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流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燕园流云

出版社: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9出版)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301177532
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编
页数:340页

章节摘录

插图:[罗马尼亚]罗明为中罗友谊而歌罗明(Romulus Budura),男,罗马尼亚籍,1952~1956年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获本科毕业证书。1954~1974年期间,作为罗马尼亚外交部的高级中文翻译,在罗中两国领导人进行双边和多边会谈时担任重要的翻译工作;1990~1995年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是罗马尼亚“远东问题”、“中国政治与社会问题”和“罗中关系”方面的专家,主要著作有:《罗中关系1880~1974年》、《罗马尼亚的独立外交政策与罗中关系1954~1975年》等文献集。罗明,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华留学的罗马尼亚学生罗姆鲁斯·布杜拉(Romulus Budura)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通”、“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中罗友好交流使者”等身份让罗明这个名字在中、罗两国家喻户晓。现在,罗明更代表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曾经在中国求学、学成后致力于中外友好关系发展的留华毕业生,他们身上都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1950年6月,周恩来总理致信罗马尼亚领导人,提出希望两国能够互派五个年轻人到对方国家学习语言,工人家庭出身的罗明的命运因此发生了改变。1950年12月1日,罗明和他的四位同学,其中包括他未来的妻子萨安娜(Anna Budura),抵达清华大学。此时,他年仅19岁。接着,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留学生陆续抵达,他们组成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中国政府对留学生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为这批东欧学生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给罗明授课的教师包括刚从美国回来的邓懿、曾在英国教授汉语的王怀还和运用最新教学方法和技巧授课的杜荣和熊毅,以及傅维慈、钟棂、张维和赵淑华等老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正确的发音和声调是学好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罗明把最初几个月的学习重点放在汉语的基本知识上。每天他都要跟着老师或录音反复练习新学的字词。第一个学期,罗明和同学们就学会了600个汉字和基础汉语语法。接下来的两个学期,即1951年到1952年,老师讲课的内容丰富了,讲课速度也加快了。在老师的带领下,罗明开始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报刊或鲁迅作品中选出的一些文章学起,将掌握的汉字量提高到2000个左右,并且能够完全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的文科划归北京大学,“专修班”的老师和学生们于当年9月一起转入北京大学。当时,“专修班”的留学生在完成一年半到两年的汉语学习后要进入北大各系进行专业学习,罗明选择了中文系。在这里,罗明得到了中国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等人的亲自指导,为他的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功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中国通”提起罗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通”。当年留学期间,罗明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让老师们至今念念不忘,津津乐道。作为一名留学生,他的汉语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如果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仅听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很难听出来他是个外国人。从罗明在北大各学期的成绩记录上看,他一直保持着各门功课优秀的成绩,而在一些学期的教师评语中,却有着这样的评价,“因为外事工作需要,此同学耽误了一些课程,但总体较为优秀”。原来,因为成绩优秀,罗明还没毕业就已经开始为中国和罗马尼亚的领导人担任翻译。在一部拍摄于1956年的纪录影片《兄弟般的友谊》中就出现了罗明的身影,那时他的身份是朱德出访罗马尼亚时的随行翻译。罗明流利的汉语甚至还曾“骗过”朱德总司令的耳朵。一次,朱德总司令听到罗明那一口流利的汉语,便很自然地以为他是生长在中国的罗马尼亚人后裔。闲谈之中,朱德随口询问罗明出生在中国的哪个省份,当罗明回答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罗马尼亚留学生时,朱老总大吃一惊,惊叹:“简直不敢相信!”作为第一位通晓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罗马尼亚外交官,罗明至今仍为能成为“头五个会说中文的罗马尼亚人之一”而感到自豪。北大同学眼中的绅士大学期间,罗明和一起来中国学习的另一位罗马尼亚留学生萨安娜恋爱,并建立了家庭。对待妻子萨安娜,罗明既像严师,又像慈父。他经常“检查”萨安娜的学习情况,偶尔看到她贪玩还会给予严肃的批评。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会耐心地帮助萨安娜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给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这使得萨安娜很依赖罗明,在罗明出差在外的日子里会担心,甚至寂寞得一个人默默地落泪。北大历史系的关秋岚教授是萨安娜在北大历史系的同班同学,是罗明夫妇多年的好友。在关秋岚眼中,罗明是一个严谨认真而又幽默风趣的人,而且很有绅士风度。关秋岚记得,每次她和萨安娜、罗明一起出门时,罗明总是走在两位女士中间,随时准备提供帮助。他们彼此交谈的内容总是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而罗明的加入总会让对话妙趣横生、笑声不断。一次罗明和萨安娜夫妇到关秋岚家做客,临走时关秋岚想留他们多坐一会儿,罗明随口说道:“新鲜的鱼总是最好吃,可是要留到三天以后就臭掉啦。我们要是一直待着不走岂不就变成臭鱼了吗?”大家一阵笑声之后,相约下次见面再聊。“为人民服务”1956年,罗明从北大顺利毕业,他的毕业证由当时的北大校长马寅初签发,衬底写着“为人民服务”。毕业后,罗明和他的同学被分配到罗马尼亚外交部、对外贸易部、历史和科学研究所、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会等单位。从那时起,罗马尼亚的重要机关就有了会讲汉语的工作人员,布加勒斯特大学的舞台上也开始听到用汉语朗诵诗歌的声音。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批学生也成为中罗交流的最早使者。从学生时期起就开始担任国家领导人翻译的罗明,毕业后自然而然进入罗马尼亚外交部,专门从事对华关系工作,经常在中罗友好访问时担任翻译,也因此受到过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经历了中罗两国关系中的许多重要时刻。1990年至1995年,罗明出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中罗友好交流的推动者时至今日,罗明一直感谢中国教育部在60年前接受他为新中国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因此,他把加强中罗之间的相互理解当作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已经退休,罗明仍旧积极投入到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的工作中。一直以来,罗明十分重视罗马尼亚的汉语教学工作。在他和一批罗中友好人士的不懈努力下,罗马尼亚教育部已经将汉语作为大学入学的外语考试科目之一。罗明希望中国积极考虑在罗马尼亚设立汉语中心,帮助罗马尼亚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向更多的社会人士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罗明认为,从中国角度讲,在全世界推广汉语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近些年来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若想更进一步,则需要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无疑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推广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世界的角度来讲,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对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1954年至1975年是中罗关系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罗明认为,罗中领导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使双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全新的高度。退休后,罗明开始着手整理编纂罗中关系文件,由他主编的《罗马尼亚的独立外交政策与罗中关系1954~1975年》于2005年出版。这部文献汇编收入了30篇有关罗中关系的重要史料,包括罗中两国领导人谈话和会谈的记录,收录了近50张反映罗中两国关系重要时刻的珍贵历史照片。文集的出版为研究罗中关系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参考资料,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罗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还是一位勤勉的学者,长期从事中罗关系和国际问题的研究,十分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退休后,罗明被聘为罗马尼亚奥维迪乌斯大学(Ovidius University,Constanta)客座教授。2007年,罗明曾在该大学做过题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的主旨报告,现场座无虚席。罗明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讲起,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罗明坚信,中国的发展必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人类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燕园学府造就四海友人作为中罗友好交流的使者,罗明不仅以身作则,还积极为两国友好事业的发展培养接班人,将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对中国的热爱传给下一代。罗明的夫人萨安娜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成为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他们的女儿达尼亚出生在中国,也曾在北大历史系读书,是现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夫人。他们的小儿子罗扬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精通汉语,为罗马尼亚知名汉学家之一。他们的孙辈小小年纪也学会了汉语。毕业近50年之际,罗明和萨安娜专程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看望老师,还在二院和四院拍照留念。夫妇二人由衷赞叹母校:“燕园学府造就四海友人。”罗明深情地说:“我在中国学习、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的文化很喜欢,也很欣赏。在北大留学的生活令我难忘,博雅塔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们全家都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中国的文化、生活习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到了一起。我想这份中国情结会继续传递下去。”北京大学历史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吕端采写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林百学修改

前言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已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主旋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全球化浪潮正在从经济领域向科技和教育领域延伸,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深刻改变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实践。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在这一波的科技与教育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正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都制订了“中国战略”,希望加强与中国科技教育界的联系,全面拓展在中国的交流项目。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也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我们抓住历史机遇,与20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了强强合作,延聘了大批享有国际声望的外籍学术领军人才,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不仅继承和发扬北大的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也高度重视学习国际经验、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北大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在全球化浪潮中,北大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我们不仅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要始终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贡献力量。其实,早在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清廷的奏折中就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一百多年来,北大始终追求的正是“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的国际地位。北大不仅是中国的北大,也必将是“五洲万国”的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我们一定要自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在推动文明对话、构建和谐世界的事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作出更大贡献。善于总结经验,方能继往开来。从2008年北大110周年校庆起,我们即组织力量,对北大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所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料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开始陆续编撰出版“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丛书”。这套丛书得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肯定。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汇聚中外师生的智慧,系统整理历史档案,忠实记录北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和提炼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经验与理论。我们也期待,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高等教育界同仁以及广大校友能继续关注这套丛书,并支持北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2010年9月

后记

2010年是新中国接受来华留学生60周年。60年来,北大的来华留学教育不断发展,在校生从最初的来自几个国家的几十人发展到目前的来自120多个国家的6000多人次;教育层次不断丰富,全面涵盖了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各个层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全国最早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北京大学已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近25000人次的各类人才,他们活跃在世界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遍及五洲四海,为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外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动中外文明的对话交流、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多年来,关于北大留学生校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地见诸中外媒体。应该说,北大的留学生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为了对不同时期北大的留学生教育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对6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我们组织编撰了本书。恰逢新中国来华留学60周年,更显得有纪念意义。本书的大部分篇章,是编委会根据北大留学生校友提供的素材编辑整理而成的,也有少部分是校友本人撰写的文章,仅做了文字上的处理。我们的征稿活动,得到了广大留学生校友的积极响应,大家在百忙之中踊跃投稿,很多校友还寄来了尘封多年的老照片。这是本书能与读者见面的前提保证,令我们非常感动。本书收录了不同历史阶段北大留学生校友的文章,力图反映北大留学生培养各个阶段的历史风貌和时代特点。我们以时间为序,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即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还给每一部分都撰写了简要的导语,以便读者了解相关的背景。许多领导、老师和同学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谨致谢忱。中文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50多年的陆俭明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讲述了他半个多世纪来向留学生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丰富经历;中文系副系主任陈跃红教授为本书书名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作为北大留学生教育历史见证人之一的国际关系学院资深教授赵宝煦先生,亲自为本书题写了书名;留学生办公室前主任黄道林教授为本书各部分撰写了导读,历史系李孝聪教授、考古文博学院马世长教授、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戴桂芙教授、哲学系张秀成教授等为本书撰稿;哲学系楼宇烈教授、中文系马真教授、历史系梁志明教授、林承节教授、王晓秋教授、臧健教授、孟爱华老师、国际合作部退休干部柯高、赵茂勋、王文泉老师,以及医学部国际合作处的同仁们,都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国际合作部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为编辑此书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博士和他率领的编辑团队的鼎立支持是本书最终如期出版的重要保证。青岛老船长船运有限公司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赞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如前所述,北大的优秀留学生校友一直得到媒体的关注,我们从有关媒体的报道及网络上获得了不少信息,尽管认真核实,但因涉及面较广,所列参考资料恐有遗漏之处,敬请各方谅解。自2009年9月开始征稿到编辑成书,历时达一年之久。虽然我们组成了专门的团队,也付出了辛劳,但由于水平有限,肯定还存在不少疏漏,恳请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谨以此书献给新中国来华留学60周年!献给所有为北大留学生工作作出贡献的人们!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北大留学生教育的人们!献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校友们!编委会2010年9月

书籍目录

时代风浪下的启航(20世纪50、60年代)[罗马尼亚]罗明:为中罗友谊而歌延伸阅读感人的学习热情[罗马尼亚]萨安娜:用一生的情去抒写[德国]穆海南:魂牵梦萦忆北大[越南]阮文红:饮水思源[俄罗斯]季塔连科:我心目中的中国[斯洛伐克]高利克:一份情,两代缘[日本]西园寺一晃: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朝鲜]姜锡柱:外相同屋情延伸阅读我在北大的那些外国朋友[俄罗斯]李福清:一路向东在曲折中前行(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穆斯塔法:四十年的不解情缘[罗马尼亚]达尼亚:中国土生土长的留学生[德国]罗梅君:难解北大缘,难舍中国情[加拿大]玛格丽特、帕特、罗杰:来自大洋彼岸的三个工农兵延伸阅读留学生开门办学二三事[法国]白乐桑:一年北大行,四十年中文情[法国]贝罗贝:三十余载北大情[加拿大]黎义恩:留学北大[德国]埃林:第三只眼看中国[新西兰]康浩:时光流转的鲜活记忆[德国]阿克曼:无所不在的误解与交流[罗马尼亚]伊斯蒂乔亚:有一种吸引力叫“中国”[德国]史德安:未名湖水如明镜[冰岛]希约利:从汉语到冰岛语[菲律宾]吉米:三十九年,相系彼此延伸阅读我的同屋吉米[美国]李中清:一家三代情系北大[日本]樋口胜:那些在北大的美好相遇[美国]舒衡哲:锋利的观察者,睿智的倾听者面向世界敞开怀抱(20世纪80年代)[德国]史登科:历史与变革机遇与智慧[美国]盖特纳:行行重行行延伸阅读一项新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日本]秦佳朗:北大改变了我的一生延伸阅读寻找中国文化的印记[美国]田浩:厚重且光辉的往昔[美国]沈大伟: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印度]阿都尔:印度来的“中国通”[澳大利亚]马太:燕园一瞬受用一生[阿曼]赛易德:梦想从北医起航[几内亚比绍]卡林通:爱,在这里[加拿大]刘念祖:忆勺园[日本]真水康树:我的北京我的北大[美国]柏力:东方缘分[瑞典]白石桦:大龙的创业之路[加拿大]大山:从“洋笑星”到“文化使者”延伸阅读师生友谊,情同兄弟[日本]林光江:甘做中日交流的桥梁[蒙古]图木尔:相遇北大二十年[日本]中田妙叶:北大啊,母亲迎接全球化的洗礼(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丁大卫:感动中国的美国青年[美国]石彬伦:长城执念[德国]周松波:文化的混血儿[贝宁]吉尤姆:“老北大”吉尤姆延伸阅读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韩国]李映周:天堑变通途[土耳其]阿尤布:寻觅第二故乡[乌干达]艾琳娜:羁旅京华情牵北大[莫桑比克]阿里查:从小球场到大舞台[日本]古市雅子:北大追梦联结中日[意大利]魏正中:老魏在中国的日子延伸阅读我印象中的“老魏”和90年代的外国研究生教育[韩国]具永裕:圆梦北大[新加坡]王宗翰:紧扣时代脉搏的外交官[摩洛哥]尚塞丁:北大的舞台[泰国]诗琳通:来自大陆之南的春日问候[美国]方美昂:艺术人生[日本]高邑勉:我有一个梦想[菲律宾]李欣华:剪不断的中国情[日本]加藤嘉一:人生的长跑延伸阅读北京大学留学生预科项目的发展[日本]关山健:时事分析家[新加坡]郭鸿盛:我是北大人[孟加拉]马伊努:北大,不了情[塞尔维亚]周万:从北大走向世界[美国]明鸿凯:完美的友谊编后记

编辑推荐

《燕园流云:世界舞台上的北大外国留学生》:他们是高天上的流云:几度来去,却不舍未名湖的波光塔影。他们是行走的种子,一旦播撒开去,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芽。他们是北大的留学生。从1952年到2010年,近60年的桃李芬芳。几代异国学子汇聚燕园,又从这里出发,带着北大人独有的气质,走向辉煌的舞台。这里有穿越时光的绵绵情思,也有远隔重洋的无限依恋,更有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览《燕园流云》,扬北大精神。

作者简介

《燕园流云:世界舞台上的北大外国留学生》以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展示了北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轨迹,刻画了曾负笈燕同的几代杰出留学生校友的精神风貌;从著名汉学家高利克到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从中加友好使者大山到泰王国公主诗琳通……尽管时代风云变幻,不变的却是北大留学生教育对培育卓越人才的坚定信念。《燕园流云:世界舞台上的北大外国留学生》既是留学生校友对北大岁月的回忆,又是他们“中国情缘”的生动展示,也折射出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60年所烙下的一串串闪光足印。

图书封面


 燕园流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写得要死要活啊。。。
  •     他们是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而这本书也像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