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社会学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11157376
作者:(美)盖格农
页数:44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性问题的起源  很多人都会感到在性的问题上难以启口,即使在美国这样的社会,性的自白——有关它的希望、恐惧、成功与失败——也是很少见的,甚至对同居者和爱人也不例外。人们不是不谈这个问题,而是不说实话。男人们在一起谈到性问题时会一味胡吹;女人们在一起谈起性问题时又不免飞短流长。这类谈话中包含的欲望与忧虑的成分,大量地反映在传播媒介中。这一难以启口的希望与想象为音像节目提供了素材,音像节目中夹杂着广告,广告又靠撩拨情欲来刺激消费。  有时人们能够比较诚实地谈及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谈话对象多为可靠的朋友或自身:感叹、快活或失望、抱怨。抱怨的调子跟谈起自己的汽车、音响或化妆品相似:它不像广告上说的那么美好!人们得到的结论往往是:性的感觉远远比想象中复杂。重要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带来的感觉。  对性行为规范的研究有多种方式,提纲挈领的问题是:人们做的是什么(What)?和谁一起做(Who)?什么时间做的(When)?什么地点做(Where)?还有最重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Why)?在上述各项w上,都有可能触发冲突,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还会引起人们内心的冲突。

前言

  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探明真相,发掘原因,一直是激励干百万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的最强大动力。时至今日,仰望苍天,我们已经能够欣赏海外星系的璀璨;俯探大地,我们已经能够聆听万米地下的油海涛声。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的性行为,对于这个人皆有之的生命现象和生活体验,我们实际上又知道多少呢?  性贯穿于我们的一生之中。咿呀学语时,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两小无猜时,我们就时刻准备着做一个好小伙子或好姑娘。随后,我们又开始体验并不断体验内心的性冲动。我们接着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直到老来相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但是,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有谁曾告诉过我们,性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心底一直潜藏着无数的好奇、疑问甚至困惑,又有谁给我们细细地解释过呢?  古代的圣人孔子说:“食色性也。”他实际上告诉我们:性只是一种本能,一件不必细问的事情。于是我们一信就是两千多年。

内容概要

John H. Gagnon (born 1931) is a pioneering sociologist of human sexualities who has written and edited some 15 books and over 100 articles. His key work is Sexual Conduct: The Social Sources of Human Sexuality (1973), which he co-authored with William Simon. He is Distinguished Emeritus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where he taught and researched from 1968 to 1998. (Wikipedia)
译者,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妇女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性社会学。她的许多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 进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书籍目录

序言
译者的话
第一章 性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本书的重点
第二节 现今美国社会中的性
第三节 变迁的后果
第四节 性脚本
第五节 性脚本的跨文化差异
第六节 仓促的判断:维多利亚时代
第七节 性脚本的历史差异
第八节 生物学、达尔文与性脚本
第九节 人的生命周期与性脚本
第十节 小结
第二章 性目的的改变
第一节 立法的历史
第二节 许可的与不许可的
第三节 性目的的多样化
第四节 性行为模式与社会控制
第五节 性研究者的作用
第六节 结论:科学与目的
第三章 对性研究的评价
第一节 理论与数据
第二节 对数据和解释的评价
第三节 历史:我们何时知道的
第四节 地点:我们从哪里知道的
第五节 对象:参加研究的是哪些人
第六节 方法:我们能知道些什么
第七节 科学与意识形态:为何言性
第四章 性认同与性角色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性发展理论
第三节 性认同与社会变迁
第四节 男孩与女孩的社会化过程
第五节 游戏世界中的性别差异
第六节 学校与传播媒介对性发展的影响
第七节 儿童读物
第八节 电视
第九节 各种传播媒介的效果
第十节 有关两性区别的科学发现
第五章 性的早期学习
第一节 传统观念
第二节 童年期性感的意义
第三节 性与游戏
第四节 信息来源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青春期
第一节 非城市前工业社会的过渡模式
第二节 都市工业社会的过渡模式
第三节 青春期的社会仪式
第四节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第五节 青春期的经验
第六节 从社会角度看青春期
第七节 “性”荷尔蒙与性活动
第八节 结论:青春期与性期望
第七章 性刺激与性反应
第一节 虚构的一日
第二节 玛丽和乔治的性脚本
第三节 信息渠道
第四节 性反应周期
第五节 生理学研究与满意程度
第六节 女性快感
第八章 手淫
第一节 对手淫行为的态度
第二节 科学与民俗
第三节 蒂索特关于手淫的观点
第四节 了解手淫
第五节 手淫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六节 关于手淫的数据
第七节 手淫与想象
第八节 青春期手淫与成年期性行为
第九节 手淫与女性性自主
第九章 异性恋的习得
第一节 习得异性恋的条件
第二节 伙伴群:同性社交与异性社交
第三节 爱情问题
第四节 爱与性的关系
第五节 异性爱抚
第六节 早期同性社交关系中的性
第七节 性容许程度
第八节 童贞障碍
第九节 脚本与实践
第十节 结论
第十章 婚姻性关系
第一节 婚姻性关系频率
第二节 婚前实践
第三节 婚前实践与婚姻性快感
第四节 快感与性快乐
第五节 婚姻性关系的练习
第六节 婚姻性关系与社会脚本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一章 非婚性行为
第一节 婚外性行为
第二节 婚外性关系的一般状况
第三节 感情与性报酬
第四节 败露
……
第十二章 同性恋
第十三章 双性恋
第十四章 卖淫
第十五章 性犯罪与性罪犯
第十六章 性少数群体
第十七章 性环境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书期间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全面涉及了性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性问题的起源、性目的、性评价、性认同与性角色、青春期、性刺激与性反应、手淫、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卖淫、性犯罪、性少数群体、性环境等等。
书中所述事实有相当的权威性,相比前辈的同类著作,多了大量新时期新环境中的新材料,可以算作一种“踏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对于专业研究人员和一般读者都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性社会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http://www.langlang.cc/16637214.htm本书是作者多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沿革等,下篇主要阐述社会学理论方法,包括国际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积淀等。
  •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盖格农曾经虚构过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妇一天的性生活。让我们以男主人公乔治为例,来初探性脚本这一似曾相识的概念。1.写工作报告2.交工作报告3.闻到迎面走过的女秘书的香水味4.离开办公室走向地铁站5.看街上的女人6.看X级电影广告7.看一位女乘客想象同她做爱8.到站下车,看汽车里的姑娘9.进屋打招呼,进厨房与妻子拥抱接吻10.试图挑逗妻子,她很粗暴,他生气地走开了11.晚餐,结束后擦桌、洗碗、闲聊12.看电视,女影星使他动情,想象同她做爱13.女儿坐在膝上,拥抱她14.去洗澡,进卧室上床15.与妻子性交16.入睡限于文章篇幅,我把盖格农教授假设中与性脚本关联不大的部分作了适当的删节。尽管乔治的一天看上去稀松平常,即便作为小说也只能归入老套的中年危机题材之流。但我们依然不难从中看出几个关键的要素:时间、地点、对象、方式以及原因。乔治在工作、回家途中这些时段中,是无法进行与性有关的活动的。当然女秘书的香水味和地铁上容貌姣好的女乘客或许会让荷尔蒙分泌量骤然上升,一些情景、画面在脑海中呈现。不过这远未达到让乔治失去控制的阈值。此外,在乔治的潜意识里根本不会讲办公室、地铁这些公共场所纳入进行性活动的预期场所。因此,即使乔治坐在电脑桌前望着屏幕心猿意马,他幻想与女秘书翻云覆雨的地方也绝不是他此刻身在的办公室,而是郊外的某个汽车旅馆。至于对象,尽管美国的主流社会文化强调婚姻中夫妻要忠于对方,而且婚外情所带来的烦恼丝毫不亚于违禁所带来的甜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偶尔的精神出轨既难以察觉也不会带来任何事实层面的结果——因而在欧美国家关于大众性幻想对象的调查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当乔治的女儿坐在他膝上、拥抱他时,乔治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性冲动。因为从他从小目睹自己父母的婚姻生活的经历,到学校的教育、媒体的信息、伙伴群的交流,这样一种长期的耳濡目染告诉他在亲子之间是不因存在任何性关系的。所以无论女儿的亲吻还是拥抱,这些接触到性感带的动作并不会让乔治感到血脉贲张。相应地,由于对象的不同这些动作由妻子来进行会激起婚姻的幸福感甚或是性交的冲动,而同样的动作由女儿来完成时便会被父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所替代。最后要谈的便是原因。乔治等女儿睡去后,洗澡进入卧室,在睡前与妻子云雨一番。这符合我们所说的合理的时间、地点、对象与方式,可是预期条件成熟后活动践行的动机是什么?读者诸君可能会分为几个阵营。罗曼蒂克情怀浓烈的少女会说,因为爱;道学家会说,因为延续子嗣的必要;心直口快的登徒子会说,因为生理需求;当然,也不排除庸碌而木讷的人跳出来对上面的说法通通嗤之以鼻: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不论怎样,性行为的目的在不同人群中千差万别,即使是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因为客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迁易。至此性脚本的涵义已经清晰可见,即何时、何地、与谁、如何做以及为何做。简而言之,性与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都有一套成型的规范或模式可循。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但是对于视性为神秘不可揣度的人来言,不啻为一种亵渎。许多对性抱有无限幻想的青少年,由于性知识的获得通常是隐秘而非正式的,因此早期的性梦里不乏荒诞的奇思。及至人到中年,在社会与婚姻的规矩中将性重复了成千上万次之后,原本无羁绊的臆想变成了程式化的实践。我不否认个体性的差异会导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性脚本,不过其与社会性脚本的共性之大足以让我们把这种迥异忽略不计。性刺激这一具有浓厚生物学的概念往往被排除性脚本之外。然而,从可见的事实中我们不难指出这种陈见的谬误。明代唐寅曾写过一首《咏纤足俳歌》,诗曰:“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自宋以降,中国的男性对女子小足的迷恋愈演愈烈,甚至还总结出“瘦、小、尖、弯、香、软、正”的赏鉴玉律。诚然,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缠足对于中国古代女性的戕害之深可谓变态;不过视男子喜好赏玩女子小足为变态的观点,却多少没能冲破道德判断的藩篱。如果说变态是一个社会上的极少数人所为之事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男性同胞对于小足的痴迷,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或许太难归诸变态的范畴。不过,如果在同时期的大不列颠有哪位男子表现出女子小足的狂热,精神病医生或心理学家势必将其视作露阴癖、恋物癖一类。当然,性脚本犹如地理学上所说的赤道与黄线一样,它并不具备可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科学家根据现实生活所作出的一种归纳。不遵守规则的人时或有之,对于非法律的规则的违反并不会给人带来致命的后果。不过就如同赤道与黄线的夹角为23°26'一样,考场上你故意给出其他的答案老师会以扣分来回应。相应地,对于同性恋、双性恋、受虐恋、婚外情、易性癖这些大多数性脚本所不鼓励的性形式而言,社会便通过公共舆论、住房政策、风俗习惯、职业准入等手段来让违反规则的人付出额外的精力与时间。一个包容的现代社会对于亚文化的存在应该有直视的勇气,并给予其适当的发展空间。遗憾的是,决策权往往掌握在代表主流文化的群体手中,对于性这一基本而敏感的领域其包容度之进步尤为缓慢。我个人虽然很乐意生活在这一早已设计好的性脚本之中,但我想只要他人的意志与利益未受侵犯,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决定自身性脚本的自由。
  •     一种普遍但错误的看法认为,我们一旦知道某人选择同性为性伴侣,就能推论出他生长的家庭环境;他性生活的方式;他在服饰、艺术、音乐及室内装潢方面的口味;他谈话的方式;他喜欢的职业;以及他在宗教或闲暇活动中的倾向。与此同时,我们并不认为可以对那些选择异性为性伴侣的人做出这种推论。同性恋就像一个标签,它导致一些列的信念或评价,即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有些人并无明显的同性恋经历,却自认为是一个同性恋者。事实上并不存在纯粹的同性恋这种东西,只有同性恋倾向和生活方式的错综复杂的结合。青春期性信息的缺乏、同性恋的坏名声,对自己异于常人的恐惧,造成了一系列纠结在一起的痛苦经历。 从历史看,同性恋文化沿用了异性恋文化的性别角色界限,效法了异性恋的性别定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性恋和异性恋在职业分布上的一致比起他们在性取向上的差异更为重要。于是,同性恋倾向变得对他们越来越重要,成为自我认同的身份和自我描述的方式。由于成为同性恋的过程往往充满折磨和苦难,同性恋就成了他对自身的主要称谓和他生活的主要意义。这种公开身份的形式意味着保留在以异性恋为主的机构中的工作;当别人谈论他们的性取向时,也谈论自己的性取向;向家长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并继续去看望他们;保持与异性恋朋友的关系并与他们沟通;在为一般政治目标进行对话活动的同时,也为同性恋的目标进行政治活动……这种公开身份的形式包括与社会中的性多数派的大量接触,关注同性恋者的自尊心,认定同性恋是社会中一种应当加以肯定的性取向。这一模式(彻底进入同性恋亚文化圈)的变种是开办社会公认的该由同性恋来开的公司;或扮演社会公认该由同性恋者来充当的职业角色——理发师、室内装潢师、古董店主、服装设计师等。当同性恋不再蒙受恶名时,同性恋亚文化的防御性特征会逐渐消失,也就没有必要将同性恋身份与一般人区分开来了。同性恋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能被当做家庭结构紊乱的证据,并无证据表明,某种类型的家庭会产生有同性恋倾向的子女。关于同性恋是美国又一个少数民族这一说法,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却是事实。同性恋活动家的不懈努力,传播媒介中以娱乐或信息形式出现的对同性恋接受程度的提高,具有不同性取向的人们在同一社会、心理、经济、政治和宗教空间中相互公开程度的提高,所有这一切使一般人和同性恋这两个世界之间的隔膜减少了,二者开始混为一体,至少在边缘地带已经界限模糊。同性恋世界开始克服对暴露和对平等的恐惧。PS:论文需要,仅摘录一章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书还没看,包装不错,李银河的作品一直很想买。
  •     一直很喜欢李银河博士的学术著作,大学毕业论文也从她的著作里得到启示,这本买来收藏。
  •     quickly finished but found some points very interesting
  •     简明全面的综述性教材,有一些表达非常到位精准,材料和观点较新
  •     在社科類書籍的翻譯裏,我個人比較喜歡李銀河的譯筆。未讀前很期待,讀完才發現很多知識我已經在別的地方知道了。
  •     普及教材,作为这个层面来讲的话,是一本相当好的书~
  •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性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性存在,诸多禁忌均与性有关。人类的文明,大约是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的,不是对性的压抑就是对性的释放
  •     科普向,框架结构不错,内容和数据略不足,翻译挺简洁的,不过能在某些概念后注出原文名词会更好些
  •     以前要是看见别人看这本,心里一定默念一句:臭流氓。想到丹麦六十年代搞试点,开放色情业市场,某些类型的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再想到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学本科生的教材之一。反思以前自己这样的想法,不禁要骂自己一句:你tm才是臭流氓
  •     用kindle看的,不全。
  •     正常的眼光看待性。
  •     这本书关于性这个话题没有深入讨论,适合喜欢折粗粗了解。
  •     这个翻译作品的学术科普化做得8错,相当的好懂,比之前看的社会性别理论那本书强多了,起码人家问题讲得很清楚,前一本都不知道自己在看啥。
  •     大概是此书写就时间过早,亦或是现时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大量增加了,概读本书没发现什么新意,只有关于儿童教育部分,“儿童在10岁之前得到性角色教育,却未得到性的教育",倒是中肯。
  •     很不错,正版,喜欢,到货时间快
  •     重点看了一下第一章,讲性的问题和性脚本。其余部分知识显得有点旧,于是特别地在笔记上对恋物癖(恋物偏好?)的部分做了下评述。
  •     李银河先生的书 都是精品 值得一看 ! 非常的推荐!
  •     看完回忆就记住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果然我不适合做研究。
  •     还不错,美学老师正好讲到李银河。。
  •     性脚本(sex script)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总体文化层面对性的规范性看法,另一个则是个体行为层面对与性相关的时空、对象、内容和目的的拟定。这个概念至少提醒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社会生活所充溢着的规范性与社会学知识所宣称的实证性之间到底具有怎样的关系?我们能否在社会科学中坚持休谟对“应该”和“是”的区分呢?也就是说,我们是否能够在社会科学中避开所谓的“自然主义谬误”呢?当然,把愿景混同为事实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意志或“权力”本身便是经验事实的一部分,这确实需要重新得到确认的。在社会中,我们不可能找到缺乏价值取向的“纯粹事实”。除非我们采用还原论的方法将社会事实转换为心理学、生物学乃至于物理学的事实,否则任何超个人的社会现象,都必须要在个体意志的层次上得到解释,即所谓“方法论个人主义”。
  •     “社会学本科生教科书” 看完除了学几个新词以外没什么大收获
  •     剖析的比较详细,可是我看完的总结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可比性的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对于社会学的初学者非常适用,介绍了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
  •     全书客观地对“性”做了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主观价值核心是以个人意志为基础,支持对“性的解放(相对于禁锢)”观点,呈现人们(将)对其更自由、更开放的思考立场和行为方式。
  •     李银河的文集都很适合基佬看~
  •     看书,教科书,觉得外国人编书的水平高。可能某些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导致理解误差,但还是国外高手多
  •     比较边缘的交叉学科,李银河翻译的很到位,主要包括性问题的起源、性目的、性评价、性认同与性角色、青春期、性刺激等。
  •     挺有价值的书。约翰·盖格农
  •     原来都是因为性脚本 很浅显 很好
  •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社会学书籍,它使我对社会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门课程应该作为大学公共课程来开。该书虽然语言绕口一些,论述条理性也不是很强,但是很客观,充分地论述了性社会学的各个方面。不像我们曾经的政治和历史教科书那样武断,更能教会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和看社会。
  •     很喜欢李银河的东西。
  •     李银河是书,她翻译的。关于性,我们应该认识的更深
  •     是翻译的作品,还以为是作者写的呢。
  •     短小,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总体介绍了性学及其研究方法。
  •     李银河的无论是印刷还是纸质都太棒了
  •     是本译著,买错了,还行吧先看着
  •     社会调查报告.
  •     还没开始读呢 看外表不错~
  •     作为一本本科教材,是在是让人惊叹。关于很多问题的讨论虽然不详尽,但颇有一语道破的感觉。
  •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人,我在读这本书前最大的愚蠢之处是,忘了环境对性状有重大影响
  •     科普读物,而且感觉内容基本停留在上世纪中期
  •     有意思
  •     很好的书,看了下还不错
  •     王小波家里的写的 应该错不了
  •     忘记了忘记了……
  •     其实还没开封的,最近要写论文可能,关于性学的,国内的话还是比较喜欢李银河的,所以就买咯,相信是不会令我失望的。
  •     还可以
  •     从自己所处环境抽离的视角看社会。
  •     原来性变态文绉绉的叫法是性少数群体。。
  •     第一篇就是李银河先生,然后又一直是那个他,搞得我都凌乱了,到底是男是女?但是书的质量还行吧,内容也可以
  •     李的书对我来说都是比较有意义的,可以让思想更进一步
  •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低估了李银河,我的错,诚挚道歉。报告文体总是方法论比看点多.
  •     多多思考吧
  •     为了写论文买的,这个书和福柯等人都是很好的。
  •     作者的观点对今天的我们社会还是很有益处:每个社会、每个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动脚本,性方面的行为也不例外。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脚本!
  •     后天论,文化行为脚本(规则)—性脚本—跨文化比较;脚本历时性改变;婚外恋:爱国与不爱国;社会控制模式:宗教、社会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
  •     一气买了李银河的好几本书,看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慢慢看吧。
  •     多么通俗易懂啊= =
  •     也太通俗易懂了……在现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已经没有学术价值可言。
  •     无知,是多么的可怕。当我们试着去了解某一个事物时,熟悉,熟知,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本书分析了动机,采用了一些方法,但论据不是很充分。
  •     失望 就几个数据还能参考看看
  •     感觉美国的样本跟中国应该差很多。
  •     正版正品图书,不错
  •     额,没注意只是李银河翻译的,但内容还是不错的~
  •     有专业方向或兴趣的,值得看!
  •     性脚本 性行为是实践产物 123 性行为是开放性基因工程
  •     一直很 支持你
  •     一下凳次就高了!
  •     还好吧。。。
  •     以严谨的社会学、历史政治学、社会统计学来思考分析这个原本神秘的社会学问题。
  •     学术水平很一般
  •     确实适合当作教材来看,已经过了年纪。哈哈。
  •     阅读此书算是多方面了解社会么 呵呵
  •     系统地研究性学,建议有兴趣者可以一读。
  •     多看书,多看书,多看书。少说话。
  •     《性社会学》是对性社会学和性领域了解、研究、探讨的书;开放的社会、崇尚科学的社会,对性社会学是应该了解、研究、探讨的——因为它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领域。
  •     阅读时间:2011年11月 1980年代的著作,“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翻译的不错~~~内容全面丰富,有深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