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饭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544220477
作者:余华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余华,当代作家。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文革时期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作了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书籍目录

一 两个童年
1 流行音乐
2 可乐和酒
3 恐惧与成长
二 生活、阅读和写作
1 灵魂饭
2 韩国的眼睛
3 结束
三 前言和后记
1 回忆之门
2 关于平等的书
3 另外一个故事

作者简介

收有“流行音乐”、“消费的儿子”、“最初的岁月”、“午门广场之夜”、“别人的城市”、“我的写作经历”、“文学和民族”、“妥协的语言”等散文。


 灵魂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还是比较喜欢他早期的那本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当时也是看过这本以后才喜欢上了余华的文字.不过这本<灵魂饭>看完后,发现有很多与以前的随笔重复的内容.唯一记忆深刻的就是他讲的让孩子听音乐的故事还觉得有趣.
  •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了这名字。灵魂空虚的时候亦需要补给,只是每个人内心所拥有的食物不同。当然只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才可能拥有较他人更多的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在余华看来,写作正是丰富心灵的过程。“文学的力量在于软化人的心灵,写作的过程更是直接助长了这样的力量,它使作家变得越来越警觉越来越感伤的同时,也使他的心灵经常地感到柔弱无援。” 身为牙医的余华,当时面对一条普通的大街想到自己今后将日日面对它的破败,内心悲哀而压抑。于是,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后,他开始了小说的创作之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为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悲哀,只是有人悲哀之后又复归于麻木,有人则是付诸于行动。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两个童年,生活、阅读和写作,前言和后记。他写到自己的童年以及在他陪伴下儿子的童年,写到了自己对于社会、阅读和写作的思考,以及一些已公开出版的小说的前言。 许多文字都有柔软的力量,让你不禁想起一些如同褪色的黄历的记忆或者发出深长的叹息。“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却是如此短暂。”最让我惊叹的一句是:七年时光,如隔桌而坐点烟的瞬间。
  •     一开始被灵魂饭这个题目吸引了,第一章两个童年里,我很喜欢可乐和酒那一篇,也被医院里的童年所感动,亲人的哭泣声竟然在一个孩童耳朵里听出了亲切~第二章里面收录的灵魂饭和光州起义那一些事,开拓了我的眼界,倒是最后一篇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里提到的欢乐让我印象深刻,第三章前言和后记,看的不是太明白,因为我一部他的作品都没有看过,只是模糊的知道活着这部电影在中国是禁片,是国外上映后辗转进入中国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原著的作者就是这本散文的作家余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能够看出此为「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的铺垫
  •     比较官方了
  •     相对于“灵魂饭”这个名字来讲,内容略失望…
  •     高中时候读的。不太记得内容了。只记得他描述他儿子被自己吓哭那段。挺有意思。
  •     音乐的那篇不错啊
  •     最近看随笔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就好比饥饿中的人嚼着一片口香糖,完全无法应付饥肠辘辘的感觉。余华是个好作家,毋庸置疑,他的散文和小说写的都不错。第一本接触的是《十个词汇》,里面的片段在《灵魂饭》里也找到了一些影子,似曾相识。或许接触一本散文也就能够囊括了他要记叙的很多事情,几本看下来,总有一遍遍炒冷饭的感觉。
  •     难逃中国作家的宿命,文笔和见解都抵不过外国的作家。没什么好看的!
  •     完全不记得写了什么,原来是一本散文集
  •     弃医从文,有点意思。余华啊,写得了小说,也写得了随笔。
  •     随笔中有几篇亮点。喜欢灵魂饭和韩国的眼睛两篇
  •     一段时间很喜欢他的书
  •     厕所与名著
  •     随性随笔
  •     成长、阅读、写作的历程,
  •     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想就像的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这样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颐着忠诚这里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偏见和缺点,但是,里面绝对没有欺骗,骗,无论是它的荣耀还是它的耻辱它都会和我们坦诚相见,让我们体验到了思维的美好和感受的亲切,我想经典作品应该是我们经历的榜样 我的心得: 是的。多读经典,少读杂志。年少读经典,少年时期就会被经典中最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带走,当他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和灵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
  •     他是用听摇滚的姿态,来听我们伟大的巴赫的
  •     不是很喜欢
  •     啊哈 我的id和这个并没有关系
  •     这不是一本很好编辑过的书,太多随笔的内容重复,比祥林嫂还烦
  •     杂文集,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喜欢音乐的写字的人。
  •     有趣的一本散文集
  •     关于老余和小余深得人心。穷也乐呵呵,有钱出国了更加乐呵呵。
  •     用写小说的笔触回忆往事,一件件事被罗列纸上,就像在八十年代的北方四合院拍最最简单的纪录片,意外的有味道。
  •     前半部写了余华和儿子之间的点点,舐犊情深,有童趣;中部写了自己的经历,让人看了感慨生命的曲折与柳暗花明;最后一部分是余华为自己作品写的序言,那些序单看有点怪,还是要和小说一起看的。
  •     最近看随笔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就好比饥饿中的人嚼着一片口香糖,完全无法应付饥肠辘辘的感觉。余华是个好作家,毋庸置疑,他的散文和小说写的都不错。第一本接触的是《十个词汇》,里面的片段在《灵魂饭》里也找到了一些影子,似曾相识。或许接触一本散文也就能够囊括了他要记叙的很多事情,几本看下来,总有一遍遍炒冷饭的感觉。
  •     可爱的父亲和儿子
  •     曾读到战栗的《土地》就是出自于这里
  •     这个散文随笔集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作者和他的儿子的事儿,也有描写儿时的经历,这些都是余华笔下人物的写作素材。从生活中找寻爱恨的源泉。
  •     细腻地描述,似乎与作者一同经历过一般。。。
  •     余华的儿子被自己拉的屎吓哭了。
  •     想起一句鼓励:读书这件事坚持几年之后,想没有收获都是很难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同龄人里读书的人真的不多,结婚生子之后就更少。所以即使你像我一样怀疑自己资质平庸也没关系,因为参赛的人太少了,你胜出的几率很大。 所以请坚持
  •     一本回忆录,两种关于童年的回忆,一段奇妙的旅程。 随笔文集读起来很轻松,也没指望能有什么感触。倒是发现了余华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大,而余华比我父亲大上许多,身边没有这代人会讲在文革时期的苦日子,唯有这些仅存的作家以童年的记忆翻开那段不堪的历史。 所以余华最好看的小说里都有文革时代的影子。
  •     完全表现出一个父亲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各种爱好与希冀的心情,最后却又无奈的接受孩子并不是第二个自己的现实。
  •     没有之前的书好看了。
  •     这本小集收录着余华大多数生活经历。喜欢余华的文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朴实,更多地是贴近生活。或许没有《骑桶者》那样的虚构,但许多故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样在文学创作中柔进自己的理解,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从牙科医生到文学作家,余华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了解现实,了解社会。
  •     从这本书开始,字里行间不再那么寒冷,有了很多的温暖。不管是灵魂饭,还是余海果,都让余华的生命里,增添了微笑和生活。
  •     不写小说的余华充满温情 但好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啊
  •     小故事,小时候的故事
  •     读到后面不想看了。
  •     曾经,很喜欢余华的作品。余华在中国文字的地位是不能否定的,只是我的阅读方向发生变化了。
  •     黑人灵歌
  •     小说序言好于短篇随笔
  •     其实就是炒冷饭的书
  •     幽默而真实!
  •     第一部分里余华分享了从自己初为人父到孩子成长的点滴,对比了自己的童年和自己眼中儿子的童年,成为父亲对于一个男人太重要了,他的确开始变得柔软,从生活到书写!散文吧,真有够散的
  •     很简单。不过不知道出这本书干啥?
  •     非常奇怪的一点是,读开篇就能知道是余华的文字。
  •     有些篇已经看过了
  •     余华说,儿子是奋斗的动力。也在该书中说到,要认真读经典。
  •     一个作为个体而非作家的余华。 突然发现无论是谁,平时拥有着多么尖锐的笔触,只要笔下出现自己的儿女时,立马变得温柔善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