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50135
作者:陈丹青
页数:302页

内容概要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书籍目录


艺 术
归国十年
城市、艺术、艺术家
难以受伤害的人
机会与困境
因为山在那里
情色与性欲
暴怒与狂喜
草船与借箭
旭东与韩辛
这不是一件伪作
圣维克多山
记吴冠中先生
记郑胜天老师
记孙佩苍先生
记朱乃正老师
影 像
摄影没有真理
影像的影像
历史与照片
正在成长,正当青春
摄影与黑白
善良的观看
褴褛的记忆
社 会
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我没有谈论炫富与红十字会
为什么我想起四十年前的群众
生活与品质
我的梦话
思想与谋略
谁来纪念农民
想象鲁迅
错位与对位
木 心
守护与送别(上篇)
守护与送别 (下篇)
《文学回忆录》后记
漫谈木心

作者简介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所写杂文和随笔的结集,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以及木心四个部分,各篇主题与内容虽有不同,却不难读出作者一贯独特的见识与风格,全书或谈及艺术,或论及历史,都极具知识性,并引人深思,延续了其旧作的高水准。在杂文之外,特别收录陈丹青纪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护与送别》,记录了木心去世前后的点滴瞬间,与以往嬉笑怒骂的杂文相比,伤感、动人而更显温情。
编辑推荐
《荒废集》之后,五年来陈丹青首部散文集。五年过去,《草草集》一如从前,犀利、坦率、畅快而不失文采,作者却已历经死别,除散见各处的杂文、随笔外,本书特别收录陈丹青为师尊木心所写四万字悼亡文,真挚、动人,笔笔用力而举重若轻,可称经典。


 草草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仿佛陪伴着木心走完了最后的道路,陈在书中越是隐忍不发我越是难以自制,在教室里看得几度落泪。大二时经老师推荐,与同学合买了一套文学回忆录,由他留有上本,我留有下本。黄色的厚书皮开篇便是拜伦,像是被狠狠地倒了一桶水,浑身湿漉漉的,水滴不停地往地上淌。这水是跛脚的拜伦,而倒这桶水的却是木心,似乎在说“快醒醒,来做我的梦!”。如同木心自己说的那样,他所说的世界文学史,不过是自己对文学的一些体会。说实话,木心站在高山上吟唱他自己的诗歌,山下有几个听的明白呢?很难说木心的书对自己有什么提高,一切都太木心了,别人学也学不会。但是有什么能比和朋友彻夜长谈来得悠闲自在呢?我接触木心时他早已去世两年多了,可那时他像是一个新相识,陪伴我念书旅行。今天,我的朋友去世了,我要为他哭一会儿。就此别了吧就是别了吧如果是永远也别了吧虽然我不原谅你但也绝不背弃你就此别了吧,就是别了吧
  •     多年前买来盗版《荒废集》和《退步集》,甫一读完,莫名欣悦,忙不迭地网购两本正宗的,藏之。此后,我是一路追逐陈丹青,买新书购画册,去各大网站观摩他的视频。一个人的立体印象之构成往往借住不断的走近。之于陈丹青,夺我眼球的不仅在其老本行的绘画作品,更在他的文字、谈话和不惧聚光灯的形象展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也是个矛盾的综合体。高雅与通俗,严肃或活泼,冷淡和热情,奇怪地构成他的多棱化风格。甲午新岁,读他的《草草集》,人生初见般喜欢。此部随笔集话题芜杂,他娓娓道出各种艺坛轶事、故人之念、摄影评论以及画艺新见。画家出身的他,端赖水拂荇藻般的笔调,将读者带入他的个人史和精神世界。曾以为董桥尤胜在怀人之思,一篇《云姑》叫人唏嘘。而陈丹青写下的吴冠中、朱乃正或是发小韩辛和旭东,很是抓人风神各具,不逊董公。熟悉陈丹青的人都知道,他是鲁迅的忠实粉丝。2011年,《笑谈大先生》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装出品,收录的七篇讲演稿浸透着对鲁迅的浓情和敬仰。私以为,陈丹青与鲁迅之间是错开时代的甚笃“私交”。“鲁迅长得太俊了”,这样的话即使是毕生靠鲁迅研究吃饭的学者也讲不出的,却被陈丹青讲出了。然则,他所言的“俊”,必然是个人气息和脾性间的投契,也是无数次亲近后的还想亲近。私底下,陈丹青与周海婴和周令飞都有过从,这让他又比普通读者们握得具体而微的鲁迅真相。然而,世间哪有毫无来由的爱与恨?陈丹青对鲁迅的亦步亦趋不同于学者们对鲁迅的研究,陈丹青倘若早生些年,怕也是被鲁迅召到家中促膝说文艺谈时事的文艺小青年之一。陈丹青的文字、话锋甚至他镜头前的一颦一笑,都隐隐露出鲁迅式的热血、真气和硬骨头。我想,这才是陈丹青追慕鲁迅的根本。中国素来不缺智慧者或聪明人,即如多数学者文人集体做哑巴的当下,也还是有资中筠这样敢发声敢开药方的老派人。奴性、学乖、站队、阿Q精神,早被鲁迅总结出来洇入亿万万中国人的骨血中,一代代地遗传下去。异端!陈丹青历数史上各种版图上的卓越者,无一不头戴“异端”的冠冕。而他自己,虽然不肩负改变世界和人类的使命,却仍旧像个异端出入大众的视野,不肯退幕。其实,他可以躲进画室成一统,或者无事来弄几笔闲文以显耀自己“通才”的光彩,完全不必不识时务地独身斗体制、口喷国内各种领域的“坏”。无奈激情如他,身边总是闪烁聚光灯,被记者、学生、新晋导演或小说家等各路人劫住,毫无畏惧地坦白私见。这样的交与,收获掌声鲜花也挨了不少砖头和臭鸡蛋,战士的出鞘,艺术家的高见,作秀者的巧言色令,恶俗者的频频喷粗,都把自己生生扮成现世少有的“魏晋人士”。然而,还是血脉贲张,让他得了鲁迅衣钵般不依不饶,不做不罢休。资中筠曾就撇开“谈中国”去谈别的做解释: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劝其吃什么补什么都是无济的。这是一种君子独善其身的活法,陈丹青决然不是。他站在学生们中间,始终如鲁迅般坚信这群人还是中国的希望,他们的热血是改善中国图强中国的推力。他不计较成为众矢之的,亦不畏怕身后的冷箭明枪,凭己力己长去告诉还未全部污染的后生们:我们的世界到底坏在哪里,我们会好的可能性在哪里。背负骂名,成为标签或工具,在陈丹青不是问题,我想他对无力改变世界的能力并非不知,他的魅力始终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股劲儿。画家、随笔家、评论家,直至成为公共知识分子,这如今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当大多数沉默者沉溺泥潭时,大家隐隐的诉求是呼唤出现一些这样的“出头椽子”。知青之故、负笈国外、天赋才禀以及相对完整的学养架构,都是今日陈丹青的宿因,我相信他的高调入镜对中国的普通大众颇具正面意义。中国人善藏拒露,藏可韬光养晦,亦可安全无虞,露多则败,露出鲁迅所言的“皮袍下的小”来。如此的中国传统智慧,陈丹青并非愚而不知,缺谁地球照转的现状下,他一定审慎地斟酌过是藏还是露?比如他力顶韩寒和周立波,引来多少嘘声?还有他对恩师木心的一味推崇,我也是略存意见的。三两对坐,臧否人物,无甚大碍。然则,跑到话筒前电视上,游说高见,后果又另一番景象。可是,我仍然觉得陈丹青的如上行止“瑕不掩瑜”,捧角背后初衷若出于真诚,庶几可谅。他推韩寒,赞同其对“茅盾文学奖”的水分实多,给周立波点赞还是从通俗文化取乐性的传统丧失开始的。到了“木心”横空出世,他悉心照料临终的木心,为其整理《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我们考量的不是木心与“大师”之间匹配与否,而是亲见早已鲜见的一整套的老派“弟子礼”。一个穿了睡衣出来的人总是不好看的,遑论陈丹青频频的近乎“裸体”的出境,总能让人逼见他身上的斑点。就像说起鲁迅,他的锐利、攻击性和“一个都不宽恕”总让人不舒服,但我们欣赏这是个真实的人,一个不屑粉饰的人。正因此,陈丹青虽说缺点种种,还是被很多人形容为“一个连耳朵根后都干净的男人”。画到这种程度,即使有创新式的“书系列”油画创作,陈丹青也难成为绘画大师。写随笔或发高论,也不足以助其成为文学家或演说家。他也曾言明自己一直摇摆于画室和公共场合之间。掐指一算,53年生人的他也到了耳顺之年,内心诉求似乎不该耽恋功名。画家也好,各种名头也罢,我喜欢是他的有趣,活泛而优雅的真男子。
  •     陈丹青的几本散文集我都读过了,很是喜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学艺术,并且在国外呆过,他的文字中很少有一种腐气和大文字概念。我喜欢他什么呢?敢言,总是把采访他的媒体代表们批驳一番,那种既定而酸腐的格式化采访,真让人看不下去。最后竟把这么一个人给气得笑起来。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多是不配和他对话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脑子都有太多条条款款,总是在这么一个语言格式下去对话,能得出什么新意和火花来呢?这本书感觉没有前几本写得好,但是最后关于木心的文字读之让人不忍释卷。不管是木心还是陈丹青,不管是他们的文学还是他们的感情,都让我向往。我刷着微博,看着头条新闻,突然觉得自己的精神领域已经被这些东西全部占领。我哪里有那么多的脑力和空闲去观赏一朵花?去追寻美和艺术?我居然还在看《电算化会计》。我突然感到,如果不读书,不读一些“没有用"的闲书,我余下的半生将是面目可憎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特别喜欢他讲鲁迅
  •     准备二读文学回忆录
  •     片刻记忆 若无木心点缀 实无出书必要
  •     如作者自序中所说,除了最后回忆木心的部分,都是些应酬文章和随手所写。没什么必要编成书。如非迷妹,没有阅读的必要。没什么收获。
  •     喜欢读陈丹青,喜欢他杂文的这股劲儿,锐利而又优雅。
  •     只记得木心的部分了
  •     两星给迅哥儿
  •     陈丹青打动我们的是他的诚挚,以及谦卑。
  •     耐看!
  •     仅“守护与送别”一篇已值得,想起前年送别奶奶,亦是这样的痛心切肤。深夜读来更是哽咽难忍,可是这样悲恸这样心力交瘁,仍能记得几乎每一个细节留于纸表,实在诚恳,实在不易。敬丹青,也庆幸木心有这样的送别人。
  •     《守护与送别》
  •     对年长男性的部分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不能苟同。
  •     前段时间看了丹青老师的<局部> 受益匪浅 攒出些时间开始读他的一本旧书 然后又想到前年去维多利亚美术馆 在群名画中 真的真的就这样热泪盈眶
  •     在周日的午后,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私心在想,人真的能够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吗?这会否是一个让自己精神苟活下去的大借口。鲁迅早说过,无数的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可同一个他至死之前也说出了“一个也不原谅”的话来。
  •     可能是在国内时间长了,缺了以前作品的深刻、尖锐,对木心的文章写的很好,但更多是情感上的宣告,与深刻关系不大,当然你也可以读出对木心经历苦难的不平
  •     艺术会通过单纯的极致把用语言说起来啰嗦的概念传达出来。倒不是对这本书的评价……反正看完局部再看任何一本他的书脑海中都会出现他声音读出来。相当魔性
  •     守护与送别
  •     你终于闪耀着了吗?我旅途的终点。 瓦莱里
  •     3.5
  •     此本若作为木心专辑 想必是高分的。
  •     我懂不太懂记人的文章,但是最后一篇漫谈木心写得很好,可能我还是更喜欢木心先生的老派。
  •     看完鲁迅的篇章看到木心,这种不能平复的心情啊。
  •     如琢如磨,紫砂与手掌,旧书与墨泽。
  •     陈丹青的书有两点好:常识的在场和语言的快感。
  •     左翼是世界性的虚伪—木心
  •     中间很多文章都提到了文革这个敏感的话题,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在这个看似自由实则毫无言论自由的国度来说,陈丹青能写出来并且出版,着实不容易~还有鲁迅,其评论的时候没有带主观色彩,而是非常理智,独到,这点我很佩服!
  •     的确是缺了诗意啊
  •     读下先生的作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如书名草草集,整篇下来都是先生随心所欲的作品,如果能做一下分类或许更容易读下。先生擅写人记事多于发言评论,那些更像是一门功课而非作品,对于评论更多的是对时代不公的对立而非理性思考。但有一点的确让人佩服,先生绘画、写作、摄影均有自己的看法和高度,也激起我对该方面内容的涉猎之心,期待先生的退步集能让我眼前一亮。
  •     最后一本,离《纽约琐记》越来越远了。只有封面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陈以前好像提到过,作者活着的时候自己设计的封面往往比身后别人设计的能看。读完朱乃正老师。
  •     有点腻烦,特别是讲到木心时,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     去乌镇看看吧。
  •     木心
  •     关注更多的是木心,平淡的描述下我对于死亡有些受到冲击,从容又雅致的老人走了,但是感觉他仍然活得精致又淡然,可能是他的文字,也可能是他的画。我们活得要有诗意,但是又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是无形之中表现出来的,说出来就破坏了,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不显山不漏水,一旦表现出来可能就虚荣了。
  •     最近读了几本烂书,看了几部烂片,无力吐槽,感觉整个人都不太好了,赶紧找本陈丹青来压压惊[坏笑]
  •     感觉很厉害
  •     试归如死
  •     理想国
  •     围绕着艺术与艺术家做文章。体裁有序言、小传、讲演稿和访谈录。除个别显为应酬之作外,皆耐读。文笔虽不及作者近年仿鲁迅的那些好,但也足够可观。我觉得其中最精彩的一篇是纪念鲁迅的讲演,读罢击节赞叹久之。陈丹青固然是木心的知音,而鲁迅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青眼相待的。
  •     「所謂看破,不是說躲起來,鎖起來,而是走出去,無所謂。」(陳丹青《草草集》)退步、荒廢之後,繼而草草,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陳丹青講話的口氣,更甚者給貼上文化流氓的標籤,是因為他身上沾染的那一丁點兒民國遺風範兒而遭人妒恨嗎?但我是真喜歡,真誠無距離,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因為陳丹青談木心而去讀木心,至少我是。
  •     第一次读陈丹青,拿起书主要是因为木心,该书后面对木心的追忆及访谈也没让我失望。其他杂文对中国文化的没落感觉与余秋雨一脉相承,但比余深刻,矛头直指。。。 浅薄至极的我认为还是发人深省的
  •     我以为 现在的陈先生大不同于以前 没有了多余的素材中那么震撼的感悟 更多的正如同书名一般 草草集 不过几处随笔 草草沧海一粟
  •     严肃,正经,愤青即视感,看着好累,确实也像木心所说缺乏诗意,不只在画作上也在这文字上
  •     《想象鲁迅》精彩准确,读时数次想鼓掌,读完极酣畅,很久未有的感受。加到四星
  •     丹青讲话就是这个样子的,木心的段落,真的可爱,真的感动
  •     追忆木心临终的情形,令人触景伤情。对当下时弊的评断,依然尖刻冷峻。
  •     高三把这本书带到班里面引起了一阵轰动,搞得好像都没见过女性裸体的样子
  •     会收藏。
  •     看到评论,大家的观点大致相同,木心的部分写的真切,陈先生做出了为人弟子的表率。买书是因为前言的两句话,木心去世与陈母入殓,想起外公去世,深感彼时先生心情
  •     2017年以这么一本书伊始,慌乱中开始,草草中窥探美术工作者的文风。仅此而已,目的已成。
  •     专业性太强,旁人读来生涩枯燥无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