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乐: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21207649X
作者:徐光兴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徐光兴,国内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1989年出国留学,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日本教育学博士和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为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阅历丰富。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地区心理咨询行业机构联谊会会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译著,文艺作品40余部,计8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丛书序言一001
丛书序言二003
前言001
一、辉煌与奢侈
(一)中国古代的“大型交响乐队” / 003(二)乐器掌握音乐的主导权 / 005
(三)皇帝也是“发烧友” / 013(四)最后的疯狂 / 017
(五)古乐的心理意义 / 022
二、音乐与人性心理
(一)古琴中的“天人合一”/ 029(二)孔子的艺术境界 / 033
(三)空谷幽兰的故事 / 037(四)高山流水亦移情 / 041
(五)胡笳催泪断人肠 / 047(六)广陵英雄,悲壮绝响 / 050
三、音乐与恋爱心理
(一)音乐的魔力 / 059(二)有“琴”人终成眷属 / 063
(三)江州司马青衫湿 / 069(四)一曲“长恨”听不尽 / 075
(五)长生的七夕恋曲 / 080(六)爱的悲怆诀别 / 086
四、名著中的音乐心理分析
(一)“空城计”中弹琴退敌的真假 / 095(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 098
(三)《金瓶梅》乐事大观赏 / 102(四)何为《红楼梦》中的“天书”/ 111
(五)大侠弹琴为哪般 / 118
五、佛乐飘飘悟真道
(一)弘法的舟楫 / 127(二)皇帝创作佛曲 / 135
(三)《普庵咒》的魔力 / 138(四)寺庙音乐的香火传承 / 143
(五)佛教音乐的文化心理意义 / 152
六、心灵的禅境与乐境
(一)以禅入乐,以乐载禅 / 157(二)闻声悟道 / 161
(三)清静专一心 / 166(四)山水之乐 / 170
(五)古琴禅 / 174
七、千古风流的音乐大师
(一)抒情优美的白石歌曲 / 181(二)一樽还酹江月 / 186
(三)寄情于琴的音疗家 / 190(四)艺僧善乐垂青史 / 195
(五)永远的弘一大师 / 202
八、中国民乐疗法探究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和健康 / 209(二)民乐疗法的基础理论 / 215
(三)民乐疗法对心灵的诠释 / 223(四)身心健康之道的“音药” / 234
九、品茶赏乐心自在
(一)茶乐养心,自在安详 / 241(二)四季听茶,精彩人生 / 244
(三)茶事音乐,艺术奇葩 / 254(四)闻香识茶,听香之韵 / 259

作者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中国人对于音乐的神经感知非常敏锐,在古代大量的传统优秀乐曲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规范的谦谦君子。这其中包含了民族历代文化传递下来的智慧,汗水和辛劳的结晶,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也为世界的音乐宝库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珍奇作品。中国的古典音乐运用独特的“宫、商、角、徽、羽”五音阶,调节人们的情绪,清韵高逸,安定人们的身心,解消人们内心中的紧张感和压力,其源远流长,典雅绝伦,是民族音乐疗法的奠基石。
作者在心理门诊中面临许多抑郁症、强迫症和儿童自闭症的案例,接触到箫、陶笛、埙、葫芦丝、巴乌、排箫和古琴、扬琴等,并设法把它们运用到心理治疗中去。此外,对于有情绪障碍的成人,以及有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来访者,作者又运用古筝、萨克斯、单簧管和西洋长笛的音乐疗法来进行沟通治疗。


 君子乐: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要真正理解“心理学”的意义,必然要考虑心理学的文化因素,犹如“心—理—学”之汉字的寓意和内涵。实际上,若要真正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实现心理学的意义,也必然要将其与文化密切结合。西方心理学史的学者们,认为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这是基于对心理学本来意义的一种深度理解。中国的《易经》,中国的儒学,中国的道家,东方的佛学,便是心理学的源泉与宝藏,包含着对心理学极为重要的启发。即使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对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也都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这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卡普拉(Fritjof Capra)《物理学之道》等著作中都有详尽的阐述。许多当代科学都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启迪,又何况具有更多人文元素,以认识自己和服务人类事业为宗旨的心理学呢!作为心理分析师,我一向认为,当面对心理疾病及其背后原因,以及面对深层无意识内容时,最为重要的不是诸多外来的理论,而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弗洛伊德认为博大深厚的中国文化对于人类理解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荣格曾把汉字称为可读的原型,把中国的《易经》视为足以动摇西方心理学基础的“阿基米德点”。他与泡利 合作的论“共时性”(synchronicity)专著,正是对《易经》的原理在科学与心理学中的发挥。我们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合作,组织与主持了连续五届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2),便是要继续发扬中国文化对于当代深度心理学的意义。很多年以前,我曾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撰文评价“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意义(1997年3月1日),记得当时是用这样一段文字开始的:“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因此,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注重中国文化中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双重的内涵,有着双向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将能够帮助我们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数年后,我们又用“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为标题,同样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发表文章(2000年7月25日)。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以回应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思考:1.为心理学提供智慧;2.为智者提供灵感;3.为心理学立心。在我看来,通过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努力,当代心理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躯体,并且五官俱全,也有了一个注重认知的头颅。但是其所缺少的,正是一颗“心”。而在“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主题中,或者说我们中国文化心理学,所蕴含的也正是这种“心”的意义。 后来有了《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我之所以为其取名为“心要”,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三种寓意。首先,《心要》之“要”为钥匙之“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是打开西方深度心理学的一把钥匙;同时,西方深度心理学,也是打开中国文化中心理学意义的钥匙。其次,是“药物”之“药”;我认为当代的中国心理学是有病的,具有贫血、冷漠和分裂等症状;于是,需要从文化中获取营养并进行医治。最后,是“要领”之“要”,犹如“要”之本义,身中之枢纽,要领其节奏。在随后的《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北京:三联书店2004)中,更是将“医心与心理治疗”、“安心与心理教育”、“明心与自性发展”,作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重要意义的表达,阐释“心理”之文化寓意,以及“理心”之化育与转化。 我想,这也能说明“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所包含的意义。“学”之寓意为觉悟,本身便是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启发。心中之学,理化为觉;寓心所悟,中心愿也。以此作为序言。     申荷永   2013年9月于洗心岛   
  •     “能出这样一本有情趣、能让人品味的书,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徐光兴先生在《君子乐: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一书前言中如是说。《君子乐》确实是一本有情趣的书,它从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奢侈”谈起,描述了古代乐器的发达,皇家对音乐的重视,音乐的心理意义;继而谈到“音乐与人性心理”,从孔子的空谷幽兰到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从蔡文姬凄凉的胡笳十八拍到嵇康悲壮的广陵散。有趣的是,徐先生还写到了“音乐与恋爱心理”,所谓有“琴”人终成眷属,比如郎才女貌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当然,其中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比如《长恨歌》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而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经历更加悲怆,这从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中可进行感受。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少不了“名著中的音乐心理分析”,比如《三国演义》之“空城计”中的弹琴退敌是真是假?《水浒传》中“浪子”燕青与名伎李师师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还有《金瓶梅》中的乐事大观赏以及《红楼梦》中的“天书”(古琴谱),最后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任盈盈的萧韵琴声。除此之外,徐先生还谈到了佛教音乐的文化心理意义,禅与乐在心灵上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在“千古风流的音乐大师”这一章,徐先生谈到了南宋著名词人姜白石,北宋文豪苏东坡,同为北宋文豪的欧阳修,宗教职业音乐家——琴僧以及其中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弘一大师。在这一章里,有几则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古琴曲对人心的疗愈作用。比如,苏东坡听僧人弹琴,曾作《听僧昭素琴》:“至和无攫醳,至平无按抑。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散我不平气, 洗我不和心。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从诗中看,这僧人素昭的琴技实在高超!你看他在弹琴,却又好像不在弹琴,手不在动啊(无攫醳、无按抑)!连苏东坡也不知道这微妙的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不过,这“琴声”却能消散不平之气,洗涤不和之心。而对此欧阳修更有体会,好友杨君远去东南千里之外为官,他曾作了一篇《送杨寘序》为其送行,文中写道:“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因为他知道,这位友人去那偏远地方,心中肯定有所不平,而且他从小体弱多病,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也两样。“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换句话说,他担心这位朋友撑不了多久啊!然后他话锋一转:“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他这不是等于根据自己病愈的经验,给远行的朋友开了一副“乐方”(药方)吗?确实,音乐是可以当作“音药”的,这也是《君子乐》中最具原创性的一章——“中国民乐疗法探究”所讲的内容。徐先生分别论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和健康”“民乐疗法的基础理论 ”“民乐疗法对心灵的诠释”和“身心健康之道的‘音药’”。其实,音乐对人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古代伟大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记》开篇有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从乐的字源“樂”和药的字源“藥”,或许也可以看出音乐是可以当作“音药”的。徐光兴先生早年就有一篇文章名为《音“药”疗法》,他认为音乐疗法实质上是一种音“药”疗法。“音‘药’疗法中的音乐,是顺应自然的音响(如潺潺的小溪流、林中的鸟鸣等),给人一种整合性、调和感和安心感,使人的想象力、潜在能力能够被发掘。它又能对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调和,使大脑的电波呈现α波或θ波的状态展开,使人提高智力,获得心理的解放感和精神的创智力。音‘药’疗法中的音乐能给人体的生理组织以良好的刺激,它的节奏和旋律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细胞生存活性化,具有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在上面这段话中,徐先生略论了音‘药’疗法的作用机制——音‘药’疗法中的音乐与人体生理是相通的,因而能起到治病和调节的作用。而在《君子乐》这部专著中,徐先生又强调道:“东西方的音乐疗法中的‘音药’是不同的。西方的‘音药’,是针对病理、变态和身心疾患为主;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大药’,针对的是人生的幸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身心道德修养的。西方的‘音药’是一种让人不疯狂、不变态、身心健康的科学与技术;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让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价值,激发生命力的文化方式。”最后一章徐先生谈到“品茶赏乐心自在”,有趣的是“四季听茶,精彩人生”这一小节,比如:春乏,宜喝花茶,喝花茶,听竹笛和扬琴;夏热,宜饮绿茶,饮绿茶,听箫声和古琴;秋燥,饮青茶,即乌龙茶,听琵琶或古筝;冬寒,宜喝红茶,宜听戏曲,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四川琴书。读罢,不禁觉得一年四季变得这么美好,让人能够享受这个季节并且期盼下一季节的不同!这是一本谈中国音乐疗法的书,更是一本有生活情趣的书!
  •      人 ,生活在文化中。文化锻冶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品味一种人生的文化,就是要在那片覆盖厚厚的土壤中,寻找有可能逝去或行将消失的文明宝藏,从而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和人性的美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用心理学这把利器进行挖潜,可以使其不断地显现出充盈活泼的生命力,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这是具有何等现代能量的事业。如果心理学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中华文化中的各种矿藏,就可能成为天光一泄的智慧精灵,是具有诗性特征的闪烁星辰,也是铺垫在永恒的生命河流中的沙粒,它有可能成为现代人理解、处理某些窘迫的社会困境时,所开凿的一窗深邃微明的天窗。   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学、禅学、汉字、梦文化、武术和古典民族音乐等各个领域,是现代心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精彩的碰撞,我个人觉得它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的省思。因此这套丛书也可称之为是一种“新国学”的展示。   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心理分析,让人从中学习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多一点志向去济世济民;通过对道家、易学等的心理学研究,使人可以多一点自我修炼,修身养性,提高生活的质量;现代人容易精神困惑,心理压力又日趋增大,通对佛学、禅宗的心理学阐述,让我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多一点洒脱去“救心”,让个体的生命意义更具光彩;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武术,让我们提高审美情趣,使我们达到一种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   因此,这套丛书从精神领域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直观的生活世界,与心理科学互为交融,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活在当下,把握过程,其主旨是继承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珍视生命的优秀文化传统。   人,活着,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就蕴含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像鱼儿在海水中一样,海在你的外面,也在你的里面。鱼离不开海水,人的智慧和存世感也离不开文化。   当我坐在绿树芳草成荫的庭园中,听着周围湖水的呢喃声,并在古色古香的书斋中写作这篇小序时,清心寡欲,真气充盈,就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和智慧的存在。此所谓观体象而悟道,融妙理于常序,是以作序谨记,并为天下识者智者荐之。       徐光兴    2013年夏日    于连明湖畔沐心斋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很有情趣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