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543921283
作者:克劳德·塞尓旺//竹田一平
页数:140页

书籍目录

引言  目标与任务  范围与限制1  1985~1993年参展国数据库的概述与分析  1.1  参展决策过程    1.2  组织与筹资  1.3  参展费用  1.4  概念与战略  1.5  文化及相关活动  1.6  商业活动  1.7  运行问题  1.5  参展评估  1.9  参展成果2  1958~1993年历届世博会经验选粹  2.1  举办频度  2.2  主题  2.3  世博会选址和参观者  2.4  参展者  2.5  动机和目标  2.6  组织机构  2.7  世博会的运行  2.8  财务问题  2.9  公共关系与营销  2.10  评估方法  2.11  社会和经济影响  2.12  世博会后的发展3  1985后筑波世博会案例的评价研究  3.1  1985年筑波世博会介绍  3.2  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社会影响  3.3  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经济影响  3.4  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经济和文化遗产  结论  致谢附录

作者简介

本书为国际展览局文献信息处的研究

图书封面


 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摘总序p1世博会的发展轨迹,正是世界各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历程的真实写照。作为反映现代文明演进的载体与标志的世博会,如今已日益成为体现各参与国综合国力的竞技场和主办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p1尽管每个国家参加世博会的原因各有侧重,但其政治目的是决策的基本依据:“参加世博会多半是政治上的决策。某些参展国隔几年后成为世博会的主办国,这往往也是参展决策因素之一。但多数时候参展的决策是由于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和增强与主办国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各种良好关系,这也成为一种惯例。”——摘自约翰·M·波尔斯的访谈录,1995年9月9日于温哥华看来各国参加世博会,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因素,其次是经济因素,然后才是社会文化因素。当然每次参展还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说,某些邻国主办世博会,或者同属某个区域联盟,如欧盟或东南亚国家联盟,肯定会成为参加世博会的因素,这就是一个特例。p2毫无疑问,过去在某个历史阶段,东西方关系是很多国家在决定是否参加世博会是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由于世博会为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东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预算会给此类活动提供实质的支持与资助。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已经没有必要。因此,世博会的参展国开始将重点从意识形态转移到经济与文化方面。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化自然意味着决策影响因素的变动,有事尽管贸易方面的因素并未得到强调,但是经济关系一直是是参加世博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对许多国家而言,很明显,一次参展不会在短期内对贸易产生真正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参加世博会将与其贸易密切相关。p21大部分的展览设计意图都是为了实现如下的一个或几个目标:·直接促进经济贸易交流·促进参展国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参展国的总体形象·维护一种政治理念·维护或支持和主题相关的观点·促进某一具体事件的发展促进经济贸易的交流往往是通过展品实物(用实物或模型)展示的方式,或通过试听方式,来宣传参展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时候还采用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即就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某科学、技术或商业等特殊领域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展馆,即建筑本身、展览环境和展品,与视听作品都是信息形成的一个重要成分,其目的是要反映促销产品或服务的内在质量。尽管工作的重点是旅游业,酒店和精品店的运营也起到部分促销作用。除此之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大部分是通过试听的方式实现的。参展国也希望通过参展提升本国的总体形象,因此他们会努力展现各自社会的特点:现代化、社会责任感、传统、友好、文化多元性、宽容等。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把自己国家描绘成一个理想的投资或商业交往的场所,或只是为了提升各自形象和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根据不同主题,有些博览会还可能包括历史和文化介绍,有时也会展示新的政治和经济动向。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间里,参展国通常通过微妙的(但经常是不那么微妙的)展览技巧来捍卫其政治理念。对他们来讲,展现某种生活方式的诸多好处相当重要。p22在某些场合,参展国还希望就一些全球关注的,而且多半也和博览会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阐述并捍卫自己立场,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南北关系等。“通过展馆是人们活动起来的技巧非常重要,激发机制行之有效:人们的兴致被特定的展示激发出来,然后就会在展馆的其他地方自由游览。重要的是,要直接面对公众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摘自约翰·M·波尔斯的访谈录,1995年9月9日于温哥华p24文化娱乐活动无论是对主办方还是参展方都非常重要:对主办方而言,这些活动是博览会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同时也使参观者一揽子服务的组成部分;对参展方而言,这些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向参观者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还能不时介绍新艺术家——这是一个重要的公关姿态,而且往往为当地观众所喜爱并影响到总体参展的成功与否。p35最受参观者喜爱的具体项目包括:高新技术展品及视听展示,与主办方工作人员交流,与博览会主题相关的展览,围绕历史/文化相似之处的演示,现场表演,互动展,计算机辅助展,真人模仿雕塑,珍奇/异国物品或工艺展。p41向每位与会参观者展示我们生活的世界,以使他们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共同地各自地相互负有责任的,而且,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意义远比把人们分开来的重要。p43吸引参观者的良好愿望和认为“主题公园”式的气氛能最大限度达到此目的的想法也是造成某些困难的根源。某些参展者为多次参展而而过于强调旅游、综合贸易业或形象促销,也是错误的。一位知名设计师提出如下建议:“国际展览局必须明确阐明主题公园和博览会之间的差异,并直截了当地敦促参展者确保世博会独特性方面的质量。世博会给予主题公园极大地启迪,反之亦然。那些为主题公园创造精湛技术的金钱力量似乎正弥漫在世博会的场馆。博览会正在却来却成为移动、固定,还有三维的大型布景并驾齐驱的剧院。从技术角度而言,这很难避免……这种差异相同于主题公园和博物馆之间的差异。一个是幻想娱乐,而另一个事实娱乐。除了设定按主题组织和开展这点外,世博会亦是如同博物馆一般。国家展览局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鼓励使用媒体传播重要信息,而不是采用别出心裁技术包装的易遗忘的无价值信息。刺激性与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同类型的事物。”摘自伦纳德·列维坦的访谈录,1995年10月30日于纽约p44花费在建筑物(主要是综合性博览会)账单上的开支已相当多,以至于仅留下极少量经费用于内容建设。通常,由于政治或其他原因,人们构思容器(建筑结构)总是先于内容。通常,信息应领先,但事实上并非往往如此。p50世博会组织者也希望世博会能够带来其他的效益,例如提升国家/地区在国内的声望,为城市更新投资,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振兴当地工商业,这些效益多数可以通过确保世博会成功的必要工作和其他预备措施,以及在世博会具体运作中而自然地得以实现。但是,如果对后面这些效益中的一个或多个过分追求,超越了世博会的国家化使命,就会产生问题。p71从国际视角来看,将全世界所有国家聚集一堂,进行和平友好的竞争,并持续6个月之久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它们既汇集了以往的对手,更汇集了当前的对手,大家共享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望;它们教育大众,带来理解和宽容,以及为人类的多样性而骄傲。这些影响都是无法用指标进行评价的,但是这些影响的的确确存在。世博会或许不再是“在人类努力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促进人类的知识水平,但是它们却可以增强人类对各类事物的认识程度,以及对重要性的判断能力。世博会将世界各地的人们集合到了一起,为人们之间的接触和各种观念的碰撞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式,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匹敌的。世博会给其工作人员和参观者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的。p73遗憾的是,人们总是期待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他们认为世博会一开,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世博会也仅仅是个开始。——摘自弗吉尼亚·安德森访谈录,1995年9月14日于西雅图p91“自从1851年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以来,历届世博会成为展示世界最优秀成果的舞台。它们成为历史的里程碑。世博会使全人类在共同利益下团结起来,并为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指明了道路。”——作者佚名世博会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似乎毋庸置疑,其宗旨在于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鼓励社会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和商业,以及改善我们赖以生存地球的状况。世博会这项盛事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能使得活跃的竞争以一种友谊的精神开展起来。p92综合类博览会是精彩的盛事。它们是人们包揽各种奇迹。p93博览会一般不会赢利。事实上,大多数博览会差不多就是达到盈亏平衡,或者只在运行方面获得有限的利润。p94“可以把筹办一届世界博览会的过程看做一种神秘的旅程:某种程度上看,举办博览会是信仰的飞跃,只有在亲自体验其过程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摘自杰伊·罗基访谈录,1995年9月14日于西雅图除社会职责之外的原因,主题对博览会也相当重要:“一届博览会必须提供某种气氛,它能对参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吸引力,博览会也需要有丰富的展品;如果没有丰富的展品,博览会就不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参观者到博览会参观、学习不同国家的不同景观——这是一道国际拼盘。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发现精神。参观者必须参与一种有趣的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参观者知识的总体水平。”——摘自E.R.I.阿伦的访谈录,1995年10月27日于谢尔斯顿“参观博览会的兴奋和从博览会获取知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博览会将为参观者带来一种多感官、多文化的体验,它会使在外来举办的博览会中参观者尝尽神奇,经受激励和感觉舒畅。人们会牢记参观世界博览会的体验。但他们并不会记得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节目或大多数参观主题公园的体验。参观博览会是一种能使参观者认识和牢记的体验;而其他只是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摘自伦纳德·列维坦的访谈录,1995年10月30日于纽约p95不论以何种方式,知识传播概念似乎成为衡量博览会价值和举办成功与否的核心。在未来举办的博览会中仍然将进行知识传播,但其传播的方式有待探索。知识传播的方式有必要创新:“有人担心,如果博览会这种载体不按照当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展,其结果将使博览会最终消失。当前,我们都处在一种转折状态,我们正在探索除了用一系列展馆来展示不管什么样主题的工业成果外,还有什么其他途径。”——摘自帕特里克·里德访谈录,1995年9月11日于温哥华在更传统的意义上考虑,举办博览会仍有较大的空间:“博览会能为艺术、科学技术、新建筑、建筑材料、构架、雕刻和绘画的创新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博览会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充分展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机。几乎所有主要的艺术家和创作者都会向同时代的博览会提交作品。博览会的变革是重要的,但我们不应当失去我们对时代的感觉,不应该单纯为了博览会跟上现代潮流,而否定对博览会的经典诠释。”——摘自彼得·沃纳访谈录,1995年10月30日于纽约据称,如果博览会能确切反映其所处时代及其位于的地区(或城市)的特征,那么它就是成功的。为了实现此目标,必须放手让组织者大胆创新,对博览会的举办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作调整,使得博览会能适应其所处环境和客观形势。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揭示出一些内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