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张火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台上台下张火丁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7807137542
作者:杨景贤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是张家第一个走向革命道路的。这位革命者自小喜爱艺术,不仅喜欢观看艺术,而且还身体力行,登台演出,成为张家第一位喜爱艺术者,他的喜好,也影响了后代。曾祖父是“奇人”张火丁祖籍济南章丘,这里曾诞生了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清代咸丰末期,张火丁的先祖张正在当地生活困顿,无法维持,便带领一家十几口人闯关东,当时并没有目的,一家人漫无边际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行乞。当时先祖张正认为关东土地多,只要舍得出力流汗,总能养家糊口。当他们一家人走到辽宁省昌图县城西大波林子村时,看到这里还有生存空间,便落户在大波林子村,靠给有钱人打短工维持生计。太祖张庭英因家庭困顿,无钱娶妻,三十多岁了还是孑然一身。此时,村里一大户人家有一位姑娘,由于找对象过于挑剔,都二十五六了,还未嫁出去。现在二十五六的姑娘未出嫁者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老姑娘”了,是一个不容易找到婆家的“老大难”了。正因为这样,上天把缘分赐给了光棍张庭英。这位曲姓姑娘“下嫁”给张家,后来生下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张显在长成小伙儿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身材魁梧健壮,力大无穷,被当地人视为“奇人”。有一次,张显肩挑二百多斤重的东西,要过一座独木桥,当时跟随的五弟胆量极小,看到滔滔的河水,头脑发晕,心慌肉跳,不敢行走。于是,张显背上背着弟弟,肩挑200余斤的重担,从容地走过了独木桥。当时瓜园买瓜论挑不论斤,只要你有力气把瓜从瓜地里挑出去,瓜就归你。张显不用扁担,而是找来一个大粗杠子,用秫秸编了两个大篓子,将数百斤的瓜挑出瓜地,结果五个人才将这一担瓜运走。张显力大无穷,饭量也十分惊人。他一餐能吃二十多个大馒头。由于他饭量太大,一般雇主都不愿雇他,因此生活依旧拮据。后来张显到吉林省通榆县西艾力做长工,在那里找到了出路,于是把昌图县的亲戚全接了过去。后来,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就降生在西艾力。祖父痴迷艺术西艾力是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好。张显给人家做长工,人家又不给房子住,生活很难维持。于是一家人继续向北行进,最终落脚在吉林省洮南县。张火丁的父亲张一便诞生在这里。那时张成林在洮南县城以打短工谋生计,他学了成衣匠(裁缝)。这时,张成林有机会接触小市民,成为他热爱艺术的起源。在学成衣匠的同时,张成林还给东家买菜做饭。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人有多穷,但他们对娱乐的喜好是不会泯灭的。张成林年轻时爱听戏和唱戏,他经常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如听评书、扭秧歌等,这恐怕就是张家的艺术起源。张家涉入娱乐圈是自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开始的。张成林痴迷艺术,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却对此十分不屑,以为儿子是不务正业,张成林为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但张成林无法割舍对文艺的喜爱,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二弟张成春、小弟张成富均喜欢上了文艺。一个儿子喜欢艺术就够烦的了,如今三个儿子都爱上了艺术,张火丁的曾祖父也十分无奈,只好听之任之了。日军侵略东北时,疯狂地抓劳工。张成林与二弟张成春均当过劳工,那种日子真是暗无天日,苦不堪言。那时流行一种传染病,张成林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一看病人不行了,就将人装在木箱内,然后就抬到后山,浇上汽油进行焚烧。这天,命悬一线的张成林也被装在了木箱内,也许张成林命不该绝,在准备将他抬到后山进行焚烧时,突然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此时主管焚烧者说,先把箱子放在这里,等下完雨再烧吧!当时钉的箱子很简陋,有很大的缝隙。在箱子里面的张成林被冰凉的雨水一浇,居然清醒了过来,但他干着急,无法从箱子里出来。待到雨过天晴之后,焚烧者准备抬箱子焚烧张成林时,突然发现他还活着,便打开箱子将他抬了出来。张成林踏了一下地狱门槛,居然又死而复生,那真是个奇迹。真应该感谢上天那场及时雨,否则,张成林一命归西,便不会有张一,更不会有张火丁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成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担架队任队长,参加过著名的锦州战役,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后,在区上担任公安助理,参加过土改和剿匪。张成林成为张家第一位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由于在革命队伍的锻炼,他学到了文化知识,告别了文盲。张成林爱好文艺的初衷依旧,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参与文艺活动。1950年过大年,张成林决定办一支秧歌队。这时张火丁的父亲张一已经九岁了,也成为秧歌队的成员。这样,张家两代四口人成为秧歌队的成员,张成春担任秧歌队的头,他男扮女装,扮成《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其余人便扮成《打渔杀家》中的人物。张成林扮演萧恩,张成富扮演萧桂英,张火丁的父亲张一扮演教师爷。大家踩着高跷,扭起了秧歌,吸引着大批观众齐声喊好。这是张家首次出现在表演行列里,这时的张一已经上学读书了。张一受父亲张成林的影响,自小喜爱艺术,痴迷艺术,并显示了不俗的艺术潜质。他考进了戏校,进入了演艺圈,成为张家首位与艺术结缘的人。先后从事评剧、吉剧、京剧的他,显示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这为张火丁从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有一次,张一扭完秧歌回到家中,家里来了客人,说吃完饭去看戏。那时张一还不懂什么是戏,但十分好奇,他也想跟着大人去看戏。张一对奶奶说:“奶奶,我想跟着爹去看戏!”奶奶说:“孩子,去吧!”这天上午说去看戏,戏是晚上开演。张一一天坐立不安,不敢离开家,也不敢到外面去玩耍,怕大人不叫他自己走了。晚上,张一终于随着父亲和叔叔去看戏了。当时演的是评戏《杨二舍化缘》,这出戏很长,演完后回家快半夜了,张一兴奋得睡不着觉,戏中的情节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面前。太精彩了!太过瘾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都说长大了干这个那个,我长大了啥也不干,就干这个!一出《杨二舍化缘》激起了张一对戏剧莫大的兴趣,剧中的各个行当、各种表演形式,令张一如痴如醉,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戏剧艺术。这时,张一要自已演戏了。小家伙找来一块破布,缠在手腕上当水袖,组织一帮小伙伴唱着玩。张一看了一次戏,就成了小戏迷,每当听说演戏的信息,他便变着法去看戏。一向诚实的张一为了达到看戏的目的,不得不开始撒谎。每当有戏时,张一便对奶奶说:“奶奶,我出去玩了!”奶奶说道:“去吧,别贪玩,早点回家!”这时的张一如同脱缰的野马,飞也似的向剧院奔去,五六里地用不了半小时就跑到了。别看洮南县这个戏院不起眼,但像京剧大家李万春等不少名角都去演出过。由于张一当时手中无票,自然被拒在戏院门外,这时张一便贴着门缝听,等到晚上九点半,看门的离去了,张一便站在戏台旁边驻足观看,一边看一边心里乐,太精彩了!小家伙在心里暗暗说道,啥时自己能上台演出,那该多好啊!张一有演戏的天赋,好多戏他听常了,就会唱了。这时的张一,为了达到偷偷去看戏的目的,在家里变得勤快起来,主动地帮家里干活。父母有时大惑不解,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了呢?岂不知儿子是为了看戏。时常看戏又迷戏,自然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张一不管这些。只要有戏看,自己就幸福、就快乐!1952年末,黑龙江戏校去洮南县戏院招生,在城里还张贴了招生布告,招的是京剧演员。张一得到消息后,前去应试。唱戏是他心中的梦想,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考老师问他:“小家伙你干啥来了?”“我来考试。”“你父母让你来吗?”“让!”“小家伙你会唱京剧吗?”“不会,我只会唱评剧。”“那你就唱一段让我们听听!”张一长得虎头虎脑,显得挺可爱,招考老师对他很有好感。有过艺术经历的张一并不怯场,他唱得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挺有味儿!令主考老师颇感惊奇,于是当场拍板,说道:“小家伙,你被录取了,回家准备一下,10天后还到这里来,别忘了拿行李。”这时,张一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梦想即将变为现实,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前言

我自小喜爱京剧,在少年时代,时常结伴去观看传统京剧演出,对京剧的化妆、行头和唱腔兴趣浓浓。那时对京剧只是好奇,对“古代人”有一种神秘感,由于对京剧知识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完全看懂剧情。少年时代对武打戏尤为青睐,看得如醉如痴,对于我这个对京剧艺术懵懂的少年来说,看一场武打戏就算是一种精神享受了。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传统京剧被作为“四旧”扫出舞台,失去这样一种精神享受,心中不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十余年未能看到传统京剧,一直是我心中的块垒,总感到这么优美的戏剧艺术,不能在舞台上展现,真是令人遗憾,同时又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迎来了春天,传统京剧重新登上舞台。作为一个传统京剧爱好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也许时间间隔太久,自己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已经与少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再有少年时代那种痴迷情结了。各种娱乐艺术门类的增加,已经使传统京剧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占不到重要的位置了。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中央电视台偶然看到张火丁主演的程派名剧《锁麟囊》,顿时被剧中的情节和主角精妙绝伦的表演所陶醉。从此,张火丁这个名字便镌刻在我的心中。她的表演美轮美奂,给人一种精神享受。传统京剧在张火丁的演绎下,显得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具有艺术光彩,令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一出《锁麟囊》,使我重新迷上了传统京剧,重新认识到京剧艺术无穷的魅力。自此后,张火丁成为我心中的偶像。我喜欢张火丁,除了她精妙绝伦的艺术外,在她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另类气质,这种气质使张火丁的艺品和人品大放异彩,相映成辉。在京剧舞台上,不少青年女演员扮相十分俊美,但张火丁的美却有点与众不同,她的扮相也很美,但她的美有一种古典风韵,这种风韵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令众多戏迷为之兴奋,为之仰慕,为之陶醉。难怪有戏迷将张火丁比作“误落凡尘的仙女”呢!我第一次看到张火丁清唱,是在澳门回归祖国的一次晚会上。首次在荧屏上看到张火丁的“庐山真面目”,给我的感受是气质高雅,清新脱俗。不穿戏装的张火丁依然很美,尤其是那种古典美的风韵并没有因为不穿戏装而消失,反而“味道”更浓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丛芳艺苑族欣荣,赵系秋声别有情。应是传薪传续火,张灯会意谢高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奚派传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目前戏曲界女演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女性的美。古代女性有妩媚之美、娇柔之美、典雅之美和倘皮之美,演不出这砦美可能是缺乏文化修荐的问题。……火丁演出了古典美,这很了不起。我喜欢火丁是因为她人老实,不狡猾。她外表是沉默的,内心却有一团火.追求艺术的火。  ——粤剧大师红线女她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火丁很有发展前途,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多下功夫。程派艺术,艺如其人。……学程派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人。希望火丁能深入研究程派艺术的精髓,不断进步。  ——京剧大师程砚秋之子程永江一是我喜欢她的演唱,沉郁、深婉、洗丽、细腻,一个字,雅!二是我喜欢她、本人的仪表风度,朴素、大方、不饰于外而中秀自溢,一个字,雅!她的人雅,艺雅。  ——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钱世明喜欢张火丁的人很特别,很多人并不是戏迷,也并不了解程派,他们或是被、她特殊的名字,或是被她含蓄内敛的气喷,抑或是被她低回幽怨的嗓音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不少人虽然不懂程派,不了解程砚秋,但愿意从自己喜欢的火丁身上找到认同。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燕升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衫。程派艺术在许多方面或就艺术本质而言,它与文学中的诗极为相近,可以说是“京剧中的诗”。  ——张火丁

后记

我在写了一个比较长的前言之后,本来不想再写后记。那么,为什么又要写呢?一是意犹未尽,感到有些话在前言中表述不太合适,需要在后记中进行补充;二是有了前言,没有后记,总感到有些缺憾。《台上台下张火丁》是如何成书的?我在前言中已有阐述。但这部书如何得到出版社的青睐?我还要说上几句。我在写好《台上台下张火丁》的初稿后,当时还没想到送哪家出版社出版。一天,我与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董明庆先生聊天时,他问我:“你近来都写过什么作品?”我对他言道:“我近来写了一位在中国梨园颇负盛名的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

书籍目录

前言一 祖父爱上了文艺 曾祖父是“奇人” 祖父痴迷艺术二 父亲进入演艺圈 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 父子同台献艺 父亲圆了梨园梦 幸遇名师学丑角三 诞生在“水房子” 思女梦成真 父亲两度历险 张火丁名字的由来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举家迁廊坊四 唱评剧爱京剧 体验“江湖”生活 痴迷京剧的情结五 坎坷的考戏校之路 三考戏校难如愿 一个冒险的抉择六 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 独特的学艺生活 打开京剧之门的“金钥匙”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 一封信叩开戏校之门 戏校首位自费生 师承李近秋习张派 自学《坐宫》成“看家戏” 南下四川初显身手 师承渠天凰、张芝兰习梅派 聆听关肃霜的教诲 师承孟宪嵘习程派八 师承李文敏 考入战友京剧团 师承名师,专习程派 亮相京城 随武丑泰斗津门行 心系京剧方执着九 拜名师技艺大进 徐笠翁荐名师 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十 首次举办专场演出 宋任穷的关怀 冯牧写前言 专场演出“动”京城十一 进入中国京剧艺术最高殿堂 首演程派名剧《锁麟囊》 众口皆溢美十二 痛别恩师赵荣琛 先师风范永留心间 为恩师举办专场演出十三 红线女识才爱才 慧眼识珠 羊城评赞十四 当选中国京剧之星 八星光耀菊坛 “一个好角儿”十五 新版《秋江》首次公演 成功塑造陈妙常 赴香港参加回归演出十六 从“自学”《春闺梦》到“改造”《春闺梦》 “悟”字当头 “新”字于心十七 宝岛台湾之行 为程派艺术争辉 拒演“红包会”十八 强素质攻读研究生 向新艳秋学《鸳鸯冢》 成就梨园佳话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 精湛技艺火爆市场 “丛芳艺苑簇欣荣”二十 古城西安“摘梅花” “艺术要靠观众给分” 荣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 演绎经典,挑战自我 融入新的艺术理念 轰动北大校园二十二 津门行人气飚升 接受天津戏迷的“考试” 两次“忘词”仍精彩二十三 专心继承探索发展 为艺术插上“翅膀” 毕业论文成范文二十四 打造京剧现代戏《江姐》 首部流派现代戏 创新的“牵头者” 成功塑造英雄江姐 《江姐》搬上银幕 赴德国科隆演出二十五 京剧史上的首个工作室 故乡行走红泉城 新机制彰显活力 火爆江城武汉二十六 演绎京剧版《梁祝》   “狂客”为角儿写戏 自任导演出手不凡 一座新的里程碑二十七 视戏迷如上帝 火丁“温暖”戏迷,戏迷“温暖”火丁 “误落凡尘的仙女”   戏迷追星的故事二十八 公演《鸳鸯冢》   饰演小家碧玉亦精彩 活脱脱的小花旦二十九 唱响人民大会堂 超级人气,叹为观止 38万元献爱心 京剧振兴靠好角三十 高沽的人品 “非常难得的一个人”   一个木象显孝心 德艺铸戏魂 成功的谜底后记

编辑推荐

《台上台下张火丁》的作者作为一个传统京剧爱好者,看到传统京剧又重回舞台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作者简介

展示当今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艺术人生的纪实文学《台上台下张火丁》一书,近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程派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所创,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师承京剧大师赵荣琛,在继承和发展程派艺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创演了《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梁祝》等程派戏,她创演的京剧现代戏《江姐》成为我国首部流派现代戏和首部流派现代戏电影。她的唱腔风格独具,不仅体现了程派艺术和婉如萧、清脆似笛的特色,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戏迷和专家称之为“程腔张韵”。她先后荣获中国京剧之星、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国粹传承大奖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是我国首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个人演唱会的京剧演员。
著名作家莫言、陈忠实分别为本书题写书名和题词。本书系独家采写,书中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均系首次公开披露:张火丁童年时代曾被认为没有艺术细胞,“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如今张火丁名扬梨园,她的名字的寓意是什么?在她四考戏校中又经历了些什么?她为何能赢得众多戏迷的喜爱?她是如何赢得京剧大师赵荣琛青睐的?她的父亲在其成长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本书中都可找到答案。这是一部展示个人成功轨迹的书,对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图书封面


 台上台下张火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上次去北大看戏,因到得早,便在旁边的风入松转了转,发现这本记录火丁的书,我是着实喜欢她,她的为人做戏在某些方面很对我的脾气,于是便买来一阅。为年轻的戏曲演员立传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老艺术家归纳总结,其实也可以多做尝试,只是希望能够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看记录火丁艺术道路的这本书,描写很详尽,一直记述到她去戏曲学院任教以前为止,她的艺术经历我大致是了解一些的,从她第一次在北京办专场开始也看了她的不少戏,这回又能多了解到一些细节,京剧拥有这样的优秀青年演员是骄傲的。尽管如此,我也认为书中颇多溢美之词,有些言辞的高度嫌过,因为火丁的艺术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
  •     断断续续从网上看了一部分,最近买了一本,终于补全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总体而言,比较平实,事件的过程交代的还可以,谈不上真正的传记,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东西似的,人物描写尚欠丰满。期待以后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另外,这本书的错别字也不少。“金立水”成了“金立永”;“春闺梦”成了“春闰梦”;天津戏校的地址不是“塘沽路”,天津市区没有“塘沽路”,应为“津塘公路”或“津塘路”。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崇拜这个演员,渴望多了解,基本满足,谢谢!
  •     现在的传记写法跟百度百科到底还有什么分别。
  •     这本书内容很好。
    商家邮寄也很负责任,北京没有货,不远千里从济南出版调货,我很感动。
  •     这本书写得不好!火丁的想法是对的,现在不该写传记,不是时候。
  •     是一本资料翔实,文笔质朴的好书.读后获益匪浅.张火丁是当今真正称得上程派的传承人.她淡薄名利,不事张扬,对艺术孜孜以求奉献给观众艺术精品.得到观众的热爱追捧,是理所当然的.本书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可敬可爱的张火丁.
  •     本来以为要等要三天才能拿到的书没想到第二天就送到了,想起上一次那个恶劣快递员比起这次真是一天一地的差距,感谢当当网。一直都很喜欢张火丁,有关她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见,偶然能看到有关她的书在当当面试当然很开心啦!收到书后仔细阅读,内容详细,装裱精美,超级推荐!希望当当今后继续提供此类传记佳作。
  •     物流还是挺快的,书感觉一般,而且一边有点泛黄,不是很喜欢
  •     极爱火丁老师。只因她没有世俗气、浮躁气。
  •     好书,印刷质量再提高点更完美
  •     张火丁是我们吉林省走出的人才,倍感骄傲。爱火丁的做事风格,更爱她的唱腔,期待已久的一本书终于到手了
  •     毫无文采可言
  •     作者力所不逮。对于名伶传记来说,又无甚资料可言。唉!喜欢张火丁买下了书,成了鸡肋。好好的也不能扔啊!
  •     粗看了一下 张爸爸不容易啊
  •     个人的原因,特别喜欢张火丁!一个标准的“德艺双馨”的青年表演艺术家。想要更多了解张火丁的,建议购买并保存!
  •     人物传记不同于粉丝文,作者必须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带着冷眼旁观的心情。把人写成人,多么简单一要求,可惜杨先生完全没这样的文笔能力,要么纯粹浪漫主义,弄一戏迷集锦大全,您就是把张火丁写成一仙女,也没人拦着,因为捧角儿本身就不是一理智的事。但是您这文革余毒的体例,满篇小学生抑扬顿挫的她真是如何如何温暖我的心田啊的中心思想总结,真不应该用来表现一程派大青衣。
    程派的唱腔特点先甭说了,单就是那句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让人屏气凝神,从头顶悲凉到脚指头尖的情绪,张火丁还没开腔,角儿那一亮相,底下人就已经气场接应了。您这么花开富贵的写法,写写梅派李胜素还凑合,亏您还跟元曲大家重名重姓。张火丁是戏痴,但是大拙不是幼稚,高雅也不是就让老百姓看不明白了,过去连胡同口老太太都会唱滴血飞溅石榴裙的时代果然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几部名剧,确实应该配合剧照,也算是对剧目有直观的介绍,唱词也还需精确,百蛇传一段就有刊误。根据作者后记的意思,火丁女士真是过分淳朴可爱了,无图无真相的年代,加不加图并不会增加作者阅读困难,得看排版是否好看得体,定价也不会增加,那是发行量的事。
  •     有一份感动, 为张爸爸对女儿的付出&适时指引, 也为张火丁的坚持,不言弃,勤奋. 火丁将爱好变为了信念,寻觅/努力/创新, 优雅淡定地丰富自己的每一天. 台上台下或许不是很好的传记 但看完, 你会有一种冲动 想去听一出火丁的戏 慢慢对京剧会 多一份喜爱
  •     很喜欢张火丁的表演,此书对了解她的成长及为人很有帮助。推荐喜爱她的人都来看看这本书。
  •     老爸是灯谜,这本书写的很好!老爸超级喜欢!
  •     国庆期间把9月份买的“台上台下张火丁”看完,总体感觉对张火丁的赞扬和欣赏。但对张火丁的艺术介绍都是从别处的摘抄,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把张火丁的三代家谱都介绍那么多,没有什么意义。上面的好多内容我在别的地方都看过或是听过。所以感觉很一般嘛。像是四处拼凑之物!
  •     传记不能这么写。。。
  •     东西还没到 关于教授的书还是很期待的 很喜欢火丁老师
  •     气质女子
  •     张火丁很火,听过她很多戏。
  •     ……我懂了评分,不过书做的还是很不错啊,纸排版装订什么的
  •     文笔一般,只为看纪实
  •     火之丁丁
  •     你觉得好的话那就是张火丁了
  •     这本书写的一般,火丁的事艺术上大家已知道很多,但是该书并没写出新意,比如火丁的艺事特色,象她的春闺梦,她有哪些不同与赵荣琛的地方,她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演的,都没有啊!只有大段的摘抄,到是上三辈写的多,又不是叫张火丁家史?
  •     较详尽的描述了张火丁的戏剧生涯,是一本不错的书。
  •     出货和快递挺不错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
  •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张火丁,受益匪浅。
  •     戏迷写得。可以一看。
  •     支持火丁!!
  •     喜欢火丁,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对于张火丁也不仅仅是喜欢!或者说是痴迷的很!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因为想收藏她的“美”!虽然书的可读性不高,内容到有点像历年各路媒体对张火丁报道的集锦!实指望能在书中看看张火丁的图片,也算一解“相思之苦”,孰料,书中就两张图片,一张扮上相的,一张生活照!如书名“台上台下张火丁”!
  •     鸡肋书,浪费时间,这种写作水平的书应堆在机关单位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