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书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4-1
ISBN:9787540430092
作者:张爱玲
页数:412页

读张之一

心经关于乱伦的故事我很少能看得下去,除非是心理医生的医学报告,没有人可以讲得入情入理,让人信服。所以,它格外像个噱头,还是三流那种--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可是《心经》竟也是一遍一遍反复看着,女儿对父亲来路不明的那份爱自然不是吸引我所在,真正引起我关注和回味的是母亲这个角色,不过是结局时短短的亮相和对话,已经足够功力与丰满;本以为她只是块必需的背景板,可这才惊觉前文竟全是为了她在做铺垫,主人公亦是她,悲剧与牺牲的色彩并不是浓墨重彩的铺陈出来,而是渗透宣纸洇在桌布上再洗不掉的灰黑她与小寒的对话,荒谬又混乱,一忽儿是作为一个妻子,一忽儿是作为一个母亲。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真正被毁掉的并不是女儿,而是她;女儿或许还有将来,可她,“我一向就是不要紧的人,现在也还是不要紧”,将来也是她只能选择做一个母亲,因为没有丈夫作为同盟,对手就是她无法敌对的--这样她会输得更彻底,现在她起码还保留了作为母亲的尊严和意义:为女儿安排更好的生活,作为支柱等她回来。天知道,她会不会回来,回来后两个人是相依为命还是来不及的恨毒对方张爱玲大抵对这位母亲的悲怜是多的,虽然有一支再冷不过的笔,这笔下几乎每个人都有的逃不掉的不是,可她作为妻子的软弱无力都是不得不“是”的那个

葛薇龙的不自由

张爱玲的小说我看得不多,倾城之恋、茉莉香片和沉香屑第一炉香。她的书看起来非常快意也非常不快。快意在于她对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描写的传神,而这种传神常常源于她的不留情面。比如葛薇龙的姑母梁太太办了个宴会让葛在唱诗班认识的大学生卢兆麟上钩,而薇龙也正是在这个宴会上认识乔琪。认识他之前她一直在纠结于卢在姑母面前的妥协,认识他之后却把这些事扔到一边,以至于晚饭时本应生气却一直不自觉地高兴:梁太太手里使刀切着冷牛舌头,只管对着那牛舌头微笑。过了一会,她拿起水杯来喝水,又对着那玻璃杯怔怔的 发笑。伸手去拿胡椒瓶的时候,似乎又触动了某种回忆,嘴角的笑痕更深了。薇龙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梁太太一抬头瞅见了薇龙,忽然含笑问道:“你笑什么?”薇龙倒呆住了,答道:“我几时笑 来?”梁太太背后的松木碗橱上陈列着一张大银盾,是梁太太捐助皇家医学会香港支会基本金所得的奖牌,光可鉴人,薇龙一瞧银盾里反映的自己的脸,可不是笑微微的,连忙正了一正脸色。梁太太道:“赖什么!到底小孩子家,一请客,就乐得这样!不快也在于张的不留情面。有人在讨论张小娴的时候提起张爱玲,其实张小娴大概算是言情作家,而张爱玲写的实质内容不是爱情,而是人的不自由,这让人看起来非常绝望。正因为如此,男性角色是被弱化的,乔琪乔不过是个普通的浪子,而范柳原比他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主体的女性角色,相对更能承担责任,却也充满妥协和绝望。除了时代背景之外,这种不自由也来源于虚荣、精明、幻想和妥协。白流苏范柳原太虚荣,白流苏需要找张长期饭票,而范柳原看上她也不过因为她面目姣好,舞步轻盈;白流苏范柳原太精明,若不是香港倾覆范也不会动了真情。葛薇龙在小说开头,为了继续学业离开自己的父母,还是抱有幻想的:“至于我,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可是我们到底是姑侄,她被面子拘住了,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 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流言”。这位冰雪聪明的女主人公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钓饵的身份,只是在孩子气地试穿完衣橱里的华服后,只能嘲讽楼下的宴会连带着嘲讽自己。她也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她不愿意如姑母一样嫁一个阔人,念书、识人,还是抵不过命运的作弄。对乔琪的爱是她生活的麻醉剂,乔琪的好皮相、乔琪“不撒谎、不拒绝”的浪子态度、乔琪只能给她快乐的承诺,只是让这份麻醉剂来得更高档一点,比姑母这个物质而缺爱的女人更“高档”一点,最后自愿把自己卖给了姑母和乔琪。总之她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结果南辕北辙。人物的不自由,使得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虽然大多处于上流社会,在命运面前却有深深的屌丝般的无力感。这种不自由,有经济上的不自由,也有精神上的不自由。环境的无聊、了无生趣,或者奇葩恶劣,在现在也不是不存在,只是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我觉得,人首先得摆脱虚荣等种种制约精神自由的因素,才能不进入类似的绝望,Coco Chanel算是一个好例子,当然这要展开就太复杂了。总之,张爱玲的小说文学性是很好的,只是她的笔法太冷了,近期不打算再看了。

李清照跟张爱玲必定是能促膝的好朋友.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张爱玲.如同封面.粉红女人婴儿旗袍.驱逐男性的影子.这是一个关于旧时代的传奇.这是一个关于女人的传奇.这是一个关于张爱玲的传奇.那些传奇横的竖的不尽一样.但是都跟爱情牵扯上关系.扯上了就想分也分不出来.剪不断理还乱.有时候在想.李清照跟张爱玲必定是能促膝的好朋友.精巧的故事.年老的后生的.中国的外国的.男人的女人的.上海的香港的.好看得很.

传奇

睡得太早的悲剧就是中途会醒,而且简直不折腾一翻是几乎很难再睡着的。不如也来写写《传奇》的读后感。当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读,却很多内涵十足的语言,这次才慢慢地体会明白,好的作品该是这样——《传奇》是很多短篇组成,而每篇都风格相近,题材多有相似,却不让人腻,随便抽一篇出来,都是短小精致,胜过别的同类作品。有的小说是外表热烈,内在空洞,或许可以说那种仅仅是语言特别花哨的小说,而且极其喜欢用各种表示情绪的新词,以为把感情描绘得像烟花绽放的慢镜头一样,拥有耀眼的美丽,却因为散得极快让人伤感,借这种方式把作者渲染的情感植入读者的大脑。它的美好,经不住咀嚼,也经不住同类作品的冲击。读多了的感觉就像看辛弃疾的词集,翻完才知道好的词真的是流传面广的好,其它看多了真的像是扯着嗓子嘶叫。我喜欢这种外表淡漠而内在热烈的小说。叙述人与人细微地折磨、鄙夷、无奈、提防、揣测、想法误差等无意识的情绪以及有意识的思考,张爱玲最在行,也最冷静。仿佛不论是《金锁记》中写的孙子嫌外婆因而将其活埋的事,还是《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想逼白流苏就范而利用舆论的手段,都是见怪不怪的。完全不必大肆渲染,仅是三言两语交代一下便可以了,却恰恰是这种冷处理,给了读者很多的思考空间,是残忍无情,还是穷酸可怜,张爱玲不说,让我们去评价。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哪一段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爱情不是激情四射,绝大多数时候也不是惺惺相惜,举案齐眉。爱情似乎更多时候是误打误撞的缘分,一种下意识地给自己制造幻觉,故而某个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无非是因为自己想让他成为特别的人,而当冷静下来,对方的缺点和不符合自己原初的追求的地方,心里隐隐的不满拉开人和人的距离,然而距离又不得不被拉近,因为你给了这样一个人可以制造幻觉的机会,别人却没有,为了幻觉的美好,聪明的人学会了周旋,这便是有格调,不聪明的人学会了忍耐和抱怨,这便是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所以年龄越大真爱越难,因为看得真切,或许又学会了几招周旋的本领,假性情、装逼太多,却不棋逢对手,一人的演戏,另一人早已经看透,有耐心的为了生活的稳定或是莫名的占有欲就去周旋,几招下来心里觉得寡味,只有遇见对手了,即使已经互相看透,却不得不佩服对方能够见招拆招,能够握住自己的命脉,这和江湖高手交手很像。偶尔也有张爱玲式的议论,刺破皮肤的辛辣尖刻,让人咋舌的总结陈词,譬如:娄太太也觉得嚣伯生了气,都是因为旁边有人,她要面子,这才得罪了她丈夫。她向来多嫌着旁边的人存在的,心里也未尝不明白,若是旁边关心的人都死绝了,左邻右舍空空的,单剩下她和她丈夫,他丈夫也不会再理她了,做一个尽责的好丈夫给谁看呢?她知道她应该感谢旁边的人,却因而更恨他们了。看到这种评论,总是想反驳而没有力量。细细想来,这也是常有的心态,只是大概当事人都察觉不到自己恨的是什么,最多知道自己的悲哀之处,却被张爱玲一语道破。人又怎么不是这样呢?什么关系都是双向的,好坏镶嵌共生,只有这样的牵制,关系才长久,可惜不知道类似于“恨”是不是一种好的情绪。一眨眼,过了一小时去了,恕我不能就情节而谈,毕竟是小说集。晚安。

银儿和松少

一刹那的拥有,成为了心中的永恒!故事里的传奇,虽然短暂,但是已经成为永远抹不去的回忆,故事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一阵阵的在脑海里浮现,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可是有谁知道,爱了就忘不了了!感谢传奇世界,让我们有了开始,有了甜美的回忆,有了爱情甜蜜的感觉,虽然没有那么真实,可它是最好的,轰轰烈烈一场,回忆里的永恒,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回忆了,曾经的许许多多画面,紫气东来的湖边,我们依偎的身影,落霞樱花的漫步,中州码头大海里的誓言,禁地温暖的小窝,西域里的许愿树,是你,我亲爱的银儿,陪我走过美好的岁月!感谢你陪我一起走过传奇,拥有传奇的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小窝,我砍柴,你烧火,那种画面,越想越温馨!有时候忍不住想念,好几次偷偷的回到了那个小小的家,可是你已经不在了,过去的已经不再拥有了,那种感觉是,低着头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脚步,慢慢的离开了!再也看不到曾经身上写着炫武¢疯狂松少的妻子和银儿的老公这两个人了,只能在回忆里寻找他们的过去!故事里的一首歌,也已经成为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真爱你的云,每当想起你,我就听着这首歌,你的每一个画面,就会在脑海里甜蜜的浮现,记忆犹新,落霞的相识,樱花见证了,我们的曾经!夜已深了,一转眼又是凌晨3点多了, 炫武¢疯狂松少在想念着他曾经的妻子银儿,亲爱的,你感受到了吗?现在的你过得还好吗?一句真心话,传奇里有你,一生无悔!思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反传奇

张爱玲把她的小说合集取名《传奇》,从此“传奇”成了她的个人标签。实际上,她写下的个个字都在反传奇。《倾城之恋》算是她小说里结局最圆满的,然而白流苏范柳原的恋爱,无时无刻不在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两个人,哪个不是费尽心机迂回试探,谁不想在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收益之后才决定是否投资、投怎样以及多少的资?流苏不过想找一个安全的饭票先生,柳原的爱——也就那么一点儿,只够跳一跳探戈舞——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所谓“倾城之恋”,并非一场旷世绝尘的爱情令满城的人倾倒不已,而是倾毁一座城这样大的外力才使得一对“爱得太精刮”的男女成了夫妻。《沉香屑,第一炉香》里与其说有爱,不如说是有爱的本性——盲目的蛮暴的热情,薇龙受制于它,也受制于女人物质主义的天性,她嫁了乔琪乔,何尝不是得其所愿?然而因为太知道对方,即使嫁了所爱,也一生不会快乐了。《第二炉香》和《茉莉香片》,都是因太可怜而太不堪,因太不堪而太恐怖的故事。倒是《红玫瑰与白玫瑰》,尽是现实普通生活里不易觉察习以为常的沉沦,不知不觉就沉沦下去。张爱玲自己说喜欢写“小奸小坏”,她倒不是没写过纯真的爱恋的,顾曼桢和沈世均,虞家茵和夏宗豫,但是都没好下场,和身边的奸坏相比,简直好比鸽子蛋和铁棍,经不起哪怕轻微的一触。曼桢还挣扎过一会子,家茵是连挣扎都放弃了。两对“好人”,看到终了,也觉不出他们的眉眼轮廓,都像是淡淡的人影子。倒是曼璐和鸿才、虞父和姚妈,乃至小蛮那浑浑噩噩的孩子,都是呼之欲出的,眉眼身段动作都像是立在字纸里,合上了书还兀自扭动个不了。但凡是小说,她全用第三人称,连自传都要用第三人称来写。第三人称,是她冷静尖利的语言之花的土壤。人生何曾有传奇,略有些荡气回肠的段落,不是被时间蒸发,就是被糟践殆尽。临到老了,张爱玲还写了个《小团圆》,一举反了自己的传奇,顺带扯下了一群人的遮羞布。虽然凄惨,至少图了个彻底。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中,唯独心疼葛薇龙。一个家道中落的女孩子想要留在香港继续学业,不得不寄居于姑妈家,一个迟暮的美人,要靠年轻的女孩子来引男人上钩。以薇龙的聪明世故,当然看出姑妈留她寄住只当她是诱饵,但寄人篱下,不得不做出点牺牲,当然也想趁此机会为自己挑得如意郎君。直到乔琪乔的出现,薇龙遇上了生命中的劫数。乔琪明确地告诉薇龙不会结婚,只能给她快乐。这与薇龙的期望着实太远,仿佛一连向后猛跌了十来丈远。薇龙知道乔琪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浪子,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他激起了她蛮暴的不可理喻的热情,乔琪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引发薇龙的怜爱,想拥抱他,亲吻他肘弯发皱的皮肤。乔琪在薇龙处过夜后,转眼却又与睨儿纠缠在一起,薇龙即刻崩溃,下定决心要回上海去,走还是不走,其实她也知道已经不可能再回去到过去简单的生活中了。薇龙对乔琪绝望的乞讨似的爱,很象阿黛尔雨果。明知道对方可鄙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从对方身上抢下些残余的情感,所谓残羹与冷炙,处处潜辛酸。在姑妈的调停下,薇龙与乔琪正式结婚,代价是要做交际花替乔琪弄钱,替姑妈弄人。就象最后乔琪也对薇龙说两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太不公平,薇龙只是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不管怎样,乔琪还是有属于她的时刻,这些记忆是属于她的,谁也抢不掉。薇龙不敢想到未来,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惧,只有从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畏缩不安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休息。也许有人觉得薇龙是自找的,可人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情感,为了爱的人可以失掉尊严,不计后果。书结尾处乔琪抱怨一帮水手将薇龙误认为是妓女,薇龙笑说“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呢,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黑暗中的眼泪伴随着故事的结束...张爱玲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突兀的景致凹显出人物悲凉的心境,我非常希望能有人将这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再现上世纪初香港浓郁的殖民地色彩。

跨越年代的传奇

我在书店有意搜寻张爱玲的书的时候,注意到了众多琳琅满目的版本,看着它们,我知道这是现代人对张爱玲的理解。然后,我就注意到了这个版本------自绘插图纪念版。看起来它就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书”,摸着它粗糙朴实的封皮,看着里面出自张爱玲的精细插图和干净大方的页面,我知道,这个版本能够把我带到张爱玲的时代。当然,“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找到的都是以爱情为主线的,女人的传奇,看似隔了这许多年,而如今看来,竟恍若身旁。作为男人,看张爱玲,我常常会抽一根烟,长久的发呆,有时候,我也狠狠扔掉过她的书,恨意难消。

喜欢这么一个为爱奋不顾身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女子~

我觉得想读懂一个人的书,先要了解她的人,一个人的文章始终是和她的成长环境相关的。很欣赏她的才华,我觉得看她的书的人,先了解她生活的背景,这样更有利于透过她的作品了解她的人,她有深深的恋父情节,幼年父母离异,后母的虐待....有关张爱玲的《在这里—城市地图》很值得看,剖析张爱玲的书

张看

2009年第十六期 《倾城之恋》《倾城之恋》 张爱玲著张爱玲终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她另辟蹊径地在现当代的聚义厅上找定了个座位就施施然地坐下了,还相当稳固哩,不管正人君子们如何刻意贬低、张迷们恣意拔高,她还是稳稳当当地稳坐在那里。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作预言家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多元的思维以及庞大的信息量注定会在所有试图客观评论某部作品的脑子里冲突,以致传统的阅读审美观竟全然不见作用,谁能断然那些意识流的、新寓言的、象征的、魔幻的就不是下几个世纪那些可爱的人儿心目中的名著?起码,张氏的小说在20世纪这个时间段里是独特的,不管《倾城之恋》倾的是哪座城,促的是哪段情,恋的是哪些寂寞,都没法跟上海、跟“孤岛”脱离干系。如果说苏州人都打得一手太极拳,活脱脱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的话,作为海上艺术家的代表,张爱玲无疑操持着精神贵族的形象,他们通常具有极高的感受力、超群的智慧,以使她能轻而易举地看透人间的虚情假意,甚至让她的主角们在感情中穿行无碍,但问题就在于她有足够的高傲让人望而却步,有尖酸刻薄的洞见让人不寒自栗,有足够的悲凉让你慨叹人世的冷淡。你听过哪位精神贵族会礼贤下士地顺着百姓们的旨意说话的?就只会像白流苏说范柳原那样,在别人面前就奉承人家,在别人背后就说人家是被谁谁包养的那样。也许很多年后,那些文学考据家们会从以香港为背景的《倾城之恋》里找到很多关于上海、关于张爱玲的影子,但对于张爱玲来说,这只是一个哀怨的女子,独立寻找历史出路的小故事罢了。在这样个关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她当之无愧是天地之王,不但造就了这对平凡的男女,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身名堂。但,仅在于这座城、这个小天地里。《倾城之恋》 张爱玲著 花城出版社 1998年版评分:7.5 (以下为子项)轻逸:1.5迅速:1确切:2易见:2繁复:12009年第十七期 《金锁记》《金锁记》 张爱玲著那些抱着言情小说的姿态读张爱玲的张迷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倾城之恋》,以之为张的最佳作品,但专家们却偏爱于《金锁记》。也许不是因为专家们未有过七情六欲感受不到《倾》里的感情,但《金》显然更全面展示了张的天才。写怨女及至其家族是张的强项,因爱生怨,因怨伤生,乃至到处弥漫着荒凉的气息,包括《金》、包括她的人生。小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假若张没有看过大半个上海的市井流民,何曾写得出那么悲凉那么辛辣的七巧,哪会连三十年前的月亮也要怨毒一番?假若是史官、记者之类的人,自然需要到处采风,所闻毕录。但作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家,恐怕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更有利于作品的哺育,所思所感即是全部。就好像写怨女,张爱玲何等的驾轻就熟,让在外很是怀疑她真有如此不幸,能遇到这么多猥琐的人以致她能将七巧写的那么极端。说到底,她终究是一个天才作家,只可惜的是,性格造就了她的结局,文学史自然不可能绕过她的存在,但她应该能为文学史再增添多点东西。《传奇》 张爱玲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评分:8 (以下为子项)轻逸:1.5迅速:1确切:2易见:2繁复:1.5http://zhivago.spaces.live.com/blog/cns!6107926D4CB3C458!340.entry

《传奇》——破碎的故事,所以破碎了结局

看《传奇》的时候,我是在地铁上。本就碎片化的故事,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有时候,某个故事的男女主角名字我都能混淆。对我这种想要装X的女青年来说,如果可以把传奇里面的故事复述几个出来,一定是绝好的装X工具。不过,发自内心而言,我真的不是特别喜欢。其中有几个故事,我总觉得有些虎头蛇尾。也许应该叫做结局戛然而止,留给我想象的空间。我想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觉得张爱玲的小说深度不够。所以,就算觉得她写得好,也的确感受不到真正的震撼。比起《金锁记》,《传奇》显得是为了“传奇”而“传奇”。或许我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吧……我是真的看不懂……哈哈哈哈哈哈我就是为了编辑个书评,以便以后重新再看时,然后看看自己的心得变化~恩恩,就酱紫~~

从《第一炉香》中的选择谈起

(薇龙)没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倒期待她会做出什么选择。等选择已定了,你又不甘心。要是另一种选择呢?另一种会怎样,这是人从来不知道的,也无法知道。不过你大可以猜测。穷苦日子是再过不惯的,如此清贫,归宿又是在哪里呢?在这一点上,《半生缘》倒像是《第一炉香》的分岔。留着的,为了舒适的生活,出卖了自己,仍说是爱情。其实张爱玲毕竟是偏袒女性的,乔什么玩意儿虽然讲明了利用,毕竟利用得诚恳。薇龙自己,并不见得更想去“重新做人”,利用着这一切,另外要给自己加个“爱”的名头,无非是多牺牲了一些自己受教育后强加的“原则”和道德感罢了。乱世期间,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倒是“我爱你,与你何干?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头上。”这句话,生生的被从中抽了出来,又成了一例断章取义乃至被曲解的典范。——这句话在原文中,大有撒谎的嫌疑。乔乱七八糟不值得爱,薇龙不是不知道,自己留下也并非全无私心,却用一句“我爱你”概括了自己不回上海,愿意结婚,帮忙“弄钱弄人”的所有原因。于是这句话看似超脱,其实恰是对自己的开脱,不能不让人怀疑。把《半生缘》看做《第一炉香》的分岔,不是没有道理。回了上海的薇龙变成了顾曼桢,所谓的重新做人不过延续她的学生路,不必再有所依附,自力更生之类。普普通通的生活,普普通通的人,似乎是另一种圆满了。却遭遇了更大的风险。香港的结局是薇龙一把泪,乔不知所云一口烟。再差也好过曼桢之噩噩半生。这下好了,张完成了读者的悬念,也完成了自己的悬念——没有人会比作者更不甘心另一条路的可能性了。薇龙要是坚持回上海,结局便是如此。这么看来,到底是哪一种选择好呢?爱着一个傀儡,还是被剥夺了爱的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没法比较的。要用推翻自己先前言论的说法,在薇龙的世界里,压根没有回上海这一种可能。在香港和在上海怎么能是一样,回去了只能见处处可鄙。家族的观念,小市民的粗鄙,更不用说难熬的清贫。她虽然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床与房间,可那再是她难以忍受的。就连张爱玲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为我越来越觉得,张的局限在于她本身就是如此——“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张写爱情,最引起人悬念的无非“选择”与“结局”。纵观《半生缘》与《第一炉香》,一个结局已落残疾,一个貌合神离。弥补结局上的缺憾的,是《倾城之恋》。而《倾城之恋》,却是几篇故事中最寡淡如水的,一如它的结局,白流苏带着笑意把点着的蚊香踢到床下,心想倒可以把颠覆一座城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爱情上。这种归因恰恰映衬了爱情的寡淡。它原本就不需要是倾城的。任你薇龙曼桢轰轰烈烈,结局却无一善终。最圆满的偏是这轰烈外的平淡。唯其平淡,“这场大难倒像是为了他们的爱情似的”这种看似荒诞的幻想才有了一种讽刺意味——对“轰烈爱情”幻想的讽刺,也许那种爱情本来就是幻想给予的。现实中最好的,也只是“之恋”了,而不是“倾城”。

张爱玲和鲁迅

伟大的作家有两种,一种是给我们提供坚实的基础的,另一种是写出焦躁的现实的,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带有神性的启示。当然最伟大的作家是两者的结合,而且最顶峰正是这种结合体。中国只有鲁迅达到了写出焦虑的水平。或许张爱玲也有写擦边。张爱玲和鲁迅都是透彻了现实的人,只是鲁迅热,而且能坚守着对现实的爱,这是激烈的爱,他紧紧盯着现实,我们能看到他眼睛里的血丝,他紧握的拳头;而张爱玲太冷了,她总是让自己步离现实而去,我们看到是是她孤独的背影,她苍凉的手势,她仿佛是缸底的黑色石子,从缸底冷冷地看着外面,看的是缸口大的天空,而且那个天空似乎是是独属于爱的。

捧着它,读张爱玲

逛书店的时候,从一排排的书中,单单就挑出了它。认定,这淡淡的粉是属于张爱玲的。一直有着张爱玲情节。想象着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婉雅女子,在那个我无法走近的时代穿梭。那是一抹怎样的色彩?红,太艳;蓝,过暗;紫,太沉;白,又过纯……唯有那一抹淡淡的粉,不矜持,不张扬,不含蓄、不豪气,但同时又都具备那么一点点。这,属于张爱玲的颜色。在某个午后,泡杯清茶,轻轻的捧起这样一本因为心心相惜带回家的书,走进那个渐行渐远的张爱玲。


 传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