处;没有找到原始出处,都属于道听途说。11、国家统计局网站则提供了各种官方统计数据或者数据链接,www.stats.gov.cn。12、所谓“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也。13、查找文献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范围、全面排查,即确定检索范围、检索方式和检索词,进行地毯式的检索;二是顺藤摸瓜、延伸阅读,即根据已有文献提供的线索做进一步检索。这两种方法应当交替并用,只用一种还不行。14、下面着重讲四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即现场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15、描述状况的具体方法有好多种。下面着重讨论举例说明、统计数据和类比说明三种方法。16、要注意的是,用于类比的事物与类比对象不一定有实质上的同源性,其类比也不见得精确合理。17、属性分析在教科书中是相当常见的。每讲到一个重要概念,教科书都会给出一个定义,指出它的属性。18、所以,如果大家都是从自己定义的概念或者自己奉行的教条出发,以不具有共识的观点作为论证的前提,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学术讨论。要真正解决前面所说的行政合同一类的问题,恐怕需要回到原点,把它放在现实情景中重新探讨它的属性。19、理想类型则是在对纷繁芜杂的现象进行整理、提炼所得的典型。它不完全对应于经验事实,不是对现实的精确描绘,但又基于经验事实,抓住了现实的一些基本特征。20、法律条文作为论据也不是所向披靡的。它作为论据的有效性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法条含义的明确性,二是法条自身的有效性,三是法律条文与论证主题的相关性。21、体系解释,指根据相关条款在法律文本章、节、款、项中的位置来解释该条款的含义。这是文意解释的延伸,但仍然是在法律文本22、运用学说作为论证根据,要注意分析其内在理路,避免简单地“耍大牌”或者“数人头”。你搬出梁慧星,我抬出王泽鉴;支持你观点的只有两位学者,支持我观点的有五位学者……这都不是理性讨论的态度。23、清华大学自恢复法律系、重建法学院以来,历任的主任、院长无一例外姓“王”——王叔文、王保树、王晨光、王振民。24、据说,意大利一个城市鼠患严重,为了鼓励市民灭鼠,政府对灭鼠的市民给予奖励。奖励的办法是,市民拿一条老鼠尾巴,政府给多少钱。施行以后,市民踊跃交送老鼠尾巴,但鼠患未见好转。调查之后发现,原来一些市民专门在家里养老鼠,剪下尾巴兑奖励。25、标题的功能有两种:一是表明论题(subject),二是表明命题(thesis)。梁慧星教授曾提出,标题“必须是动宾结构的短语,不能是句子;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26、“考”,多用于事实问题的考证。“批判”,则火药味较浓,宜慎用。“论纲”,多指问题很大,现在只能说个纲要;27、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应当是: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重要的学术文献。28、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相关文献做一个概括叙述。要叙述,而不是罗列。29、其次,对相关文献的叙述应当有详有略。相对研究主题来说至关重要的文献,宜于在正文中直陈其作者、文献名乃至出处,简短概括其观点或者方法。一般重要的文献,可以总而言之,作者、文献名和出处放在脚注中即可。不太重要的文献,不必一一提及。这30、一般来说,文献综述需要交代前人已经研究了什么、还有什么悬而未决或者基本忽视的。你的研究是针对那些悬而未决或者基本忽视的,文献综述也应当指向这些问题。归纳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就暗示了你所做研究的意义所在(niche)。这是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1、文章中的“注”有两种:一种是标注文献出处的,即“注引”;另一种是解释相关概念、观点的,即“注释”。32、概而言之,引注有三个基本问题,这里先简单作答如下:(1)什么情况应当引注?引证重要观点和资料来源,读者可能需要查核和延伸阅读,而又不便在正文中叙明的,应当以引注的方式标明。(2)引用谁的文献?应当引用相关的、重要的、原始的文献,并保证引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如何引用?保证提供引证文献的必要信息,力求文字简省、意思连贯。这三点也可以说是引注的三条基本原则。33、论证中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涉及的重要观点和关键概念,应当援引相关文献并标明出处。34、对中国读者来说,通常不必详细标明哪年哪月哪日由几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几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几号发布、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等信息,更不必标明载于哪个出版社的哪本书上;否则,就太“老外”了。35、实践中,存在一些不恰当引用的现象:一是就便引用,即对相关文献不做系统检索,就便引用自己手头的一两本著作。二是“名家引用”,即专门引用名家的著作,而忽略了那些不太有名(包括尚未成名)的年轻学者、学生的文献。三是不当自引或者“友情引用”,即专门引用自己的著作或者学术亲朋的著作。36、有的学生喜欢引用人家著作中提到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或者貌似精妙的话语,却不注意该著作的核心观点。这样的学生大概还没有学会引用。37、援引前人观点,不遗漏重要的观点。38、同一观点有多人表述的,应引注最早的著作,或者同时引注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普遍认为”、“主流观点”,原则上应当援引至少三种权威文献。39、目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出版物转载或者摘登已经在法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这些工作为读者了解学术动态、查阅论文提供了一些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学术评价的作用;但它们都是二手文献,不宜直接引用。40、作为一条原则,作者有义务查检文献是否发表;已经发表的,就应当标注发表的信息。41、同一篇文章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再收入文集的,一般只引注学术期刊信息,不引文集。这也是对学术期刊首发权的尊重。42、法学论文采取篇末尾注很少见,采用页下脚注才是“国际惯例”。43、引注符号用阿拉伯数字,有的还加圆圈或方括号。对整句话的引注,引注符号置于句后标点符号外;其余情形,引注符号一般放在句中标点符号前。引注整句话的,可以在引注符号之后空一个字符,以使版面疏朗美观些。44、比较通行的有这样几种:一是《中外法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多家刊物所使用的体例(其中略有不同),姑且称为“法刊体”。二是高校文科学报上统一使用的体例,姑且称为“学报体”。[44]此外,还有《北大法律评论》开创的搬用《哈佛法律评论》的体例,姑且称为“哈佛体”。这种体例有些“食洋不化”,现在很少人用了,连《北大法律评论》自己也改了。45、直接引用文献的,省略引领词“见”。间接引用的,一般要求加引领词“参见”;但也可以不加,因为从引文上是能够看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如显示其他支持性文献,可用“另参见”;其他不同见解或者否定性文献,则加说明性字句,例如“不同的观点,参见……”。46、我国早在1987年就制定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1987),作为国家标准施行。目前施行的是2005年修订的版本(GB/T7714—2005)。47、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他要努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保持读者的兴趣。听众出于礼貌得把讲演一直听完,而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弃阅读。而一旦他放弃阅读,作者毫无办法让他回头。48、人说话要好听,必须去掉那些废话;满口“然后”、“然后”,听起来就不舒服。学术论文要好读,必须去掉废词;太多的介词、连词和助词,读起来也不舒服。49、如果一个句子连着出现两个“的”,最好能够去掉一个;如果一个句子连着出现三个“的”,你一定要想办法去掉一个。50、又如,一些作者习惯“但是……却……”连用。语法学家认为,这是个语法错误。我倒不觉得绝对不可用,一些时候可以舒缓舒缓语气;但两者连用,毕竟不那么利落,还是慎用。51、类似的连接词非常多,这里只举几个常见例子。表示并列的,如“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或者干脆“(1)、(2)、(3)”;表示比较的,如“同样”、“类似的”、“相反”;表示转折的,如“但是”、“尽管如此”;表示让步的,如“当然”、“诚然”、“固然”;表示实情的,如“其实”、“事实上”;表示因果的,如“由于”、“正因如此”、“之所以”;表示推论的,如“可见”、“据此”;表示总结的,如“总之”、“综上所述”,等等。52、太多的“但是”、“由于”、“总之”,也会让文章变得滞涩。53、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开头缩进两字。54、小标题的序号,有两种标法。一种是,用“一、二、三”、“(一)、(二)、(三)”、“1、2、3”依次标明序号;论文篇幅特别长的(如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有的还分章节(或者章),章节之下再“一、(一)、1”。目前常见的是这一种。还有一种是,用“1、2、3”、“1.1、1.2、1.3”、“1.1.1、1.1.2、1.1.3”依次标明序号。这一种在法学论文中尚不多见。55、在前述第一种标法下,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往往用顿号(、)连接。56、文章标题用宋体或者标宋,小二字号,加粗,居中。有人把标题用大号字加粗、居左,也可以。各章标题(如果需要)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各章分页(用分页符隔开)。各节标题(如果需要)用宋体小三号字,加粗,居中;各节之间空一行。节以下的一级标题,即“一、二、三……”,使用宋体(或者黑体)四号字,加粗,与正文对齐(缩进两个小四字符);一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节以下的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使用宋体小四,加粗,与正文对齐;二级标题上面,也可空一行。 节以下的三级标题(如果需要),即“1、2、3……”,使用宋体(或者楷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与正文对齐。57、脚注用宋体小五号字,一倍行距,开头缩进两字。58、思来想去,在学术文章(以及正式学术会议)上,称“×××教授”之类的学术头衔还是一个比较得体的称呼。59、一是,不要贬低他人的智商。二是,不要否定他人的人格。三是,不要轻率推翻他人观点。四是,不要光抓人家小辫子。60、《社科学术规范》对学术引文提出两项明确的要求:(1)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2)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笔记】文无定式,但有章法

0p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分、行文、伦理。20p选题永远比写法更重要:空泛无边、陈词滥调的题目,谁写都难有创新;富有洞见的问题,即使是一个蹩脚的回答,仍然激发人们思索。因此在选题上,要有问题意识、创新可能,以及切合个人情况。27p研究视角的偏差,多半是因为学科分割,视野局限。45p问题的成熟不在于这个主题下研究的数量,而在于问题是否被人看到了、解决了。三五篇论文也许就能把某个问题说的清晰深刻、无以复加;而被人狂轰乱炸的主题也可能会有大块死角。55p学术论文要有根有据、有所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文献基础上。有根有据,就必须拿文献说话;有所创新,就必须对比现有文献。74p受新闻管制,国内门户几乎没有原创报道。又由于著作权保护不力,导致网站在转载信息时,往往没有完整、准确地标明原始信息的来源。因此,门户难以作为权威消息的来源。89p没有关键的第一手资料,引来引去不是法条就是学说,法学的创新终归是有限的。在法学研究中,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111p明晰的论证意识是一篇论文成为论文的前提;适当的论证方法则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保证。115p可惜的是,法学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大大落后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这使得法学难以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概念建构、观念塑造上,停留在洞察生活经验的层面。170p必要性总是以困境的存在为前提的。173p我们可以飞行,但只能在现实的低空上飞行。180p标题3要求:名实相符,合身明了;新颖给力;简洁流畅。199p创新不但要在传承中体现,还要让人看见你的闪光之处。201p综述是叙述,不是罗列。257p最好的关键词是,那些想要你论文的人很快能够找到,不想要的人不会文不对题地撞上。265p学术本来就是灰色的,能把话说明白、让读者看明白就很不容易了,让人阅读时省一份力气、多一份愉悦就更好了。265p文章好读的关键,是心中必须有读者。因此除了言之有物,还必须讲究措辞、注意结构、有声有色、版式美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从思想到文字,都必须不断锤炼,才能成熟。要带着挑剔质疑的眼光,而非王婆卖瓜。301p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要顾及约束。307p学术独立,是学者人格的独立;学术真诚,是学者为人的真诚。以此为基础,学术研究才能重在传承、贵在批评。311p学术不端与学术研究本身一样古老,今后也不会绝迹。

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度

冲着“何海波”三个字买了《法学论文写作》,果然如传说的“贴心”——从选题、文献、论证、行文直至伦理,算是费尽心思、倾囊相授了。好书,建议放在书架最常用书的那一格。差不多翻完了才发现内封上写了一句话:“一切皆有法 一切皆有度”这应该是刻意设计的。写作有“法”,但“度”如何拿捏,还得靠多实践。得失存乎一心,值得玩味。此书干货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有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读者意识。窃以为这三个是学术写作的根本大法,其余技巧皆由此出。何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及,可惜由于体例关系未能集中进行深入阐述。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憾!期待何老师的下一部,进阶版。


 法学论文写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