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12
ISBN:SH10109-1442
作者:[挪威] 海雅达尔
页数:244页

内容概要

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1914年10月6日-2002年4月18日)挪威的人类学者、海洋生物学者、探险家。他因为乘坐一个仿古的木筏康提基号,从秘鲁卡亚俄港到南太平洋图阿莫图島的4,300海里 (约8千km)的航海而名动一时。

作者简介

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他们的祖先太阳神――康提基带领自己的部族,从大洋东岸乘坐木筏,追随太阳移动的方向,漂洋过海……受此启发,挪威人类学家、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和五名火伴坐上一艘以太阳神康提基命名的原始筏木木筏,从秘鲁出海远航,横渡太平洋。旅行途中,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与各种海洋生物为伍,领略了广阔太平洋上的美丽风光。


 孤筏重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以下是我2002年的一篇旧文。与海雅达尔有关,曾在西祠发过,也曾在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22852/下发表,今晚看看,也许发在这个地方更合适。因为我原本读的就是这本书,海子自杀卧轨时带着的,也应该是这本。    -------------- 2002.4.21    挪威人海雅达尔辞世    在网上转悠,发现三天前(4月18日),挪威的航海家托尔•海雅达尔(Thor Heyerdanl)在意大利去世了,享年87岁。他是我敬佩的海上的行者,他写的书《孤筏重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是一本有关行动的了不起的书。自然,更有力、更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他的充满想象力的行动,而不仅仅是他的文字。    知道海雅达尔的名字和他的这本书,是因为海子。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身上带的四本书中,有一本就是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我是在93年的冬天捧起了海子的诗歌,也因此在那个冬天知道了海雅达尔这个名字。可是直到大约97年的春天,我才在家门口的旧书摊上遇见了海雅达尔写的这本朴素的小书。于是赶紧买了下来。书写得流畅自如,我很快就看完了:在1947年,年轻的海雅达尔行动上那无比的想象力,和果决,和自信,和不顾一切的激情,让50年后居于地球一隅的我热血沸腾。    《孤筏重洋》记述了1947年海雅达尔和五位同伴乘木筏横渡太平洋的壮举。海雅达尔在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考察时,研究了那里的文物遗迹和民间传说,以及辽阔的南太平洋的风向、潮流,最后他确信: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土著居民的祖先是来自拉丁美洲的古代印加人,他们是在公元5世纪横渡太平洋到达那里的。海雅达尔的理论遭到了权威们的忽视或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是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的。    但是年轻的海雅达尔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于是,他在获得了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后,到安第斯山区的原始森林里砍伐了9根大筏木,并且摹仿古印第安人木筏的式样,建造了巨大的木筏。海雅达尔为他的木筏起了个令人敬畏的名字——Kon-Tiki——依据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土著居民的古老传说,Kon-Tiki是太阳之子。我们确实可以从这个名字看到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们和“太阳的子孙”印加人之间的神秘传承。1947年的4月28日,Kon-Tiki载着海雅达尔一行六人从秘鲁下水漂洋西去。101天后,Kon-Tiki横渡了四千多海里的洋面,终于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荒岛上靠了岸。海雅达尔因此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证明了古代的印加人是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的。    海雅达尔是在距离他55年前开始自己壮举的日子还有10天的时候去世的;从被查出得了脑瘤到离开人世,一个月的时间还不到。我愿意相信,海雅达尔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十分的满足和自在,就象他55年前离开南太平洋的西海岸,准备前往四千海里外的群岛时一样。好象确实是这样——据说,海雅达尔是在睡梦中平静地辞世的。
  •     海牙达尔和他的伙伴们,乘着一只木筏漂过了大洋。这像极了一个隐喻,整个人类,文明,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星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跟那支大洋中的木筏又有何异?只怕是更孤独更渺小更寂寞吧?人生存于世,总有问题,总要烦恼。于是便有文明。我们认识的世界是真实的吗?真实本身又是什么?知识有没有边界?有比知识更高的认识吗?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牛顿说,知识就像一个圆,所知的越多,面对圆的边界外的无知也越多。在生存的道路上,风暴和阳光一起袭来。于是有人笑了,笑自己也笑别人,笑人的无知狂妄愚蠢,也笑人安逸快乐挣扎。笑的人常以为自己悟了,只是,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笑这件事也很好笑的。也有一些人痛苦,为我们血腥的历史和黑暗的时代,为我们经受的风暴和深彻的隐忍。这些人(常常是不自觉的)把过分的重荷负于肩上,他们有些因坚强的忍受力和自我救赎走了下来,有些半路逃离了人生。关于这个世界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传统叫形而上学。它在希腊人和德国人的手里,尤其闪着耀眼的光辉。柏拉图的洞喻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一群奴隶被绑在洞里,从生下来便面对洞壁,身后的火堆将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奴隶于是以为这墙壁上的影子便是世界。终有一人脱了束缚,看到身后情景,他才知道,火堆和洞穴就是世界。然而如果他又能来到洞外,在适应了刺眼的阳光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天空与大地,光与风,盈满万物的才是世界。然而如果这个奴隶回到洞里,意欲将这激动的发现告诉同伴时,这些人又有多少可能相信他呢?只怕他将被驱逐甚至杀死。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就是唯我论与唯理论。所谓唯我论,意指由主体出发去看待世界,将存在者理解为对象和客体。所谓唯理论,意指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划分。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不过是表象,表象之后的本质才是真实的,永恒的。西方的思想在今天统治了世界。倒并不是因为西方的思想优秀与否,而是因为做为西方思想嫡传后裔的科学与技术引领了世界秩序。相随而来的弊病也统治了世界。一些表面的东西人人都看得到,比如环境污染,流行文化、广告和商业侵蚀,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疏离,越来越规范的法制和社会体系反而成为个人自由的囚笼......作为科技文明的追随者,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土地上也愈演愈烈。西方人早就在为自己的问题寻找出口。典型的代表是存在主义,或者说实存哲学。实存哲学,说到底,始于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始于作为主体的个人,面对世界之空虚与意义之缺失所做的沉思与冲撞。萨特于是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海德格尔对此不屑一顾。究其原因,是因为海德格尔意识到,现在社会的弊病的根本根源,来自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主客对立,对象化的思维方式。一切存在者不过是主体的对象,是主体的对立面,是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的工具和手段。康德曾说,人只能成为目的,绝不能成为手段。他显然没有想到,正是他从事的事业,他满怀严肃的激情的对人类主体地位的肯定,最终使得世界中的一切存在者都成了手段。人道主义,说到底还是一种主体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作为人类中心主义,萨特也走的不够远。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而雅斯贝尔斯说,实存哲学中一旦出现了任何关于人的存在的知识,这门哲学将立即死亡。萨特的意思是对形而上学中本质先于存在的思维方式的颠倒,是说人的存在是一种被抛状态,是人必须接受的事实,人必须在存在的过程中去构建其本质。而雅斯贝尔斯是说,如果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去尊重人,就只能放弃任何关于人的知识和言说,因这一切只能限制了人。尽管海德格尔没有明言,他一定意识到了,整个《存在与时间》依旧是一种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极端的主体主义,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极端表现。因此他后来要找一条真正的走出形而上学范畴的路,他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去寻找灵感,到诗与思中寻找宁静,到艺术中寻找拯救。不管海德格尔这条路走的如何,不管他终究有没有超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他都给了我们巨大的启示和鼓舞。现代社会让我不安的倒不是那些腐朽与异化的事实,而是,人们根本性的麻木。墨西哥的诺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有一点说的很好,就是关于时间观念的问题。现代人根本上认为我们是进步的,是向前走的,美好的生活在未来。因此全世界的人鼓足了劲发展、努力、工作,要到未来去,要占领先机。人们以为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欠缺反思,而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发达,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建设经济,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所有的问题都会在未来解决掉。另一点就是,时代越来越容不下思想者。这些大师们以早有言明,就是现代社会根本上不需要思想者,需要的是作为功能和要素的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人力资源。教育机构不过是这些功能和要素的生产车间,它与生产玩具,生产食品的车间没什么不同。如果非要找出不同,那就是一种车间生产玩具和食品,一种车间生产能够生产和消耗玩具和食品的人。今天,我们都已经被强迫拉上了西方思想的车道,西方社会产生的问题无一不在我们的社会重演。可是曾经,我们还有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在我看来,这是在是一个卓越的宝库。可惜的是,今天搞这个行的人,大多对于汲取和创造一无能力,二无兴趣。他们的兴趣是争辩究竟是西方人的东西好,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是要全盘西化,还是要重回儒释道。总之,搞一些似是而非口水仗,不干实事就是了。我最近在想的是,我们这样的社会究竟会走向哪里。海德格尔痛斥,科学不思。但是科学的确更新了人的视野,而且很多研究也的确揭示了自己的局限。翻翻量子力学就知道了。现在量子力学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对物质的观看改变了物质的存在状态。这看上去是一个多么唯心的观点啊。物理学的研究者早就意识到,物理学家无法寻找到万物背后真正的真理,他们不过是描述事物,给出局限性的解释。老子说,道者,反之动。我们今天的道路是否终有一天会走到一个极限。是否在那个极限之后,人类才会迎来最后审判,或者是折身而反走上另一条路。
  •     20多余前的某天,我是在上小学,抑或是刚刚升入初中已经忘了。在明姐的家里偶然翻得一本书,蓝色的皮子上有大海、小船和正正印着的四个字:“孤筏重洋”。那时我正是个什么都看的书蟑螂类型。从自然辩证法概论、UFO调查报告直到清宫秘史、新婚生活指南之类一概逃不过瘦弱少年的好奇心。这本小小的故事书,当然只当一碟小菜式的打开看了。只不过这碟小菜在我后面的生命里,留下了无数可资回忆的片段和时时激荡胸怀的冲动。籍着它,我第一次走进了南美和东太平洋。高耸入云的火绒树,干透了很轻,反而不能做筏子;战争中失败的战士,头颅被割下来,巫师填进了药,放在太阳下晒,最后变成只有猫头那么大;早晨起来,海雅达尔蹲在筏子边缘大号,被跃起的飞鱼击中屁股;南太平洋上的暴风雨下,筏子一次次面临解体的危难……然而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浪漫和勇敢。是为了证明他关于古代人类迁徙的观点。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可以有人通过无动力航行的方式从太平洋三大群岛抵达南美。那么他说,我去做做。最终,他完成了波利尼西亚到秘鲁的无动力航行,证明了古代波利尼西亚人是可以有机会抵达南美洲。但,也只是证明有这个可能性。他的观点还是无法成立。不过经此之后而写下的小书孤筏重洋,却轻松登上美国畅销书榜,收到的版税,已经可以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继续进行人类学研究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又何等浪漫而勇敢!这种浪漫和勇敢,20多年来,总是会突如其来的汹涌起来,在我疲乏欲睡之际,对我说:“起来,你的生命在远方。在丛林和阳光里,在海风和湖水里,在山顶上茫茫漫过身体包围着你的云雾里,在星星和萤火虫看着你的夜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奇幻之旅
  •     写了这样多,是为了使人印象深刻,也为了有趣。
  •     很了不起,各种意义上。让人不安分的故事。
  •     伟大的理想主义排排渡海而来,拜。
  •     从各版本的出版时间上看, 上学时在图书馆中看过的应该是这个版本. 一叶孤舟在无尽的海上, 你无法预期会否重见大陆, 而当风暴来袭时, 也无人施以援手. 海是如此令人敬畏.
  •     看得我心潮澎湃,但还没到去大海上坐木筏漂流四个月的程度~~
  •     地坛书市淘到的
  •     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挪威的一个年轻学者,提出了位于太平洋中心的波利尼西亚岛上的最早居民是从秘鲁漂洋过海而来的理论,但是没有人相信,为了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他伙同另外五人一起乘坐筏木木筏从秘鲁出发,历时三个多月,横渡太平洋到达波利尼西亚岛。读这部书的时候我总想到少年派,虽然情节不像后者那样奇幻,但真实的故事着实令人惊叹,乘坐木筏在海上漂流所需要的勇气是难以想象的。偏执狂改变世界?
  •     佩服他们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行为显示了现代探险的意义,那就是不仅仅探知未知的世界,更是为了重现那些远古的记忆,并且认识自身。
  •     精神可嘉,但书是真没什么好看的。
  •     电子书相当不全,而且疏漏的很奇怪,好在图书馆借到了。要动用所有的想象力呢,最近总是做关于水和船的梦。
  •     “是的,你好!请你和我们多住些日子,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回忆,这样,就在你远赴他乡的时候,我们也能常在一起。你好!”
  •     必须五星。太好了!用句套话:读完后,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啊!
  •     最爱
  •     历尽艰辛,孤筏重洋,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一个学术观点,随着冒险旅程开始,作者为人越加对古老文明产生敬畏,生动的记录,带读者身临其境经历海洋风景,真理的探寻需要勇气和智慧,充满了艰难困苦,但也会给你带来巨大心灵上的满足。
  •     胆太肥了!
  •     不要多说什么,就这样出发吧。
  •     我…就是想知道…鲨鱼肉到底是什么口味的
  •     老爸推荐的这本书,就是这本,封面一模一样。读了很多次,受益匪浅。
  •     超好看,连看了三遍!!!!!!!!!!!!!1
  •     一场行动
  •     这是一本正能量爆棚的屌丝勇敢者逆袭的故事,同时也是一篇资料丰富的太平洋人类学海洋志和波利尼西亚民族志的范本,不知道海子为何看着这么阳光的书还能去卧轨,这本书不仅有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还有反抗权威的坚强斗志,各种励志,是很催人奋进的励志书!
  •     这不是船,是排排。 特别激荡人心,从决意到准备,再到航程,无处不在的困难险阻。 有心的话有什么做不成呢。
  •     很美很幻想的真实
  •     特地买了这个版本的《孤筏重洋》,书上还贴着图书馆的标签,从书上的印章中只能辨认出是北京的某个图书馆。但扉页上的借书单还是空白的,或许在我之前还没有人看过这本书。
  •     孤筏重洋在中国受到一些追捧的原因肯定不用多说,但有人把他提高到与圣经一个档次就有点夸张了,在我看来这种“探险”类小说受部分人的欢迎是必然的,这些人患的痼疾就是身处的这个年代所患的痼疾
  •     《孤筏重洋》,挪威海雅达尔著。该书原名康铁吉,此处省略若干字……海雅达尔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造了一只木筏,约了5个朋友,在1947年4月从秘鲁飘海西去,历经三个多月,横渡四千多海里,抵达波利尼西亚群岛。康铁吉,是人名,也是神名,是传说中第一批到达波利尼西亚的人群的领袖。海雅达尔的木筏也以次命名。为了真理,哪怕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去论证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可敬可佩! 全书244页,除了简单交代行程的起因,其它都是在波涛翻卷的太平洋上,对于各种艰危险境、奇妙大自然栩栩如生的描写,有时惊恐万状,有时乐趣无穷。 这本书是李治中老师赠送给我的,定价0.60元。阅读体验是非常愉悦的。获得该书的过程,以及与小伙伴们一起挑战一天阅读一本书,增加了这次的阅读体验的愉快!
  •     “是的,你好!请你和我们多住些日子,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回忆,这样,就爱你远赴他乡的时候,我们也能常在一起。你好!”
  •     好棒!
  •     活着比什么都好;如果死,就要死得像帆索上的绳结那样。
  •     30年之后重看,康铁吉-横跨南太平洋,依然前行
  •     第一次看是在《少年科学画报》的连载,深深的吸引了我,多年后终于在图书馆借到书。也许日后对户外运动的喜好也就从最初的心动引发。我决定买上一本,送给女儿看。
  •     用最原始的方法渡过了最大的海洋!
  •     我们荡起双桨,木筏漂在咸咸的鱼汤上。疯狂热情又幽默的历险故事。
  •     大学时看的,非常棒的书。
  •     海子自杀时所带之书。看了txt。
  •     完美之作!完美!
  •     令人羡慕!不过一个娇生惯养的我的确没有资格亲眼见识此等美景
  •     我们都是漂浮着的筏木。。。。我们都可以成为康铁吉
  •     海上的生活写得蛮有意思
  •     和电影比更加平和一些,电影中好多惊险且不合理的桥段书中都平淡的带过。阀木和发报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真好呀真好呀,乘排排出海。
  •     年少时读的了,很赞。
  •     科学止步的地方,想象力起航了!
  •     在生存的道路上,风暴和阳光一起袭来。于是有人笑了,笑自己也笑别人,笑人的无知狂妄愚蠢,也笑人安逸快乐挣扎。笑的人常以为自己悟了,只是,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笑这件事也很好笑的。也有一些人痛苦,为我们血腥的历史和黑暗的时代,为我们经受的风暴和深彻的隐忍。
  •     想起长江漂流
  •     学前专业的人儿学了挪威的学前教育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能有这本书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人文背景会折射出一个国家的风貌。教育很重要。教育理念是基础。
  •     重读奇书,重温青春。
  •     大学时看过,感觉不如《瓦尔登湖》,为什么海子会带着这本书死?
  •     书里写当时的秘鲁的森林里隐藏着原住民,他们将捕获的敌人首级敲开一个口子,将头骨小心挖出,填充热沙,这样这个首级就会变成猫头那么大,而五官及死前的表情都保存的完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