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之後 After Theory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5-4
ISBN:9789861243719
作者:泰瑞.伊格頓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為曼徹斯特大學文化理論教授。著作包括《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關於愛爾蘭文化的三部曲、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電影《維根斯坦》(Wittgenstein)的劇本,以及自傳《門房》(The Gatekeeper)。
譯者簡介
李尚遠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帝國》(合譯)、《我們只有一個世界:全球化的倫理學》、《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 》、《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

作者简介

在今日,高階文化與低階文化的藩籬已經消失,然而,正如同伊格頓的新書所問的:這是否表示我們對「文化」的執迷已經取代了一切?在今天這個什麼都可以的後現代時代裡,我們還有辦法積極地參與政治嗎?當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每天賴以維生的金額連兩美元都不到時,還可以心安理得地研究《六人行》(Friends)嗎?在今日這種迫切的全球境況中,究竟需要怎樣的新理路?伊格頓的重要著作《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啟發了新一代的文化研究者,並使他成為左派最頂尖的思想家之一。現在,他指出普涵性理論的時代已經結束--並試著找出未來應然的發展方向。細述文化理論從一九六○年代到一九九○年代的興衰,伊格頓追索令文化理論得以誕生的文化與政治因素,檢驗諸如巴特、傅柯、拉岡與克莉絲蒂娃等開創性的理論家如何從邊緣引出性別、權力、性欲與族群等主題。他對文化理論的得失做出誠實的評斷,就許多對文化理論提出的標準指控加以駁斥,同時卻也指出文化理論對於諸多重大議題乃是保持靜默與迴避的事實。
《理論之後》的戲劇性結論乃是:面對著資本主義新起的全球敘事,後現代主義現在可能已經死去。而文化理論所忽視或否定的--愛、邪惡、死亡、道德、形上學、宗教與革命--正是現在必須積極探索的領域。正如同這本分析現狀的熱情而基進的論著所顯示的,這些主題在當今的重要性更勝以往。


 理論之後 After Theory 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歷史是包袱還是裝備,套齊澤克一句陳腐得驚人的話:視乎你的理論立場。早幾天讀書組的讀友亮了出terry eagleton的after theory的台版中譯本,便心癢要找來讀讀。原因有二。其一,本科時修了英文系的一門文學批評的課,授課的老師尚算認真,只是tutor的濃妝艷抺令人作嘔。當時為了應付功課,借了eagleton的文學理論導言便似懂非懂的大抄特抄,說起來他算是恩人。其二,後來嘗試接觸各種文化理論,當然更是似懂非懂,但也聽聞他是在天花亂墜浪奔浪流的理論朝流中,獨排眾議堅守動員、運動等傳統觀念和分類的嘮叨老左, 那還不足以要令眼相看嗎?其實香港的一份西報好像去年當他的after theory出版之際,也不知從那裡搞了一篇訪問回來,簡單來說便是把他描述為一隻死不透的老甲魚——當然行文比較客氣。然而,eagletone那種古董的形象,恐怕也是根深蒂固水洗不清。而事實上,這位退休前在曼徹斯特大學當文化理論教授的馬克思主義者,看來也不怕不好意思告訴別人,他對在八十年代以後於美國最為燦爛的後現代思想,是如何不屑。指後現代派和保守派最終命運地成為合謀,固然是批評後現代者的指定動作,而eagleton有趣的地方是他對自己批評和論述對象的定義。首先,他認為大師都死了,而這種死不是他們各自在其理論中宣佈的「乜乜已死」的那種死,而是真的沒有呼吸心跳停頓那種死:lacan、foucault、barthes、 althusser、williams等,(他寫書時,大概bourdieu和derrida都尚未作古)。而且,在他們之後,根本沒有看得上眼和與他們有同等影響力的作者和作品出場。更重要的是,在那批作者都提出了他們的理論和看法後,作為後設語言的理論已是江郎才盡無路可走,今天之所以是「理論之後」的年時代,eagleton便是作如此理解。書大約可分為兩部份,頭一部份或者是eagleton他老人家晚上睡不著,文化理論走歪路總是如惡夢般晚晚造訪他,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把六十年代以來文化理論的前世今生,如開口夢般囈出來。證據見諸他堂堂二百多頁的著作,註釋只有那冷清清的幾頁,當中還有不少是中文版的譯註。後一部份是文化理論風風雨雨的三十年後,他對幾個關鍵詞,如道德如真理如革命等的反思見解。這部份多是哲學思辯,看過他在《文學理論導言》中如何鉅細無遺地闡釋文學是甚麼不是甚麼的讀者,會對這部份感覺親切,說不定就跳過去掩卷便算。換言之,至少對筆者來說,有趣是eagleton如何評價這短短幾十年來的文化理論發展。在他的評價中,又可以細分文化理論分別對政治和哲學兩方面的影響。就前者而言,他的評價辛辣而不留情面。他批評文化理論不會考慮如戰後的民族主義曾幾何時是第三世界國家對抗帝國主義的鋒利武器;他不至於單純到無視這些民族主義中不少是中產階級的橋頭堡,但無論如何獨獨強調「民族」主義的虛構混雜面向便是政治自殘。又如他認為文化理論太過看重身體、欲望、流動性等,結果把 grand narrative都搗毁,面對具體的權力問題,卻己無法作系統回應。其實這些觀點都不算有甚麼突破,但配合eagleton倜侃的筆鋒,同聲同氣的讀者還是會讀得很爽。然而,政治說完了,他便轉去談哲學,氣氛便完全不同。對差不多兩隻手可以數完的文化理論大師,竟可以把來的政治經社會心理學典範玩得天翻地覆,eagleton便不得不恭恭敬敬。而事實上,在批評政治上走火入魔的文化理論者/「後現代派」時,他幾乎是沒有具名的,而這班沒名沒姓的「後現代派」他的批評也就最力。這裡有趣的是,如果那些具影響力的文化理論巨擘,打造出條件讓那些「後現代派」成為時代的徵兆,即碎裂迷失但兇惡。eagleton何嘗不是在處處示範某種更危險的徵兆?六十年代以降的文化理論,以至八十年代打後的「後現代派」,曾經都將「工人階級」那標準而穩定的意識以至相關的集體、動員等概念,在嬉笑怒罵間分解得不見踪影。但歷史的發展似是要讓出機會讓當天被擊敗的傳統左派,盡情向當天意風發的「後現代派」報復。可是eagleton那種輕挑刻薄的語調,評價現實上或多或少已然殘廢的「後現代派」,那和當年美國政府的弱智御用文人,淺薄霸道而自滿地說的「歷史終結」,差得遠嗎?eagleton 在書中說過一句話,我不敢忘記:「在一種針對喧鬧政治時代的智識逆流中,理論走得太遠,超過了現實」(p.45)。這是一句沉痛的說話,但令人更為痛心的是,作者像被收復失地的虛妄狂喜所淹沒,只會以賭氣的眼光回敬昨天的對手;只看到落水狗,而不見越來越萎縮的社會空間,這不能不說是嘲諷中的嘲諷。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这个版本还是不错的,至少看懂了,不知大陆版翻得究竟有多烂。懒得对比了。
  •     與其說是關於理論的不如說是關於後現代主義以來的文化研究發展反思。為了在形而上的崩坍、主體的消失作一指向, Terry Eagleton嘗試彌補了文化的缺失, 包括身體、生物性、形而上、道德、邪惡等等。然而在這些彌補的同時, 他又好像說得順利成章卻沒有說明普遍性等的譜系, 例如自由民主在冷戰時的詮釋。另外, 又如亞里斯多德的政治觀, 關於實踐的道德。不太明白為什麼要舉一些老遠的例子。但無論如何, 這本書真的會令人反思, 文化研究、文化理論不是只是研究一下慾望的身體, 還有生存的身體、生命, 關係到生產的, 不只是消費的。「不過, 它至少對人文學科長期以來在這種結構中的共犯角色提出挑戰, 而這種挑戰的成果之一便是文化理論」。
  •     前半部分,對文化理論猛烈抨擊之後,那些提及的構想,說是面向未來,恐怕只是在歷史中已經積累下的錯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