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06061100
作者:傅佩荣
页数:3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他指出,在最早的时候有三种不同的人,每一种人的四肢与器官都是我们目前的人的两倍。这三种人是男性、女性与男女同体。他们体格强健、能力卓越,并且意图反抗诸神。宙斯既恼又怒,他又不愿消灭人类,以免诸神得不到献祭。于是,他把人类一分为二,吩咐阿波罗缝好剩下的半个人,使他们成为现在的模样。从此以后,人们就须不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原是男性的,会爱上另一个男人;原是女性的,会爱上另一个女人;原是男女同体的,就会爱上异性。如果我们找到原有的另一半,将是美妙无比的事;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尽可能追随那种自然产生的爱,并且向诸神献祭,以免我们再被分为两半。这段话肯定了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是并行不悖的,而男人与女人的处境并无差别。至于他所叙述的故事就不必在此深究了。 第五位上场的是阿伽通。他认为前面几人所说的,并未描述厄洛斯的本性如何。接着,他列出一系列卓越品德,如美丽、温柔、青春、勇敢、节制、智慧、义行等,都是厄洛斯的特长。厄洛斯自己还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她启发了写诗的灵感,任何的美都与她有关。她住在人们的灵魂中,与暴力无缘,只会带来各种祝福。这段言词极为美妙,酝酿起一股情感的热潮,然后准备要让苏格拉底尽情发挥了。 苏格拉底称赞阿伽通的文学造诣,并认为他试图描写厄洛斯的本性,是十分正确的。不过,就其定义而论,仍有不足之处。爱总有对象,它与对象的关系是一种欲望。我们欲求的是尚未拥有之物,或者已拥有而希望继续拥有之物。厄洛斯总是欲求美与善,因而她不可能是美与善。这个论证可谓语惊四座。接着,苏格拉底宣称他曾向曼提尼亚(Mantinea)的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请教,现在要重述其见解于后。他指出,说厄洛斯非美非善,不等于说她丑或恶,而是说她介于二者之间。同理,爱也不是神,而是介于不朽者与会死者之间的精灵。

内容概要

傅佩荣: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易经与人生》《傅佩荣解读论语》等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生平
第二章 著作
第三章 思想的转折点——《自诉篇》赏析
第四章 知识
第五章 理型
第六章 灵魂
第七章 厄洛斯
第八章 神明
第九章 艺术
第十章 快乐
第十一章 教育
第十二章 政治
附录一 苏格拉底简介
附录二 希腊哲学重要术语
柏拉图年表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柏拉图哲学》编辑推荐:还没有一本书能如此系统地介绍过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柏拉图哲学》堪称填补学界空白之经典力作。傅佩荣教授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国语言,兼具中西文化的深厚学养。他从柏拉图的原始文本出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打造出这本还原柏拉图思想真谛的权威力作。翻阅此书,有如亲聆柏氏的教诲;深研其味,正可对话圣哲之灵魂。

作者简介

作为对西方乃至世界影响至深的思想家,柏拉图为众人所熟知。在他的《对话录》中,柏氏为西方哲学建立了完整而难以超越的思想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哲学所关心的各个主题,如理型、知识、灵魂、幸福、厄洛斯、神、艺术、教育、政治等诸多方面。
本书在全面介绍柏氏的思想时,充分使用了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原文,使读者得以切近地欣赏柏氏的行文风格,感受其敏锐心智。在较为严肃的思辨之后,能够回应现实人生的要求,从而兼顾了哲学探讨与现实关怀两个方面。要想对柏拉图及其思想体系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绝不可错过傅佩荣教授这本经典之作。


 柏拉图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亚里士多德回忆恩师时,曾说:  这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  他的名号使邪恶之徒缄口吞声,  除他之外更无别人以言以行昭示众生:  有德行者必有真幸福。  呜呼,我辈凡人无可与他匹俦!
  •     要理解柏拉图的灵魂观,首先要知道柏拉图所指的灵魂与现代人所说的灵魂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他关于灵魂的认识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且是在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之口阐发出来的。在《柏拉图哲学》一书中,傅佩荣老师讲柏拉图的灵魂观大概分为几个方面论证的,其中包括灵魂观念出现的探讨,灵魂不死的论证,灵魂三分法以及对灵魂的深入剖析。很显然,苏格拉底也即柏拉图本人对于灵魂和身体做了区分,并认为灵魂是更高贵的部分,也是人们认识理型的凭借。而且身体还会对灵魂的活动进行干扰,所以要克服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苏格拉底看来,灵魂是人的一部分,是人要认识及领悟知识的永恒对象(理型)所能凭借的唯一部分。在此,灵魂是一个整体,并且不包含理性或知性以外的任何功能。在每一个转弯处设下陷阱的是身体,它是意气、欲求、欲望与快乐的牢固基地。哲学之路,就是尽可能摆脱这些身体因素的诱惑与干扰,毫不留情加以严格管制,使自己得以“净化”。进而,柏拉图还论证了灵魂不死,他的论证基于轮回的观念、回忆说以及理型论。柏拉图不仅认为灵魂不死,同时认为它以某种密切关系联系着永恒的理型,因而是不变的、单纯的、完整的、始终如一的。此外,他所描写的理型主要指称心智与知性,对立的另一边是身体及其欲望与快乐;心智努力的目的是与身体完全分离,就像理型界与感官界完全分离一样。在此隐含了一个矛盾,因为哲学家若是热切渴望真理,他就不可能完全排除情感因素。那么,柏拉图是怎样看待这个矛盾的呢?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灵魂三分法。要描写灵魂的本性,是全然超乎人力所及并且涉及一个漫长的故事,不过,人类倒有能力做一件较小的事,就是叙述它像是什么。我们姑且一试。灵魂就像一个御者与两匹带翼的马,共同组合成的一体。诸神的灵魂中,御者与双马皆善,皆出自优良的血缘,其他的灵魂则不然。人的灵魂中,御者所驾之双马,其中一匹既美且善,也是来自相似的家族;另外一匹则全然相反。因此,我们的驾御必定是既困难又麻烦的。事实上,《理想国篇》一书中提到三种不同的灵魂区分法。一是三分为理智、意气与欲望;二是线喻中的二分法再加以二分,成为知性与推理,信念与想象;三是在第十卷所出现的,认知与感觉二分。第三种其实对应于线喻的主要二分法。最后,柏拉图对于灵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论证。《蒂迈欧篇》重新叙述整套灵魂理论。世界是有生之物,赋有灵魂与知性,其灵魂遍布整个宇宙。灵魂先于身体,因为若无灵魂,世界不能生存;只是这种先于是逻辑上的,亦即世界不曾不存在;灵魂是生命之起始点、根源或第一基元。灵魂的创生过程如后:工匠由物界“存有”与知界“存有”,制造了第三种存有,为混合前二者之中介;他继续以这种方式制造一种混合的“同一”与一种混合的“差异”,其成分亦分别得自认知世界与感官世界。然后他将这三种初步的混合物揉团为一个整体,于是产生了灵魂。综上所述,在柏拉图学说中,灵魂一直是人最高的与至尊的部分,是人应该首先认真关怀及发展的部分。并且,重点始终放在理智或知性上,因为德行为知识中事。然而柏氏对灵魂本性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经多次调整。开始时,“灵魂”(Ψνχη)一词未经解释就用来指称人身上应该控制生命的那一部分,它本身则被理解为不死的。等到理型出现在学说中时,柏氏就以灵魂及其功能来设法联系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因为灵魂既存在于身体中,又能领悟绝对的理型。《斐多篇》中,灵魂在本质上就与理型近似;这种亲缘关系十分密切,使得灵魂(在此被视为纯粹知性)不得不脱离身体及其苦乐,变成自有一种生命似的。为了联系一个鸿沟,柏拉图造成了另一种分裂。
  •       本书在全面介绍柏氏的思想时,充分使用了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原文,使读者得以切近地欣赏柏氏的行文风格,感受其敏锐心智。在较为严肃的思辨之后,能够回应现实人生的要求,从而兼顾了哲学探讨与现实关怀两个方面。要想对柏拉图及其思想体系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绝不可错过傅佩荣教授这本经典之作。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略略翻过,觉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先秦诸子难读得多,或许也更丰富、严谨、深刻。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似乎有道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