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茶座(总第11辑)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209031660
作者:金明善 编
页数:16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如果富人比穷人缴纳更多的税,但并不是按比例递增的,那么这种税收制度仍然被认为是累退的。”他解释说,税收要讲公平,而在试图界定公平的含义时,经济学家集中于两个原则: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境况相同或相似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或相似的税;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指境况好的人应当多纳税。富人比穷人缴纳其收人中更大份额的税收制度被称为累进制(progressive),不然就被称为累退制(regres-sive)。  这种税收理念,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我们不妨把它概括为“不进则退”的税收理念。我认为,这种“不进则退”的理念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收人再分配、调节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这种理念,个人所得税一般应实行累进税率而不是比例税率,即收入高的人的税率要高于收入低的人的税率。我国利用个人所得税进行收入差距的调节可以说还刚刚起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在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所有领域都实行累进制。就以利息税来说,由于存款实名制还不完备,我国目前还只能实行比例税率,而不是累进税率,即对所有的存款都征收20%的利息税。应该说,这种征收办法是不完备的,具有过渡性。因为这种办法不能起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不符合上述的纵向公平的原则。试想,如果在同一时期,某甲获得利息收入1万元,某乙获得利息收入1000元。两者税前收入的比例为10∶1。缴纳20%的利息税以后,甲的税后利息收入为8000元,乙的为800元。两者税后收入的比例仍然是10∶1。他们的利息收入差距在税前和税后没有变化。可见,为了调节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从比例税向累进税过渡。  当然,这种“不进则退”的税收理念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如果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比例税制是既没有“累进”也没有“累退”,仅仅是相对于纵向公平的要求,它才是“累退”的。例如,在上述利息税的实例中,大家的税率都是20%,既没有进,也没有退。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将“不进则退”的理念区分为绝对意义上的“不进则退”和相对意义上的“不进则退”。这样一种区分,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老师经常用以下一段话来告诫学生们努力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其实,不论是行舟也好,还是学习也好,“不进则退”都有绝对和相对两种状况。  就以行舟来说,我们设想驾驶一艘江轮在长江上行驶,以上海为起点,以重庆为目的地,逆江而上。如果在轮船到达武汉以后驾驶者放弃了继续前进,任凭江轮顺着江水往上海方向倒流,那是绝对意义上的“不进则退”(当然,这是就轮船同地球的相对关系来说的,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等因素,情况就更为复杂,无须在此讨论,只能由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去讨论了)。如果在轮船到达武汉以后驾驶者抛下船锚把船固定在武汉,既不向重庆方向前进,也不向上海方向后退。从绝对意义上讲,这可以说是“不进不退”。但是,由于其他船只还在继续前进,因此,同其他还在继续前进中的船只相比较而言,即从相对意义上来说,这仍然是一种“不进则退”。  再以学习来说,对于一种非常好的学说,有人可以认真地学习,学得很好,进步很快;有人则敷衍了事,根本学不进去。但是,即使是那些学得很好的人,如果其中有人对于这种学说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能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变化而加以发展,甚至采取原教旨主义的态度,对发展和进步进行排斥和打击,那也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不进则退”的表现。当然,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甲可以说乙在退,乙也可以说甲在退。因此,对于什么是进,什么是退,还有一个定位和定向的问题,才能防止出现“视进为退”或“视退为进”的状况。前面我们举的是所得税的实例来讨论进退问题。下面我们将回顾和总结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战来进一步讨论进退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就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非常热烈的大论战,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牵涉到经济改革方向问题的大论战。撇开枝节问题不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只有逐步摈弃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才是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另一种意见是只有把市场机制或市场调节放在补充和辅助的地位,坚持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才符合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显然,这两种意见的进退观是不一样的:前者视自己为进,视后者为退;后者也视自己为进,而视前者为退。经过十多年的讨论,到了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才最终肯定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总结这场大论战及其成果,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进退观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不应该拘泥于名词概念的表象之争,而应该注重问题的实质。例如,就计划经济中的“计划”一词来说确实不是贬义词,改革并不是要否定任何意义上的计划,而是要扬弃特定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扬弃经过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国家实践过的、事实证明是不可持续的那样一种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学界往往有人把这样一种经济称之为“命令经济”,甚至“动员的命令经济”。我倒比较赞赏日本经济学家石川滋对计划经济所作的概括。他说,中国原来的经济体制在广义上可以定义为“集中管理的实物计划资源配制体制”。石川滋教授的这一概括把传统特定意义上的计划经济的如下两个特点表达出来了:一是过度集中,抹杀了决策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元性;二是资源配置的实物化,否定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然,这样一种体制是低效率的、不可持续的,只能被市场经济所取代。所以,就经济体制来说,什么叫进,什么叫退,最终都要以效率标准或生产力标准来衡量。  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为学术刊物投稿而不被其采用,原本就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即便是世界著名学者,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这种经历也在所难免。比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就承认:“杂志是拒登过我的论文,可其中有的,后来是公认为‘经典作品’的。我常说我的论文中一开始即被拒登的质量并不比立即被接受的低,这样说并没有太多夸大其词的成分。”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也承认:“与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我也有过多篇文稿被杂志和其他出版机构拒绝的事。”“我有几篇文章不是一开始即遭拒绝就是得到了否定的论文审读报告,其中有几篇现已相当著名。”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曾提到,他在担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期间,该学会会刊《计量经济学报》曾拒不发表他讨论库存问题的文章。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哈里·马科维茨也谈道:“我也有过退稿的遭遇。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家杂志拒绝了你,你可以找到愿发表的另一家。”笔者之一已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趣事》(载于《经济学家茶座》总第3辑)谈及了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贝蒂尔·俄林与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迈伦·斯科尔斯的退稿故事,现在本文再补充其他几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退稿轶事。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扬·丁伯根曾根据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许多国家的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了估算,求出一些国家的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约为—2左右。这一计量结果证实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著名论文《和平带来的经济后果》(1920)中所提出的论点。不过,凯恩斯当时完全是凭直觉估计出此数字的。1946年,丁伯根有幸见到了凯恩斯,并希望将其研究成果在凯恩斯担任主编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丁伯根原本以为凯恩斯得知他的直觉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会很高兴。未曾想到,凯恩斯对丁伯根做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求出了这个正确数字看你乐不可支的!”对于凯恩斯来说,他的直觉就是真理,而不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结果。丁伯根后来一提到此事就显得非常不满:“难道他一直就是正确的不成?”  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发表的第一篇专业论文题为《庇古教授根据预算数据计量需求弹性的方法》。该文对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C.庇古的某些著作提出了批评。该文一开始是投寄到《经济学杂志》的。不久,弗里德曼就收到了主编凯恩斯的回信,说他已把文章给庇古看了,而庇古认为批评得不正确,因此凯恩斯也就不赞同发表它。后来,弗里德曼再把该文寄给了《经济学季刊》,弗兰克·陶西格主编欣然接受了文稿,并将论文发表于该刊1935年11月号。此后,陶西格收到了庇古就该文发表提出抗议的来信,信中说明曾通过凯恩斯向弗里德曼指出了他错在哪儿。当陶西格向弗里德曼转告此事时,弗里德曼回信说:“在我寄送论文的原信中我已说明清楚该文曾提交《经济学杂志》,而该刊拒不发表它;再说我也理解了凯恩斯就退稿所列的每条理由,并一一作答了。”于是,后来《经济学季刊》就有了庇古对弗里德曼的驳复的发表,以及弗里德曼对庇古的反驳的刊登。弗里德曼后来回忆说:“上述退稿的结果是我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两篇而不是一篇文章。假如凯恩斯当时接受了我的论文,情况也许是同样的。机会在《经济学杂志》上出现了。”  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的著名论文《预期与货币中性》为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注入了理性预期概念。不过,卢卡斯最初将该文投到《美国经济评论》时却遭到该刊的拒绝。卢卡斯与该刊编辑之间各执一词的争论,暴露了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强调使用明白易懂语言的经济学家与使用数理方法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冲突。该刊论文审阅人对论文的评语是:“这篇论文读起来十分费劲,我感到文章极其刻板……我一直留心本刊所发表文章的风格,相比之下,卢卡斯的文章,我以为要定什么水平的话,也就属于很枯燥的一类……我想建议作者把论文寄往《国际经济评论》或《经济理论杂志》,要不就寄给《经济研究评论》。”总编辑乔治,博茨据此在给卢卡斯的退稿信中指出:“精通货币理论的审阅人感到论文很难读懂,这从他所作评论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也曾试读过,结果是不能违心说这篇论文就是易懂的。审阅人还认为主要结论是大家知道的,论文的新奇之处在于分析方法。我自己的看法是本文不能原封不动在《评论》刊出。就算原有清楚的结果,也已被阐述遮住了。”卢卡斯收到退稿信后对博茨所作的退稿处理提出了质疑,不仅指责博茨退稿就是因为论文是技术性较强的,而且还指责他妄图阻挡势不可挡的数学化潮流:“你们从内心感到一个人不依靠积分方程、压缩映射等等照样能讨论货币问题。当然,在《新闻周刊》和《华尔街日报》是能这样的。再过一二年,在《美国经济评论》甚至也可能这样了。”卢卡斯虽然慷慨陈词,而博茨主意已定,复回信道:“我所以把你的论文寄还,是由于审阅人认为它几无贡献可言,而且也因为我认为纵令确有寓意,也为数学公式所遮掩。”卢卡斯最终遵照原审阅人的意见把论文投寄到《经济理论杂志》,并发表于该刊1972年第2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卷首语            学者小侃            詹小洪  学者辩识、商家夺利,向为象牙塔的经济学界年内发生了什么呢?“茶座”虽小,却是八面来风。待本小二娓娓道来。  抢先机,经济学MOOK流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学成为显学,通俗经济学更成为时尚。《经济学家茶座》首开先机,以轻松、休闲、高雅的品位,探索将学术平民化的“搭桥”之举,学界赞誉,读者肯定,学仿者众。需求拉动供应,市场竞争加剧,《茶座》同仁欢迎。  占讲坛,“海归”高校执鞭。各高校、科研机构纷纷以引进洋博士为荣,待遇层层加码。最著者为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以百万元年薪特聘28位清一色的欧美常青藤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为教授,学界为之震动。  夺风头,经济学散文走俏。随着各种版本的经济学家随笔、散文集畅销,擅长写美文的经济学家人气旺盛、声誉鹊起。以至有媒体惊叹:不写经济学随笔能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吗?  推盟主,经济学龙头初现。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不同,经济学长期处于山头林立、群龙无首状态,而没有全国性的经济学会组织。整合经济学界就成了学界各路诸侯的角力契机。近年来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龙头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学年会渐成气候,初现盟主相。  争权益,经济学人群体化。经济学既为显学,莘莘学子莫不想在经济学坛占有一席之地,而单靠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单打独斗的问学之路,则未免太过艰难,况且难成气候。因此应运而生了一些经济学同仁的圈子或群体,既壮大声势又可在学术市场上为自己成果争取经济权益而集体议价。较有影响的圈子有号称经济学飘一代的博士咖啡、以学术边缘人自居的非主流经济学派等。一年来他们呼风唤雨、名噪一时、声誉日隆。  显然视角不同,各方神圣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小二所看到的是谦谦君子们在经济学学问市场上的叫卖与竞争,当然也包括为“茶座”招徕客人!

书籍目录

詹小洪  岁末小侃[国是我见]  李海舰  现代企业家:玩什么?怎么玩?  赵人伟  从“不进则退”说起  韩朝华  刍议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增殖[学界万象]  宋  立  中国经济学界:“海龟”上岸,“土鳖”完蛋?  周立群  谈中国大学的经济类教育  陆  铭  打造中国经济学的战国时代  宋海庆  经济学界应当产生思想大师  王翼龙  李仁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退稿遭遇  张宇燕  经济学(家)笑话集锦(上)  刘汉民  《批判》的背后[学问聊斋]  梁小民  贾府的经济转型  熊秉元  经济学的原理  许  斌  漫谈国际贸易学研究在美国  曹利群  新制度经济学的时间视野  庸  之  挑战新古典经济学  赵  刚  “金环蚀”之忧[生活中的经济学]  姚益龙  病床上憋出来的经济学  卢周来  小买卖,大道理  孙德圣  男女交往应该谁买单  蒲勇健  天下确有“免费午餐”  卢  锋  “锅中找米”求案例  晏宗新  从两个选择的故事看市场里的道德  李红刚  洛杉矶判决与关于处罚的经济学  李俊慧  日元面额改小为何难?[壶中日月]  蔡  昉  记忆的经济史学  张宏志  面对MR=MC,我脸红…  陈宇华  回顾12年的“人生快速道”[经济学人]  陈  抗  外国有个加拿大,外国也有大家拿  王玉霞  穿过夜幕的经济学明星  王则柯  冯·诺意曼为小人物丹齐克辩护[经济史话]  邵  鸿  黄志繁  19世纪40年代徽州小农家庭的生产和生活[编读往来]  董新兴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谈《经济学家茶座》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茶座》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种杂志型图书,并且是国内第一种经济学类杂志书。自2000年6月问世以来,《茶座》以其清新高雅、风格别具的特点,受到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经济学领域的院士科普书”。目前,《茶座》已被国内数十种媒体上百次的给予介绍和评论,每一辑均荣登北京风入松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畅销书排行榜,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品牌图书之一。  《经济学家茶座》主要发表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和所悟所感。与一般的专业性、理论性杂志不同,《茶座》更注重的是其自身的格调和品位。  《经济学家茶座》的出现为经济学家们增加了一处新的精神家园。这里努力营造的是一种轻松、休闲、高雅的氛围,将更多的经济学家们从学术殿堂和经院讲坛上吸引过来,让他们有机会面向更多的普通“茶客”和读者,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交流、阐释他们相互关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信息。与学术殿堂不同,在这里,经济学家们可以尽情地放松,可以解下领带,抛开讲义,讨论他们和读者们共同感兴趣的任何话题。  目前《茶座》开设了经济评析、学界万象、国是我见、难得糊涂、学问聊斋、故事新编、说长道短、虚拟茶馆、经济漫谈、旧事重提、经济学人、经济科普等栏目。由于多是名家、名人撰稿,所刊载的文章如同上等名茶一般芬芳四溢,清醇甘洌,相信一定会给所有读者带来“爽”的感觉。

作者简介

《经济学家茶座》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种杂志型图书,并且是国内第一种经济学类杂志书。自2000年6月问世以来,《茶座》以其清新高雅、风格别具的特点,受到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经济学领域的院士科普书”。目前,《茶座》已被国内数十种媒体上百次的给予介绍和评论,每一辑均荣登北京风入松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畅销书排行榜,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品牌图书之一。
  《经济学家茶座》主要发表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和所悟所感。与一般的专业性、理论性杂志不同,《茶座》更注重的是其自身的格调和品位。
  《经济学家茶座》的出现为经济学家们增加了一处新的精神家园。这里努力营造的是一种轻松、休闲、高雅的氛围,将更多的经济学家们从学术殿堂和经院讲坛上吸引过来,让他们有机会面向更多的普通“茶客”和读者,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交流、阐释他们相互关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信息。与学术殿堂不同,在这里,经济学家们可以尽情地放松,可以解下领带,抛开讲义,讨论他们和读者们共同感兴趣的任何话题。
  目前《茶座》开设了经济评析、学界万象、国是我见、难得糊涂、学问聊斋、故事新编、说长道短、虚拟茶馆、经济漫谈、旧事重提、经济学人、经济科普等栏目。由于多是名家、名人撰稿,所刊载的文章如同上等名茶一般芬芳四溢,清醇甘洌,相信一定会给所有读者带来“爽”的感觉。


 经济学家茶座(总第11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