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山营地》书评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01077383
作者:陈河
页数:329页

不应忘记的历史,不应忘记的人。

不太会写评论。但是这本书的确很触动人,我就姑且谈一点粗浅感受。看过陈河好几本书,《红白黑》《沙捞越战事》《布偶》,到现在的《米罗山营地》。陈河素来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会布展故事,点出人物的作家,但同时却对于故事的渲染和人物的凸显非常有节制。而这一次陈河放弃了文学的虚构方式,采用完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一段早已蒙尘的战争历史。这应该是陈河第二次书写二战的东南亚战场,上一本《沙捞越战事》虽然故事情节还不算极其精彩,但是,却首次让国人看到了二战时的华人海外抗战历史,对我这种本身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来说,的确是耳目一新,长了见识。《米罗山营地》,陈河继续写马来亚战场,但是这一次,作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陈河深入了马来亚的米罗山丛林深处,重新挖掘出了当年136秘密部队的抗战秘史。这支部队,是由当时东南亚战场上的英军、中国国名党、马来亚共产党共同组建而成。尤其还首次写到了英国卡迪卡素夫人的事迹。冒着生命危险救治华人游击队员的卡迪卡素夫妇,对当时的华人游击队员来说,无疑是如同白求恩一般的可贵盟友。但是因为游击队员的一个小小疏忽,泄露了他们的秘密救助,日本人抓住了卡迪卡素夫妇,并将他们的小女儿恩朵吊在诊所院子的树上,在树下烧起火堆,威胁卡迪卡素夫人妥协。最终卡迪卡素夫人在日本人的监狱里被打成残疾,腰断颚裂。日本投降,卡迪卡素夫人被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无法走动。身体被酷刑折磨得非常虚弱。英方将卡迪卡素夫人接回英国救治,离别的时候,卡迪卡素夫人预感到自己会独自死在英国。因为过重的伤势,最终,如同她自己所预感的,卡迪卡素夫人独自死在了英国,亲人没有一个在身边。看到这里,不禁唏嘘。这段历史颇有意味。除了卡迪卡素夫人让人敬佩的英勇事迹外,136秘密部队的历史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这支部队,成分很复杂,在极端战争背景下,几股不同的力量为了抗击日本人组合在一起,求同存异。这支部队最初的推动组建者林谋盛,本身原本是个在新加坡的华商,战争白热化之后,新加坡沦陷,为了护卫家园,不得不逃离新加坡。后在印度发起组建了这样一支秘密部队,在马来亚地区做特务渗透工作,并和马来亚共产党一起进行游击队抗日。这些人都是视死如归。林谋盛最后被日本人抓住,在狱中酷刑而死。若不是作者的调查和书写,我对于这段历史是完全陌生的。卡迪卡素夫人今年逝世50年,马来亚为了纪念她拍了一部电视剧。而她在马来西亚怡保的诊所故地,前来探访的有英国人,有新加坡人,和很多当地人。中国人中,去探访的,陈河是第一个。而最应该将他们记住的,不就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吗?

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心怀敬畏

海外抗战的历史,向来只是遥远的背景知识。这一次,却通过这本书如近距离真实的看到了当初海外抗战的战争硝烟战争,和国际纷杂力量的联合与相互制约。尤其,在一片茫茫历史背景之中,首次如此清晰的浮现出了当时的一群人物图谱。英国人、中国国民党人、华人游击队、马来亚共产党人,尤其还有让人动容,让人肃然起敬的卡迪卡素夫人……如果没有这些历史的挖掘,这些无名的英雄,可能会一直蒙尘在历史当中,不为人知。这本书就像陈河在序言中说的,面对如此丰满复杂的历史和一群鲜活又无名的战争英雄,任何虚构的方式都显得苍白而不足。大量的史料和对历史积郁的触动,陈河选择了完全纪实的方式,真实还原了70多年前那一段发生在马来亚战场的抗日历史。英国人、中国国民党人、马来亚华人、马来亚共产党人,不同的国别,不同的党派,不同的最终信仰和追求,都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下,汇合成了一股力量,抗击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现在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样的历史。陈河花这么大工夫做调查,实地探访,最终能用这样朴实而充满恢弘感的方式将这段历史如实记录下来,非常让人欣慰,不管怎么样,也是值得了。我觉得这本书也很适合推荐给孩子们看一看。了解更多的历史,并记住有这样一群人曾这样活过。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上我的女儿去马来西亚怡保,去看看卡迪卡素夫人当年的诊所,去她的墓地献上一捧花。感谢她曾经为我们中国人所提供的宝贵帮助。幸而陈河发现了卡迪卡素夫人,并写下了这宝贵的历史,才能让我们有幸知道这样的人。

坚强的你是我们的希望

《米罗山营地》的作者陈河通过搜罗的相关书籍、图片和影音资料进行整编,巧妙的设置“黑框眼镜”情节,跨越马来亚的空间轴与二战的时间轴,以平稳的笔触不急不缓的还原了一段米罗山营地的抗战故事。主要人物们的轮番上场的结构,将情节步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向我们讲述四年多的漫长时间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们通过那段在别处的往事似乎也能读懂那一代人在“二战”中的行为。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那场战争多有荣耀,但不少残酷。在冰冷和温暖的轮回,进行着杀戮和守护的争夺。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对任何事也就无所畏惧。1942年2月,英军在新加坡对日作战时,被日军击败,新加坡失陷。面对日军的血腥收管与怀柔,以及战乱的恐慌,作为当地华人的领袖林谋盛被迫起意搭摩托舢板撤离新加坡,也不得不与家人分离。林谋盛弱冠之年重装父业,成为建筑界的新秀。还曾策动日本铁矿工人集体罢工事件。他全无富家公子的纨绔习气,而是怀着一颗爱国心。夫妇林建邦黄素云的在码头分别,托付的是一份永诀的思念。触景生情的林谋盛,也是同样的煎熬。他其实不知道,那其实也预示着他的路。逃亡辗转毛洛,巴东,锡兰哥伦坡,印度加尔各答,重庆等地,这一路对亲人,对家园的思念回忆,也让他坚持着那份抗战的心境。他成功的与英军,国军牵线,在印度组建136特种部队,渗透到马来亚半岛,为以后的收复打前站。卡迪卡素夫人,原是为躲掉了那庸扰的乡下生活,搬迁至马来亚的怡保城,说动丈夫卡迪卡素医生。可是苦难的战火燃烧门外,安生的日子似乎暂时告别了。既然内心不愿做观光者,那就投身无国界的医疗服务。于是卡迪卡素一家人为躲战祸,决定定居甲板镇。这给当地人与马来亚游击队带来了救治的福音。他人的苦难,也是我们本身的苦难。因为游击队联络员的疏忽,还是暴露了卡迪卡素夫人的义举。日本人也借此在她们一家人身上施加难以想象的折磨。卡迪卡素夫人最后没有被杀害,但在囚禁的每天都被折磨,目睹着杀戮和血腥。卡迪卡素夫人一家与林谋盛,都是因为希望与热爱,而继续前走。哪怕前面照耀着死亡的未知阴影。他们为的是心中的一份私情与仁义。战争是一种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伤口。和平年代粉饰了战争本该有的黑暗面,电影电视的战争历史充满了戏说与乱改,也让许多的年轻人不屑。《米罗山营地》的战场充满了真实的冰冷与惨淡,道路不易,只有拿血与肉换。最初的路,永远是垫脚的多,而不是铺路。好比马来亚游击队的身上,有一种熟悉的影子,似乎也是一种主义的特色,但是拂衣去的游击队员赢得了更多的骄傲。在这本书,我最记得还是是卡迪卡素夫人。也许,卸下历史帷幕的束缚,写人来怀念那些人与那些事,是另一种历史。因为个人历史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米罗山营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