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书》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远书章节试读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34748455
作者:止庵
页数:281页

《远书》的笔记-第59页 - 致扬之水二通之二

“虚话尽量不说,至少少说”可分意思与字句两层来看:意思有十分,却不必说到十分;意思不到十分,尤其不能企图借助形容渲染使之达到十分。意思自要克制,字句尤应克制。

《远书》的笔记-第154页 - 致黄福群二十七通之三

“翻译失信”问题,的确存在,过去我亦觉得不得了,近日细细一看,乃稍感释然。此与两点有关,一、你所要看的到底是什么,譬如小说,如果考查语言,则通过译文当然不行,如果兴趣乃在结构、情节、人物等,译文即使是错亦错不到哪儿去。二、对哪种形式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只能有“小不信”,不大容易有“大不信”。所以译文也还看得,只是须留些神罢了,不可轻信,倘有不同译本,不妨买来对照,除彼此抄袭外,如果意思相同大概可以认作是“信”了。若是理论著作,则该多加当心。但据我之经验恐怕“达”较之“信”问题更大,当然不“达”到了一定境界也就谈不上“信”了。总之,我不觉得译文不可读,如果只能借助译文的话,不读怎么知道许多,在这方面我主张“勿滥”,但不主张“宁缺”。我看先生及所引谢君的话都未免说得有点儿过分了罢。不会外语是为损失,然而止于喟叹,斯又一损失也。

《远书》的笔记-第178页 - 致黄福群先生二十七通之十九

禅家有“棒喝”一说,《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中的公案,皆有如一棒一喝,一棒一喝有甚道理,打消你头脑中固有道理而已。记得从前给朋友写信,有云:“什么都不法,就法了自然。”此话或近禅意。禅不是对“是”说”非“,亦不是说此”是“之外尚有彼”是“,乃是连”是非“一并破了,由此得大自在。非破某一法,乃破一切法,连同”破“亦要破了才是。故而禅宗只破不立,——倘若有立,立在于破也。

《远书》的笔记-第181页 - 致黄福群先生二十七通之二十二

感受问题……其实是一种兴奋或敏感的状态,总归有所发现,而这发现首先是感性的。至于感受与观念的关系,它可能只是观念的起始;抑或伴随观念发展,而成为观念的形式。

《远书》的笔记-第124页 - 致洁尘二通之一

文章是一篇篇写的,有兴会就行;然则于一篇篇写作之前,倘若在心中有个总的意思,比如说,对迄今为止中外女性文学怎么看法,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怎么看法,等等,这么一套完整的思想,好比一种底蕴,然后落实于一篇篇文章之中,合则成体,散则成章,则此书价值恐怕就更大一些。再者,有此一番看法,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亦必自有高下的鉴别,不然一篇篇写的时候都是兴会,都觉得极佳,实际上它们还是有高有低的。

《远书》的笔记-第55页 - 致顾农九通之九

我自己其实多有“法家气”,批评不免苛刻。不过我觉得“价值”和“影响”实为两事,往往给混淆了,结果判断“从众”,看的人多即为好也。而我确实以为个人须得彻底脱离群众,才有价值。

《远书》的笔记-第182页 - 致黄福群先生二十七通之二十三

我写文章是希望能够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这问题也许不大,但是把它想明白了,从而说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泛泛而论,总觉得无此必要。……所谓有意为文,即是意思不够,文章来凑。《易传》引孔子的话来说:”修辞立其诚。“我近来想此语甚佳,我们平常写文章,把意思讲明白了就行了,如果讲不明白,那么就要调整一下字句,这就是”修辞立其诚“,亦即”本色“是也。超出这个范围,乃至反其道而行之,修饰文辞以掩饰文章欠缺之处,那就是”修辞立其伪“了。

《远书》的笔记-第19页 - 致谷林

我一向崇敬周(当指二周兄弟)、胡(胡适)、钱(钱玄同)、刘(刘半农)这些文化自由主义者,觉得他们对二十世纪之中国真是有绝大的贡献,近来忽然有些怀疑了,甚至想他们也许什么影响也没有,因为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是老样子。

《远书》的笔记-第27页 - 致谷林先生二十八通之二十七

当然若问我如何看待周氏此举,其实并不赞同,即如沈尹默所说“斜阳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间太有情”。至于其间是非,看法则与先生同。谈到《今生今世》,我对沈君“那些恨恨地非议过浪子的人,他们其实应该心里清楚这种‘恨恨非议’背后,隐藏着自己生命有着怎样的缺失和赘加!”不敢苟同,盖自忖还是老派人也。

《远书》的笔记-第5页 - 致谷林先生二十八通之五

昨晚正好读到知堂老人的文章,他说:“小时候读贾谊《鹏鸟赋》,前面有两句云,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心里觉得希罕,这怪鸟态度真怪。后来多少年,才明白过来,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

《远书》的笔记-第80页 - 致王亚非一通

从前我写《谈传记》一书,略云:“……对传记来说,叙述对象真实与否都反应了叙述者的真实;读者读传记的首要兴趣是在叙述对象,要知道的是叙述对象的真实,所以那种通过叙述对象的不真实而实现的叙述者的真实并无价值。自传有些不同,叙述者在这里就是叙述对象,当他制造虚假,我们看见的却是另外一个真实的他。所以严格说来,两种传记,不能是一种读法。自传往往不必相信它到十分;但是他传我们只能相信,因而不允许作者欺骗我们。”


 远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