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第二辑

出版社:吴义勤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05出版)
ISBN:9787503955945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相望江湖 龙凤伟 老唐来电话的时候,李长吉正在酒店里搓麻将。明知自己“工作中”还把电话打来,他寻思一定是有急事。这一阵子“犯小人”,麻烦事不新。果如其料,老唐慌乱说,李总,公安来公司抓人。他打个颤,结结巴巴问,你,你说什么?老庸说公安刚刚从公司抓走一个人。他“啊啊”了两声,吁了口气,问抓了谁?老唐说是印刷厂一个合同工。他又问为什么抓?老唐说眼下还不清楚,我马上去摸摸底。他说好,我这边的事一了就回去。讲完电话“工作”重启。 把完完全全的赌博行为说成“工作”,着实有些荒诞不经,而在此时此地却是名副其实的,当事人亦各有领会心照不宣。到了年根公司须对方方面面要“打点”的人做到“厘清”,只是在当下官商场诡谲环境下必须防患于未然,以“安全”为前提,所以就“寓贿于乐”在麻将桌上如此这般。说起来这也不算什么新招数,时下很普遍,行之有效的发明总会大面积被推广,连一向不精于此道的李长吉也渐渐驾轻就熟,什么时候小赢,什么时候大输,数额是多少,一切皆在掌控之中。到最后礼送出去了,又不留隐患,你乐我乐大家乐。 “工作”完成,李长吉匆匆赶回公司。老唐连忙汇报,说他问过分局一头头,情况已搞清,是三年前的一桩旧案,刚刚侦破,就抓了人。李长吉问这人……老唐说叫庄海阳。他似乎没有印象,又问在哪儿作的案?老唐说枣庄。他说与咱们没关系,人家公事公办咱也没辙。停停又问还有别的吗?老唐踌躇一下说这个庄海阳是我一老乡,我老弟的同学,当初是奔我来的,小伙子肯干,不久就成了技术大拿,他这一走……李长吉听出老唐的弦外之音,也不想让他再绕圈子,遂问老唐你是说想法把他“捞”出来?老唐赶紧点头说最好。他说只是不知他犯的事大小,大,想救也难啊。老唐连忙说,我想也大不了,大案不会拖到今天才破的。他说但愿如此了。停停又说:老唐你就酣隋处理吧。老唐连连称是。其实他要的就是老板这句话。第二天李长吉去杭州出差,那里的一家食品公司在他们厂印商标与外包装,是个大客户。到了年底,该做的事同样不能缺。飞机一落地,他按惯例给老婆宋佳打电话报平安,同时把一些他认为要紧的事嘱咐又嘱咐,如开车带儿子外出不要忘记锁车门;不要让儿子自己去饮水机接水;不要让儿子自己吃鱼……说起来,李长吉是可划入“好男人”之列的,能挣钱,不花心,心里始终装着老婆孩子。 在杭州把事办妥,李长吉急着往回赶,然而东道却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一再挽留,说西湖新增添了几处景点,值得一看,且预约了导游人员。盛情难却,李长吉答应多住一日。 第二天吃过早餐,李长吉在酒店大堂见到了前来接他的女导游小单。小单面容姣好,身材窈窕。也算见过世面的李长吉眼前蓦地一亮,他觉得她漂亮,又不止于漂亮,身上有一种既艳且媚的气韵,常说的摄人魂魄的那种。他记起有人对各地方旅游看点的概括: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杭州看丫头。杭州女孩果然名不虚传。那瞬间李长吉的心跳兀地乱了节奏,体温也有些上升,为了掩饰“好男人”不当有的凡此种种,赶紧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递给小单,小单看了看,笑笑说句幸会了李总。 握了下手,李总就将自己交给了小单。

前言

我们该为【经典】做点什么?    吴义勤    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何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经典呢?就人类的文学史而言,“经典”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伟大、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指称。但是,经典又是无法科学检验的主观性、相对性概念。经典并不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认同的作品的代名词。人类文学史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欢、没有缺点的所谓“经典”。那些把“经典”神圣化、神秘化、绝对化、乌托邦化的做法,其实只是拒绝当下文学的一种借口。通常的意义上,经典常常是后代“追认”的,它意味着后人对前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经典的标准也不是僵化、固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等因素都可能在某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命名“经典”的原因或标准。但是,“经典”的这种产生方式又极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觉,即“经典”仿佛总是过去时、历时态的,它好像与当代没有什么关系,当代人不能代替后人命名当代“经典”,当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对过去“经典”的缅怀和回忆。这种错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典”问题上的厚古薄今,似乎没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经典”的命名,甚至还有人认为当代人连写当代史的权利都没有。    然而,后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吗?我当然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相信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盖的真相,但我怀疑,时间同时也会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性受到磨损与侵蚀,甚至时间本身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污染。我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考古”式的阐释会比我们亲历的“经验”更可靠,也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文学的理解会比我们亲历者更准确。我觉得,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当代默默无闻的作品在后代会被“考古”挖掘为“经典”。也许有人会举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就早已被认可了,只不过建国后很长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史不允许谈及他们罢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了我们编选这套书的目的。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正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正是出于这种对“经典”的认识,我才决定策划和出版这套书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实同步地再现21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充分展现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业绩,并真正把“经典”由“过去时”还原为“现在进行时”,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由于阅读视野和版面等方面的原因,“遗珠之憾”更是不可避免,但我们至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对美和艺术是虔诚的,我们是忠实于我们对艺术和美的感觉与判断的,我们对“经典”的择取是把审美和艺术放在第一位的。说到底,“经典”是主观的,“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代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这种认可和评价也许有偏颇,但是没有这种认可和评价,它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围而出,它就会永久地被埋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任何一部能够被阅读、谈论的文本都是幸运的,这是它变成“经典”的必要洗礼和必然路径,本套书所提供的同样是这种路径,我们所选的作品就是我们所认可的“经典”,它们完全可以毫无愧色地进入“经典”的殿堂,接受当代人或者后来者的批评或朝拜。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斯日,感谢她对我的经典观的认同以及对于这套书的大力支持,感谢她让这个文学工程可以在文化艺术出版社这个平台美丽绽放。我们的编选仍将坚持个人的纯文学标准,而为了更好地阐析我们的“经典观”,我们每本书将由一个青年学者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精短点评,希望此举能有助于读者朋友对本套书的阅读。    2012年冬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书籍目录

剔红 相忘江湖 她的城 救命 夏朗的望远镜 知识分子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野猫湖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中篇卷(第2辑)》写到,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何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中篇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第二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