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08119031
作者:虞云国
页数:513页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贾似道 - 贾似道

【宋度宗】
继位的是赵禥,他就是宋度宗。度宗是理宗之弟赵与芮唯一的儿子,由于其生母滥服堕胎药,他大脑发育迟缓,七岁才会说话,手脚都软弱。理宗之所以把这样一个发育不良、先天缺陷的宝贝侄子说成是“资识内慧”,扶上了皇位,就是生怕传位远支宗室会为济王彻底翻案,整个动摇自己的合法性。
  度宗即位前虽也接受过十余年的东宫教育,但资质实在太差,讲官分析讲解了大半天,他还是不知所云,惹得理宗老对他发脾气。因而尽管他即位时已二十五岁,仍有人提议太后垂帘听政,终因有人以为不成体统而作罢,这就为贾似道专政打开了方便之门。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景祐亲政 - 景祐亲政

仁宗主要兴趣转移到修订新乐和校勘图书上去了。前者的主要成果是制定了景祐新乐,编纂了《乐书》和《景祐广乐记》。后者的主要成果是三馆秘阁完成了四库书的校勘,共计二万余卷。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辽太祖 - 辽太祖

“契丹”的含义是指镔铁或刀剑,对游牧部落而言,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或者由于两者的西传,导致俄罗斯以此发音来称呼中国。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太平兴国 -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有龙虎榜之称,李沆、王旦、寇准和张咏都是这榜取中的,都是北宋前期第一流人才。这榜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官也有举进士赴殿试的,说明科举的市场价与含金量在攀升,好比现在做了处长还要拿博士一样。从太平兴国八年开始,及第进士赐宴琼林苑成为一种定制,这也是为了提高进士的身价和地位。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海内一家 - 海内一家

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继位,内心总不踏实。以他的特殊身份和多年经验,虽然还不至于有公开指责他合法性的臣民,但飞短流长似乎难免。尽管找不到官私史书的正面记载,但即位次年有两道诏书泄漏出个中的消息。十月,太宗下令全国禁止天文、阴阳、卜相之书,有私习者斩首。十二月,他命令对全国送到京城来的三百多名天文相术之士进行甄别,把六十余人留在了司天监,将其余近三百人都一古脑儿发配到沙门岛上去了。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宋仁宗与他的名臣们 - 宋仁宗与他的名臣们

第一个是范仲淹。南宋人以为“本朝人物以仲淹为第一”,元朝人说他“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宋代是士大夫自觉意识最高涨的时代,一种崭新的政治面貌已经浮现在儒家社群之中。如果要说有宋儒气象,那就是由范仲淹以身作则开出来的,故而朱熹说“本朝为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文正是仲淹的谥号)。作为一种人格典范,他对后人影响深远,完全当得起他在《严先生祠堂记》里所推崇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一种光风霁月的人格境界,令人高山仰止。李贽对他的人格精神评价最高,甚至以为“宋亡,范公不亡也”。
  欧阳修说范仲淹事上待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当礼官请仁宗率百官为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献寿时,他认为这是“亏君体、损主威”,上书明确反对,太后不悦,命宰执讨论,晏殊把他叫来,怒责他轻率坏事。虽说晏殊于他有推荐之恩,但他却坚定地说:“真没想到因直言正论而开罪于你。但倘若以为我疏而尽心不谓之忠,言而无隐不谓之直,而今而后就不知所守了!”晏殊惭愧的无以应对。
  范仲淹曾与吕夷简议论人物,吕声称阅人很多,却没见过节行之人,范说:“天下确有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以这种想法待天下士,无怪乎节行之士不来。”范、吕人格高下,顿时立判。
  范仲淹一贯主张,“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他曾就废后和用人问题,多次激烈抨击吕夷简。宋夏战争爆发后,吕夷简再次入相,推荐范仲淹经略西事,仲淹深知倘若没有夷简在朝支持,边事将“无以成功”,便主动修书消解旧日龃龉,说过去以公事冒犯,不意仍如此奖拔。为了公事,两位名臣尽释前嫌。
  在对待西夏问题上,范仲淹主张防御,韩琦主张进攻,朝廷一开始接受韩琦意见,尽管事实不久就证明防御比进攻更有效,但仲淹却毫无芥蒂,与韩琦不但交厚,而且言深。新政失败,仲淹对比他年轻的韩琦更是期待殷殷,希望他能够早日回到宰执大任上来,展示了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襟怀和人格魅力。
  范仲淹自奉节俭,妻子衣食,仅能温饱,却轻财好施。他的宗族多聚居苏州,他在苏州近郊购置良田数千亩,作为义田,设立义庄,赡养饥寒贫苦的族人,每日米一升,每年布一匹,学试嫁娶病医丧葬都有赡给。范氏义庄对宋代以后的义田、义庄、义学做出了示范,加强宗族制度下人际关系的亲和力。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元军下临安 - 元军下临安

咸淳十年七月,宋度宗去世,终年三十五岁。他对后事没有安排,只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杨淑妃所生的赵昰七岁,全皇后所生的赵显四岁,俞修容所生的赵昺三岁。贾似道与谢太后都主张立嫡,赵显被立为帝(宋人称其为恭帝),由理宗皇后谢氏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十一月,左相刘梦炎也不辞而别,被谢太后遣使召回。其后,先后逃遁的执政还有同签书枢密院事黄镛、参知政事陈文龙与常楙。至于在这大半年里争相避难出走的一般朝臣更是不可胜数,以致谢太后不得不出榜朝堂说:“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未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吾何负于汝哉!今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平日读圣贤书,自负为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或偷生田里,何面目对人言语?他日死亦何以见先帝?”但逃遁之风未曾稍息。一边是贪生逃命,一边是喋血抗战,对待国难的态度,就是如此泾渭分明。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也算是一国两制 - 也算是一国两制

契丹皇帝在建国以后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四时转徙、车马为家的生活方式,采取四时巡狩制。每到巡狩地的居所,即称“捺钵”,系契丹语“行在”和“行宫”之义。因自然气候等条件,辽帝四时各有捺钵之地,有时同一季内的捺钵地也无定所。春捺钵往往在鸭子河泺(在今吉林大安境内),夏捺钵多在吐儿山(今大兴安岭南麓),秋捺钵常在伏虎林(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冬捺钵一般在广平淀(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北)。捺钵期间,辽朝中央的北面臣僚都须随从,南面官则只有枢密院和中书省的要官前往。四时捺钵中以冬夏两次最为重要,军国大政都在这时的南北臣僚会议上讨论决定。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捺钵才是辽朝重大政令决策颁布的政治中心。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第347页 - 六二 庆元党争

专制政体下,历代志士仁人都像吕祖泰这样慷慨从容地做过,但一旦到了志士仁人认定只有以血与死才能使统治者醒悟的时候,往往是血也白流,死也是枉死,但他们仍是中国的脊梁。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第400页 - 宋蒙终于交战了

今天读书,读到立国一百九十年的西夏和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朝相继被蒙古大军攻灭,在感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大略雄才的同时,心里也沉甸甸的。想到不久后,南宋政权也在世祖忽必烈手里陨落大海,更觉字字带血,触目惊心,几乎透不过气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第346页 - 六二 庆元党争

中国历代党政往往不局限在高层政界的小圈子内,占优势的一方总将其拉进思想之争的轨道,拉出高层小圈子。前者为证明自己在道义上的绝对正确,后者为让一般官僚、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表态拥戴自己,孤立对手。于是,高层的党争总是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的笔记-庆元党禁 - 庆元党禁

闰十月,宁宗内批朱熹提举宫观,理由是“方此隆冬,恐难立讲”。赵汝愚把御笔袖还,宁宗认为汝愚为助朱熹而不行君命,怒气愈盛。侂胄恐夜长梦多,令内侍缄封了内批面交朱熹。朱熹知道宁宗已彻底转向,便黯然出了临安。这天离他入朝只有四十六天。
朱熹出朝激起了轩然大波,给事中楼钥、中书舍人陈傅良等甚至动用封驳权进行劝谏。宁宗说:“我最初任命他的是经筵之职,现在他事事要过问。”看来朱熹在经筵讲学外,不时施加帝王师的影响匡正朝事,令他很不耐烦。
这年十二月,韩党请置伪学之籍,名单很快编定,其后续有增补。计有宰执四人:赵汝愚、留正、周必大和王蔺;待制以上十三人,朱熹、陈傅良、彭龟年、楼钥等都在其中;其他官员三十一人,知名的有叶适、刘光祖、吕祖俭、杨简等;武臣有三人,太学生即庆元六君子,士人蔡元定、吕祖泰也榜上有名。名单是胡乱拼凑的,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与道学无关。以曾任宰执四人而言,留正、王蔺与道学了无瓜葛,周必大当时也并不视为道学家。因此,道学家并不是这张名单的共同点,而是这些人都曾经直接间接触怒过韩侂胄或其党徒。
  “伪学逆党”名单的出笼既是庆元党禁的高潮,也是强弩之末的开始。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