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道教史研究》书评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3
ISBN:9787220050831
作者:[日] 小林正美
页数:537页

道经断代的方法论问题

小林正美这部书有很强的体系性。他先提出了道经断代的方法论,然后对一系列重要的早期道经提出了明确的断代意见。其方法可归纳如下: 1、先分出葛氏道、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派系,并确定各派成书年代明确的经典。 2、根据成书年代明确经典中反映的教义观念,得出不同教派教义的发展史。 3、将时代不明的道经中反映的观念与发展史对照,即可限定其成书时代。在操作上,其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体现为:——A书中提到的某观念,最早见于成书明确的B书中。因此,A成书晚于B。——这并不是我的曲解,原书中以某种观念或概念的出现作为断代的依据,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举个例子,在关于《大道家令戒》的断代上,作者的论证如下: 1、《家令戒》中“新出老君”的说法最早见于刘宋初《三天内解经》。因而成书于刘宋之后。 2、《家令戒》中“后世种民“的说法基于东晋中期的上清派首先提出的终末论。因而成书于东晋中期以后。但《家令戒》中并没有明确的终末论的描述——这说明《家令戒》成书于终末论提出很久以后。 3、“后世种民”一词也见于刘宋末期的《上清黄书过度仪》。因而,《家令戒》成书于刘宋末期。这种论证实际是基于这样的方法:先通过对某一特定观念发展过程的梳理,找出一条线性发展的时间序列,再将研究对象中所表现出的观念嵌入其中,从而确定其成书时代。这显然在方法论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正如韩国学者吴相武指出的:一,“从现存的文献看,某一概念只出现于某一作品而没有出现其他著作,经过一段时间才又出现,是可见的。如,从现存的文献看,“元气”一词只见于《鹖冠子》而没有出现于其他西汉初期以前的作品。我们是否能够根据此点断定这部作品出于西汉初期之后呢?笔者认为值得怀疑。”二,“在汉魏晋等早期道经中,相当多的作品遗失不存。即使可以将某一概念的出现当作断定成书时代的重要线索,但是在不少著作已不存在,尤其是遗失的作品更多于现存的作品之情况下,用这一方法来推断成书年代,就会引起不少问题,因为某一概念出现于遗失的作品不是没有可能的。”除了这两点,我觉得还要考虑到文献流传的地域及社会阶层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其观念并不能视为连续发展的序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方法,小林正美在多数道经的断代上都显得过于推后。我实在不能相信我们见到的几乎所有早期道经都成书于东晋之后。至少在我看来,其大部分结论都值得进一步检验,绝非定论。虽然如此,小林正美此书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典范意义的,也是不能绕过的。

本书对《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的考证存在若干显见错误

1、对今本《灵宝五符序》卷上序言中“名其帝号太上本名为灵宝五符天文”这一句做了一个错误的断句“名其帝,号太上,本名为灵宝五符天文”,这个错误又被王承文在其《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一书中继承,其实只要读本书卷下序言中的这句话“夏禹晚撰,其波未戢,其上真犹封于石碽,以待大劫”就可知道,卷下序言里的“上真”就是卷上序言里的“太上”。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名其帝号。太上本名为灵宝五符天文,”“名其帝号”与上句“行五色定其方面”相连。而此处之“上真”、“太上”,就是卷上序言中的“(钟山)真人”。《魏书·释老志》云:“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从这条记载可知,北魏时有将老子与钟山真人合二为一的观点。这与今本《灵宝五符序》卷上、卷下序言的主题是相吻合的。2、将“人鸟五符”断作“人鸟、五符”两书,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对“人鸟五符”有简单考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七、卷三十四分别有引用道书《五符人鸟经》、《灵宝五符人鸟经》,可知“人鸟五符”是一种道书而非两种。3、对卷下序言中“若此真灵不能使至向获仙,复朽骸于泉壤者,陵与子长,岂当以抱恶于云汉中乎。但方寸不尽,求生不测,而望长延之对,以此希天真之报,亦复费其功夫,故为徒劳也。”作了完全错误的解读。这个错误解读导致对卷下序言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首先,小字注释中有“陵昔受之于东海小童,使裂南和之缯五尺……”一句。而卷下序言中也有“钟山真人告夏禹有言,陵昔闻之于东海小童,说云”、“东海小童使陵佩符而护之矣”、“陵徐而思之”、“若此真灵不能使至向获仙,复朽骸于泉壤者,陵与子长,岂当以抱恶于云汉中乎”四句,以“陵”自称,若对道教掌故有所了解,便一眼能看出,这是序言作者以“张道陵”的身份口气作文。然而小林正美前辈完全不能理解“陵”是序言作者模仿张道陵的口气自称,而以为是序言作者在介绍一个第三者“陵”!这个错误导致他对“若此真灵不能使至向获仙,复朽骸于泉壤者,陵与子长,岂当以抱恶于云汉中乎”这句作出了与句子原义截然相反的解释。他居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张)陵和(乐)子长都未能成仙,虽然得了长寿,但是最终结果都是在地下朽掉了,其原因是他们未能招至真灵下降。其实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正确的意思应该是:按我(张道陵)所说,施行了“灵宝五符”的醮祝之仪,假若召来的真灵(天真、天神)不能使“至向”(诸志道求生者)获仙,不能使泉壤中的朽骸复生,我张道陵和乐子长,那就是在天上(云汉中)背着恶名了!接下来“但方寸不尽,求生不测,而望长延之对,以此希天真之报,亦复费其功夫,故为徒劳也。”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只是如果求长生的志向没有达到极深的地步(‘方寸’与‘求生’互文,‘方寸’即心,‘不尽’与‘不测’互文),而想长生(‘长延之对’与‘天真之报’互文),那就是徒劳了(‘复费其功夫’和‘徒劳’是同义反复)。”


 六朝道教史研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