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8-6
ISBN:9787100026017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页数:700页

书籍目录

修订说明
凡例
新旧字形对照表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字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我国少数民族简表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
计量单位简表
节气表
元素周期表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这个算是小学的必备工具书了。记得当年,我在无聊的时候还是把这本工具书从头翻到尾过的,囧。中学后用《现汉》代替《新华字典》,但使用到后来才发现,很多《新华》收了的非常用字,《现汉》却没有。看来,若要论基础,这个才是根本,作为广大小学生的必备工具书,它是当之无愧且值得永远使用的。
  •     新华字典、牛津初阶、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些都好眼熟啊,从小学到高中装在书包里、放在课桌上的必备系列工具书!新华字典更新频繁换过几本,牛津初阶保护较好包了书皮但书边都摸黑了,古汉语字典纸张最厚实,汉语词典和牛津高阶记不得是买盗版还是总借别人的用。现在,遇上不认识的或想不起来的更常用汉典、爱词霸或m-w等网站,经常翻看纸质工具书的年代还真有点一去不复返了:-(
  •     昨天阅读一篇讨论“相对”的文章,里面提到很多方向的概念其实相对的,无法给出绝对的定义。然后我突发奇想去查字典。发现以下结果。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第665页条“左”,第一个解释是“面向南时靠东的一方,跟‘右’相对”。第335页条目“南”为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这样就出现了互为解释的现象。我继续查,在这本子字典里“东”和“西”是按照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定义的。而“南”和“北”是用“东”加上“左”“右”的概念解释的。并且“高”和“上”,“矮”和“下”都是互为解释的。当然,我们从经验中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到底是什么方向,所以不用依赖字典的解释。可是万一我们不知道呢?那么字典不是不能够给我们这方面的解释了么?以此类推,字典中互为解释的词条还有多少呢?还是字典本身就是互为解释的呢?也许有人会说,要会查字典,首先还得学会认字呢。如果连认字都会了,方位概念自然有了。何况,我们本来就不能从字典里面习得一切,字典不是为什么也不知道的初生婴儿设置的 。我也知道这一点。不过我还是觉得,字典编写的原则是应该尽量避开“互为解释”的吧。有时候看上去没有办法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么?难道“右”的解释不能改成类似于“面对东方,立足北京,武汉所在的方向”之类有具体实例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地图和“东”的定义推出“右”的概念,再用“右”来解释南,不是相对清楚一些么?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小学二年级还不知道是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去新华书店买98年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当时捧着新的字典无比的兴奋。
      就是通过这本字典,语文老师教会我如何按部首或者字母查字。
      也是通过这本字典,班里常常会比谁查得更快。
      因为人手一本,所以常会和其他人的字典搞错,甚至找不到。于是在书的侧面,也曾歪歪扭扭写下过我的大名。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我的字典早已不翼而飞。不认识的字也无需再通过字典来查阅。查字典成了问度娘。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有时间应该把字典抄一遍,这样基础就更好。我一直没有这么做过,以后恐怕也不会这么做。
  •     lex mercator 01:12:52
    它体现了 西方几何中 perpendicular bisector 思想
    lex mercator 01:13:24
    也就是说“正交”思想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等或者对价的存在,因此才能 互为解释
    lex mercator 01:13:59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tA5AlD3p4AC&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slider_thumb#v=onepage&q=&f=false
    lex mercator 01:14:06
    看124页
    lex mercator 01:18:44
    而且实际上这都是“分割性几何”或者十字坐标几何,也就是 笛卡儿几何,如果真正提到 互补思想,那不能不说 表面上的 互为解释是不可行的
    lex mercator 01:20:09
    这也就是中国 说文解字 中 相近字义的字很少的原因
    lex mercator 01:23:18
    “公理” 实际上可以理解成 比如 互补原理(量子力学)中的 独立过程中需要的“元素”或者“起(奇)点”
  •     对,这一版
  •     小学记忆。小学时用得就是这本。
  •     哈哈哈,居然真有这个,告诉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童年喜欢看字典,都被我翻烂了
  •     哈哈哈
  •     “左”不如解释成“人心脏的一侧”…
  •     我说我有个爱好,喜欢看地图看字典。你信吗
  •     哈哈哈哈
  •     童年回忆,哈哈。
  •     这个…试问谁没读过十页八页的呢?
  •     w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by Nian Zheng,中文版翻译叫《上海生死劫》,80%看的英文版,发现中文版翻译中会删除一些内容,但是中文版后面多了个访谈记录。读到后面明白为什么会成为禁书,但是整体写的还是很积极的,对中国一直怀有希望,可以理解她的个人选择,离开中国的最后那段写的虽然简单,读起来却比狱中最艰难那段更让人心酸。
  •       真的很喜欢翻字典,尤其是一些好玩一点的字。上一本字典翻得太多都烂了,买了这一本,惊喜发现收录了很多新字,但是也简化了一些字,比如烷的通式一类的各种化学式都没了,有点小失望[还在学化学嘛[会不会把字典想的太全能了点...
  •     用了十来年,满满都是回忆
  •     启蒙第一本,把骨头插图一直当成鬼,每次翻到必倒吸一口凉气,嘶嘶嘶
  •     "面对东方,立足北京,武汉所在的方向"
    这里的“东方”难道不算互为解释的部分?
  •     这个也有~
  •       无数。。。。。。。。。。。。。。。。。。。。。飘过(竟然说;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再次。。。。。。。。。。。。。。。。。。。。。。。。。。。。。。。。。。。。。。。。。。。。。。。。。。。。。。还短,神马啊,开什么玩笑。。。。。。。。。。。。。。。。。。。。。。。。。。。。。。。。。。。。。。。。。。。。。。。。。。。。。。。。。。。。。。。。。。。。。。。。。。。。。。。。。。。。。。。。。。。。。。。。。。。。。。。。。。。。。。。。。。。。。。。。。。。。。。。。。。。。。。。。。。。。。。。。。。。。。这些字符总应该够了吧(坑人啊)
  •     补记。
  •     这个无可避免,归根到底总得默认认识一定的字。
  •     语文启蒙
  •     嘿~
  •     就是这本!我还留着呢。
  •     好东西,经典值得慢慢品尝
    我有一本83年板古老的商务印书局的《新华词典》,经典哦
  •     我家也有一本,好怀念啊~~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布基纳法索吧。呵呵。
  •       爸爸给我的东西不多……但是那些东西我都还留着……我还记得当时收到这本字典时兴奋的样子……每天把它放在书包里 每天带着他去上学 当时学习的热情高涨 总是找一些很很复杂的书去读 就是为了能多查几下字典
  •     那些心脏长在右边的人呢?
  •       这本“书”从小学就陪着我,一直走到现在。确实学到很多。记得那时还有查字典比赛,我还得了全校第一名。查字典是件很有乐趣的事。。。
  •     小时候买的好像是这版
  •     对于这本书,你能说什么呢?
  •     呀,还真有这个条目!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看到这篇评论的开头,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这句经典例句,这是在字典的附录中标点符号那一节中讲关于冒号用法的一句例句。。。
    没想到在评论的结尾真的看到了这句话~~
  •     ┳━┳ノ(°_°ノ)
  •     第10版,605页。
    “皻”是“齇”的异体字。。
    异体字比简体字简单是正常现象。。
  •     《新华字典》的评论。。。有个性
    话说那时候的字典真便宜啊~
  •     解老师接着又问我们欧姆定理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我们回答:电路的电阻等于电路电压除以电流。解老师好像对我们的回答不够满意,又接着问,电阻的定义是什么呢?答曰:电阻就是阻止电流流通的能力。解老师说,你的回答就让我糊涂了,物理中有能,有力,这里怎么出来个能力啊。这种解释叫做???(原话我忘记了,意思是指用自己解释自己)。解老师举了个例子:一个皇帝(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我又忘了)听说社会上做事要讲情面,就问一个大臣说:情面是什么?大臣回答:情面情面,面之情也。这种回答等于没回答嘛。电阻电阻,阻电也。这不是电阻的物理意义,不是电阻的解释。他接着说,欧姆定理不能算是定理,只是定义,对电阻的定义。所以书上说的不一定正确,权威也不一定正确。解老师又强调爱因斯坦那句话,脑子里不要装满的无用的垃圾。
  •     哈哈哈哈 这个小时候翻烂的好吧
  •     新华字典里每页都有不认识的字,真是学无止境呀
  •     难道楼主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总不见得要用无字天书来解释吧
  •       这个算是小学的必备工具书了。记得当年,我在无聊的时候还是把这本工具书从头翻到尾过的,囧。中学后用《现汉》代替《新华字典》,但使用到后来才发现,很多《新华》收了的非常用字,《现汉》却没有。看来,若要论基础,这个才是根本,作为广大小学生的必备工具书,它是当之无愧且值得永远使用的。
      
      
  •     看的头晕~~~~
    我觉得是类似于数学上公理的概念,无须证明,也证明不了,但人人都明白,都承认
  •     又看到了我的童年哈哈
  •     没办法,文人编的东西。他们不能理解我们认为这种释义的不好之处
  •     最近看书也经常会看到不认识的字,有些字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认识不认识。一直想着买一本字典的。
  •     前提是“东方”在字典里已经被解释成“太阳升起的方向”了
  •     最喜欢的工具书之一
  •     小学生必备
  •     幼稚园的毕业礼物
  •     I still remember when I bought this dictionary in 1998. Rigidly, it was raining and my grandpa came to the primary school to take me home. When we walked through a book store, I asked my grandfather to buy this for assistance my study. I love this book.
  •        齇,音“扎”,指鼻子上的红斑,就是酒渣鼻的渣。
      
       刚才查字典在查“甑”字的时候无意间看见这个很诡异的“齇”字。按现汉的规则,每个字后面“()”里的字为本字的繁体字,如字典所示“齇”是这个字的简体字,而“皻”却是这个字的繁体字。
      
       按理来说,一个字的繁体字的比划应该比该字的简体字的比划多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鼻”字比“皮”字的比划多多了,由此可以看出该字的简化方式并不是从比划入手而改变的。
      
       从该字条的解释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齇”是代表鼻子的皮肤上的特殊生理特征,繁体字可能在造字上更突出它作为“皮肤”上的一个显著特征,而造的这个字,而在简化字的创建中,肯定觉得它作为鼻子上特有的生理特征,应该更贴切,更能体现它的特征,而皮肤的范围就很大了,比鼻子的范围大得多,没有用“鼻”部更合适。
      
       我想造字专家当年也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改的这个字,毕竟,这是少有的一个字的简体字比繁体字的比划还多。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事实是不是这样,谨求考证!
  •     我点了有关情节泄露。。。
    要不要换个“又不合适内容”?
  •     我的第一本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影响最深的一本书
  •     哈哈
  •     这他妈也可以
  •     楼主执着。
  •       小时候,四五岁时,被逼着每个字都要抄一行,连抄了三个月,结果右手中指的老茧到现在都没消!!!!!!!!!!!!!!!!!!!!!!!!!!!!!!!!!!!!!!!!!!!!!!!!!
  •     都没有我用过的那个封面……
  •     呃…正常人心脏的一侧…
  •     这本字典看的好少,比较多的还是新华词典
  •     先有公理,再有定理,还是数学比较严谨
  •       从70年代的版本学起,一直到这个修订本,从学会用拼音、部首检字,到学会几千个汉字,从幼儿园,到工作,从查字典学别人的文章,到查字典改别人的文章——它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     xiang Xiang Yanghua shu shu xue xi !
  •     嗯 好办法 以后也叫儿子这么做
  •     被先生力荐的第一本“书”,其实很喜欢,但是这书真没读完。
  •     读新华字典,好熟悉的感觉啊,虽然很久没看了。
    那时还在上中学,我和坐在身后的同学都喜欢看新华字典,尤其是周二开校务会时,老师不容许桌上放任何书,书桌里的字典就成了我们打发时光的最好伙伴。
  •       陪我走过童年的一本字典,至今妈妈还在用这个。怀念啊,看着现在的孩子用的字典,我就想起了以前我用的这本,童年果然是难忘的啊,经典的一本字典,而且在当时来讲很实惠,性价比高。老师家长都力荐之!!!!!!!
  •     有一年夏天很长时间出不去,没有书,于是字典重头到尾翻看好几遍,当时记住了N多生僻字,怎料后来无用武之地,就都忘了。
  •     这应该是我用得最久的一本字典,手机不方便查字时最常翻的就是它!
  •     编字典也需要专业主义
  •     成语字典里面故事更多,更精彩呢
    我小时候好像最喜欢一本彩图百科字典……漂亮~
  •     实用的工具书
  •     机器语言和元数学语言都可以递归和互指,自然语言为什么不能,而且自然语言还比较人性化,没有那么严密那么多条条款款。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假想完全消除相互解释,那么解释任意一个词都要有用到解释这个词的词,假如说是用不同于A词的B词解释了A词,那么得有不同于A词和B词的C词来解释B词,同时为了解释C词又不得不引入不同于A词B词和C词的D词,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尽头,字典岂不是要做得无穷大
  •     总有人说这里面错误多,但我用很长时间了。
  •     呵呵
  •       前两天,我路过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的种类也不算多,门口垂手可得的地方整齐地堆放了一摞《新华字典》。可能是假日期间所有商家都在搞促销活动,门前到处都张贴着“半价”字样的宣传海报。我立在门前,见着海报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最新版新华字典”几个字样,不由地动了心,没多犹豫便掏钱买下一本。
      
      想想家里的字典差不多也能有十多本了。大小不一、封面不尽相同的《新华字典》差不多就能有五六本,再加上各类《成语词典》、《英汉词典》、《反义词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加起来接近二十本左右的样子。至于这么多字典是何时何故流落到我家里,则难以一一记得。隐约想到是由学校统一购发、父母为我买来做礼物、向别人索借忘记奉还等等,应该差不多尽是此类渠道,不一而足。不过这里有一点相同性,就是没有一本字典是我自愿买来的。至于现在我为什么鬼使神差地买下一本《新华字典》,我也难以理喻,或许是见到了“最新的”字样就想抢先占为己有的欲望所驱吧。
      
      事实上,这真是一本“最新的”《新华字典》。红色封面上写着“新华字典第10版”,出版日期为2004年1月,掐指一算,也不是很遥远。我粗略一翻,发现当中还真有不少字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立刻我便来了兴致,冲泡一杯咖啡,靠在椅子上细细咀嚼着这本巴掌大的似熟非熟的半价商品。
      
      发现无数生字的感觉,长大后这还是头一次。突然间我有了一种文盲的自卑感。但换句话说,这些生活中不曾出现的陌生汉字仿佛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无比新鲜的世界。有些字甚至达到了我仅知其为汉字不明其音意的程度。比方说:“艽jiao”字,若平日里看到,必习惯性地读成“九”不可,更加哪里知道此乃一种根可入药的草本植物呢。如果大街上开着一家“艽专卖店”的话,我必好奇进去一探究竟,或许见到原本不过是一些花花草草、中药类的东西而大失所望也未可知。如若告知朋友没准还会闹出更大笑话,“NG(好酒之徒),今日我在街头偶遇一处‘九’店”,“酒店,哪里哪里?快带我前往。”恐怕便是这种效果。字典里的图片也颇为有趣,几乎都是与人体有关的,像“人体骨骼”、“人体内脏”、“牙齿纵切面结构”等。这些图片描绘得通俗易懂,且带有各部位的注释,远比自己照镜子的时候看得通透。想想满大街行走的无一不是此等构造的生物,顿觉生命简直是个奇迹。还有,字典后面的附录更加有趣。就拿“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来说吧,东帝汶是个怎样的地方?布尔纳法索具体又在地球哪个部位?列支敦士登只有三万多人口会不会总有近亲结婚的事情发生?皮特凯恩群岛(英)会不会现在也有人像我一样拿着一本英语的字典在傻乐?总之,趣味多多。想到这些,我不由忍俊一笑,从没想到阅读字典竟会有此等乐趣。
      
      很可惜小时候没能体会出这等乐趣来。那么以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字典有这等好处呢?有些事情就算长大了之后想起来也是感觉怪怪的。小时候上学时,每每开学,老师总要建议大家买学校推售的工具书,字典便是其中一种。没办法,硬着头皮回家找家长要钱,每次总会听到这么一句,“不是已经有很多字典了吗?”最后还是会拿到钱,往家背回一系列连翻都不会去翻的字典。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乖儿子,知道我给你买了什么礼物吗?”“变形金钢。”“就知道看动画片,不好好念书。看,我给你买了一本《成语词典》。怎么样,喜欢吗?”“……”很难保证这本《成语词典》不被束之高阁。那时候真搞不懂大人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难道在他们的世界里就想不出有吸引力的东西吗?最受不了的是过后经常会被突然问到“告诉我,半途而废之句成语怎么解释?”实在是想不通,大人恐怕便是这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不过我还是挺后悔那时候没有认真看字典的,如果早发现其中乐趣的话,或许生活也不会因此而像现在这样了无生趣了,为了买房结婚而省吃俭用地工作攒钱,若结了婚有了孩子还要考虑养育下一代的问题,没准也可能买本字典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好可怕的现实……
      
      总之,字典还是大有看头的。不信?你也买或借来一本商务印书馆的第10版新华字典,翻到第661页,上面写着“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字典可以为我们指明前途,还好说没有看头吗?
      
  •     逻辑学是先有逻辑再有逻辑学的
  •     基本同意沙腿。我补充两点:
    1,互相定义和互相解释是不一样的,循环定义是不允许的,而解释就没有这么严格。
    2,概念的末端本来就无从定义。我想起何兆武《上学记》里记载的他小时候的几何课本对“点”的定义:“今有物焉,无以为名,称之为点。”这也许就是对“点”最科学的定义(就是没定义)。
  •       大概是他用过的吧,就是这本。。现在估计也破旧不堪了。里面有许多词汇都残留着阶级斗争得影子,虽然当时不大理解,长大后,再想想就明白了。
  •     字典
  •     我七八岁时貌似也这么被虐过。。。
  •     好
  •     论那些年反复看过的书ˊ_>ˋ
  •     人手一本系列
  •     这种现象在语言学里叫做“延异”,德里达认为人类的句子的含义只能在特定的情景和句子中作短暂的停留。
  •     满满的政治工具,几乎是把优美的中文世界连根拔起,再栽上一个水泥桩子代替故乡。当人们只会说《新华字典》里的新话还引以为豪的时候,一个可怕而丑陋的世界就诞生了!就其本质而言,视大洋国的真理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     哈哈,有趣
    喜欢有趣或擅于发现趣味的人~
  •     98年正字法才是文化人的正字法。
  •       当我的家庭不给我教育的时候
      当我的渴求变得很自然的时候
      当我的水平还不睡那样高的时候
      当我对5000年的文化还是很抽象的时候
      是她寄予了我第一缕曙光
      带我走进了知识的门槛
      简单易懂
      影形不离
      真的感谢你
      让我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       
       昨天阅读一篇讨论“相对”的文章,里面提到很多方向的概念其实相对的,无法给出绝对的定义。然后我突发奇想去查字典。发现以下结果。
      
       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第665页条“左”,第一个解释是“面向南时靠东的一方,跟‘右’相对”。
       第335页条目“南”为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
      
       这样就出现了互为解释的现象。我继续查,在这本子字典里“东”和“西”是按照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定义的。而“南”和“北”是用“东”加上“左”“右”的概念解释的。并且“高”和“上”,“矮”和“下”都是互为解释的。
       当然,我们从经验中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到底是什么方向,所以不用依赖字典的解释。可是万一我们不知道呢?那么字典不是不能够给我们这方面的解释了么?以此类推,字典中互为解释的词条还有多少呢?还是字典本身就是互为解释的呢?
       也许有人会说,要会查字典,首先还得学会认字呢。如果连认字都会了,方位概念自然有了。何况,我们本来就不能从字典里面习得一切,字典不是为什么也不知道的初生婴儿设置的 。
       我也知道这一点。不过我还是觉得,字典编写的原则是应该尽量避开“互为解释”的吧。有时候看上去没有办法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么?难道“右”的解释不能改成类似于“面对东方,立足北京,武汉所在的方向”之类有具体实例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地图和“东”的定义推出“右”的概念,再用“右”来解释南,不是相对清楚一些么?
  •     小学生人手一本
  •     是的,这个不叫互为解释,照你这种理论,那什么都是不可解释的,每个传达信息的符号都必须被解释
  •     记忆中,小学一年级时买的字典使用时间最长。还有一本不知是第几版的,老的都掉了皮皮。字典在学生时代可谓功不可没,现在读的次数极了。但是却读的兴趣很大了。旧象楼主说的一样。
  •     仅以此纪念我的小学
  •     哈哈居然还有这个。。我哥用完传给我的。。
  •     哈哈哈哈哈
  •     疼—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