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书评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309092417
作者:[英]苏文瑜 Susan Daruvala
页数:366页

周作人的遗产

一点建议:中文版中的斜体中文字在行文中并明显,建议替换为加黑或者加点。周作人的遗产对于五四运动的众多表述这里无需赘述,包括周策纵的《五四运动》,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中提出的全盘否定主义,以及列文森和黄宗智对于梁启超的评价,还有余英时关于五四运动到底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的论断,以及李泽厚的从启蒙与救亡角度理解中国现代史等等。五四运动被诸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讨论。周作人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在他们的叙述中近乎处于失语的状态。大家对于他的《人的文学》提出的概念记忆深刻,却对他后来的创作以及文艺思想缄默不语。苏文瑜女士的这本著作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思想先锋,以及30年代京派小说家,80年代寻根文学的祖师爷的价值。他提供的美学思考路线、文学创作路线、思想意识路线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一个“自己的园地”。苏文瑜首先提出“本书并不试图解释他‘落水’的原因,无论是作为其论点的逻辑重点,还是作为其结局。”(pp. 3),尔后,她总结了周作人的另类现代性的三个方面“周作人建构了他对于现代性的另类回应:第一,通过使用传统的美学范畴;第二,通过在作家的身份认同与自我表达中赋予地方性以重要性;第三,通过构建一部文学史来对抗宰制性的叙事。”(pp. 16)周作人的“趣味”和“本色”观念来自于他认为中华文化的自我批判能力。周作人试图摆脱文学的作为功能主义的强力武器来唤醒在“铁屋中的人们”的作用。他不同于五四新文学时期的主宰性话语。此类话语认为中国文化的具有低劣的性质,并且文学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引入一种新的思想从而帮助完成民族建构(nation-building)的作用。周作人在作品中突出地方性的因素,而试图消解五四给定的“民族”观念。他在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以及社会学范畴中试图发现地方性中所蕴含的“无限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他将民族不是看做一个单一整体而是试图发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疆域所包含的活力与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他的1932年所出版的《新文学的传统》这部文学史中,周作人的文学的“文以载道”和“诗言志”的二分法也不时流露中他对中国民族认同的同一性的怀疑。我所感兴趣的是周作人到底留下了什么遗产?苏文瑜女士在最后结论部分提出了他对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和以韩少功为代表的寻根文学带来的影响。我们不能忘记沈从文在初到北京时创作的作品中带有深刻的批判意识,尔后他逐渐遁入乡土文学的范畴,营造自己的世界。后来沈从文也试图创作其他小说,但是正如王晓明指出的,沈从文从”乡下人“到”乡绅“的转变意味着他创作的枯竭与失败。王德威对沈从文盛赞有加,认为他是从生活中发现了艺术。可是我想知道的是,到底沈从文从周作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文学趣味,还是试图发现中华民族中所蕴含的某种克服从传统到现代断裂的痛苦的良药?勘误:pp.82 第五行 History of Enlgish Literature应为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2013年7月31日

翻译和排版不尽人意

译者对作者使用的理论话语不是很熟悉,一遇到理论叙述时就用繁复冗长的句式。注释不合规范,中英文注释转换有问题,给查阅带来很大不便。希望出修订版或者重新翻译、编辑。


 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