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他,爷爷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48804
作者:王健壮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王健壮,台大历史系毕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曾任《仙人掌杂志》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政治记者、专栏主任、采访主任,《时报杂志》社长兼总编辑,《时报新闻周刊》总编辑,《新新闻》总编辑与社长,《中国时报》总编辑与社长,博理基金会执行长。
出版《我不爱凯撒》、《看花犹是去年人》、《我叫他,爷爷》等书。现为世新大学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序一:《中时》的味道/许知远
序二:那一段我们在眷村的青春岁月/张力
自序:寻父图
【辑一】 以父之名
证书
离家
照片
那把宝剑
黄豆芽
油行
雨衣
坡地上
爷爷
雨中山樱
旅行
沉默
那碗面
等待公车
南下列车
那两句话
最后的夏天
永和那个家
陌生的父亲
初一旗津
最后的眼神
【辑二】 新天堂乐园
黄浦江上
刘庄女儿
夫天下事
姐夫
风雨当年
匮乏年代
我们俩
芭蕉花
铁凳子
笼中鸟
菩提树下
城门洞
城墙上
新天堂乐园
那三年
【辑三】 记忆捕手
奖状
青春年代
水草田
记忆捕手
海明威与蚊子
遗珠
四把火
小秘密
狗不理坡
火成岩
四〇七宿舍
日记梦
剪贴簿
穷故事
送你到彼岸
附录 天宁寺闻礼忏声

作者简介

许知远撰序推介
台湾重量级新闻人王健壮怀念父亲的感性之作,获2013台北书展大奖
本书是王健壮于《中国时报》“三少四壮集”专栏回忆父亲的文章集结。
方正不苟言笑的父亲,四分之一的人生在战火中流离,每一天都被死神从背后追赶,这段从对日抗战到国共内战、历史中一个微小军人的亲身见证却从来不曾在父子之间交谈过,平凡的存在彷彿不存在。直到孩子出生,父亲升格为爷爷,两代人的疏离才逐渐化解。
父亲去世十二年后,王健壮终于鼓足勇气,尝试着从一小块一小块的记忆碎片中,拼贴出父亲一生的图像;五十篇故事,穿梭时空,寻寻觅觅,最终所得,仍只是一幅残缺未全的寻父图,以及,一部人子忏悔录。
德儿出生那天,我从医院打电话给我父亲:“老爸,你当爷爷了!”一个月后,他只带了一个行军袋,里面塞了一床棉被和几件衣服,搭火车到台中住进我租的一间透天厝里,开始扮演他一生最快乐的一个角色:爷爷;但他这个角色只扮演了十八年,太短了。 ——王健壮


 我叫他,爷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筷子兄弟有一种颇为感人的歌,叫做《父亲》,每次和朋友们去KTV,总有人要扯着嗓子吼这首歌,往往在刚听到开头的时候,我就会打开包厢们,去趟卫生间或者只是随便转一圈再回来。  父亲去世之后,我从不跟人提起他,甚至不愿意去亲戚家走动,不愿意看任何父爱话题的影视剧,连一首歌,都不愿意去听。  王老在这本名为《我叫他,爷爷》的书中第一节说到,在他的父亲去世整整十二年后,才有勇气打开父亲留下的手提包,开始一点点检阅他的父亲过去一生的足迹,开始叙说自己对于父亲那埋藏多年的爱与想念。  他说:“这么多年来不是他从我身边走失,走失的那个人其实是我,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文字的牵引下,一步一步一寸一寸地尝试再走回他的身边。”  做了一辈子记者,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的王健壮,要等到整整十二年之后,才有力气去循着父亲留下的物件和过去的回忆去一点一点尝试走回父亲的身边,去给那个已经逝去但是在记忆力依旧鲜活的父亲,一个结实而有力的拥抱。  王老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是曾经皖南县城的地主家的二少爷,是抗战时期的国民军官,是仓皇撤退到台湾后面临生活的困顿突然无所适从的眷村人。他曾经走过千山万水,曾经在烽火战乱中历经生死和离合,曾经做过富贵闲人,也曾经为了养活家人在生活的磨难中渐渐失语。  这样一个父亲,从子女们的关系,从来都不够亲近,他只是默默承受着自己人生路途中的大起大落,默默地为了家人的温饱和生计而疲于奔波,过往的那些宠辱,在他自己,早就已经不愿意再回想,亦不愿意提起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在王老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的真实而动人,他在下雨天大树下静静等着自己的身影,他吃的那碗面,他在盛开的樱花树下照的那张照片,他在年老后日渐衰弱的身体,他一日比一日愈加沉默和惘然的表情,他见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时绽放的没有任何遮拦的笑脸……如同是一帧一帧缓缓掠过的影片,有着悠长的镜头,随着一首忧伤的旋律一点一点在读者脑海中浮现、沉淀、记住。  作者的笔调并不哀伤,可是我看着,却几乎几次落下泪来,或许,这世间,最令人动容的,从来不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而是这最平常的感情,最平凡的思念,最平淡的生活。
  •     很疑惑,名义是父亲,为何会用爷爷来称呼。看完此书,才知晓作者之用意。作者的父亲出生在小镇是荷锄一生的地主之子,本是“家祖耕读为业”却跨过铁桥,一步一步穿省越县跋山涉水成了荷枪军人。十年之后重返故里,老家虽劫后犹存,却也被战火毁容拆骨,靠祖荫庇护找了个教书活,以为可以平淡度日,再也听不到枪炮声呼啸而过,也不必在黑夜中亡命行军。然世事无常,以国民革命军上尉军官退伍归乡的父亲成为了新四军的追捕对象。为了逃离共产党他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去到台湾。从此不曾回过祖国大陆。“我半生宛若失语的父亲,在的时候仿佛并不存在,而他就像家中的空气,或站或坐,多是无言,也像家中任何一件摆设,走过去,可以不碰到他。”这是作者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作者一直以为是父亲的性格使然,直到多年后,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个孤独的人。而这孤独多是因为战争所导致的。参加过战争的父亲,经受过几万里路的颠沛流离,见证过多少人的生离死别,才将那热血青年变成了如今的淡然内敛。早夭的兄长,好像带走了父亲部分生命,虽然他依然还有六个子女,但他的父亲角色却始终很淡也很远。他跟余下的兄弟孩子之间好似总隔着一层难以言说的什么东西。年轻时,作者对父亲的沉默与孤僻茫然无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后来每次面对父亲的莫可言喻的沉默,却时常感到锥心之痛,因为成年以后,作者才体会,父亲的沉默是因为他相当的不快乐。而作者对于那么多年不快乐的父亲竟然一无所觉也一无所知。好在,父亲也许不是一个快乐的父亲,但却得以成为一个快乐的爷爷。作者的儿子德儿从出生之日起诸般琐事便由父亲一手包办,从婴儿时期到幼儿园,父亲将很多的习惯潜移默化的转嫁到了孙子的身上。比如德儿至今不爱吃鱼怕刺,因为爷爷常年喂他吃鱼时早把鱼刺处理掉了,他至今爱吃苹果,因为爷爷当年每天都帮他剥切苹果等,作者总是能在儿子的身上找到父亲的影子。通过儿子,作者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四十四年父子情,他叫了二十六年老爸,此后十八年他称呼父亲爷爷,因为爷爷是他最爱听到的一种称呼。隔代的爷孙情比父子情,更亲也更浓。在作者的笔下,我读到了一位深受战争洗礼而离乡背井孤苦终老的内敛老人,也读到了对父亲满怀愧疚深深自责的悔恨儿子,八十而逝,四十载都成断肠史。如今也只能在文字的牵引下,一步一步一寸一寸尝试留住那个在生命中永远离去的身影。
  •     对于父母和子女来说,最大的困惑应该是:时间都去哪了?对于父母,困惑的曾经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怎么转瞬间就长大成人,不再需要父母的呵护,建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对于子女困惑的是,曾经满怀激情意气风发的父母怎么就突然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提兜菜上五楼都需要歇三歇……对于时间,我们总以为它只从自己的身上划过的比较快,而对我们深爱的人比较宠爱,相对客气很多。我们总以为我们还有机会,结果惊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的更多的不过是回忆里只言片语的欢笑、一大堆来不及弥补的遗憾以及长久不变的困惑“时间都去哪儿了?”作者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有,许多人都有,只是意识到的早晚。意识到人则开始各种弥补大业,好吃好喝奉上,大把时间空出,一心一意弥补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在亲密的子女/父母身边的缺席。问题是,这么做,真的就弥补了吗?我那位新养了孩子的同事是这么说的:孩子两个月的时候刚学会抬头,你不在身边,就没办法体会他刚学会抬头时候不停地抬起自己的头四处看的激动小模样;八个月孩子会爬了,你不在身边,你不知道他第一次开始爬是看到了什么想要的东西兴冲冲地爬过去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无法重现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这是花多少钱,后来怎么精心地照料都无法弥补的缺憾事。央视最近用来宣传孝心的公益广告:别让孝心成为等待,被无数网民吐槽这位妈妈把自己的一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在等孩子怎么样,自己才能享福了,也有人质疑这是国家准备逃避为养老负责的潜台词。是与不是,无从考证。也无论这段公益广告的立意如何,宣传语“别让孝心成为等待”真的戳中我心,鉴于我想说的并不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心,这里不如简单说“别让对方等待”。想要多陪陪父母,就从现在做起吧,哪怕你在千里之外每年只年回家过个年,平时多打电话,天冷提醒加衣天热招呼避暑也是一种陪伴;走在大街上看到某件东西想起某个人,如果能力允许买下来送给他吧,那么就挑个时间约他一起来看吧;感激前辈对你的栽培,心念有召一日一定要报答对方,不用等到别人虎落平阳,趁现在真诚地道声谢,尽自己可能地去回报对方就好……消减等待的时间,就是消减我们内心的遗憾。或许有人说,愿非所得,得非所愿,我做了未必对方会满意。不是还有一句话嘛,但求心安。如果不去做,怎么会知道对方“得非所愿”呢?我不知道做了对方会不会满意,但是我知道不做估计会一直困惑下去。妈妈说,凡是执念皆是心魔。如同我珍藏的那张照片,花人树皆不再,无论我多么心心念念都不可能再找回昔日的情怀。这些年我看到成树的蔷薇花都忍不住去拍,遇到龙凤胎的孩子都会觉得莫名的亲切,但是心底都知道,这不是那棵花树,这也不是那些人。如果要给这本书打星,我会打四星,扣除的一星因为作者意识到的太晚了,虽然做出弥补,虽然著书立说以滋长久的怀念。但,这真的不是我赞赏的,也不是我会鼓励的。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推荐的,那惟愿其他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用心,不要犯和他一样的错识,等到只能用爷爷的身份和自己的父亲亲近的时候,才开始亲近。飞熊说这本书他会再读一遍,而对我来说,这样的提醒本就多余,同样的错误犯过一次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基本上是想做的事情越快越好,基本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机会。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很多年后想起一个人。
  •     以小见大的国民党历史。作者叫健壮,可是好生感性的男人。
  •     2014年1月27日购于深圳西西弗
  •     第一部分4科星,对于老爷爷题材的没有抵抗力;后面的有挺多看头不大
  •     若有音乐 哼我爱听的那曲 若有醇酒 斟我嗜饮的一杯 也许为我出薄薄的诗集 但不必写长长的序 若有久别的朋友来寻 请转告他们我去哪里 此后可有人间的消息已无妨 我只是挂念你
  •     单篇来看颇有朱自清《背影》的意味,但是作为书来说则太显凌乱而重复。
  •     叫爷爷原来是随孩子叫,也就是写的父亲。其实父亲是个沉默寡言得几乎没有故事的人,看完了仍然是这样的感觉。我倒是更喜欢第二第三部分讲童年眷村生活和青年时期台湾文学的部分。看完对高雄左营充满了向往~
  •     与父亲老去的那些年岁朝夕相伴的生活细节,读来真是揪心又惊心。子欲养而亲不待固是可悲,那些相伴却未竟之心更是悔恨。
  •     人改变不了时代,而时代则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     他父亲在雨天骑自行车去学校给他送伞那篇很感动,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     一颗星给装帧、一颗星给前半本书,一颗星给京东200减100。
  •     台湾的故事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们经历过同样的战乱和政治苦难,但我们又经历的是不一样的战争和不一样的政治苦难,曾经我们同祖同宗同样的起点,一直如影相随但却又渐行渐远。和父辈的感觉也很类似,我们以为我们很熟悉自己的爸妈,其实我们一点也不了解他们的经历和立场。看人看世界大多如此。 这个读后感有点儿跑题。
  •     他说:高雄眷村的小孩缘何成了今天的王健壮!我们感慨大时代的个人,如何被时代所塑造,如何改变时代?但恨年华去也,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     一个个的小故事记录了父爱,祖父爱,作者一家都是皖南人,和我一个家乡的
  •     对于每一个作者而言,自己的回忆都是珍贵而特别的。但是真的看多了这些文章,对此书的感觉很淡,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甚至在脑海中搜索了很久才想起这本书的名字。
  •     王建壮的父亲跟我是老乡诶 我隔壁县城的 莫名的亲切感 很喜欢的一本书 而且装帧精美 纸张一流 赞
  •     挺感人的。和朱背影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矛盾难舍的父亲。我最喜欢的父子文章,若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那才是父子关系的一种极致。
  •     短短的下午,薄薄的小书,轻轻的记忆,多事少年与青年的旧事。也许人在花甲古稀后,早年的生活却又被无限放大,成为回忆的主角。
  •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     眷村生活和回忆。再看亮轩。
  •     老師的書,必須
  •     与父亲有关的篇章不错
  •     安静的看完的,还是感觉作者与父亲的感情好浅。但是作者是一个很自由的人。
  •     无甚印象
  •     “我是在成年以后才稍稍有体会,他之所以那么的沉默,其实因为他是那么的不快乐啊." 1949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啊。
  •     从爷爷的角度去追忆父亲的一生
  •     本以为是写爷爷的故事,没想到是父亲。对父亲回忆的部分有很多感触,以及悔恨。父亲的沉默,以及“我到底有没有帮他买过,我不敢想”这句都深深刺痛了我。这何尝是作者的父亲,也同样是我父辈们的父亲形象,只可惜我无法得知他们的故事,不然也想这样记录下来。
  •     文笔流畅,行云流水,一气读完,品味回甘。作者不愧是当年年纪轻轻就掌舵中国时报之人间副刊的得志少年,文笔之下,纸张之上,气魄之大,感情之深,眼界之广,世之少有。赞!
  •     以爷爷故事开始,最后却被报馆故事报人精神所震慑,也许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才会“小青年早已华发如盖,天真愚勇却一如当年”,有着家里亲人浓情关爱的支撑,才能在黑暗世界里提枪上阵无所畏惧吧。
  •     语言朴实,喜欢写父亲的那一辑
  •     不能睡前看,不能太安静的时候看,会有很多牵挂放不下、睡不着。·
  •     回忆父亲
  •     父后15年,王健壮用文字来寻父。发现走失的不是父亲,而是自己。唯有在文字牵引下,一步步回到父亲身旁。王老伯戎马半生,颠沛流离,尝尽世间苦,化作晚年诸般沉默。只有在孙儿诞生后,他被称为爷爷。王健壮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父亲也曾有过父亲的一面。读至中途,有泪潸然。后半部分为王健壮个人经历,少年读书,青年创业,晚年所得。与前半部分无联系,可对看。
  •     觉得父亲是中国人,儿子是台湾人
  •     前两辑讲述作者和父亲的点滴,看着爷爷,很想去了解那段历史,以及改变的人生轨迹。最后一辑讲述作者自己的经历。对于附录中描写的媒体和政府的关系深以为然。
  •     父亲永远是最打动我的主题
  •     王健壮就是我爱惨了的那种“四有新人”:有理想有热情有能力有动力。 在这本书里他不再针砭事实,而是做回一个寻找父亲影子的寻常儿子。为人子到为人父,他在儿子的爷爷身上,慢慢品咂出父亲的模样,试图抓住在那些不寻常年月中流逝的父亲。情感就在那些苍白的文字里,默默流淌。
  •     一般吧,没有说的那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