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之侯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8
ISBN:9787533910594
作者:王旭烽
页数:525页

内容概要

王旭烽,1955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浙江工人报》任编辑,后调至中国茶叶博物馆。1998年调入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自1979年发表第一部独幕话剧《承认不承认》至今,已创作近400万字。主要作品有《春天系列》、《西湖十景系列》《茶人三部曲》、《饮茶说茶》、《杭州史话》,大型电视片《浙江七千年》、《话说茶文化》(主撰稿)等。其中《南方有嘉木》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茶人三部曲》从1990年开始动笔,到1999年底改定,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全书以江南杭姓茶叶家庭六代人的命运沉浮为主线,将中国茶文化史和中国近代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1863年太平天国撤出杭州城写起,一直写到1998年由全世界茶人捐资修建的杭州国际和平馆揭幕为止,共130万字,写了60多个主要人物,堪称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得到了相当的好评,其中《南方有嘉木》已重印四次。
"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一位评论家这样称赞王旭烽和她的《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中杭氏忘忧茶楼上的那幅出自《诗经》的对联倒似乎恰好可以做这句话、也做王旭烽和她的写作的注脚:谁为荼苦,其甘如荠。
长篇三卷本小说《茶人三部曲》,其中第一部《南方有嘉木》,获1995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八五”计划优秀长篇小说奖、浙江省第二届“鲁迅文艺”奖;《茶人三部曲》(一、二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绪 言 第一章 空气 氧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第三章 水 氢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六章 铁第七章 溶液第八章 酸碱盐总复习题

作者简介

《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不夜之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茅盾文学奖和茶的因素,对作者不了解,也只读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书里的抗日战争写得非常感动,每个人的感受和行动都是从人物的性格出发的,不是课本上的也不是脸谱样的,更能够让读者动容。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描写,但是每个人受到的伤害,折磨都可以唤起本性的反抗。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那种扭曲的人性让人非常恐惧。对中国人的蔑视我觉得是真实的,因为日本人也是人,如果没有扭曲的认识就不会产生那样残暴的行为。没有为他们开脱的意思,只是想找到战争的原因。但是理性之前真的只是狠,民族的恨,不管他们现在怎么样,日本人对中华民族的罪根本不能原谅!我觉得这样的文学书籍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太平盛世就忘了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优秀的地方,但是民族的罪是应该永远记住的。小说读起来也非常恢弘,杭家这个大家族的各个人物都非常丰满,有一个家族的传承也有每个人的特点。甚至连和家族中相关的人物都寥寥数笔就呈现出来,和几个主人公互相映衬,描写了在抗日战争中各个阶层的百姓的恨和反抗。虽然有些个人物属于艺术化了,性格有点极端,但是还不算突兀。读起来跟着他们哭,跟着他们恨,就像亲身经历一样。作者试图在这部作品里面涵盖中国和日本的所有的茶文化,这个切入点非常吸引人,但是写的有点力不从心,可能是茶文化的博大,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的写法让人有凑数的感觉,立意与小说情节有点脱节。但是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最精彩的可能是那个日本人,残暴、泯灭人性和茶道的悠然精致放在一起非常冲突和矛盾,同时也让人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小说还有一点让人读起来有点不舒服,就是人物的名字,可能是想要营造一种诗情画意,但是这些名字开始读起来真的有点矫情。但是这只是个人感受吧!还是很高兴读到这本书的。
  •     看过有一段时间了,里面塑造的好多人物都很喜欢,茶清伯,寄客,嘉禾,第二部刻画最深的就是嘉禾,他有主见、隐忍,这里面是这么说他的,你要让他去做某一件事他不一定做成功,但他决定不做一件事他一定可以做到,他的隐忍让我心疼。虽然看的时候心绪万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都淡忘了,现在能想起来的一句话就是赵寄客打趣杭天醉的话,风吹跌倒放屁头晕,形容天醉柔弱书生的一面很是贴切。最有画面感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寄客的儿子跳湖,因为从头至尾他的角色最悲哀,除了是杀人魔王,还是一个想得到父爱的孩子。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狭隘,不是狭义;
  •     怎能不看?
  •     太多倒叙让情节不是很连贯,加上穿插的教科书式的文字让我怀疑是从文献资料上照搬来的,太生硬。小掘一郎这个角色破天荒为日本人加了点人性,却让人觉得太不真实,或许是电视剧洗脑,那段历史中的日本人就是禽兽啊,哪里来的这么多人性?最喜欢忘忧在森林里和寄草走茶马古道这两段,只有参天的古木,白色的茶树,茂盛的植被,漫天的星星和淳朴的人,总算从战争和屠杀中歇了一口气,还是见不得暴力血腥的场面。
  •     个人感觉读到一种无法自拔的程度。非常喜欢杭嘉和。这部作品值得思考的地方挺多的。可以说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连那个日本军官也不例外。其实纵然战争使他变成了国家的杀人利器,他也终究是个人。小说同时带有理想色彩和悲剧色彩,我认为这两种色彩使得这部小说的沉重和悲壮的美感没有冲突。
  •     茶人三部曲第二部,至此强烈推荐这套书。发现我是越来越喜欢这种叙述大的社会背景下平凡人的生活的小说了。。。
  •     这部写得过瘾得多,血肉满了
  •     觉得没有第一部好,第一部像西湖。可能那段时期是无法平静悠远地描绘的
  •     不忍心往下看第三部了...不忍心看到一代代历经血与泪的洗礼而活下来的杭家人在接下来那个狂热的年代再次备受折磨
  •     水准比第一部差了不少,或许是因为作者是女性的原因,感觉热恋她作品里的角色到了有点自恋的程度,男性角色都或多或少有点脂粉味,有些情节和时下的抗日神剧都有几分相似了。
  •     读书就是看快,忘得也快。用了三周读这本书,中间还插了一本别的书还有若干电视剧,实在是有点晕。还是说书吧,虽然我觉得茶人三部曲里,剧情一般描写一般,但是人物的丰富和饱满却是之前读书所未有的。看到那斯文走狗,还有沈绿村商人般的处事方式,有时候心寒,有时候也无奈。
  •     精彩度比第一部稍逊,为杭忆的殉情难过啊。。。
  •       小堀一郎从小没有父爱,渴望得到伟大的父爱,一直都不愿杀死他的父亲赵寄客,在他的心中父亲被描述为侠客,当他俩去为苏曼殊扫墓时,谈到小堀怎么死时,“只是我不知道我将怎莫来消灭自己——按照我们日本人的传统,剖腹自杀?”他笑了,虚拟地拿着一把刀,朝自己的肚子一刀刺去。赵寄客的目光中出现了一种东西,这是小堀一郎从小到大从未领略的神色。赵寄客让他的儿子跳到对面的湖中,这也算是有个葬身之地。父爱如山,最后还不忘把自己女儿的照片给他的父亲,。杭寄客一个革命战士,在中国最危难时,英勇的站出来,为革命奔走呼喊。自辛亥以来,军阀混战,政客钻营;国土沦丧,民不聊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如赵寄客般肝胆相照者,又有几人被启用?共和理想几日安在?青年时代的狂风暴雨,果然就换成了暮年的浅酌低唱?又有几人偶尔相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曾想果然到了国破家亡之际,沧海横流之时,英雄本色顿生光芒。不减当年豪情。在祖国与儿女情长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大义,在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小堀的母亲,或许是因为寂寞吧,哪位英雄甘愿无人陪呢。还有就是在家乡的那位女子,为了天醉的兄弟情义,他甘愿自己一人去南京。但他俩却一直深爱着对方。在此抗战之际,他仍然是一位战士,无名战士。
      西湖一山二堤三岛,一山孤山,二堤白堤苏堤,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十一月杨柳已老,残枝败叶,风中萧瑟,凌乱起舞,像是留不住客的强颜欢笑的欢场女子。由于战争人们已经顾不上三潭印月,岛上原来种的那些月季,蔷薇,丁香,玉兰,海棠,从前是国色天香,姹紫嫣红,如今也是蓬头垢面如灶下之婢。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杭忆与那楚卿的爱情真是感天动地,让人缅怀,歌颂。杭忆一个文人却看到那私人惨状,以及战争到来的阴影,凭借自己的智慧,组织起一个战队抗日,投笔从戎,匹夫有责。这是他写给楚的情诗:若说你的眼睛,不是柳后的寒星。怎会如此孤独?怎会如此凄清?若说你的眼睛,不是火中焰苗,怎会如此热烈?怎会如此高傲?或许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从此再也没有忘记她的眼睛。杭忆一个自由主义战士,同时也因为爱情而加入共产党。因为忙于事业至死也没见自己的孩子一眼,杭忆死前抱着楚卿,说:我们俩人说好一起上路的,我可不让你一个人走。
      伟大的母爱。杭嘉草与忘忧。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她杭嘉草死死跟着日本兵,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他认为他的忘忧是刚才的日本人带走的。嘉草就是因为生离儿子忘忧,死别丈夫林生而疯的。无论身上的伤有多重,她依然跟着,依然喊着自己的孩子。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兵竟然在这时也害怕了,他害怕的是他的灵魂,他害怕的是中国的母爱。忧愁就像一个刽子手,时刻在那里等着,稍不留神就毁。可谁又能超凡脱俗呢?向伟大的爱情及母爱致敬。
      一个是杭州闺秀茶世西施寄草,一个是东北小伙流亡致仕罗力。若说天地隔千里,却在此偶遇终成眷属。1937年8月的一天,月老眷顾了这一对战时鸳鸯,战时银花不夜天,杭州人的狂欢之夜,胜利之夜,寄草和罗力突如其来的爱情之夜。可是他俩的爱情坎坷,罗力一直想到战争的第一线。报效祖国,虽死犹荣。最终他做到了,他到了缅甸。作为一名战士,一旦上了战场,他就不再像寄草想他那样想着她了。不是他没心肝,也不是没有时间,是他以为,一旦离开了寄草,她就没资格想她了,。有很多次,他都想象自己是已经牺牲,战死沙了;或者,他想象寄草早已在这离乱年代嫁为人妻,甚至早为人母了。也是在这缅甸同古他与那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杭寄草终成夫妻,有天地为证。
      
  •     大气
  •     茶人三部曲之第二部。忘忧茶庄的第三第四代人物的命运,被残酷的战争所挟持,但,他们却又在创造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
  •     故事发生在八年抗战期间,人物命运随战事飘零,虽然少了第一部的飘逸轻灵,但情节依旧生动丰满。这一系列彻头彻尾发生在杭州的茶人茶事,真是太爱了。
  •       这套书读完有一些时日了,期间我读了一些游记来冲淡内心的那种....那种什么呢?对不起,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感觉.
      
      不夜之候主要讲了杭家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
      
      不曾经历的年代,在她的笔下,让我落泪.
      
      对日本那个国家,恨意陡增.之前因有朋友在那里读书留学,总觉得不该有那么狭义的仇恨.可是,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除了对某些人的怒其不争,对于日本,真的是,不可原谅.
      
      于是,想到了布拉格的哭墙.
      
      为什么,在南京没有这样的地方,让人家可以铭记历史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人是健忘的动物吗?
      
  •     命运多舛。
  •     我:冷漠.jpg
  •     破睡须封不夜侯。
  •     一代又一代人,裹挟在时代里
  •     茶人三部曲的第二部 抗日战争中杭家的变故 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点复杂 赵寄客之子小拙一郎
  •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茅盾文学奖和茶的因素,对作者不了解,也只读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这本书里的抗日战争写得非常感动,每个人的感受和行动都是从人物的性格出发的,不是课本上的也不是脸谱样的,更能够让读者动容。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描写,但是每个人受到的伤害,折磨都可以唤起本性的反抗。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那种扭曲的人性让人非常恐惧。对中国人的蔑视我觉得是真实的,因为日本人也是人,如果没有扭曲的认识就不会产生那样残暴的行为。没有为他们开脱的意思,只是想找到战争的原因。但是理性之前真的只是狠,民族的恨,不管他们现在怎么样,日本人对中华民族的罪根本不能原谅!我觉得这样的文学书籍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太平盛世就忘了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优秀的地方,但是民族的罪是应该永远记住的。
       小说读起来也非常恢弘,杭家这个大家族的各个人物都非常丰满,有一个家族的传承也有每个人的特点。甚至连和家族中相关的人物都寥寥数笔就呈现出来,和几个主人公互相映衬,描写了在抗日战争中各个阶层的百姓的恨和反抗。虽然有些个人物属于艺术化了,性格有点极端,但是还不算突兀。读起来跟着他们哭,跟着他们恨,就像亲身经历一样。
       作者试图在这部作品里面涵盖中国和日本的所有的茶文化,这个切入点非常吸引人,但是写的有点力不从心,可能是茶文化的博大,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的写法让人有凑数的感觉,立意与小说情节有点脱节。但是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最精彩的可能是那个日本人,残暴、泯灭人性和茶道的悠然精致放在一起非常冲突和矛盾,同时也让人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说还有一点让人读起来有点不舒服,就是人物的名字,可能是想要营造一种诗情画意,但是这些名字开始读起来真的有点矫情。但是这只是个人感受吧!还是很高兴读到这本书的。
  •     抗战之中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的命运和抗争
  •     直者为王。
  •     喜欢这个名字,以及背后的含义
  •     传到了第五代,人丁新旺起来,可日军的轰炸机转瞬变将家人打得四分五裂。。。这是普通中国老百姓对战争的感受,真实的,不是传统抗战的大无畏精神、英雄色彩,那些,我已经不想再接触了
  •     有外在冲击,没有内部故事。茶三代终于超越了前辈,躲开了烂泥不上墙的命运,女主人也不再强势。个人的解放业已发生,嘉和嘉平兄弟迥异的性格决定了迥异的命运。传承的力量与破坏的力量分在了两人身上。兄弟间又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产生情感纠结。爱情的形式本可是千变万化,但是书里的处理却显得单一,一个光鲜一个实惠,一个魅力四射,一个经久不衰。杭家女子的恋情则都是苦情苦恋,短暂美好过后则是猝然毁灭。话说全书里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戏份,或受制于礼法,或被时代浪潮冲击,即便是对的人有幸能在一起,也断难长久。这究竟的作者刻意而为,还是时代历史悲剧,则不得而知了。
  •     比《南方有嘉木》更沉重,抗日这一段历史是我很难触及的。
  •     乘放假一口气读下来,感觉还是好极了。果然没有失望。比起读第一部的时候,竟有了那种在书里呼吸的感觉,活着的感觉
  •     看着看着就想喝茶了
  •     同第一部
  •     国破山河在
  •     果然没有第一部好了……少了灵气,少了顿悟。续集作品总是一部不如一部的……只有教父是例外。。。
  •     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
  •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恨情仇,有真实性。
  •     相比于第一部的茶韵灵秀,这一部更是民族的爱恨情仇。抗日是主线,人物是故事的拼接,而茶只能称之为点缀。尾声时“得荼”的出现,还是让我潸然泪下,茶有时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啊!
  •     杭家族的抗日悲歌,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不变的总是春来秋去,茶青雪白。
  •     现在回头看,故事上其实不怎么出色。
  •     书里对杭州各处古迹和茶典故的旁征博引,就值五星。比如有一段写到杭家几个孩子在日本入侵时逃难,躲进山林的古寺,老僧采些野茶用泉水煮了喝,就很想落泪。杭州,禅茶一味,古寺,这些符号,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别的意义。
  •     战争,把人美好的天性统统抹杀了,故事里的人哪个不是悲剧的缔造者
  •     如果说第一部是纯粹的中国茶文化,那第二部就是像是为茶文化正名,和对外来茶文化(日本的侵略)入侵的抗争(八年抗日)以及最终回归(日本投降)。
  •     太不好看了,矛盾文学奖作者的文笔怎么会这么拖拖拉拉,掉书袋的本事跟天桥说书似的。抗日正面、敌后战场的描写雾里看花,运用史料不是“引用”史料,老百姓逃难还能知道是第几集团军在抵抗?那个杭嘉平,根本就是顶着革命党的帽子捞世界的。
  •     三部里面最好看就是第二部了
  •     与第一部相比,人物更多了,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人物的命运变得随波逐流,内容没有第一部那么紧凑了,变成了众生相。
  •     非常好
  •     比第一部情感更细腻,国恨家仇总是荡气回肠
  •     没第一部来得好看~
  •     一本很好的喝茶书 淡淡的
  •     动荡年代方见真性情。不像第一部故事的温婉,这一部茶人的故事因为战争也变得激昂。内心深处的波澜激荡开来,开读即不能罢。
  •     沈绿爱这名字好啊,有绿也有爱,在感情的混乱程度上来看,抗战年代和我们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     本以为不久以后我们会在某个地方重逢,看来还得等待一段时间。好在我的半生都花在等上面,到也不觉得意外。
  •     杭嘉和 茶 与 抗日
  •     落地无声,看完了连个评论都发不出
  •     在西湖边有间自己的小窝真是好主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