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与教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303157969
作者:梁其姿
页数:361页

内容概要

梁其姿,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职台北中研院,曾先后任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著有《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1997)一书。近年专注于医疗史, 著有《中国麻风病史》(英文, 2009)、《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汉文,2012), 并主编《女性与医疗》(英文, 2006)、《东亚华人社会近代健康与卫生史》(英文,2010)等书。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角度
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
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
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
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
结论
附录:“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1850)报告

作者简介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施善与教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古代人做慈善还是跟传统有关系,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上的一种施予,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毕竟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摆脱过去古代的习惯,这点极其有意思和值得探讨。这本书有一种一望几百年的感觉,古代的真实情况真是让人五味陈杂,人生真的如此不容易,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过呢。梁其姿以翔实的史料总结、分析出中国明清两代慈善组织的全景图,虽然这些只是历史一瞥,可能有更多慈善活动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来,但是也算是管中窥豹了。明末的慈善有很多组织,政府还没有真正介入到慈善中,晚明慈善主要低等儒生的作为,仕途上无法如意而用慈善来弥补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方法,让人不明白的是明亡的时候这些非常有气节的儒生都以自己的行为殉国,可能是长在新时代的缘故,对于这种情况我很不能理解。清代慈善有部分政府介入,金钱上积极资助,大部分是盐商所为,地方官绅阶层也积极参与。育婴堂就是其中之一。育婴堂在古代中国,已婚妇女生女孩比较悲剧,古代有溺死女婴的习俗,而育婴堂就是收养这些被抛弃女婴的场所。育婴堂在清代还收养在现在可以说当时叫贫妇,育婴堂需要这些贫妇来抚养弃婴。清代有些善堂有腐败的案例,善堂一旦被心术不明之人看上,而地方官绅又明哲保身,那么很难不腐败。育婴堂的卫生情况很堪忧,乾隆年间就出现过大量女婴的死亡。清代同善会和明代同善会完全不同,明代同善会总是让人联想到晚明的政治——东林党人。清代的同善会完全官僚化了。明代较为个人化,而清代则注重集体感。惜字会惜字会和文昌君崇拜有关系,这种崇拜还是儒生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关系,就是要考取功名。文字即是儒生考取功名的工具,所以文字的意义非常重大,惜字纸的确是在当时风靡一时的风俗。这点还不完全是道教成分占多数,佛教成分也是占了一大部分,施棺,掩骼就是路有尸骨要掩埋的意思。这点比较强大!古代这些行为大部分两点目的,第一,正统文人的教化观;第二,为了积累德行来改善本身和自己子孙的命运。这点是儒生施善的主要目的。对于中下等儒生既没有雄厚的家产,又感前途未卜,施善对于他们来说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俗,精神有所依赖就不足为奇了。清节堂这节看着有点恐怖。什么叫清节堂?就是寡妇守节的地方,为什么要设立清节堂?清节堂主要是保护年纪三十岁以下的妇女,同时也保护有财产和夫家关系紧张的妇女。清节堂接济是次要的,守节是主要的。清代是一个很开放的年代,不反对妇女改嫁,这个清节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抢樵现象的出现。18世纪地方无赖强迫有家财的寡妇出嫁,造成寡妇自杀的现象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逼樵和抢樵在18、19世纪极其普遍,究其原因还是溺杀女婴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男多女少的社会现实,让抢樵现象频频出现。因此,光绪政府曾经发给寡妇守节牌来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情况到天平天国的时候,悲剧依然没有结束,少妇自杀现象非常多。清节堂的出现还是家族制度的延续,清节堂除了救济妇女外,还帮助照顾她们的孩子,照顾这些妇女的婆婆和母亲等其他眷属。1806年成立的江宁府清节堂就是一种收容在堂寡妇的机构。清节堂具有儒生化的特点。清节堂满足了绅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也更能赢得政府的信任。施棺助葬会在宋代就非常普遍,明末为主要善举之一。葬会主要是自助组织。按儒家正统的葬俗为主要任务。助葬会每遇天灾的时候都特别能起上作用。助葬会的一大作用是防止地方衙役和无赖以弃尸为借口勒索邻近民众。晚期这些施善会没有明显的阶层之间的区分。这些组织很成功的维护了当时既有的社会秩序,但明清这些慈善组织不是福利国家的前身。这些慈善组织有效缓解了社会焦虑。公共社会的讨论明清慈善组织的主要成分是以无官衔的绅商为主,不属于宗教团体,非家庭型的慈善组织,这可能就是当时社会的公共范围的一部分。中国历来的慈善就是民间力量,或者说宗教团体的力量一直是有力的支持者,中央政府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参与。书的结尾,课题的计划书”明清慈善活动(1600—1850)研究计划报告“,附录和参考书目都显示了本书严谨的治学作风,也是值得参考的,这算是大课题,角度稍小一点。综合性善堂名称,当时有叫同仁堂的善堂,我寻思会不会和现代的同仁堂有什么关系?好像没有关系,现在的同仁堂是药堂,原名叫同仁药堂。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D691.9
  •     儒家真的是处处不离教化世人啊……
  •     这套书改在北师大出版社了?肥水流向外人田……有启发,比《麻风》好
  •     社会史典范,资料详实得令人发指,但感觉三个阶段的划分、“贫”与“贱”的区别等结论出现的比较跳跃。以及看完后对字纸油然生出了一种尊敬⋯⋯
  •     对新文化史有了一个直接的了解。而且主题处理的特别有新意,从慈善主持主体的变换注意到了慈善目的的转换,理论上回应公民社会,福利国家也很赞。我觉得这本书最启发人的就是,用一点点历史去梳理整个进程极其必要。
  •     梁先生的功底非常深厚。不过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明清时期的扬州府甚至淮安府的救护组织或者机构建立不少。以扬州府为例,这里在徽商后裔闵建章的张罗下开先例建立了育音堂(?)。而后扬州的这些设施发展也挺多,各州县数量都不少。不过从其数据统计来看,长江北岸位于扬州府境内的港口县城仪征县,却数量寥寥。有些救护种类要么没有,要么就是一两个。这是为什么?仪征在明以来,尤其是中期往后,伴随着徽商来扬数量的逐渐增加并寄居扬州,仪征成为一个重要的占籍所在地。而不少人实际上并未长时间居住此处。这是否造成了不少来自徽商或者士绅救护资金并未流向此地。
  •     每章的节奏都好像快要走向一个新的主题却又戛然而止了。问题都比较有意思,育婴堂、慈善组织、中国是否有社会福利等等。
  •     为干杂活而读,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前文对于“贫穷”观念的探讨,遗憾的是后文又回归到了传统的社会史分析中,有些可惜。
  •     梁老师往往将精力放在还原真实上,而对分析并不重视。读完还是有遗憾的。
  •     最近连着看老舍的小说,也想起我小时候住胡同的生活,胡同口东边的爷爷是老辅仁大学退休的教书先生,小时候无聊老跑去他们家蹭饭吃,比较吸引我的是他们家的话匣子老放民国“黄色歌曲”。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爷爷的老同学来拜年,冻得嘴唇都紫了,颤颤巍巍的从车筐儿里掏出一扎围巾,一进屋老爷子赶紧掸了掸上面的雪,解开麻绳,原来那条灰色的毛呢围巾里裹着一本书,“今年新出的社会经济史,您老给掌一眼……”这件事儿让我太开眼了,我深深的记下了“社会经济史”这5个字……
  •     诛了一整本心
  •     在飞机上读完。
  •     要完全理解,还需要有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情况,甚至是当时的宗教意识有所了解。虽大致了解民间慈善在明末只清中期的演变,但读罢尚不能完全消化。
  •     非常的有见地的一本书。把思想观念与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结合起来,探寻慈善组织基底下的观念的变迁,这把夫马进的研究更进一步。
  •     颇受启发
  •     施善,首先是为满足施者的需求而行,并非为了受者;其次,在施予对象的选择上,体现的是广义上的“利己”之心,所以在何为己,何为他的界定上,反映出了施者自身的身份认同。
  •     闻名多年,至今才读过一遍。#onemoretime ~
  •     梁老太就是质量的保证
  •     不愧为巴黎社科的毕业生啊。一年才录取个位数的人。。真是
  •     提出明清时期“儒生化”的慈善组织,救济其实是世俗化的儒学观念的下层渗透。从五代的宗教化的悲田到南宋时期的政府主控再到明清民办官督,历史的呈现。关于惜字会的挺有趣。只是第一章,贫和贱关系的分化不太同意。社会地位和经济处境从来都没有真正分离过吧。
  •     梁其姿先生是个极为认真的学者,此书算是社会文化史与中国史学嫁接的典范之作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