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讲稿

出版日期:2015-3-30
ISBN:978754265036X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页数:333页

内容概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裔美籍著名作家,以惊世骇俗的小说《洛丽塔》闻名于世,其作品还包括《普宁》、《微火》、《黑暗中的笑声》、《文学讲稿》等。

书籍目录

导读
俄罗斯作家、审查官及读者
尼古拉·果戈理
《死魂灵》
《外套》
伊凡·屠格涅夫
《父与子》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鼠洞回忆录》
《白痴》
《群魔》
《卡拉马佐夫兄弟》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
《伊凡·伊里奇之死》
安东·契河夫
“带小狗的女人”
“在沟里”
《海鸥》笔记
麦克西姆·高尔基
《在木筏上》
菲利士人和菲利士主义
翻译的艺术

附录

作者简介

文学评论经典。《俄罗斯文学讲稿(读者期待已久的书)》是在俄裔美籍大作家纳博科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俄罗斯文学课程时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分别对俄罗斯的七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重要作品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俄罗斯文学讲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缺乏品味,处理人物方式单调,个个都有前弗洛伊德情结,沉溺于描写人类尊严所承受的种种悲剧不幸。我本人不喜欢这种让他的人物‘在罪恶中走向耶稣’的耍宝写法,而另一位俄国作家伊万•布宁对此有更直率的评价:‘张口闭口都是耶稣。’”“很遗憾我也不懂得如何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预言家。”对“感伤”和“敏感”的区分很妙:“一个感伤主义者在空闲时可能是一个绝对残暴的人。而一个敏感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残忍的人。”“当我们谈论感伤主义者,包括理查逊、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们指的是对人们熟悉的情感所做的非艺术性夸张,目的是为了在读者心中自动激起传统意义上的同情心。”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论:“书中的风景就是一个思想的风景,一个道德的风景。”“陀思妥耶夫斯基刻画人物是通过情景、道德问题、人物的心理反应,以及他们的内心波动。”“俄罗斯文学的命运之神似乎选定他成为俄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但他却走错了方向,写起了小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尖锐批评:“事实上,衡量天才的真正标准在于他所创造的世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属于他的——这个世界在他之前是不存在的(至少在文学中是如此),而更重要的是,他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使这个世界貌似真实。”“当我们对待一件艺术品时,我们必须谨记在心:艺术是一场神圣的游戏。”“你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病态的心灵所作的探索中获得一种艺术快感,而你读一部犯罪惊悚小说时因厌恶而颤栗或感到病态的好奇,诸如此类的情感与陀式小说给你的艺术快感相比,后者是否就一定高尚得多呢?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小说中,美学成就和对犯罪的报道之间甚至更缺少平衡感。”关于陀式作品中人物尽是精神病的批评:“如果一位作家创作的人物几乎都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疯子,我们是否能真正讨论“现实主义”或者“人类体验”的各方面就值得怀疑了。除此之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整本书从头到尾,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不会有任何发展变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经营情节,这就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他对高潮和悬念的把握近乎完美。但如果你重读一本他的书,对其中复杂的情节和悬念都已相当熟悉,你就会立刻意识到第一次阅读时你所经历的悬念感已经荡然无存。”对《罪与罚》的批评:“读不朽之书的杀人犯和妓女——一派胡言。在一个丑恶的杀人犯和这位不幸的女孩之间没有任何修辞上的关联。有的只是哥特式小说和感伤小说之间的传统关联。这只是一场假冒的文学骗局,而不是关于悲悯和虔诚的经典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样一种思想情有独钟,即身体上遭受的痛苦和精神上承受的耻辱能使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更加完美,其原因可能是在于他个人的悲剧:他一定感觉到自己体内那个那个自由的热爱者、那个叛逆者、那个个人主义者,都因他在西伯利亚的监狱的经历而遭受了某种失落,至少对他的创作自发性也是有伤害的;但他始终固执地认为当自己从西伯利亚回来时已经是一个‘更好的人’了。”对《鼠洞回忆录》的评论:“语句的重复,强迫的语气,百分之一百平庸的词汇,粗俗的肥皂剧口才,这些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中的元素。”“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把喜剧与悲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堪称非常优秀的幽默作家,他的幽默总是接近歇斯底里的边缘,人们疯狂地彼此侮辱,彼此伤害。”对《白痴》的批评:“所有的人物说话时,要么脸色苍白,要么满面通红,要么两脚直哆嗦,涉及宗教的东西品位之低令人作呕,作者完全只依赖定义,却根本没有辅以证据来说明支持这些定义。”对《群魔》的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喜爱表现人类尊严之不幸这一主题,这既可以归于闹剧也可归于戏剧。由于过多表现滑稽可笑的一面,同时又缺少真正的幽默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有时有沦为废话和粗俗的危险。”“我们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真理探求者,一位精神变态的天才,但我们也知道他不是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契诃夫的那种意义上的伟大作家。这不是因为他所创造的世界是虚幻的——所有作家笔下的世界都是虚幻的——而是因为在他创造这个世界时太一蹴而就,因此缺少和谐感和精炼感,而即使最最不合常理的杰作也必须遵循这两点(为了成为杰作)。”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批评:“无论什么时候作者写到德米特里时,他的笔法都是异常生动的。德米特里似乎一直处在强灯的照射下。那些他身边的人也同样如此。但一到阿辽沙,我们就陷入了完全不同的、没有一丝生气的环境。灰蒙蒙的道路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阴沉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被艺术精神所抛弃的冰冷的理性说教。”对托尔斯泰进行了高度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一次躺枪:“大多数俄国作家对真理的确切之意与本质属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普希金来说,真理让他想起高贵阳光之下的大理石;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二流艺术家来说,真理是血与泪,是歇斯底里的时事政治和汗流浃背;而契诃夫虽然看上去全神贯注于周遭的一片混沌,其实他始终带着怀疑的目光凝视着真理。托尔斯泰径直迎着真理而去,低着头紧握拳头,他找到了那块曾经竖立过十字架的地方,——抑或就是他自己的模样。”“他发现了一种刻画生活的方法,这种方法和我们关于时间的概念相契合,令人感觉愉悦。他是我所了解的唯一一位其时间钟和众多读者的时间钟相一致的作家。”个人的一点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性命运的思考: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有无法逃避的悲剧性命运,是因为她确实是一个有罪之人。但她的罪孽为何?托翁当然说的不是婚外情。假设安娜爱上伏伦斯基后,并不向丈夫表明心意,继续和伏伦斯基保持秘密恋情,那如此苟且之事自然是她的罪。可是事实是,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样的一段婚外情中,安娜是诚实的,她不可控制地爱上了伏伦斯基,而伏伦斯基也爱她。所以,安娜的罪并不是以婚外情这样的形式表现的,而是这份感情的基础有罪——肉欲。在肉欲之上衍生的爱情,在托翁看来,是有罪的。因为这种感情中,当事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必然导致毁灭的结局。假设在当下这个愈来愈重视,或者说直视肉欲之美的时代,我们不在肉与灵上的区别上做文章,我们承认肉欲引发的爱情和灵魂间的吸引力同样高贵,那安娜还有罪吗?或者说,安娜在我们的时代能否避开这样的悲剧命运?我的看法是,不能。因为安娜的命运轨迹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时候,当然是她决定和丈夫结婚的时候。显然,作为一个既聪明又敏感的女人,安娜不可能不知道她和卡列宁之间并没有热切的精神上的吸引力。她和卡列宁的结合,应该更多是出于一种物质上的妥善选择,毕竟她还是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伏伦斯基的出现,不过是捅破了这层和谐的假象,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安娜的出轨只是迟早的事,虽然伏伦斯基,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个幻想而已,他的平庸显然也无法给予安娜更多灵魂上的慰籍。为什么托尔斯泰的部分没有写到《复活》?是因为顾及托翁的形象么?怕自己的毒舌在面对《复活》的时候控制不住?
  •     用脊椎阅读——《俄罗斯文学讲稿》  (注:不是书评,可称“书测”;并无高见,仅供参考。)                                   (一)  新近出版了纳博科夫的《俄罗斯文学讲稿》(Lectures on Rrussian Literature).因为出于对纳博科夫的另一本《文学讲稿》的喜欢和信任,所以这次毫不犹豫买下这本。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  这本《俄罗斯文学讲稿》在装帧设计上比《文学讲稿》要好看很多,同时价格上当然也更好看,标价从36¥涨到45¥:本书大概是这么厚,这么大。跟kindle比较。  我唯一不满意的是本书的插图,都是纳博科夫的讲义,但很多图片实在太模糊了,简直想劣质的盗版图,真是影响观感。本来就是密密麻麻的潦草的手写体,再加上模糊,看不懂耶看不清,简直不知道配图意义何在。插图插图                   (二)  两部讲稿,都是纳博科夫在美国大学授课时讲稿整理而成,区别之一,前者都是欧洲作家,后者是俄罗斯作家:《文学讲稿》目录,都是欧洲作家《俄罗斯文学讲稿》目录1《俄罗斯文学讲稿》目录2                   (三)  我为何喜欢纳博科夫?因为他是第一位在文学观上给我以当头棒喝的人。从小到大,教科书都是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讲文学史:《荷马史诗》是奴隶制时代的产物,带着那个时代的局限;讲到托尔斯泰,必定大谈特谈“托尔斯泰主义”;讲到狄更斯,又必定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巴尔扎克必定是资本主义罪恶的金钱关系。而论及艺术特色只是作为小点缀,附在文章的屁股后面。仿佛每部作品的价值只为说明和反映那个时代,必然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  而纳博科夫是这样说的,在其《文学讲稿》的《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文学艺术与常识》两篇文章里,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文学讲稿》有关论述《文学讲稿》有关论述《文学讲稿》有关论述  基于以上观点,所以纳博科夫在授课时,基本不会讲述作家的生平和社会情况,而是直接扎入文本进行分析。在《俄罗斯文学讲稿》里,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比如在讲契诃夫时,就不吝笔墨花了三四页的篇幅。估计这样处理的原因,可能是纳博科夫担心美国学生对俄国作家的生疏,不像对欧洲作家那样熟悉。为此,纳博科夫还花了更多篇幅契诃夫小说艺术的总体特色,才转入对单部作品的分析,在其中,又有大量原文引用以及故事概括。这都是区别于《文学讲稿》的地方。  除去这些区别,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里一以贯之地关注作品本身,作品创造的内部世界,作品的种种细节。以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为例:  纳博科夫着迷于细节,时刻不忘提醒读者。  比如,在开篇介绍女主时:“大家可以注意到作者在收集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焕发的魔力——在拼写时,妻子习惯略去某个不发音的字母,称呼丈夫时用最长最完整的全名...这是一个硬邦邦的女人...”  比如,在提到女主在人群中不小心丢了她的长柄眼镜:“契诃夫简短地提了一句,措辞显得很随便,和小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不经意地一笔带过——但恰与前文已建立起来的女人身上那种无助哀婉的气质相符合。”  比如,在叙述到男女主人公在剧院幽会时:“契诃夫还没有忘记‘有两个中学生在楼梯上抽着烟,向下瞧着他俩’。”“故事的叙述者似乎总是偏离主题而去提一些琐碎的东西,每一处的琐碎如果换成另一类小说则有可能意味着情节的转折——比如剧院里的那两个孩子可能是偷听者,然后去散布谣言,或者墨水瓶会使主人公想到写一封信,从而改变故事发展的方向;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琐碎毫无意义,它们在这种特殊的小说中对于营造真实的气氛才显得格外重要。”  纳博科夫十分赞赏契诃夫的小说,并不试图去反映和解决社会问题,并无道德说教和道德寓意。他写到:“契诃夫没有描写古罗夫当时的心情,也没有渲染他所处的道德困境,而是给出了语言层次意义上最高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他认为,正是这些意想不到的转换与灵活技巧使得契诃夫技高一筹,可与果戈里和托尔斯泰平起平坐。  纳博科夫不厌其烦地告诫读者,文学和艺术,只不过是五光十色的多棱镜,而很多人只把它看作平面镜。他们认为,艺术反映生活,还真实无误地反映生活。其实,这不是艺术的用途,也贬低了艺术的价值。所以要当一名优秀的读者,你要运用你的脊椎去读,反复阅读,沉浸于作家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世界。(如若转载,请君自便,就说是你写的就行)
  •     只是大致读了一遍,没有细细的读。果戈里部分是跳过的,读了一点没有太看懂也不理解,孤陋寡闻的我对这个作家之前是没有听过的,打算以后读过他的作品之后再来读纳博科夫对于他的分析。关于俄罗斯文学我只读了《罪与罚》和《复活》以及契诃夫的一些短篇,了解不多,但是很感兴趣。如评论所说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偏见真的很深。。。我只看过《罪与罚》,觉得废话很多,对这部厚重的书谈不上多喜欢,但也不太认同他对陀的贬低,以后还准备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契诃夫我是真心喜欢,纳博科夫说他撑死写不了长篇与莫泊桑一样,老实说我看笑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没有看完搁置中,真的太需要耐心。。《安娜》没有看,非常喜欢《复活》,可惜讲稿没有谈及。至于高尔基,我对他的印象只基于教科书上的海燕,也无多大兴趣,没有仔细看。最后一章讲翻译的,言语犀利一针见血,非常喜欢,译者的良心,不止信达雅。总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读完之后的感想。。等把所有作家的作品读完之后会再认真的看一遍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确信了俺一篇论文中因审美直觉带来的模糊性的重要价值
  •     纳博科夫对陀氏是相当不待见啊…………
  •     纳博科夫不喜欢陀氏的激情
  •     本来想给5星,纳博科夫的作品,当然没话说。但翻译有漏译,我对照了一下《俄罗斯作家、审查官及读者》原文,有几段没翻译。
  •     纳博科夫啊
  •     一个敏感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残忍的人。
  •     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是非常正确的
  •     原谅我这么直白,与其说纳博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性相对冲,不如说对“感伤”的鲜明批判,是对浪漫主义-毛子救赎情节一再自我重复的有力规谏。
  •     就算是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契诃夫,读纳博科夫的批评也是心服口服。
  •     我于是对纳博科夫改观 不看他的小说还是可以做朋友的
  •     原谅我这么直白,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有多不屑,我就有多热爱
  •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俄罗斯文学都出自于流民 一本书就看懂一个后记我也是。。。果戈里高尔基的部分看不下去
  •     我买这书不就是为了看他吐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吗?
  •     160402-,看电影前读了部分,纳博科夫真是,不会让人失望。0403,勃兰兑斯在初识尼采时就认定,“他是什么远比他实际做了什么更令人神往”;马丁·艾思林在《安托南·阿尔托》中总结:阿尔托属于那种大师级人物——他们的影响力主要不在于他们具体可察的成就,而是来自于他们自身和他们所受的苦难。读纳博科夫也有这种感觉,见解固然精彩,有时又不同意,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读纳博科夫,关键在读本身,在听纳博科夫说。0405,译得很一般,译者中文水平有限。讲契诃夫,开头精彩,讲《带小狗的女人》也好,《在峡谷里》讲得一般,《海鸥》讲得不精彩。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没读。托尔斯泰,读了部分,很精彩。但最近要读的书太多,先放下。
  •     我爱读陀式是因为我爱那些作品里挣扎到几乎分裂却仍在世间游荡的灵魂 即使我爱陀氏 纳博科夫对他的批评也同样精彩
  •     这是我上过的最棒的文学课!
  •     纳博科夫评契科夫挺中正的,但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也就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缺陷也是一击必中,无力反击。评托尔斯泰和果戈里的长篇细论我是一个字也没看下去……
  •     尖酸刻薄又一针见血,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买实体书的。
  •     托尔斯泰脑残粉+细节控还是非常厉害的,不过立场分明地黑我陀还是略偏执啊= =
  •     蛮喜欢陀氏。虽不完全赞同纳博科夫的批评,仍欣赏他的细致敏锐。
  •     纳博科夫对果戈理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但很可惜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的看法我和作者完全相反,觉得拧巴。
  •     真是牙尖齿利啊N老师,然而尽说好话有什么意思呢对吧
  •      除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手法千篇一律、不如其他几位艺术家精妙高超的评价还算中肯以外,纳博科夫对陀的态度更像是喋喋不休的语文老师,不乏偏见。
  •     等这半《俄罗斯文学讲稿》等了太久。几乎要哭着读了。这是真正的好读笔。
  •     字字珠玑,尽是干货,信息量巨大,难怪唐诺这么喜欢纳博科夫。虽然有时候毒舌到不行,但确实是机智锋利。像纳博科夫这样本身就是极好作家的读者,和我们这样一般的读者看书肯定还是有很大不同,他对于艺术上的原创性以及写作细节上的较真让人印象深刻。这大概也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颇多微词的原因。
  •     受益匪浅。以后上文学课,就借鉴这种文本细读的讲法。
  •     对于Anna Karenina的分析确实很特别 有些切入点(例如考证出整个故事的各个节点在历史上的具体时间)大概也只有一个作家去解读另一个作家时会注意到 Nebokov毕竟个人感情色彩太浓了(作家嘛)还是不懂他的观点喜好与他的作品(Lolita)之间的反差。有的地方的翻译似乎太实了(而Nebokov又那么不实)
  •     纳博科夫把陀思妥耶夫斯基黑惨了。。
  •     五星给的是纳博科夫的分析水平,以及我对于他本人在文字应用能力上的敬佩,老实说,作为陀氏的粉丝,我并不喜欢他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做法,也不支持他批判的三条理由。说白了他只是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已。
  •     纳博科夫讲课都是念稿。他很得意:只需备一次课,就能“混”个十几二十年。但他是个好老师。顺着他我去读了果戈里、托尔斯泰和契诃夫,受益匪浅;副作用是暂时失去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情——“如果给每位作家打分,陀思妥耶夫斯基连进办公室拿分数的资格都没有”。不过话说回来,纳博科夫和他推崇的任何一位俄罗斯作家都不像——他只是繁复、生动、现代、尖刻的纳博科夫。
  •     從小學到中學,我都是蹺課最多的那一個。高中時,隔壁就是縣圖書館,我常常跑去看書。看得最多的是舊俄小說,尤其喜歡岡察洛夫、托爾斯泰和契訶夫,仿佛能聞得到他們。
  •     纳博科夫以其让人不安的傲慢,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     写托尔斯泰,好。但对于陀氏有点不中肯.....
  •     棋逢对手,优秀作品需要同样优秀、有艺术欣赏意识、有创造力的读者。上帝和魔鬼都在细节中,面向文本精读、细读(而不是满脑子“社会现实”、“寓意思想”),把小说当小说来读,说着容易,却是对作者的最高顶礼。作为俄国文学脑残粉,一年来入坑渐深,这本原汁原味、结构粗糙的课堂讲稿也跟着读完了——简直享受。无论是对小说的艺术形式的再次确信,还是纳博科夫的小说观和对小说技巧的敏锐洞察……托翁、契诃夫的段落最喜欢,果戈理部分极有创见,甚至对陀的严厉批评都特别合心意——这部分争议最大,也划出两种审美观点(也许并无对错)的界限。我跟纳是一路:小说家是魔术师;小说不是现实,却要与现实竞争,在读者脑海中制造出真实的幻觉。陀从人物的心理性格到对白动作到环境到情节的种种失真,还有“伤感主义”情怀,至少让纳跟我都觉得很不爽…
  •     很好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课。大部分还处在手稿阶段,写得最完整的是果戈理篇和契诃夫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分析是必读的。陀的部分就是碎片,看看就好,中译本还有些从英文翻过来的人名比较诡异。
  •     五星给纳博科夫的严谨分析和高超的文字应用技巧,虽然后者和本书没什么关系。老实说,作为陀氏的粉丝,并不喜欢他批判陀氏的理由和行为,但是不能因此否定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是连着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之后看的,别有一番意味,今后会再读。
  •     棒极了。
  •     纳博科夫是这样一种作家,他要么让你佩服,要么让你愤怒,但他从来不会让你失望。纳博科夫还是这样一种老师,他会让古板守序的优等生皱眉侧目恼羞成怒最后夺门而出,也会让玩世不恭的偏科生惊讶起哄跳上课桌然后奉若神明。而我是内个有点生气但耐着性子记笔记的中不溜儿生。
  •     老头嘴略毒啊,不过很刁钻
  •     经人介绍才开始读,读完对选择了它只感到幸运。可能很少有人知道Nabokov在两所瑰宝级大学教授过这样美好的文学课,看到他凝结在纸上的思考让我感到人生的美好。追求纯粹而无用的美使人心情愉悦,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美的无用,才让人渴望去追求,有勇气和能力去追求。开头几篇序言其实宝藏密布,为后面的精度开了很好的头。Nabokov的 文学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在某种程度上,帮我克服了现在写东西正面对的疑惑。此外,Nabokov的人生从很多角度让我感到心有戚戚。
  •     还在读,只是作为陀粉,觉得他在讲稿之中给以的点评倒是挺中肯而耿直的……不过人名的翻译上比较糟心啊,还有P110上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应该是加尼亚的将军父亲,而不是叶潘钦,可能是疏漏吧。
  •     也许有偏见,但的确是深刻的。
  •     真是好书!也只有同样身为一流名家才能如此没有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而那之中有太多闪亮的洞见。小说家论小说,国内我看过王安忆、余华、阎连科、张大春的,确实不能和纳博科夫比,未必是见解,但叙述的自信绝对如此。
  •     纳博科夫是同样伟大的作家
  •     我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的阅读快感,虽然对我来说也属强烈,可能只有纳博科夫的百分之一吧(而且并不能归咎于翻译。虽然纳博科夫非常在意翻译问题
  •     可以帮助从整体上把握已经神化的小说和作家 ,并减轻因时代局限加大的阅读量
  •     不好意思。“正如我毫无欣赏音乐的能力一样,我也完全无法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预言家。”无赖到这种程度,算见识了。
  •     除了谈陀老的部分,充满偏见外,对其余的作家都有独到的见解。
  •     老毛子讲得虽有道理但是不宜全信,毕竟文学艺术的坑可是深不见底的。
  •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