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號屠宰場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07-4-16
ISBN:9787702053794
作者:馮內果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美國尚健在的為數不多的現代文學大師之一,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第五號屠宰場》、《貓的搖籃》、《冠軍早餐》、《囚鳥》、《時震》等。曾在康乃爾大學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他著有十四本極受好評的小說和無數的短文和評論。1963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家」,1968年《第五號屠宰場》一書的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及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和豐富的想像力自1959年起就擄掠了全美國的注意,他確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公開推崇所言: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全世界最偉大的反戰書之ㄧ
詼諧……,卻不容笑的餘地∕悲傷,卻流不出淚來
《第五號屠宰場》因為一場戰爭而起,卻影響了另一場戰爭。
馮內果藉此撼動了七○年代、越戰時期的美國年輕人,點燃了新世代的觀念之火!
1945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和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下貯存獸肉的地窖裡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二次大戰的親身經驗,衍生出了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
馮內果運用科幻小說的技巧,讓主人翁畢勒在德勒斯登一場因空襲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後,展開了一場自由穿梭時空的冒險之旅。這次的經歷讓他認識了四度空間,也學會了如何看待死亡。在《第五號屠宰場》裡,無論戰場上或時空旅行中,馮內果描述許多面臨生死邊緣或受苦受難的人所採取的方式皆是冷靜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層,人類可以無視時間與空間的存在,任憑自己的心靈自由飄蕩,八方馳騁。
作者簡介


 第五號屠宰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比利挣脱了时间的羁绊。在挣脱时间羁绊以前,他是个出生于20年代的美国青年,瘦弱无能。不过他的瘦弱无能从来没造成什么大麻烦,因为他是个普通的美国青年。直到1945年,他被送到德国战场。这时候,他刚在配眼镜医生的专业学校读了半年。这个瘦弱没用的青年,也只是被叫去当随军牧师的助理,没受过军事训练,没用过枪,没挥拳打过人,就这样被扔到混乱的德国土地上。还没拿到配发的军装,他的队伍就被打散了。四个美国人在短暂的流浪后,被德国人俘虏。这四个美国人,是没用的比利、一个只会吹牛的废物坦克手、貌似精锐的两个侦查兵。那两个侦察兵由于不肯被俘,马上被打死了,德国人俘虏了两个废物。而俘虏他们的德国兵,也不过是两个小孩,两个老人,加一个负过四次伤的军官。小兵和老兵都是农民,他们牵的狗是也是农民的狗,又冷又怕的可怜小狗,名字叫“公主”。俘虏们汇聚到一起,被送上火车,慢慢悠悠地摇晃到德国内地,送进俘虏营。比利去的那个俘虏营里,有一群住了五年的英国人,他们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俘虏了,在二战的所有时间里,他们都在锻炼身体、组织文艺活动、收集红十字会的慰问品、抱持着战争浪漫主义。从战场上下来的美国人,穿着死人身上脱下的衣服御寒,死气沉沉,缺乏文明气息。从没上战场的英国人,各各精壮乐观,为新来的客人排了一出歌剧《灰姑娘》。后来,比利他周围的一小群美国人,被送到德累斯顿市的屠宰场里劳动。这个城市可真漂亮啊,街道穿过成片的德国古典建筑,叮叮当当的电车载着衣着讲究的城里人来来去去,其中不乏能说很多种语言的学者。比利觉得,这个地方就像教堂里画的天国画卷。一个月后,发生了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德累斯顿大轰炸,英美联军轰炸了这个没有任何军工的古城,造成3万左右平民伤亡。而这些战俘幸运地躲在屠宰场的地下储藏室,躲过了轰炸。比利和德国人一起在城市废墟上继续劳动。三个月后的一天,俘虏们早上起来,发现门没有锁,战争结束了。比利回到美国,继续配镜师的学业,娶了校长的女儿。虽然这个老婆又胖又丑,但岳父帮他开了一家医院。他生了一儿一女,成了配镜行业协会的会长,拥有一栋漂亮的大屋,又经营甜品店,成了地方富豪。在一次工作会议时,比利的飞机坠毁,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妻子开车去看他的时候,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尽管如此,比利还是一个成功人士,在各种层面上都受到社会尊敬。女婿继承他的医院,女儿照顾他的生活,他的晚年忙于摆弄科幻小说,平静安宁。仅仅是这样一个故事。只不过,比利还会时间旅行。在女儿婚礼那天,他被外星人劫持了,放到外星人的动物园里展览,还给他绑架了地球上的女明星作伴。这次经历让比利理解了时间旅行这个能力:时间线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既定的,他的意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穿越。于是,比利可以从德国战场穿越到幸福的美国生活,再穿越到外星人的动物园,再穿越回新婚那一天。用现在的术语来讲,比利的时间旅行是“魂穿”,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穿越了,别人对此毫无知觉。这本书也是按照比利穿越的时间线来写的,任何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一会儿在俘虏营,一会儿在美国的派对上。一开始,会觉得比利这样很幸运。在被俘后最痛苦的时候,只有他可以穿越到战后的富足生活里休息一下。再往后读,又觉得这样也不太好,无论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比利都会突然静默下来,或者突然流下眼泪,因为他又穿越到二战去了。读者最终会意识到,比利所说的“时间旅行”、“外星人劫持”相关的一切信息,都是他在生活中收集到的。比如女明星的信息来自杂志上一张裸照,外星人的信息来自科幻小说。比利从来没有穿越到未来,他只是无法控制地一直魂穿到过去。无论战后的生活多么成功,任何一点线索都会把他带回战场上,连女儿婚礼上帐篷的颜色都会让他联想起运俘虏的火车,然后比利会迷失在回忆里,不得不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哭泣。而在年轻时身处战场的当下,比利是无处可逃的。他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受尊敬的商人,他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他只能作为一个没长大的贫弱男孩,经历周围的人死亡,直到整个城市的人死亡,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情感,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一切。作者曾作为俘虏经历过德累斯顿大轰炸,整本书都让人感觉作者不知如何表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故事中的比利也是这样。当比利终于跑到一家电台,就好像作者终于决定写一本这个题材的书,你以为他(们)要说什么?他们有东西想说,但是说出来的,不过是——“我,给大家讲讲我被外星人劫持的故事。”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奇特的魅力,就是作者离奇的幽默感。比如把轰炸后的德累斯顿比喻为“月球表面”,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不会胆敢用这个有点好笑的意象。还比如有这么一段,说比利在看录像带,画面上,一架遍体鳞伤的美国飞机从英国机场倒着起飞,飞机经过法国时,一些德国战斗机对着美国飞机倒着起飞,把美国飞机上的弹片吸过去。地面上坠毁的美国飞机也倒着飞起来,加入编队。这些飞机飞到德国,施展不可思议的磁性,把地上的大火收缩,把火焰收集到钢罐里。这些钢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飞机肚子里。下面的德国人用神奇长钢管吸走美国飞机上的弹片。美国飞机飞走时,德国城市恢复如初。美国工人从飞机上卸下钢罐,日夜赶工分离出里面的危险物质,然后把它们运到偏远地方,深埋到地下,使它们再也不会给人带来危害。——这时候,比利发现自己在看倒带。还有一个地方,是八个刚参军的德国士兵要来看管这一百多个美国俘虏。这些德国兵都是老弱病残,还有一对爷孙俩。他们知道自己营养不良,一脸平民老百姓的蠢相,将去面对一大群刚从前线下来的残暴美国人。他们很自卑、很紧张,神情严峻地走向车厢,结果看到美国人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花花绿绿的鞋子,须发乱成一团,各种传染病横行。德国兵的恐惧一下烟消云散,没什么可怕的嘛,只不过又多了一些瘸子,又多了一些像自己一样的蠢人。书中对命运抱着淡然的态度,越是经验丰富、思想睿智的人,越容易不明不白地死。比如一开始的两个侦察兵,一端起枪就被德国人打死,连把小刀都没有的比利反而活下来。俘虏营里唯一可靠的是一个中年美国教师,他躲过了大轰炸,却在战后拿了一个茶壶被枪毙。比利把一颗钻石偷回美国却没事,还用这颗钻石取得校长女儿的欢心,奠定了一生的成功。故事中,美国兵、德国兵、英国兵,没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里面的女人一直说:“你们就是一群儿童十字军”、“真正的战士早死光了”。而他们也都表现地像一群孩子,每个人都感到恐惧、羞耻、失落。那些外表像战士的士兵们,则草率地被命运抹杀掉。作者和比利深知,自己侥幸存活,并不是因为做了任何正确的事,不是因为任何原因。就好像他们刚好躲在德累斯顿第五屠宰场的地下室里,比全城人都幸运地躲过了轰炸,这个故事没什么值得说的。如果非要说的话……还是说说我被外星人劫持那件事吧。这本书的历史影响力,也正是来自作者的诚实。终于有人勇敢地对后人说,坦白告诉你们吧,战场上没有热血和激情,没有智勇双全赢得胜利的英雄,只有我们这些废物一样的小孩,一群小孩打另一群小孩,我们都很害怕。比利作为配镜师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这样一句格言:“上帝赐我以从容沉着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事物。”然而比利又相信既定的命运,因为他相信过去和未来就像一条面包,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面包中的一片,人们可以在任意一片面包上降落,不会影响整个面包的形态(是一个很典型的时间旅行理论)。对比利来说,所有事情都不能改变,所有事情都只能接受。他只能祈求从容和沉着去接受,而从来没祈求或拥有过勇气。书中不断重复一句话:“事情就是这样。So it goes。”比利的灵魂被定格在1945年那个瘦弱的男孩身上,那个灵魂不断地回到他身上,也许他一辈子都是一个胆小的男孩,他的本名根本也不是比利(比利一般作为小男孩的代称,类似“小明”)。这就是战争给他的创伤。
  •     全書有如作者的喃喃自語(murmur)。它是一個敘事,但是,它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敘事。作者賦予主角(畢勒)一個能力,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能力(至少,作者完全沒解釋)——穿越時空。主角不停地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跳躍、穿梭,在本書中,時間的軸線從來都是扭曲的。作者為什麼要賦予主角這個能力?作者想說的,究竟是什麼?這個故事的支離破碎,正是來自於主角的這種能力。太多太多的片段、零碎、斷裂,存在於主角的生命當中。實際上,對於主角而言如此,對於我們而言,也是如此。就像我們從來沒有辦法細數過去,我們記得的,永遠都只是過去的「某時某地」,它們是斷裂的、不連續的,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完整重述生命的戲碼。更進一步說,我們從來都不知道,「我」何以成為現在的「我」——我們是過去時間軸上連串演變的結果,還是,只是一個一個碎裂過去的組成?在本書中,主角之所以認清了生命,正是因為他藉由穿越時空的能力,看清了事實:生命,就是一連串的片段組成,每一個片段就是生命的實在,既然沒有辦法理解或肯定「下一刻」會不會是組成「未來的我」的片段,那麼,下一刻的生或死,都不再那麼重要——生命只在當下。把本書視為「反戰書」的讀者,往往把焦點放在作者所描寫的「德勒斯登的大轟炸」,尤其是對於戰爭慘狀的遣辭用字。但是,對比於德勒斯登的滿目瘡痍,真正滿目瘡痍的,是我們的生命;對比於戰爭的殘酷,真殘酷的,是時間。雖然各種戰爭武器能夠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支離破碎,但它們無法撕裂我們的靈魂。能夠撕裂我們「自我」的,是時間——讓生命變得支離破碎的真正原因。有人說,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因為裡面有外星人——特拉法馬鐸星人。但是,這些外星人的意義是什麼?只有從「生命零碎」的觀點,我們才能理解這群外星人的在書中的作用——作為人類的對照。在特拉法馬鐸星球裡,小說的體積非常非常的小,它們只是由一團一團的符號所組成,特拉法馬鐸星人說:「每一團符號就是一段簡短而緊要的文句,描述一個狀況、一幕景象。我們特拉法馬鐸人讀的時候,是一眼看過去,而不像你們要逐字逐句的看。……我們的小說沒有開頭、中腰,和結尾,沒有懸宕,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因果關係,我們喜歡的是,能在一眼之間即可把握到的由許多美妙時刻所構成的深度。」(頁117)如果生命是一本小說,那麼,顯然特拉法馬鐸星人和人類抱持著完全相反的看法——它們認清並且欣賞零碎、斷裂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卻總是希望把這些片段串接、排序在一起。本書之所以看起來像是作者的喃喃自語,正是因為人生無法用一個連貫的敘事體來面對。或許,因為作者沒有他自己筆下的特拉法馬鐸星人的語言結構,所以他只好用喃喃自語來解決這個困境。同樣的,大部分的生命時間裡,我們必須處理與面對的,往往都是將時間切割的零零碎碎的瑣事,而這些瑣事,幾乎不能連貫成一個生命記憶。面對破碎的記憶、經歷,除了喃喃自語,我們大概也別無他法。(原文寫於 2008-05-29)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我看过的比较哀伤的书,是邱妙津的《鳄鱼手记》。
    人生本来很苦,我还要看那么苦的书,真自虐。
    所以我决定要做常人。见笑啦。
  •     开篇以一句“下面的这一切基本上是实情…”引出后续故事 不选择华丽辞藻或设疑的开头 而是用诚恳的叙事换来极强的代入感 即便后文植入541号星球的荒唐概念 正如书中毕利迫切想有人信他匪夷所思的外星球遭遇一样 作者也试图让读者确信真有此事。 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道出了第一人称的情感心历 绝对是大智若愚的高手!
  •     阅读,总应该是沉静的。
  •       波士顿2014年大年初一的晚上,一家人盯着ipad看Youtube上的春晚录像。一个男歌手在唱“时间都哪儿去了”时,屏幕上慢慢飘过几十年父女合影的照片,在那个记忆不容易记录的时代,珍贵的照片成为回忆的留声机,女儿的成长和父亲的衰老,见证岁月的无情和沧桑,几分钟弹指之间,青春如梦般离你而去,而这梦,又将迎接新的青春。
      
      嘟嘟在一旁问我,爸爸,为什么有时间啊?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我真希望时间能停止,时间能倒流,能回到懵懂青涩的青春,回到天真灿烂的童年。
      
      孩子撅起来肉嘟嘟的小嘴巴,爸爸,为什么?
      
      我说,也许因为我们都在运动,如果都不动,就无所谓时间了。不过,这只是爸爸瞎猜的,以后你可以研究一下。
      
      嘟嘟似懂非懂,但仍在聚精会神地继续看。
      
      不到10寸的屏幕上,留了胡子却仍显稚嫩的男歌手在唱着: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我怀疑他是否能真的明白歌词的意思,但确定的是,快到中年的我被感动了。
      
      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记忆的存储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廉价。我们忙着拍照,忙到没时间去看照片,忙到没时间去用自己的眼睛,双手来真实地体验身边的世界;我们忙着刷屏,忙着在手掌大的世界中聊得热火朝天,忙得没时间陪孩子玩,忙得没时间对身边的爱人说声晚安,忙得没时间和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
      
      手机照相的像素从几十万到近千万,分辨率越来越高,甚至能听懂人说话,但我经常觉得自己是在用几像素的眼睛看这世界,冰冷机械的金属外壳来感受生活, 头脑似乎也越来越迟钝。
      
      这个世界很奇怪,它让我焦虑,甚至恐惧,我害怕我老了,在一堆数字化的记忆中不知所措,我只希望,嘟嘟能经常来看我,或至少经常给我打电话, 我希望看到他当时的笑容,听到他当时的声音。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想,只有每时每刻过得真实,过得自然,它就在那里,它一直会在那里。就像“五号屠场”中Tralfamadore星人眼中的世界,每个人的每一秒就像一个坐标上的点,它就在那儿静止不动,璀璨或灰暗,幸福或痛苦,生存或死亡,生命,只不过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旅行而已。
      
      
  •     事情就是这样。
  •     在科幻未來當中,諷刺人性的殘酷,如開頭介紹一樣:我們為什麼不寫個有智慧的外星人傳授給我們愛?原因乃是人類仍然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生物,喜歡以正義之名制裁,我們攻擊敵方那毫無情感的瘋狂屠殺,但我們因為正義而發起的戰爭,卻是包裝美好的險惡人心,馮內果在德勒斯登體會到了真正戰爭的意涵,是多麼現實且可怕。
  •     主赐予我接受我不可改变之事的平静,赐予我改变可改变之事的勇气,赐予我辨别2者区别的永恒智慧。
  •     读的英文版。
  •     幽默总是最让人喜欢的表达方式
  •       可不,历史就是这样啊 生活也是这样啊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刻骨铭心的人生片段却把自己的人生割裂开了 经历过那样的人间惨剧 SO 他精神分裂了 他带着我们在他的宇宙星云时空里转呐 转呐 用跳跃的方式 向我们展现他心理破落的后半生
      
      形式大于内容吗? 不 这种精神错乱的排布文字 不正体现了他的中心思想了吗?!
      
      对于一向重视阅读快感的我来说 这四小时 从历史到个人的分裂过程 我找到了快感,事情就是这样! 小说就是这样!
      
      平淡的 甩出一句:事情就是这样! 这就是冯大爷的风格吧!历史就这样在他嘴边或者笔下滑落出去 简简单单 可是内心确实悲痛万分 没法用语言来说 黑吗? 幽默吗?嗯 最后那就用鸟叫来结尾吧 叽----啁------叽!
  •     就这么回事。
  •     so it goes=事情就是这样么?这本书看得比较慢,主要是适应竖行繁体字需要时间……
  •     比起把毕利在541大众星上的经历看成是一种科幻小说的技巧,我更倾向于将它理解为毕利绝望到极点时产生的想象,站在这个虚构的星球的角度,对地球上的时间、战争、死亡进行拉开距离的思考。
  •     很简单的故事 很简单的立意 很明显的企图
  •     像是不停地闪回,结构新颖。
  •     so it goes,最冷漠的叙述,最深的苍凉
  •       一本诉极哀伤的书,是不让人流泪的。还好,常人的耳朵听不见悲音,所以才能活的自得,心无畏惧。
      
      记得小时候有一度对生命的不可控性满怀忧怖。后来想开了,人既要享焚毁蚁穴之乐,必受自戮之苦。又有一个充满自我暗示功用的词语叫‘命运’,可为人生编织许多甜蜜的误会。
      
      So it goes,连哭号亦是多余,就是这样。
  •       最近看了《五号屠场》,好像是反战的,怎么样呢,我离战争好远,不了解战争的疾苦,甚至不了解饥饿。于是只能惺惺作态般随便思考些什么该思考的。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不复杂。
      
      浑浑噩噩的,轻飘飘的,只剩最后一点感觉的时候,却是感觉天气好热,就像《局外人》里的莫索尔(应该是这个名字吧,其实叫什么也无所谓),在极端的条件下,感情完全被掩埋在了感官之下,那是痛楚,或只是烦闷。毕竟,事情就是这样。
      
      有一个词叫做“荒诞”,我不是很懂,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只是无意间看到的时候觉得好熟悉,像和一个好久不见的不怎么算朋友的朋友偶遇,熟悉,却终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不过也对,为什么要懂呢?反正事情就是这样,不会因为懂了就怎样。
      
      睡觉的时候会做梦,梦到自己变成某个动物,反反复复,不停歇。醒来的时候,有时幸福,有时惊悸,但大多却是满足,因为,因为什么呢?的确不好说,因为事情就是这样,漠然总是占更多。
      
      一个人走的时候,总是看不到同在路上的谁谁,迎面而来或从背后超过。每每惭愧于此,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毕竟选择当冷漠过客的是我的眼睛,而非我。事情就是这样,总有那么多事情超出我的控制范围。
      
      自觉不自觉地又把书抱在了胸前,好多,不是不沉,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轻轻对自己说一句:“好吧,原谅你的借书成癖。”没有他们的日子,会忘记该往哪走,像个得了健忘症的老人。不小心听到钱包对我说:“谢谢你不是买书成癖!”我笑笑,谁不想呢?事情就是这样。
      
      有些倦了,对那些早已习惯的东西。不是想建立新的习惯,懒惰如我,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只是想歇歇,揉揉肩,伸伸懒腰,像在电脑前坐久了那样。但是,对人来说,不可原谅。你无意,却会伤人。在这里,事情就是这样。
      
      有些怀念在家的日子,没错,是怀念。过着今天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展望未来。我总是固执地等着明天慢悠悠的朝我走来,却不知道该怎么“飞奔”过去,像恋人那样,恩,恋人。于是,想家,想那个过去的家。有点傻,可事情就是这样。
      
      有点游离,事情就先这样,接着——梦游离。
      
  •     有待观察
  •       翻译得不错,但是没看过原版。
      看小说的心理感觉是:从幽默到黑色幽默,最后只剩下黑色了。
      人道主义在战争面前虚弱或者绝望,下场无非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要么被打成筛子死掉要么发精神病遨游太空活着诸如此类为数有限的下场。
      个人觉得小说一直有一个很沉郁的调子,看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喘不过气,就像那个病房里酷爱科幻小说的人跟医生讲,你们得编点新的谎话出来好让我们继续活下去,但是想一想,这个谎话是编不太成功的了,一切徒劳,在战争已然形成的,正在形成的和将要形成的巨大摧毁面前。
  •     阅读 总应该是个人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