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最自然的吃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 > 饮食健康 > 挑最自然的吃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561338094
作者:黄伟德
页数:214页

章节摘录

文摘 第一章挑最自然的吃    看着泥土中长出饱满翠绿的合掌瓜、娇艳的红椒、胖胖的大南瓜,用双手抱入厨房,是很愉快的事。做好一顿饭,满足了口腹,也叫我感到与大自然的契合。吃,是欣赏大自然创造的奇妙,是很美的经验。     这几年,在澳洲悉尼读书,很庆幸找了一个离城市较远的房子。住在隔壁的屋主,是对七十多岁的夫妇,他们在后园种了一些蔬菜,使我常有“不劳而获”的机会,享受他们的成果,可以原汁原味,吃到最自然的食物。这才发现,都市人的食物,已离开泥土那么遥远;才知道,吃的艺术,吃的意义,不只是摄取食物中的养分,也是亲近大自然,跟土地重建联系。 食物是身体的燃料。有好的燃料,身体自然健康;用错燃料,百病丛生。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的物质,都是从食物转化而来。吃天然食物,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人体也因而顺畅地运作。     不过,现在我们吃的东西,很多已经由工厂加工重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举例来说:     ◎ 米,原来有谷糠,褐色,粗糙;但我们这一代吃的,却是雪白、滑溜。     ◎ 面条、面包,原来也该是褐色的,多纤维;但现在的面包,多是软绵绵的,入口即化。     ◎ 油,不再是榨出来的,而是用溶剂提取,然后用化学物漂白、除臭,滴滴晶莹。     ◎ 盐,日常吃到的,已不再是海盐,原来灰色的海盐,蕴藏着海洋丰富的矿物和生机;今日的餐桌盐,洁白、纯净,却只是氯化钠。     ◎ 蔬菜,失去了泥土的生命气息,只是化肥钠、氮、钾的产物,还有无数化学杀虫剂、除草剂。     ◎ 家禽,困在笼子里长大的,不见阳光,肚里满是化学激素、抗生素。     我们看似和上一代一样,每天仍是吃饭、吃菜、吃肉、吃水果;但今天的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跟过去有极大的质变。     尽管,人体会随环境而“进化”,但我不知道一代、两代之间,可以怎样应付这样的遽变。     我只看见,在这几十年间,人类的健康如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往的疾病,只有饥饿和营养不良,在于粮食不足;今日,则是加工食物太多,过度精致化,有生气的食物太少,加上化学药物、疫苗的荼毒,导致慢性病的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过敏症、癌症等文明病的滋生。     然而,食物还是最容易改变的生活元素,且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明白这一点,学习自然饮食,便是刻不容缓的课题了。

前言

  回归自然的全球大热潮,席卷海峡两岸的华人。  “吃得自然”的洪流中,包括了生机饮食、素食、天然饮食、有机耕种等,这股“自然风”由西方刮起,进入华人的社会,影响了我们不少追求健康的新一代。同时间,西方追求健康一族,又开始热衷寻找古东方文明中的瑰宝,印度人的吠陀文化(Veda)、古印度医学(Ayurveda)、中国人的道家思想、传统中医学、太极、气功,都成了西方人的“彼岸”。  这是一个很有趣、灿烂的年代。  西方的“自然疗法”和“吃的科学”,着重微观分析,了解维他命、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物在体内的运作。这些特点,帮我们直接而清晰地窥见,过去一百多年来,农业工业化、食物科技化后,种种化学农药、加工食物、化学药物产生的问题。这些微观的视野,是传统东方医学、食疗所欠缺的。  东方的“传统医学”、“养生术”则着重宏观,中医学上的“阴阳平衡”,简要概括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精神。中医学中的诊断(八纲、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辩证方法等)、治疗(理、法、方、药),无不倚重宏观思维方法。由此,中医学跳过了西方医学棘手的微观病理难题,补充了西方主流医学、主流营养学、主流自然疗法中以微观、机械式思维的不足。  在吃的层面,西方自然疗法着重成分的自然、对病的治疗,而东方则较着重阴阳平衡、整体的调和,两者既是对立、矛盾,也是很好的互补。  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东西方相互切磋,还只是开端,让人既兴奋又期待。  这本书是小小的尝试,企图整合东西方“吃得自然”的知识,也是我多年来亲身经验的累积、集结与分享。  二○○一年七月九日  澳洲 悉尼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序作者序◎吃得自然     回归自然的全球大热潮,席卷海峡两岸的华人。    “吃得自然”的洪流中,包括了生机饮食、素食、天然饮食、有机耕种等,这股“自然风”由西方刮起,进入华人的社会,影响了我们不少追求健康的新一代。同时间,西方追求健康一族,又开始热衷寻找古东方文明中的瑰宝,印度人的吠陀文化(Veda)、古印度医学(Ayurveda)、中国人的道家思想、传统中医学、太极、气功,都成了西方人的“彼岸”。    这是一个很有趣、灿烂的年代。    西方的“自然疗法”和“吃的科学”,着重微观分析,了解维他命、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物在体内的运作。这些特点,帮我们直接而清晰地窥见,过去一百多年来,农业工业化、食物科技化后,种种化学农药、加工食物、化学药物产生的问题。这些微观的视野,是传统东方医学、食疗所欠缺的。    东方的“传统医学”、“养生术”则着重宏观,中医学上的“阴阳平衡”,简要概括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精神。中医学中的诊断(八纲、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辩证方法等)、治疗(理、法、方、药),无不倚重宏观思维方法。由此,中医学跳过了西方医学棘手的微观病理难题,补充了西方主流医学、主流营养学、主流自然疗法中以微观、机械式思维的不足。    在吃的层面,西方自然疗法着重成分的自然、对病的治疗,而东方则较着重阴阳平衡、整体的调和,两者既是对立、矛盾,也是很好的互补。    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东西方相互切磋,还只是开端,让人既兴奋又期待。    这本书是小小的尝试,企图整合东西方“吃得自然”的知识,也是我多年来亲身经验的累积、集结与分享。二○○一年七月九日  澳洲 悉尼

内容概要

黄伟德,澳洲著名自然及传统医学专家,顺热疗法医师。《香港经济日报》(大自然医生)专栏、《明报》、《快报》、《姐妹》、《香港电视》等栏目的专栏作家,专栏内容涵盖自然疗法、绿色生活、生态关怀、医药时事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与大自然和好 跟着自然走 现代神农氏 从自然中获得生机作者序 吃得自然第一篇 挑最自然的吃 1 什么是天然食物  返璞归真  认识有机耕种  怕农药,吃肉不吃菜吗?  抗生素比农药更可怕 2 基因工程的可怕  什么是基因工程?  为什么要基因工程?  结果,有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吗?  究竟基因工程有什么危险?  高科技,高危险?  哪些食物经过基因改造?  找出完整的食物 3 添加剂的潜在危机  受食品添加剂伤害的高危族群  人工调味料——味精  代糖——阿斯巴甜  砂糖是百病温床 4 增色加味零负担  生命之盐  健康的甜蜜食物 5 脂肪可怕吗?  高品质的脂肪  择“肥”而吃 6 吃醋好处多多  醋有什么用?  怎样选择醋?  什么体质适合吃醋?  酿醋的工艺? 7 最平民的营养高汤——味噌汤…… 8 生活更自然第2篇 找出吃的平衡点 1 身体的平衡 2 健康味道 3 开心入厨房 4 电脑人护眼秘笈 5 增强学习效率大法 6 女性补充钙质不可不知附录一:维生素食物来源附录二:常见食品热量表

编辑推荐

《挑最自然的吃》:果汁中的阿斯巴甜、快餐食物中的化学调味剂、干果中的二氧化硫、植物油中的抗氧化剂……我们每一口食物中不知隐含了多少毒素,究竟,吃什么才安全?遵循自然、取材生机,才是免受食品毒害的无敌良方!是的,别让食物杀了你——请和我们一起挑最自然的吃,遵循自然、取材生机,让生命的健康活泉源源不绝!

作者简介

《挑最自然的吃》讲述在这个便利的社会,你是打算买一份快餐店可口的炸鸡?还是选择到楼下开了三十年的面馆吃一碗牛肉面?或者是回家自己煮饭?可能当你吃进了肚子也不知道,明明是一碗美味的豆花,却已经中了什么变种细菌的毒。或许你对快餐食品、转基因食品和过度加工食品都已习以为常,对食品添加剂、氟化自来水和化学调味剂也已见惯不怪了。可是你是否知道,为了讲究速率和精致,这些人类的“杰作”正悄无声息地毒害着我们的身体:农作物使用了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饮品中加入了阿斯巴甜、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海鲜,甚至人工制造的鸡蛋……每一口的食物中不知隐含了多少毒素,更多的食物则早已丧失原有的营养价值。
是的,别让食物杀了你——请和我们一起挑最自然的吃,遵循自然、取材生机,让生命的健康活泉源源不绝!

图书封面


 挑最自然的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饮食类的书,内容不错
  •     感觉有用,不过内容没有想象的多
  •     专业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即使是食品类营养学的知识。不过澄清了很多生活中本以为正确的饮食习惯其实是不科学的,例如对白醋的认识。
  •     书的立意和目的都很好,只是感觉没有把观点讲透彻。有点浅尝辄止。但还是学到了一些知识。
  •     有点片面,不是很好!
  •     买的时候是看了里面的介绍文字,写的特别亲近自然,买回家仔细看才发现作者写的有些东西很片面
  •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太重要了
  •     不喜欢,拼凑的书。恶心
  •     冲名字买的
  •     活动时抢到的巨实惠
  •     读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很实用!笔记整整做了大半本!在中国现在社会里 吃什么真的太重要了!病从口入,认真地看完这本书,对以后的人生很有帮助。不过本书还是有点偏专业化了,有很多专有名词。科普书~
  •     一般啦,没有什么太多的内容,不实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