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和狗狗

出版社:副本制作
出版日期:2009-11-30
ISBN:SH80-13
作者:冯俊华
页数:12页

内容概要

冯俊华,1984年12月生,广东阳江人。

作者简介

This captivating book, laced with evocative anecdotes from the field, gives the first holistic, up-to-date overview of dinosaurs and their world for a wide audience of readers. Situating these fascinating animals in a broad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context, leading dinosaur expert Scott D. Sampson fills us in on the exhilarating discoveries of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the most active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dinosaur paleontology, during which more "new" species were named than in all prior history. With these discoveries--and the most recent controversies--in mind, Sampson reconstructs the odyssey of the dinosaurs from their humble origins on the supercontinent Pangaea, to their reign as the largest animals the planet has ever known, and finally to their abrupt demise. Much more than the story of who ate whom way back when, Dinosaur Odyssey places dinosaurs in an expansive web of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organisms and demonstrates how they provide a powerful lens through which to observe the entire natural world. Addressing topics such as extinction, global warming, and energy flow, Dinosaur Odyssey finds that the dinosaurs' story is, in fact, a major chapter in our own story.


 猫猫和狗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所有文学中,我最爱的,应该是童话。其中缘由,并非童话的浪漫主义或者温和的人格化,而是极为个人乃至偏狭的,因了童话语言无与伦比的多异性。“多异”这个词,源自黄蓓所译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论》,对应的法语词是(大写的)“Divers”,(小写的)“divers”本义为多样、差别,但是在谢阁兰的文本中,这个形容词被诗人进行了别样的塑造,用来指称一种异域情境之中的“多异”之美(详见黄蓓《关于<异域情调论>的几点说明》)。拿“多异”这个词语来解释我在阅读童话经验中“走神”的体会,或许有失精准,然而一时又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词语;作为一个常常词穷之人,在试图说出内心切实感受时,总是不免遭受多重的尴尬。这种在写作或言谈之时所遭受的尴尬,更像是一种哲学的尴尬。与童话相比,哲学写作宛如一台概念机器,由它所制造的每一个概念,像工厂锻造的铁锤一般,将童话的虚构之镜全然击碎。童话对于哲学概念暴力窥视的反抗,一者在于渲染乃至夸大那个虚构之镜,一者则在于借助自身语言的多异性(破碎的镜片)映照哲学概念的“面貌”;换句话说,我想要说的童话语言的多异性,其实是一种碎片化的语言,哪怕在一种古典童话的写作中,依然存在,只是为童话的浪漫叙述和角色的人格化等等所掠美。或者我们可以说,童话语言中的哲学光芒始终被修辞化了,这也就使得修辞成了童话世界里唯一的哲学。当我们发现驴子可以说话,老人可以变为一棵植物,反过来植物也可以变成老人的时候,哲学工厂里那把冷冰冰的生硬铁锤,化作了“自由天空”(本雅明语)之上那一朵朵漂浮不定的云团。正是这种童话语言对于哲学概念的修辞化处理,毫无悬念的打开了童话语言自身的多异性,以至于任何童话故事,都可以被重复,在不必要保持“面貌”的情况下,仍然不失其意义。在冯俊华这篇故事里,尽管没有特别渲染一种童话的语调,但是不难看出,这种写作,化自于一种依稀可辨的童话构思,只是被作者赋予了别样的结构。作为读者,如果我们非要区分这个结构,以便获得对于童话故事“面貌”的窥探,我觉得,倒是可以参照《猫猫和狗狗》一书封面的“三角图形”。老水手的故事、启叔叔的故事以及我和堂姐的“故事”,被作者简单分割成了九块(每个故事,三个部分),然后依照,老水手——启叔叔——堂姐——老水手——启叔叔——堂姐——老水手——启叔叔——堂姐,这样的顺序,排列了出来,基本就是我们看到的模样。然而,正如作者本人所讲,在排列故事的过程中,作者有意忽略了三个故事之间的过渡。原因或许并非如作者所说,在于如此过渡无关紧要,而是因为,恰恰是通过这样毫无过渡的故事拼贴,将三个故事,虚构为一个故事。然而,读者们依然不会满意。这个区分结构而得的“面貌”,根本不足够拼贴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意义,更不足够支撑起整个哲学世界里认知的大厦,这个“面貌”,这张脸,我们甚至怀疑不是这个“故事”的。或许,这些只是作者在构思和写作中,废弃或者丢失的稿纸而已,这些稿纸有的写着文字,密密麻麻的,有的是空白的一片,被谁随意划了几道,有的几乎只是涂鸦,像是有小孩子在这上面练习过写字。通过一个三角形(也许不止一个三角形)结构,小说作者,真正呈现的,其实并不是三个故事,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在丢失或者说废弃“故事”这个面貌之后所获得的语言的多异性。故事本身,还在那里,却不再是那个熟悉的样子。老水手还是变成了树,启叔叔还是死了,堂姐还是看了我的故事,爸爸妈妈和我终于还是没有去“风筝场”就回来了。你可以说,这个故事根本不是童话,它只是假装在讲童话。但是在假装讲童话的故事中,小说作者为我们用童话语言本身编织了一个童话,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童话语言的童话。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童话。只是需要一番波折,我们才能发现这一点,或者说,需要一个作品,我们才能更好地阅读这样一个童话。所以说,这是一个多异的童话,因为它可以是任意一个童话的一部分,它是那个永远讲不完的童话的一部分,它永远是那个虚构之镜的琐碎光芒,它永远是那个浮动水面的鳞片掠影。当我们捕捉到这样的光芒和这样的影子,我们就能看到谢阁兰所谓的“多异之美”。恰如谢阁兰在“路边之碑”的“铭文”中所写:“这样,不停步也不失脚,没有笼头也没有马厩,没有功绩也没有辛劳,朋友,你将抵达的不是永世欢乐的泥沼,/ 而是‘多异’这条大河中醉人的旋涡。”(原译文“多异”为“多样”,参看车槿山、秦海鹰译谢阁兰《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