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生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13315469
作者:[日] 德富芦花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著] 德富芦花
.
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日本熊本县贵族家庭。
人道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品以优美的自然散文与写实小说为主,著有小说《不如归》《黑潮》、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等。
[译] 陈德文
.
毕业于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教授、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科日中文化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译作有:《阴翳礼赞》《金阁寺》《仲夏之死》《萨德侯爵夫人》《禁色》《破戒》《夏目漱石小说选》《斜阳》等。
主要学术著作有:《日本现代文学史》《岛崎藤村研究》《野间宏研究》等。

书籍目录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大河
上州的山
大海日出
相模滩落日
檐沟
春天的悲哀
自然之声



自然之色
山百合
晨霜
芦花
榛树
良宵
香山三日云
五月雪
香山之晨
相模滩水蒸气
富士倒影
提网
写生帖
哀音
可怜儿
海运桥

兄弟
我家的财富
国家和个人
断崖
夏兴
湘南杂笔
立春
雪天
晴雪的日子
初春的雨
初春的山
三月桃花节
参拜伊势神宫
海岸落潮
沙滨落潮
花月夜
新树
梅雨时节

迎魂火
泛舟河上
秋分
钓鲹
同大海作战
秋渐深
富士戴雪
寒风
寒风过后
月下白菊
晚秋佳日
时雨天气
寒星
寒月
湘海朔风
除夕
草叶的低语
百花园
夜来香
碧色的花
月夜朦胧
落穗掇拾
草地上
被炉
春七日

春之暮
首夏
恨和枯
麦愁
梅雨乍晴

作者简介

日本近代经典散文的三大代表作之一
入选近代日本国民“情感教育”通读书目
.
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成名之作
著名翻译家【陈德文】经典译本
”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友雅】倾心制作
.
======
.
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 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自然与人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黎明的薄雾如纱般婀娜多姿,破晓的清风拂过,温柔如抚。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灵动,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让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自然造化的美丽。《自然与人生》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书中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不凡的文学造诣,兼具东方写意和西方写实的风格,被誉为日本近代随笔文学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曾被定为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被誉为日本近代经典散文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德富芦花笔下的自然景物,意境悠远如山水画,描写芸芸众生,刻画入微,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动容。从中我们可以碰触自然与人生最微妙的感应,可以倾听万物与本我最亲密的絮语。读《自然与人生》,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已而,雨稍止。天上白蒙蒙一片,忽而变成紫色,既而变成鼠灰色。渺渺太空,白云拖曳,犹如神妙的丹青手一笔横扫而成,在灰色的天空里浮动着,向西飘飞。片刻,雨势又复转大,等到渐渐停歇后,小野子山头涌现出茫茫一团,西边天空竟然看到白铜般的亮云。然而,终于未能响晴,时阴时雨,不知不觉,日光昏昏,暮色四合。”书中这种美到极致的句子不胜枚举,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作者借描绘大自然的怡人闪光,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其相宜美的艺术力量尤为撼动人心。
  •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这样描绘了他心中理想的宜居之所,“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城,山水,阳光,春风,在商业气味浓重的现代社会里,似乎再难把这四个恬淡安静的词语组合到一起了。我们为生计而奔波,为房价而发愁,如能求得一隅来安放身和心,已属不易,山水春风、阳光老城早已沦为地产开发商敛财的标语,若再谈“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这类问题似乎显得极为奢侈。但如果你确实烦透了楼盘里的假山假水,玩腻了随处可寄明信片的仿古小镇,不妨看一下这三位作家笔下的山川风物,也许除了置身梦中,再无谁的笔调能让人这般如临其境了。说起苏联作家,多数人会想起高尔基,却鲜有知道普里什文的,大概是因为他这本《大自然的日历》未被列入“中学生课外名著必读”的缘故吧。这位“俄罗斯的语言百草”连高尔基都称赞他“有一支生花的妙笔”。至于这本《大自然的日历》,有位作家曾这样评价:“本书将对大地的热爱和关于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完美,这一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未曾见过。”这是莫言的原话。全书分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章节,但在篇幅的安排上却各有侧重。作者似乎格外偏爱春天,从光与水的春天、青草的春天、森林的春天一直写到人的春天,但每篇都简短易读,片言只语,点到即止,却又别具风情;写冬天的篇目虽不多,但篇幅绵长,像是在冬夜坐在地毯上围着炉火讲一个遥远的故事。这种随季节而变的布局,大概与俄罗斯春天短促而冬季漫长的特点有关。在普里什文笔下,不论是季节,还是林木鸟兽,均有其专属的色彩,因此翻开这本书迎面而来的不只是青草味和雪花飘,还有无比丰富的视觉享受。“打开窗户,十六的月亮升上了樱树的梢头。空中碧霞淡淡,白云团团。靠近月亮的,银光迸射,离开稍远的,轻柔如棉。 春星迷离地点缀着夜空。微芒的月色,映在花上。浓密的树枝,锁着月光,黑黝黝连成一片。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光闪闪的,别有一番风情。淡光薄影,落花点点满庭芳,步行于地,宛如走在天上。 向海滨一望,沙洲茫茫,一片银白。不知何处,有人在唱小调儿。 又 已而,雨霏霏而降,片刻乃止。 春云笼月,夜色泛白,樱花淡而若无,蛙声阵阵,四方愈显岑寂。” 这段极富画面感的文字出自《自然与人生》中的那篇《湘南杂笔》。樱树,碧霞,白云,春星,月色,落花,沙洲,作者德富芦花极擅长使用简洁的辞藻来拼凑优美的意境,只要跟随着他的文字,一副涂满日本传统色彩的画卷便会自然而然地铺陈开来,犹如东山魁夷的画一般。德富芦花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但弟弟德富苏峰是日本甲级战犯,主张军国主义思想,这最终导致了兄弟情义的决裂。德富芦花曾去俄罗斯拜访过托尔斯泰,他极力推崇托翁的思想主张,回国后不久便过起了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他之所以能对自然事物观察如此之细微,笔墨能如此之唯美,大概就是源于这段田园经历。浓情山水并不是德富芦花的主旋律,他很多的文章都充满了批判和悲悯之情,但或许在嫩绿的落叶松枝头,在如少女香腮般的樱花瓣上,在月影随行的撸声里,你可以从他色彩雅致的自然世界里窥见一丝孤独,或是一些别的情愫。米什莱的散文总是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世界的赞美,但其实他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愤青,经常因为公开抨击腐朽的王权而站上风口浪尖。好友维克多·雨果是这样评价他的:“像您这样的人是必需的;每个世纪都有斯芬克司,那么就应当有许多俄狄甫斯。您来到这些阴沉的隐谜面前,您用激烈的言词讲述它们。这个虚假的伟大世纪,这个虚假的伟大统治必须揭穿。撤掉它盖在死人头上的假发,把皇袍底下的罪恶亮给大家看吧。”获得文学大V雨果的点赞之后,米什莱更加坚定了与权贵死磕到底的决心,此后不久便受到了政治迫害,最后不得不离开法国当时的舆论中心。为了纾解内心的郁结,米什莱开始游历祖国的山川海滨,并把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分四个时期写完了《鸟》《虫》《海》《山》四部自然散文,《大自然的灵魂》便是这四部作品的合集。米什莱外出散心本就是为了稀释胸中的愁闷,以此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种心情与我国古代被贬谪的大诗人们想必有着异曲同工之不妙。在《鸟》这一章中,虽然作者自己说:“本书尽量做到只以鸟论鸟,避免类比人。除了两章之外,全书写法好像世上只有鸟,从来没有人。”但这显然是欲盖弥彰,他写啄木鸟联系到了罗马共和国濒临衰微之际的历史;他写蜜蜂又延伸出母爱的伟大;他写军舰鸟,折射了人类矛盾飘忽而高贵的理想。 可以说米什莱笔下的每处自然景物都倾注了他特殊的情感,不浓烈,亦不寡淡,似乎每处都刚刚好。
  •     他不是诗人,文字却美如诗篇,他不是画家,却能将百年前的壮丽山河、花草树木、人事情怀完美的传颂给后人。第一眼看到德富芦花的这本《自然与人生》的时候,便觉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读到的最美的一本书,不仅封面美、文字美,且景色美、意境美、情怀美还有心灵的美。书中的文章均简短而凝练,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又极富音韵美,文字中有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却又透着一种看尽人世沧桑的悲悯。他以细腻、生动、优雅的笔触,描写大自然的景色,记录他眼中的世界,也在其中隐含着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讽刺、怜惜和热爱。德富芦花所描写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生动的重现出一百多年前芦花所看过的世界,《面对自然的五分钟》这个小节里的文章,记录着富士山的黎明、大海和相模滩的落日,作家钟爱的山百合,还有被清少纳言认为“不值一提”却尤得作者珍爱的“芦花”等,这部分多是作者对于自己灵魂的反思,于美景中看到自己的内心,看透自己的生命。《相模滩落日》中他写到“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仿佛是一个人,一步一步的远去,不停的顾盼回眸再看一眼这个世界,不舍离开。“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裹于灵火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断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他虽在写落日,却也在写自己,即便肉体消融于灵光中,灵魂却会永存于天地间。在《风》中,作者写到,“真正给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不知其终结,潇潇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一句“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道尽了人生在世的飘泊无定,缥缈如尘,飘然如风之感。“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来无影、去无踪,留下的只是对于逝去的哀愁。《大河》中作者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人生就是一次经过,来了又走,谁也留不下什么,最后依然是山河对望,人去楼空。《写生贴》中的文章多是对现实的批判和悲悯,芦花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希望世界和平,四海一家。他认为从事革命及政治经济改革,不如追求灵性自觉。《哀音》中他写到,“上苍使才华横溢的诗人歌不尽人间悲歌,上苍使巷闾无名的村妇代别人对天悲诉,有言之悲不为悲。我在这哀音之中感到无数不可名状的苦恼,无数的鲜血,无数的眼泪。因而,闻之使人哀痛不已。”人生行路难,他在悲伤,为天下之人而悲,为这个世界而悲。德富芦花在另一部著作《蚯蚓的呓语》中写到:“到了世界末日,农民的锄头还是闪闪发光,大地的生命是永生不死的。”所以,他曾希望自己能够过上一种“晴耕雨读”的隐居生活,却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假农民”。在麦愁中他写到“他终不能成为一名彻底的、实实在在的农民。但也不能随意的写作。他羡慕他们,他可怜自己。这是对他半途而废、我行我素生活的惩罚。”他终究是不能完全出世的,因为他的心在乱世中,依然关心着这个世界的演变,关心着人们的疾苦,这样的人又怎能如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关心妻儿和粮食呢!最喜欢芦花在《除夕》中的一句“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这是作者对于整个世界的美好期望:愿天下太平,愿人人得以安生。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真心觉得封面太丑
  •     描摹世间景象,探寻人生奥义,用充满美的双眸与心灵去看待他物,真好。
  •     我承认我看的时候很急躁,德富芦花平淡的语言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个催眠符,让我不由得加快了翻页的速度。但是这样的我依然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自然的美,人生的美。
  •     越看心绪越寡淡
  •     不怎么看散文集,清新隽雅的文字让我一度以为德富芦花是女性,在自然中品味人生,作者笔下的花鸟虫鱼,海天山川河流甚是美哉!当然译者的翻译功不可没
  •     文字太美,犹如华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有静谧有磅礴,可触可感。
  •     383 觉得写得超好的!【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不知其终结,潇潇而过。《风》】【爱国,忠君,任凭你去说。但愿不要使陛下的臣民们遭受饥饿】【断崖,断崖,人生处处多断崖!】【烟生原野草,雨降晚凉天。—西行】四十光景就是老妇人了!?【房子不过三十三平方,庭院也只有十平方。人说,这里既褊狭又简陋。屋陋,尚得容膝;院小,亦能仰望碧空,信步遐想,可以想得很远,很远。】好想这样的房子,有个自己的院孑种喜欢的花草树木,晚上在树下习习凉风中观星赏月,岂不惬意。原来日本习俗,过年时大门两边植松树,门上挂稻草绳。由于这本书太合我意了决定先不还了,留在家里有空就朗读一下,陶冶性情!如果以前语文课本景物描写的文章换成这些,我肯定不会那么讨厌写景文章只喜欢故事了,以至于到了现在才对写景文感兴趣…
  •     渲染到极致的自然,体会到缝隙的人生。
  •     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
  •     心浮气躁,读不进半点这样的文字,十多天时间才算翻完;待得心境清凉时再读,许能讶异作者笔下那细腻之至的大自然之美吧。
  •     舍不得把它读完,反复回味细细品尝,陈德文老师的译文如此曼妙绝伦。四季流转,日月如梭,德富芦花将自然之美融入人生感悟,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平淡写实,加些许哲理与人世之情。脱离时代与现实的自然享受。
  •     修身养性。
  •     花香清浅,能慰我辈之胸怀。
  •     总之就是菰蒲夜雨船清风坐竹林之类的意境,美太相似了看多了易乏,还有这书名很容易联想到赵忠祥老师:0
  •     阅读的过程如同是在钢铁城市里做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自然之梦一般。
  •     挑了一些读。其实对写景之文喜欢,但真读起来,却难免因其描述表面自然风光而觉没有落脚点而感到虚无。尤其大多与海有关,可是从小便不常见海,因此更无共鸣。喜欢那句“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这样就挺好。
  •     屋陋,尚得容膝;院小,亦能仰望星空,信步遐想,可以想得很远,很远
  •     随手翻完
  •     后半部分确实是略读 有时间精读的话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 想到漫步在中庭啄饮水汪的公鸡时 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安逸之感 真舒爽
  •     语言优美,读的时候情感随之起伏变化,而后放下书本,确乎的平静下来。
  •     作者笔下的自然是如此之美,译者也翻得好!
  •     “自然界的春天宛若慈母。人同自然融为一体,投身在自然的怀抱里,哀怨有限的人生,倾慕无限的永恒。就是说,一旦投入慈母的胸怀,便会产生一种近乎撒娇的悲哀。”——可是现代人的生活离自然也越来越远了
  •     有物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 淡若清梦
  •     德富芦花可爱(刚读起时一度认为是女性),文笔细腻,赋予思考。自然与人生结合的散文集,读完静心。不光有其表,内容也值得一读呀。最爱“写生帖”和“湘南杂笔”这两块,其中《同大海作战》写的实在是太生动有趣了。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淡淡焉,静静焉,渡过新年。
  •     每每看到江南的日出,日落,雨水,山影,青烟,绿水,花木,田园,就想记录下那瞬间的美好感受,可惜找不到溢美之词,没想到这样一本书恰好就是描绘自然的,夹带人生思考,太合心意,翻译的也妙!
  •     文字绝美。可誊抄之。
  •     4.5星。可是大概是陈德文翻译得太好了,而且有几个篇目着实精彩。我可能是不看痛苦就不行的人,这篇文集里大多都是自然的闲适之情,而且总觉得描写太过传统?
  •     正是那种“不可思议的安谧”。
  •     新星的装帧出乎意料的好
  •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
  •     为的是这个版本的封面。美呀,侘寂两字。
  •     作家的感受力都很强,日本作家尤其钟爱色彩?
  •     #日夜兼读#《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的辞藻极美,擅用色彩形容四季,肆意调出浓情山水,“每当有人问他喜欢什么颜色时,对色彩极为多情的他,总是难以回答…冬杉的颜色很适合外套。落叶松的嫩绿,使人想起十四五岁的少年,樱花的秀气出现于少女的香腮。”从蟹行鸟迹中苏醒,思绪随之蔓延至青山碧水蓝天。
  •     读完一本我以为我会看不下去的书✌️ 作家对自然景色刻画之细腻,结合起其名字,让我初读时以为是一位女性。译者对词语的把控能力也为散文增色不少。 每篇散文短小精悍,读一句是一句,不知不觉一副景象就在脑海中慢慢形成——伴随而来的,是我体味过自然所给予的却羞于语言贫乏而无法表达出来的情绪。
  •     非常喜欢
  •     居然翻译得这么精致。对景色描写不感冒,自然的面貌气势远非笔墨所能传达,如非亲眼所见,读来终觉浅,读多了甚至会腻烦。我想起少年时看过那一夜碎裂的星光,因为是自己的,所以竟远胜这一本书的厚重。所以整本书最爱《写生帖》,其他不论。
  •     风景固然是好的,芦花的描摹很细致,陈德文老师的译笔也无可挑剔。情绪很淡,并不让人腻烦。只是剥离了市井人情的自然人生,愈读愈觉得心中寡淡。
  •     根据一个更长的版本和德富芦花的前言,可以知道这是一个节译本,另外“日本近代经典散文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另两个根据周平的译后序,是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和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四月物语)。 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读这类散文是一件很疲乏的事情,可是现在又如何在自然中沉思人生呢? 《断崖》一篇还是不错的,另外还有《除夕》的“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译文……HAPPY NEW YEAR,加一星。
  •     淡淡的,喜欢《除夕》和《被炉》
  •     纯写景、鲜有叙事的散文集,竟读来并不乏味,作者文笔佳,译者翻译雅,落日熔金、林间萱草,农忙收割,撒网捕虾,品尝渔家手艺,个中闲情雅趣叫人羡艳,简洁疏淡的文字间或欢愉或轻愁,亦触及人间疾苦,寓情于景,物象描摹,细致入微,最佩服好几处日出日暮身临其境姿态万千的描绘;就是封面与内容很不协调
  •     这本不全....
  •     从图书馆借来看的,适合闲暇时静下心来静静品读。把曾看见过的景象与心境用优美清丽的文字娓娓道来,通过自然变幻感悟到人的道理。如果见过描述的场景再来读文字感受会更深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