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作為方法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9888394371
作者:朱耀偉 主編

内容概要

朱耀偉,現任香港大學現代語言文化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全球化、後殖民論述及香港文化,著有《繾綣香港:大國崛起與香港文化》、《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隊組合研究(1984-1990)》、《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 《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香港流行歌詞導賞》(與黃志華合著)及《香港歌詞八十談》(與黃志華合著)等。

书籍目录

目錄:
「文化香港」叢書總序 002
謝辭 006
作者簡介 008
導論:香港(研究)作為方法 010

第一編:誰的香港?
引言 030
周蕾:金剛在香港:從美國看九七「交接」(節錄) 038
陳清僑:否想未來 054
羅永生:(晚)殖民城市政治想像(節錄) 068
李歐梵:香港文化定位:從國際大都市到世界主義 078
呂大樂:終於需要面對未來:香港回歸及其設計上的錯誤 084
朱耀偉:何為香港?現狀迷思破滅之後 098

第二編:哪種方法?
引言 120
陳冠中、李歐梵:香港作為方法 128
陳國球:收編香港:中國文學史裏的香港文學 146
吳俊雄、馬傑偉、呂大樂:港式文化研究 164
張美君: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節錄) 180
洛楓:這些年來的迷與思(節錄) 200
麥高登: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未來(節錄) 210

第三編:本土/混雜
引言 228
也斯:化故為新、雅俗共存:香港文學的特色與文化機制的反思 236
潘國靈:「本土」的十年變化 252
彭麗君:本土與跨本土(節錄) 262
馬傑偉:本土教學與研究的語文政治 280
羅貴祥:目無鄰人:少數族裔與香港的華人社會 292

作者简介

也斯嘗言道:「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呂大樂也同意:「香港故事不易講。」面對充滿「混雜性」和「夾縫性」的香港文化,大家不是視而不見,就是避之則吉。
本書主編朱耀偉,是本地首個香港研究本科課程──香港大學的香港研究課程主任,有見於在本地學術界中,香港研究被邊緣化的問題已達臨界點,傳承面對嚴重威脅,為要讓新一代香港研究者看到希望,以及讓香港文化和研究受到尊重,特意編選這本以「香港研究作為方法」為題的文集,重點是將「香港」變成可以討論的程式,帶動本地的不同文化實踐。
本書收錄十七篇近年有關香港研究的重要文章,共分為三部分:先按「誰的香港?」的問題啟動「香港」的不同可能性,再就「哪種方法?」探論香港研究的不同方法和角度。第三編「本土/混雜」進而考量香港「本土」,希望在「香港研究作為方法」的脈絡中瞥見變幻不定的主體身份。


 香港研究作為方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 這本書的’重要性’比較在於其對理論提煉 (香港作為方法/香港研究作為方法) 的重視, 以及在此時此刻的香港, 透過認真的 (又面向公眾的) 出版作出一種 political statement- 編者朱耀偉在其導論”香港(研究)作為方法”、以反三個編章的引言,以及編後記中充份交待了其問題意識、立論乃至思辦的方向,十分值得推敲再三。- 也因為”作為方法”的這樣的提法(?), 書中反覆會見到關於陳光興, 日本竹內好、溝口雄三、子安宣邦, 葛兆光、孫歌等人的名字及論點, 遙遙呼應著我過去幾年以來的一些閱讀經歷。- 某程度也印證了我自己過去幾年從<去帝國>的閱讀開始 (或者更久遠, 如讀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 還是雷頤? 搞不清了), 一方面回溯中國乃至亞洲的現代化歷程, 一方面橫向的了解東亞的經驗, 最終的問題歸宿還是回到香港的處境本身。近日有同事說我愛國, 有點百口莫辯之感, 畢竟我日常的言談確實開口閉口都談中國的現代化。不過正如葛兆光評論溝口雄三對中國的研究最後也是回歸日本的問題, 作為香港人我也是抱著類似的疑問想去尋找答案而已。- 輯入的文章有些讀過, 有些則沒有, 不過大部份的作者都可以說是這領域裡略有所聞的學者, 某程度上其論點也沒有太’超乎意料’。當然經朱如此編輯於一本書的框架下, 又可以引來一些新的思考與想像。- 第一編中周蕾、陳清僑的文章令人有點’出乎意料’之處。周的文章對英(殖)及美(帝)在97後的香港有大篇幅的描寫/批判, 某些文字對現在香港的’本土派’來說可能不容易接受。但了解周蕾的讀者都知道, 她對英美的批判不代表她擁抱中國的國族主義, 而更強調香港要在殖民者與殖民者間開拓第三空間。陳清僑的文章有點難讀, 勉強讀來好像是比較早去質疑’急凍香港’的處理方式帶來的問題…… 無論如何陳在香港的文化研究有開山劈石之功, 能讀到他早年的思考也是十分有裨益的。- 書中多處提到當年的香港文化研究叢書中提到的「北進想像」一講法, 並提到這觀念的提出與後來落實的落差。回想起來自己在大學後期接觸到這一套書, 而當中「北進想像」到後來陳冠中的「波希米亞中國」、馬傑偉的「酒吧工廠」是自己在追尋香港身份、文化政治曾仰望過、buy in 過的東西。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雖然‘幼嫩’,但也是真實埋身的思考與探索過程。或許這就是我的‘命水’。- 陳冠中、李歐梵的那篇<香港作為方法>之前在<是荒誕又如何>中讀過,這次再讀,仍然深刻。無法也無需重複他倆之觀點,有心人很推薦大家去讀。- 也斯寫文學那篇非常精彩,從來沒有讀過如此深入淺出介紹香港文學的前世今生,是‘科普’佳作中的佳作!- 潘國靈的梳理也是十分清楚,有點可惜他的文章發表於兩三年前,沒有觸及近一年更為尖銳的族群矛盾、港獨思潮。總體來說這本書或許因為收入的都是學術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沒有觸碰港獨的部份,殊甚可惜。- 羅貴祥從少數族裔談香港後殖民主體性的建立/拆解,理論上有點艱深,但覺得觸及了十分重要的內核部份。只好先把文章保留在案,盼望日後有能力時再三閱讀、理解他的重要性。之前讀過羅編的一本談亞洲的書,也是讀得不甚了了,只好怪自己學力未夠了。- 這本書是個重要的嘗試,十分值得推薦。近日買入<知識台灣>一書,之後會讀讀,看看兩地的比較/不可比較。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棒的文化研究读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