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6
ISBN:9787563335855
作者:[美]马克・斯洛尼姆
页数:306页

章节摘录

书摘    1855年春天,弗兰格尔租下了谢米巴拉丁斯克郊外的科扎科夫别墅。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在的营被调派到离别墅不远的夏季驻地,这位士官就可以在好客的朋友那儿连续几个礼拜地长住。1855年6月,伊萨耶夫一家动身上路了,途经弗兰格尔租下的别墅时,他们下车辞行。弗兰格尔用香槟酒招待客人,不用多大功夫,就把伊萨耶夫灌得酩酊大醉,并把他安置在轿式马车里做他的美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玛丽亚便趁机到花园里去互相道别。据弗兰格尔的见证材料,这位年轻的妇人在动身之际一颗心已经完全交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对情人“一再拥抱,柔声细语,说个不停”,手挽着手,并排坐在绿阴覆盖的板凳上。但美好时光易逝,车夫频频催发:“先生、女士,该上路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泪眼婆娑地把玛丽亚送上了四轮马车,伊萨耶夫犹自在车上鼾声如雷。最后一次拥抱,马车夫响鞭一挥,马儿奋蹄奔走起来。最后,马车隐没在滚滚的尘团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依然兀立不动,怅惘地张望着它的背影和那条消失于松树林中的道路。    弗兰格尔见朋友的心情如此沉重,便千方百计让他消愁解闷。别墅里有处大花园,交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房东的两个标致女儿管理。这两位伶牙俐齿的年轻姑娘给青年检察官和他愁眉苦脸的朋友的住宅带来了不少笑声和欢乐(也许不仅仅是欢乐而已)。科扎科夫别墅里百花盛开的消息传遍了谢米巴拉丁斯克城,当地的妙龄姑娘纷纷登门拜访弗兰格尔,他对她们不太感兴趣,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帮他把这些人由家里打发走。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忧郁,每当看见一小孩或什么人坐在板凳上,他就想起这是他和玛丽亚郑重道别的地方,于是嘴里便喃喃地嘟哝起来,他素来有大声自言自语的习惯。据弗兰格尔说,他因能得到伊萨耶娃的爱而喜不自胜,一再诉说她是一位如何了不起的美人,这样的仙女居然对他的爱情做出反应,怎不令他受宠若惊?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她的垂青。他忙着给她写信,即使明明知道她有丈夫而应当克制自己。几乎在她走后第二天他就向她写信说:    请您替我想一想,没有您我是多么难过,我在掂量着我所爱的人的力量。您写道,您心情不愉快,甚至很痛苦,我为您操一千分心,担一万分险。我的上帝!这样的命运,这样的烦恼,这样的受气是您应该得到的么?像您这样的人,任何社会都应该当做珍宝。您是位非凡的女子,有一颗非凡的天真无邪的心,您像亲姐妹一样地待我好。女性的善心,女性的同情,无止境的忠诚……这一切我在您身上都能找到……我现在十分孤独,孑然一身,不知道何处才能找得到依傍。    他的确十分忧郁,虽然这时有一位名叫马林娜的漂亮女郎向他频送秋波,但他也无心答理。马林娜是位遭流放的波兰人的女儿,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在给她授课。这位女学生是个活泼、能干、有点放荡的姑娘,她对自己的教师并非无动于衷,特别是当她知道他与另一个女人的罗曼史时,更加有意于他。玛丽亚风闻到马林娜的事情,对她满怀妒火。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绪渐渐好了一些,他朗诵诗文(他喜欢大声读书,特别喜读普希金的诗),在花园里帮助姑娘们干活,或和弗兰格尔进行无休止的谈论。他的几个朋友听闻到他在恋爱,决心助他一臂之力。他们着手安排,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玛丽亚能在谢米巴拉丁斯克和库兹涅茨克之间的某个地方秘密会见一次。由于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未经长官许可,擅自出城,要冒很大的风险(他仍处于警察的监管之下,他收到的信件都经过暗中检查,而他寄往俄罗斯本部的信都要由第三厅①转交),大家动脑筋想出一条计策。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称有病,一位熟识的医生给他开了应当静卧几天的证明,可是这个假病人跨上了朋友们(也许又是弗兰格尔?)准备的快马,朝兹米耶夫急驰。此地离谢米巴拉丁斯克有160俄里,但是在那里他并没有遇见玛丽亚,落到他手中的只有一封信,信上说由于情况有变,她不能离开库兹涅茨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让自己稍事喘息,立刻掉转马头,朝原路返回。原来,“情况有变”指的是伊萨耶夫病了。7月底,他的病已经进入垂危阶段。两个礼拜后,他去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由玛丽亚8月14日的信得知这一消息,她在信上说,丈夫在临终前,曾依照基督教的仪式,给她和儿子祝了福,她描述了丧夫的前后经过以及自己的伤心感受,用的是相当古板、拘谨的语言。她这时钱财告亏罄,束手无策。陀思妥耶夫斯基立刻给她寄了25卢布(倾囊相赠),并向弗兰格尔求援,后者这时正在巴尔瑙尔出差。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各种神圣的名义恳求朋友行行好,给予这个不幸的寡妇以施舍。玛丽亚的处境这时的确很危急,她在库兹涅茨克举目无亲,身五分文,人牛地不熟,还拖着一个小孩。伊萨耶夫的死由另一个方面根本改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他不必再遮掩自己的爱情了,他立刻请求玛丽亚嫁给他。他这样做不仅出于要帮助她和调整他们的关系的愿望,也不仅出于热切的爱情(他写信给弗兰格尔说:“我的上帝,您很少了解她,不知道她是多么可怜。”),而且出于对婚姻生活的强烈向往。“世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家庭生活的幸福”,他刚从苦役营中被释放出来,就写信给兄弟这么说。在他想像中,他父母亲的家庭生活是没有痛苦和十分幸福的,童年是他记忆中一段美好、纯洁的时光,建立家庭似乎能使他回归到黄金的童年时代。在经历了各种沧桑之变、痛苦和磨难之后,他巴不得把家庭生活理想化。况且,他从17岁起就没有自己的窝,他希望结婚,憧憬安逸的生活,幻想舒适的家庭、温存的妻子。和玛丽亚结婚——热烈的真正的爱情的结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物质、感情和性)都会安排妥帖。    玛丽亚对这一切自然抱另一种见解。对情人要求立刻彻底结合的词藻美丽的信,她给予了答复,她在信中写道,她悲痛、绝望、彷徨,心里拿不定主意。陀思妥耶夫斯基明白,“安排我们的命运”(她是这么称呼他们的结婚计划的)的主要障碍是他个人的地位不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地位并不是令人羡慕的:边防营的军士,从前的苦役犯,被褫夺了贵族头衔,尚处于警方的监视之下,上司对他永不会重用。今后还要服3年兵役,再往后则完全是个未知数。玛丽亚对他的创作天才无法判断,他没有任何新作问世,而《穷人》一书虽然很有影响,但那是10年前的事了。谁也无法断言他写的东西今后会允许出版,进入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门对他暂且还是关闭的。他没有钱,亲戚寄给他的少许补贴只够他一个人开支,他怎能养活一家人呢?诚然,尼古拉一世驾崩和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以后,过去的彼得拉舍夫小组成员有了一线改善处境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寄了许多封信给亲友,请他们替他活动,使当局能允许他出版作品和授予他军官头衔。有时,当他在玛丽亚面前宣讲自己“战胜命运”的决心时,她也似有所动,打算同意这桩婚事,但过不久她又丧失了信心,她的情绪特别不稳定。老父亲由阿斯特拉罕寄钱给她,使她在等候领取发给文官伊萨耶夫遗孀的微薄抚恤金期间能勉强维持生活。但是她成天这儿病那儿痛的——肺结核病的预兆——使她变得激动易怒,她的多疑和好吃醋的毛病常常搞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哭笑不得。他们的分离已有10个月之久,为什么她还应当盲目相信他呢?他很可能已经和马林娜勾搭上了,或者已经同房东的女儿睡过觉!还有那班商人的女儿,他正在教她们的数学,说不定她们也想迷住他呢。    于是,玛丽亚决心“考验一下”他的爱情。就在1855年底,她向他提出了一个友好的公正无私的建议:“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中年妇女,而她又富有又忠实可靠,你不妨向她求婚……”读完这几行字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到有如五雷轰顶,立即跌倒,不省人事。他渐渐苏醒过来后,十分绝望地自言自语:玛丽亚打算嫁给另一个男人。这样的推测并非毫无可能。陀思妥耶夫斯基由别的渠道知悉,库兹涅茨克的三姑六婆们正在四处活动,要给这位可怜的寡妇再物色一位“正派和体面的丈夫”。诚然,玛丽亚在同一封信中向他重申了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把她的话既当做她的忠实的证明,又看成她抚慰他的表示。    由于长久的离别,更由于情况的不明朗,他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因此,玛丽亚可能抛弃他的消息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把他完全震昏了。度过了一个万分痛苦的长夜后,他凌晨给玛丽亚写信说,若是她抛下他的话,他只有死路一条。他写信向弗兰格尔陈述这一段经历时说:“爱情的欢乐是巨大的,但是痛苦也够吓人的了,因此还是永远不涉足爱河为妙。我向您发誓,我己陷入了绝望。我现在几乎听不懂别人的讲话,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舌过来的。一个摆脱不掉的想法始终盘绕在我的脑际。”这件事发生前不久他开始写一部“幽默的长篇小说”《斯捷潘奇科沃村》,可现在写作无法继续下去了:“我的生涯中,好久好久既没交过一次好运,也没遇到过一点机缘,最后好运终于来临了。它把我完全吸引住了,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我成了幸福的人,欢喜得不能好好写作。后来忧郁和不幸降临到我的头上。我失去了本来已经得到的一切。几百俄里把我和情人分隔开来。我再也不能写作了。”(1856年1月致A.迈科夫的信)    由于玛丽亚优柔寡断,迟迟拿不定主意,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丧失了理智,他的怀疑心理也发展成为十分可怕的症状。她犹疑不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对自己没有信心,她考虑到各种实际问题,不免畏首畏尾,除这些之外,她还因能支配爱上自己的男人而沾沾自喜——这么一来,在她的真实的感情中还夹杂着玩弄异性的念头。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任何玩弄异性的心理都不可能产生,他用迟来的初恋激发出来的全部力量,用情场新手的全部热情,用押上了全部家产的赌徒所感到的各种紧张和激动来进行恋爱。每逢晚上,他得备受噩梦和眼泪的折磨。等候库兹涅茨克的来信对他来说简直成了一种刑罚,他长久等候之后的收获——要么是绝望,要么是新的怀疑病发作。他深知她是个软弱和轻信的人,他生怕她受外人勾引:“随便什么话她都可能相信。”他也知道她“性格激动易怒,内心活动丰富”——这意味着只要有人对她献点殷勤,她都可能屈服。一般人由她身上只看到天生弱质和温顺,而他却可看出某些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品性。后来他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是这样描写她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自序我写这本书花了3年。在这3年的写作中,我并没有给自己提出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立传的任务,也没有打算在他生平的真实事件与他的创作内容之间论长道短、牵扯某种联系。我的目的十分明确:只想尽可能全面地追述这位伟大作家对待女性的态度,坦诚地叙述他的追求以及他的两次婚姻,剔除对于事实真相的羞涩的沉默和常见的“涂脂抹粉”。    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爱的兴趣,对他的爱情悲剧、恋爱中的成功与失败的详情急于探索的热望,并不是产生于无聊的好奇心或某种不健康的冥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那样激动不安地讲述性的秘密、性的沉沦和失去理智的性爱,那样不加掩饰地推出好色之徒、强奸犯和行为放荡的男人(从斯维德里盖诺夫和斯塔夫罗金到卡拉马佐夫),那样深刻地描绘了罪孽深重的“该进地狱的”女人,以至于人们不禁要问:他从哪儿得到他的心急火燎的男女主人公那种令人苦恼的、有时甚至是极其怪诞的情欲的特殊体验呢?炽热的爱情与谄媚的柔情、犯罪与报应、精神的腾飞与肉体的疯狂,他在整个这一领域的创作,仅仅是源于对旁人的体察,抑或是来自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本人是否面临过汹涌的感情风暴?他自身是否饱尝过肉体的诱惑和情欲的进发?他爱过谁?是怎样的爱?年轻时怎样?后来又怎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个丈夫、一个情人,他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人们要想直言不讳地说明一件事时,语言往往就会变得迟钝而蠢笨了,所以着手这样的题材并非易事,往往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涉及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一位天才的多愁善感的人物时,尺度就更难以掌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从来不知道有什么尺度。因此传记作家往往不花工夫去寻觅他心灵变态的秘密。他性格中的某些特征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至今仍然让人猜测不定,没有得到明晰的解释。因此关于他,一直流传着许多无稽之谈和流言蜚语以及骇人听闻的揣测,有些是在他亲近的人中流传开的。关于他的两次婚姻以及与苏斯洛娃的关系,只有很少几个朋友知道真相,在他死后,知道真情的就只有老一辈的少数几个专家和代表人物了,社会上一般人听到的,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微妙的暗示。    这一状况几乎延续了半个世纪。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他自己的缄默。他全然不像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一个最客观地、史诗般地进行创作的俄国作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很多隐秘的细节,从他的《童年与少年》到伟大的忏悔录《复活》,人们都有了详细的了解。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主观偏执的艺术家,他的小说虽然充满了激情洋溢的独白,但对他生活的隐秘方面却反映得很不充分、很间接,他不愿意表现自己,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自传体的著作。一谈到自己的事,特别是恋爱的情思,他就变得守口如瓶,沉默寡言,有时候甚至在给爱恋的人的信中也回避承认自己的爱情。此外,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她的第二个妻子,出于嫉妒,把笔记和札记中她不愿看到的、过分表露的地方,用粗线条严严实实地涂死了。她的“书刊检查”一直延续下来。例如,她精心地把作家对第一个妻子的美好的怀念以及老年时期对她本人的爱情的强烈信念都一律划掉了。传记作家就是沿着这条线索塑造陀思妥耶夫斯基圣像般的面貌的,对于那些可能给他抹黑的东西,则故意保持沉默。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40年以后,那些未加修饰的传记性资料(有些部分仍然没有逃脱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的监视)才开始发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曾经出版了三卷书信集(第四卷原计划在1934年出版,但始终未能在苏联问世),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其几个主要作品时的笔记以及与他亲近的几位女士的回忆录和日记、他同时代人的佐证材料和一系列其他文献。研究他的人掌握了上述资料,因而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关于性和爱情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作用的讨论。虽然这一领域仍被视为一个禁区,但其中已经披露的事实却给作家的个性和创作投下了刺目的甚至是怪异的光彩。    ……

内容概要

译者:吴兴勇 编者:(美国)斯洛尼姆

书籍目录

第一部 不幸的初恋
第二部 永恒的女友
第三部 幸福的婚姻
附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忠实地追述世界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经历,观察他对待女性的态度,剔除了对于事实真相的羞涩的沉默与常见的涂脂抹粉,以丰满的细节展示了陀氏圣洁情感与炙热情欲交杂的内心世界和情爱里程。

图书封面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世界上只有一座神庙,那就是人的肉体。———诺瓦利斯不管是荷马的史诗,还是但丁的“永恒之女神,引领我上升”,或者卢梭的《忏悔录》,都是婚外情的产物。婚姻情这个现象让人觉得,就和妓女是最古老的职业一样的古老。从古今中外历史上看,对婚姻承诺的背叛都是一种很美的表达,这种表达通过文字流传下来,成就提高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文明。许多伟大动人的文学作品刻画的动人的爱情也几乎是三角爱,就包括着许多婚外情。如果欧洲的婚外情来自身份差异或者政治需要安排的婚姻导致了情欲的困顿,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外情基本来自饱读诗书的儒雅之士与才艺出众的青楼女子的情爱,以至孔庆东在《青楼文化》下结论说:“可以这样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多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也许宋词是此论断最好的例证。近日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让我看到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对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伟大人物私生活的关注,完全与偷窥欲无关,与无聊的好奇心无关;更没有不健康的冥想,而是可以帮助自己认识一个真实的人,人不应该是戴着道德枷锁和面具的样子,应该有更丰富的精神存在状态。就如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书信里写的:“不要轻看这两本小小的书,其中的哪一个字哪一句不是从我们热血里流出来的。将来我们年纪老了,可以把它放在一起发表,你不要怕羞,这种爱的吐露是人性不易轻得的。”作为世界十大文学名人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生活和他的小说同样引人注目并屡遭非议,因为在他的长篇与中篇里,他采取独白的方式,以口语把心理刻画带入了文学作品,改变了文明的说教风格,在作品里那样激动不安地讲述性的秘密、性的沉沦和失去理智的性爱;那样不加掩饰地推出好色之徒、强奸犯和行为放荡的男人;那样深刻地描绘了罪孽深重的“该进地狱”的女人,给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则有过复杂的经历——死刑犯、苦役犯、赌徒,丈夫、情人、而自从弗洛伊德说他是“施虐狂”和“被虐淫”的人类典型之后,他几乎被人视为耽迷于变态性欲刺激的人间恶魔,关于他是否有过狎奸、强奸幼女的传闻更是广为流布。但他最后一位妻子则撰写了大量回忆录,力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洁情感与炙热情欲交杂的内心世界和情爱里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是作者根据无可置疑的第一手资料,忠实地、毫不掩饰地叙述了陀氏与他所钟爱的三个女人之间情感纠葛。陀思妥耶夫斯基28岁的时候,因为思想太自由涉嫌反沙皇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临刑前!)被改为4年苦役,实在无法想象这件事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西伯利亚爱上了朝三暮四且又病恹恹的有夫之妇玛丽亚,即使他最终还是和这个女人去世丈夫后结婚了,但这个女人却一直与一个小学教师保持着炙热的爱情,他不仅容忍了背叛而且悉心照顾这女人与前夫的儿子。在婚姻存续期间,他遇见了小他二十岁,罗曼高傲、崇尚性自由的女大学生苏斯洛娃求婚被拒绝。又遇见了阿波利纳里娅,在妻子生病期间她们一起周有欧洲的法国与意大利,据说这个最能在智力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匹配的女人,在他最渴望小市民婚姻生活的时候拒绝了他,原因可能在她们热恋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肯和那个垂死的女人离婚,以体现对婚姻的忠贞失去了第二次爱情,而此时这个女人在欧洲也与交际花无任何差异,但他一直认为她是他永恒的女友。后来这个女人和小她16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学生结婚,但过的并不幸福。嗜赌如命,债台高筑,被债权人以要投入监狱为要挟的情况下,他雇佣一个速写员安娜以帮助他完成作品,在短短26天里完成了两个奇迹:一部长篇《罪与罚》和一次伟大的爱情。差距25岁并没有带来多大的障碍,相反他获得了美满婚姻,在这期间,不仅拥有了最甜蜜的爱情,而且创作了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个女人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多重角色:妻子、情人、母亲、女儿。不仅一次戒掉了赌博恶习,而且癫痫病也再没有发作过。随着这个女人成熟,变得也更加强悍,一切出版事务都被她以妻子身份专断,直接处理了他的一切事务,让起安心创作,从而也还清了高额债务,家庭生活日益富足。尤其在他有了孩子后,喜悦的给友人写信说:快乐生活的四分之三是孩子带来的,建议朋友也结婚生育孩子。作者写给妻子的那些书信,赤裸裸的传达作者了这个思想:婚姻中的房事是一种伟大的宗教仪式,体现了一种对于肉体交媾信仰般的崇拜。在这些书信里,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肉体快感和情欲的迸发,甚至大胆流露了极其荒诞的情欲特殊体验。一些词语如此露骨轻佻:“每晚我都梦见你吻你全身,拥抱你的胳膊,大腿”特别喜欢用叙述诗中说的“这个极美妙的地方——令他迷醉和神往,我要时时刻刻吻这个地方,使用各种姿势,吻你一辈子”。这些词语如此情挑具有煽情性,他的妻子不得不用墨水涂抹了去,对这些微小的问题她自身始终讳莫如深,目的是她竭力想维护丈夫身后的声名,掩盖他的缺点,变态心理和越轨行为的愿望,以及给世人树立他是个坦荡,质朴,富有热情,温软,对她关怀备至的好男人。基督的宗教是本真的性欲的宗教——这点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的婚姻上置于体现出来了。长时间来,他孤独,他需要在婚姻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惟有世俗的婚姻才能把他从感情的不平衡中解放出来,使他免除了性生活的剧烈波动和摇摆这方面的是人心烦意乱的高低潮。他尊重婚姻,这是教堂与上帝批准的圣洁的同居,它赋予情欲以宗教基础和正当的理由。陀思妥耶夫斯基深知一个人可能有深沉和纯真的爱情,但很少有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的体验,他的妻子从她身上摘下了有罪的包袱,使得他不再觉得他是一个违背教规淫荡的好色之徒了。从妻子身上获得的纯肉体快感赋予他突然进入永恒的感觉,因一位可爱的女子在秘密的肉体节奏中融合为一体,使他超越了上帝,并产生了一种自我们肯定和自我忘却的神秘感。婚姻在我个人看来,之所以最神秘,就在于两个开始觉得最美的人突然被迫抛入了最丑的方面去,所爱人的不良嗜好,怪癖,恶习,嫉妒,胆怯等缺点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这样必然会有淡淡的绝望感。对爱的永无止尽的渴求,清楚的表露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冲突,也暴露了我们人性的致命弱点,这一点就表现在为我们对爱的完美渴望总像无底洞。而现实里,我们很难区分开性与爱的分别,事实我们常把性需要的动物性很容易等同于爱,很容易把性的好色产生的激情与爱等同起来。从古希腊神话来看,对性与爱作处了清晰的区分,爱神是苍白的灰色的,而主管性的神则是金碧辉煌,爱神贫乏与丰盈的特性,当走入婚姻后才发现,爱的并不是灵魂而是肉体,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只能在婚姻和孤独之间作出取舍,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能够胜任真正婚姻的人,能够忍受孤独的人是非常罕见的。性与爱的难以清晰区分,恰恰也暴露人自身存在的灵与肉的矛盾。但作为以性为基础的爱,则肯定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超凡脱俗,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也可以给我们自身创造更高的精神状态,可以把爱提升到一种绝对精神的状态,获得宗教意义。婚外情对文学的意义来讲,可以用欧洲一个真实的婚外情下个结论:施莱尔夫人做了不光彩的事长达20年,但得到了宁静,幸福的新生活。她情人英国最有名的文人之一,字典学家塞缪尔·约翰逊纵情享乐时的日记,则变为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在我们中国,这个时代最让我恐惧的是,许多古老的美被扭曲与亵渎了,并泛滥起来,再也没有一颗圣洁的心来担当,比如婚外情。
  •     对于熟悉苏联文学的人来说,马克•斯洛宁(又译作斯洛尼姆)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名字,正是因为他的那本《苏维埃俄罗斯文学,1917-1977》,才让世界上的许多读者认识到那些被苏联官方刻意埋没的名字的价值,阿赫玛托娃,巴别尔,曼德尔斯塔姆等人,在其后的名声也都验证了斯洛宁的文学眼光的精准。这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是斯洛宁流亡美国后所写,也可以说,只有斯洛宁这种十月革命后流亡的俄罗斯知识分子,才能够写出这般索引翔实的学术作品。在苏联国内,大清洗以及历次运动所致,不少珍贵的资料已经被毁,多数学者和专家不是被清洗就是流放古拉格,人才断层严重。而斯洛宁靠着美国完善制度的保障,可以安全而放心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纳博科夫以及布罗茨基一样,斯洛宁也是可以双语写作的。但其通常的做法是先用俄语写一遍,然后再和别人合作翻译成英文,以便更好地传播。这本书就是由他本人和乔治•雷维合作翻译成英文。雷维是叶甫图什科的诗歌的主要英译者。精通俄语与俄国文学史,因此这本书的英译本可以说是不输于俄语原本的。与巴赫金从叙述角度,别尔嘉耶夫从哲学角度,梅列日科夫斯基从宗教学角度不同,斯洛宁是从文学史角度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为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奇的一生的那些熠熠闪光的轰动事件,斯洛宁本着一颗史学家的眼光,为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哪些事件可信,哪些只是小说家出于吹牛式的杜撰,却被众多研究者当真,例如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强奸幼女的段子常常被人拿来说事,还被英国作家当成作家的好色贪淫的佐证写进了自己的书里。本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分类是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作者也在前言中说明自己要写不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此书在1989年首次被译成中文之时,曾被当时的译者添加了一个“癫狂的爱”的主标题,这个标题倒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陀氏恋爱的特点。全书分为三部分:由‘不幸的初恋’,‘永恒的女友’和‘幸福的婚姻’构成。每一部分以一位和陀氏人生当中的一位重要女性为主轴,然后展开整个陀氏的心路历程。因为书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Three loves of Dostoevsky),所以是从青年时期的陀写起的。正如斯洛宁在作者自序所写到的,他“只想尽可能全面地追述这位伟大作家对待女性的态度,坦诚地叙述他的追求以及他的两次婚姻,剔除对于事实真相的羞涩的沉默和常见的‘涂脂抹粉’”。而他所言的‘涂脂抹粉’正是某些文学研究专家的所作所为,常常根据一些道听途说来写自己的学术著作。根据一些陀的文字,诋毁陀是保皇党,却恰恰忽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所处的境遇,其流放犯的身份到死都被第三厅监视,常常会发表一些违心的言论以获得写作的自由。作者以不小的篇幅描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生活,这也是其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每一次感情经历中都狂热地投入的根源所在,在严寒的西伯利亚,肉体需要不能满足,更可怕的是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读不到书的精神痛苦,以及被狱卒和其他囚犯侮辱与欺负的双重负担。这全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份的不同,因为他是那些囚犯眼中的‘上等人’,而这些囚犯不明白的是,这位‘上等人’正是因为为他们这些底层人而呐喊才成为囚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经受了四年的苦役犯生涯后,无论从面容上,还是谈吐上,都已经接近成为一个普通而庸俗的生活在俄罗斯的穷乡僻壤的山野村夫了。这是他给初次见到他的终身挚友亚历山大•弗兰格尔的第一印象,这位当年的贵族法政学校学生,曾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推上断头台以及后被特赦的全过程,他对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都抱有同情心,曾经因为读了《穷人》而感动的弗兰格尔,对这位写下了这部作品的文学家非常敬仰。结束四年服刑生涯,陀于1854年3月被编入第七西伯利亚边防军当兵。而弗兰格尔正好从司法部调任谢米巴拉丁斯克省当检查长。弗兰格尔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后境况的改善起了重大的作用,弗兰格尔随身携带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哥哥米哈伊尔给弟弟的信,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属的军队正好驻扎在弗兰格尔任职的地方。安顿好一切后,就立即派人去请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有一种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久的感觉。当两人相见以后,弗兰格尔拿出米哈伊尔给陀氏的信,陀氏读到兄弟的来信,想到自己的境况,‘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弗兰格尔‘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忧伤而痛苦的脸,他也不禁凄然泪下’。‘一位年轻的检查官,一名犯了国法的罪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切,从此他们结为生死知己。当时弗兰格尔21岁,陀思妥耶夫斯基33岁。’在谢米巴拉丁斯克过了几个月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别利科夫中校的府上结识了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伊萨科夫以及他的妻子玛丽亚•季米特里耶夫娜。伊萨科夫是一个因成天泡在酒坛里而丢了官职的前公务员,不但丧失了社会地位,家境也越来越落魄。妻子玛丽亚早已无法容忍和这样的丈夫生活下去,而这时遇到的前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了她一丝希望,因此她就使劲全力勾引这位前著名作家,而对于经历了多年牢狱经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任何一个异性都能引起他的关注,更何况这是他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如果不算青年时候的那些暗恋的话)。他当然是全情投入。此后不久,伊萨科夫就死了,他们之间唯一的阻碍消失了。又经历了一番波折,两个人靠着从弗兰格尔那里借来的钱终于举行了婚礼。但对于陀氏来说,痛苦从蜜月就开始了。在新婚不久,陀氏可怕的癫痫发作了。这也吓到了新婚妻子,玛丽亚自己也差点晕过去,事后他责怪丈夫隐瞒病情,她很后悔嫁给一个病人。而夫妻间的性生活又因为这件事变得极度不和谐,对于陀氏来说,婚姻生活并不没有给他带来那些想像当中的性愉悦,无疑是令他很失望的。而对于玛丽亚来说,丈夫是靠着谎言欺骗了她,她才嫁给他的,她是不能指望丈夫能够恢复以前的名作家身份了,而这正是她嫁给他的原因啊。在其后的家庭生活中,两人陷入了相互折磨当中,玛丽亚故意在丈夫面前说自己爱上了别人;这对于嫉妒心极强的陀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引起他巨大的报复心,他更加冷漠和麻木地对待妻子。这种冷漠和麻木的态度让玛丽亚染上了痨病。而在这时,陀氏才意识到他和妻子其实还是爱着对方的。在妻子死去一年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有一个人,她爱我,我也无限爱她,这就是我的妻子。”而正是因为这种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把第一任妻子玛丽亚的形象写进了他许多作品当中,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萨,《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夫的妻子,《白痴》当中的娜斯塔霞•菲利波夫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卡杰琳娜都有妻子玛丽亚的痕迹。重新回到彼得堡,因为《死屋手记》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发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再次赢得了公众和批评界的青睐。他经常受邀在大学里发表演讲。一次,他刚演讲完,一位年轻姑娘向他走来,她名叫阿波利纳里娅•普罗科菲耶夫娃•苏斯洛娃。现年22岁,在大学里听课。她递给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封信,就转身离开,陀氏回去后,发现这是一封年轻少女向一个伟大作家表白爱意的情书。这封信让陀氏很激动,对于刚刚被妻子折磨得要死的他来说,这种爱情表白犹如雪中送炭。阿波利纳里娅也喜欢写点东西,后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推荐下,她的作品发表在《时代》杂志上,很明显的是这位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小20岁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的作品明显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杂志之所以登她的作品完全是因为陀氏的原因。阿波利纳里娅不久就投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怀抱,把自己的处子之身献给了作家,这位完全是在精神上吸引她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他太可怕了,他的性欲仿佛永远无法满足,而他各种奇怪的姿势要求更是让她恼怒。他好像是要她当他的性奴,她好像只是他的泄欲工具。于是她选择决定疏远他。从普希金到布罗茨基,在每一个俄罗斯男作家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娜,对于托尔斯泰,她是安娜•卡列尼娜;对于古米廖夫,她是安娜•萨连科,她的另一个名字更为我们熟悉——阿赫玛托娃。而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女人,也是其扬名世界的主要推手——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婚后改名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也就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题献给的人,而她完全当得其这么一部世界名著题献给她的荣耀。1866年9月底,因为被出版商敲诈,陀思妥耶夫斯基签订了一份条件苛刻的合同,他必须同时写两部小说,而且必须在26天内完成,为了完成任务,他决定接受朋友的建议,请一个速记员来帮他。他向速记教员奥利欣求助。奥利欣推荐自己最好的学生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担任这项工作,同时告诫自己的学生,‘这位作家个性古怪而阴沉,并且工价低廉。’安娜却爽快答应下来,因为她早已知道陀氏的大名,小时候读《涅朵奇卡》的时候还掉过同情的眼泪,并且她还爱上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以作家原形塑造的主人翁伊凡。她觉得伊凡就是陀氏本人。这个能够见到梦中情人的机会是绝不能放过的。安娜是一位个儿不高、身段纤细的年轻姑娘,‘鹅蛋脸,长着一双水灵灵的机敏的深灰色眼睛。’当她第一次见到作家的时候,她有点失望了,她看到的是一个‘神经质、急躁,心不在焉的人,总是忘掉她的名字。’这位作家给她的初次印象是他是一难以相处的人。不过,晚上她第二次来他家时,这种印象消失了。他对她说,‘他喜欢她早晨的那种神态 ,严肃端庄,几乎有点冷酷,不吸烟,不象这一代姑娘那样放荡不羁,自命不凡。’然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的经历。而她也被他说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所逐渐感动,后来她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里的确太孤寂了,‘他是多么需要温暖和同情啊’,也许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那种愿意为之生为之死的爱。于是两人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期限到来之前完成了任务。当她把他口述的小说的最后一个字誊写出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神经质的作家。因此当作家用暗示的方式向她求婚的时候,她一口就应允了。并且直至临终也没有后悔这个决定。而正是在安娜的协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进入了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从《罪与罚》,《赌徒》,《白痴》,《群魔》,《少年》到最卓越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每一部伟大作品无一不是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的辛勤付出的结果。当大师滔滔不绝地口述着时候,那位年轻的速记员安静而迅速的记录下那一句句震撼人心的段落。也正是在安娜无微不至的关心下,陀戒了赌瘾,正如书中所写,‘赌博本来就是性生活不满足的缓冲剂和摆脱令人肠断的单相思的出路,现在这项娱乐对他来说已经没有用场了,因为他与妻子的性关系早已正常化,在情欲方面他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安娜对于他的任何性要求都全部接受,并且能够给予回应,‘正是她身体的这种反应,她的纯朴善良,以及她的要让他在晚上也和白天一样高兴的心愿,成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艳福。这对他真是一次无法估价的良缘。他可以对她随心所欲,他可以把她训练成一个千依百顺的女伴,以实现他各种色情幻想。’而这些经历,也极大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方面的创作。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读到大师的这些伟大的作品,都要感谢这么一位伟大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女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把自己的文学事务交给安娜处理,也是在安娜的精心打拼下,他们不但还清了欠债,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出版的时候,他们竟开始赚钱了。因此在弥留之际,陀思妥耶夫斯基把所有作品的事务全部交给安娜处理。大师去世了,而安娜却刚满35岁,但是她认定夫妻生活已经永远结束。她把她的全部热情投身到使丈夫扬名的事业上。‘她出版了他的全集,编纂了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图书目录,共收集图书5000种,她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开辟了一个物品陈列室,她创建一所陀思妥耶夫斯基学校,她请那些故旧们为他写传记,她自己也撰写回忆录。她的功绩是伟大的和不可埋没的。’她的所作所为甚至让托尔斯泰都嫉妒得要死,托尔斯泰曾对别人说过,如果每个俄国作家都能娶到安娜这样的妻子,他们的名声会比他们现在所获得更响亮。我想托翁在他的庄园里一定不止一次在妻子索菲娅面前说过这样的话;“看看人家费多尔娶了一个多么好的妻子,再看看我娶了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就会生孩子,在写作上一点都帮不上忙。”尽管他的妻子索菲娅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托翁死后写了为托翁辩解的日记,但当时却要忍受托翁的责难,因为男人就是这样不满足,而写作的男人更是不容易满足,无论他叫列夫,还是叫费多尔。他们一个写出永恒的安娜,一个娶到了伟大的安娜,无疑他们都是幸运的,也都是幸福的。我嫉妒他们。
  •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的三次爱情也正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他的第一任妻子玛利亚·伊萨耶娃很像陀翁母亲,当时陀翁刚从四年牢狱中出来,鲜少接触女人的陀翁把童年时相处最多的母亲当做最理想的恋爱对象,他对于性的渴望也是很强烈的,而玛利亚也处在不幸的婚姻中(伊萨耶娃是她丈夫的姓氏),两人都很不幸,这也成为两人相互吸引的理由。这次爱情就是激情的产物,没有一点理性的成分,而妻子的孱弱经不起陀翁强烈的性消耗后,这段看似美好的爱情也就破灭了。理想中的情人和现实中的妻子终究还是两码事。陀翁的女友阿波利纳里娅·苏斯洛娃是另一种吸引陀翁的类型。两人更多的是神交,在精神上都是狂放激烈型。这种精神上相合的类型似乎是最好的,但两人都是这样外放,精神上谁也不让谁,这种激烈的精神交锋让两人都受到很大折磨,以至于最后完全断绝联系。忽然想起《白痴》中的娜斯塔霞,娜斯塔霞很像她,走到哪儿都是思想风暴的中心,这世界上谁都可以可怜她,但谁都别想跟她生活。陀翁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斯特尼金娜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安娜几乎是全身心地崇拜着陀翁的,但她在精神上却走不进陀翁的世界。她能做的就是默默忍受陀翁的一切,把陀翁现实中的问题解决好。她让陀翁的性生活正常化,同时身处陀翁思维风暴的正中心,却完全不受影响。不得不说,安娜真的是个奇女子。精神上没有交集又怎样,两人性格相合,能过好平凡的夫妻生活就好了。这大概就是最理想的伴侣了。陀翁真正性生活(或婚姻生活)正常化应该是在和安娜出国期间。在这之前,陀翁的年龄和他的性成熟度很不成正比,或许是早年没有和女性进行正常性生活导致的。所以他在出狱后所期待的女友也是同样的不成熟。伊萨耶娃、苏斯洛娃以及斯特尼金娜遇到陀翁时都是20多岁,她们最初均不能给陀翁合适的教导。而且陀翁遇到这三位女友(或妻子)的时间间隔很短,伊萨耶娃是陀翁服兵役,即19世纪50年代后期遇到的,与苏斯洛娃交往是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前后,即1864年前后,而遇到斯特尼金娜是在1866年。陀翁自身性生活的不成熟使他希望在伴侣身上得到安慰,而这样的结果几乎都是受挫。于是,每每遇到前一个伴侣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都寄希望于其他的女性。安娜在和陀翁工作期间,陀翁对她哭诉过的悲惨身世,相信他已经对许多人哭诉过了。安娜在刚刚遇到陀翁时可能和他其他情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同样的不成熟,对性生活毫无经验可言。在这基础上,安娜很有可能得到陀翁前两任情人一样的结果。幸运的是,他们有了这趟从1867年到1871年,历时整整四年的国外旅行。这次旅行的最初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躲避债主,但却因为这次旅行,陀翁与安娜的感情升温了,他们这才彼此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安娜也因此变得更为成熟,她真正地从少女蜕变为了一个成熟理性的女人。这次旅行有几个很关键的地方促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是陀翁性生活的正常化,陀翁本身强大的精神世界使得他在性生活上也更为强烈,而很多女人都无法满足他,于是陀翁直接讲这种强烈的欲望转移到赌博上面。安娜对这样一件事的态度是始终忍让的,她清楚地知道这种欲望不是人能抗拒的,它与意志力无关,它是真正侵蚀人的力量。安娜在陀翁输得倾家荡产的时候也依然默默支持着他,直到有一天,陀翁写了一封信向安娜忏悔,发誓他再也不赌博了,安娜对这样的忏悔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这一次他真的做到了。陀翁终于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但这过程中安娜究竟受了多少苦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二是陀翁和安娜有了孩子,他们终于有了真正的家庭生活。在这之前,陀翁和第一任妻子没有自己的孩子,却要抚养妻子前夫的孩子,这种错位的家庭生活很难让陀翁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终于有了孩子后,陀翁才第一次有了当父亲的喜悦,虽然这时候他已经年近五十了。孩子作为两人生命的联结体,让他们的感情再一次升温。他们这才真正的结合在一起。第三是安娜性格的成熟。在遇到陀翁之前,安娜就表现得比较成熟了,她第一次遇到陀翁时,表现出的不同于当时其他女青年的特质就令陀翁另眼相看。但这毕竟只是少女式的成熟。而与陀翁旅行期间,她才真正接过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好孩子,又要忍受陀翁的病情,旅行中的各种生活开支也是她规划的。而回国以后她接过了陀翁作品的出版事宜,对付陀翁的债主们,把陀翁几乎所有的生活问题都揽在身上,这使得陀翁能安心去进行文学创作。经历过这一次旅行之后,陀翁的生活终于正常化,他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让安娜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人。这次旅行让陀翁在70年代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这里简单评价一下陀翁最伟大的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我看来,它的伟大之处不只是因为其思想,也在于它的结构。陀翁一直有构思这样一部作品,其中的思想是他早就构思好的。但《卡拉马佐夫兄弟》只有在那个时候写就才能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否则和《白痴》、《群魔》没什么区别。70年代末的陀翁在生活上完全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了,他的债务已经基本还清,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了许多的粉丝。陀翁是时候创作一部不一样的作品了,这种不一样便体现在结构上。他不需要为了还债而紧赶慢赶,而可以认真地去考究各种细节,大到法庭审判的过程,小到小学生的校服样式,整部小说他经过了详细的谋篇布局,使得作品结构更为错落有致。单就结构而言,《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所有长篇中最容易读的。这样完善的结构是他之前作品所看不到的。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想起阿格尼娅的结局,跟一个军官(?)私奔了,这决不是爱的结果吧,而是理想信念决定的吧!正是因为那样单纯天真,所以才更受尽挫折,天真单纯也更容易被毁掉,像娜斯塔霞的美好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吧,单纯美好的人就应该和单纯美好的人在一起,难道不是吗?可是在人世中是难以实现的吧。可是终究那核心的一点是永远在的吧。像他最后一个妻子,确实是最美好类型的女性,可是谁能要求女性去这样为人牺牲呢,当然在她那样的女性心中,根本不算是牺牲。
  •     苦难一生。
  •     很好,过年多囤点货,当年后吧。这两个月的干粮就是他们了,哈哈
  •     马马虎虎能看
  •     很棒的购物经历,送货什么很迅速,书质量也没的说。读完可以大概掌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感情经历。
  •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他的人生要比他的小说要绚丽激烈得多!
  •     一本非常精彩的八卦书,写得非常好,非常容易做梦。
  •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任何玩弄异性的心理都不可能产生,他用迟来的初恋激发出来的全部力量,用情场新手的全部热情,用押上了全部家产的赌徒所感到的各种紧张和激动来进行恋爱。”
  •     获益非浅的好书
  •     书的质量没的说,内容也不错,所有的陀迷都不应该错过。
  •     作品不是写浪漫,而是深入挖掘三次爱情各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好恶和心境,有时候叫人觉得作者钻进陀氏和他的女人心深处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细细探究。大作家也是普通人,许多方面根本就不如普通人,写出这个,就是本书最大的成功。
  •     我觉得一个小说家的能写出细腻的文章必定是个情感丰富的人,那么他的情感世界中肯定的多姿的。
  •     有深度的八卦。
  •     还是这本美国人写的八卦好看
  •     心碎的粉粉儿的
  •     这是我在库尔勒买的书哦,可惜装订不太好,现在都散了,一页一页脱落下来,真郁闷啊。认识陀老的情感世界,真是不简单。
  •     说实话,写得不咋地,和陀翁无关
  •     03年的一版一印,买一本少一本啊……陀迷前来拿积分……
  •     其实,我们怎么证明我们就是正常的?
  •     不变态的人是乏味的。
  •     炽烈的情欲
  •     太爱这本书了
  •     深刻的精神和人格是极其复杂的,难以用单纯的伟大、高贵、道德等词来界定。这可以给我们自己的人格反思以信心。尤其是关于爱情,是人格、精神在现实世界(包括身体)中全方位的挣扎、搏斗、交流,还有生存。推荐年轻人看,不推荐成年人看。推荐心灵复杂的人看,不推荐单纯的人看。
  •     写的很细,有意思。
  •     对陀氏感兴趣的人值得一读的好书,你会发现陀氏自身的经历比他笔下人物的经历还要精彩!
  •     老陀的书很棒,关于他的三次爱情也很精彩
  •     很好的一本书 03年的一版一印,买一本少一本啊
  •     或许是深受弗洛伊德影响,作者对性关系的描写不免有过度阐释之嫌,但大方向是好的,对陀之所以在1864(与阿波利纳里娅相恋时期)而非苦役结束之初写出《地下室手记》给出了一个有可信度的解释。
  •     相当不同意后记里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有阿波利纳里娅做妻子,他也许会更有作为,他后期的著作绝不会如此晦暗和消沉……”两人的性格太不合适了,在一起完全就是互相折磨,陀氏的性格就已经很病态了,阿波利纳里娅又是那么极端的性格。。。太痛苦了。不否认“他也许会写出更多紧跟时代步伐的篇章。”但是,生活实在太折磨的话,真的能写出来么,大概会离疯子更进一步吧。遇见安娜,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没有比她的性格更适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了。
  •     我觉得写这本书的家伙一直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床边,盯着他与每个恋人做爱。
  •     这本书的阅读已接近尾声从他的苦难的前半生读到了他的幸福的ending他的终于来到的也是必然来到的他计划与需求之中的一段和谐的婚姻看到这样的自虐的爱情看到这样完满的为了她一心崇拜的男人而献出一切不计较一切包容一切保护一切的女人我心生叹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之后她仍在不惜余力的以强硬的手腕维护着她爱的男人这样的女子令我的心震动让人揪心泪下的小说让人揭开自己都不曾揭开过的伤痛看得惊心动魄掩卷泪流的小说让人从懵懂的对痛楚的麻木的记忆中苏醒过来开始觉得自己受过苦开始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人背负着这些并不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他的敏锐和快速无法理解的天才的扑捉力以他所承受过的极大的羞耻痛苦自卑挣扎和高傲等等以这一切作为了他天才的导管因为这些常人所不曾承受的心灵的苦难他的心灵打开了一条输血管把心里淤积的伤淤积的无尽的委屈的冤枉通过文字流淌到纸上他的天才在这本近自传中并未体现但是自传作者对人的兴趣对女人的研究令人叹服这本书仿佛写的并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是那三个女人那三个给他无比刺激令他地狱天堂来回奔走的极具色彩的女人这色彩不乏变态的扭曲的妖魔般的迷药魅力的糜烂堕落肮脏病态却让人无法忘记跟这样的东西在一起最终会了解人有多复杂多美丽
  •     永远的女友太虐了
  •     整本书都散架了,简直是太劣质了!
  •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精神分析,从而考究这些性经历对他作品的影响。分析的很生动,撇开以偏概全的弊端不说,对于了解陀氏的爱情或者说性经历还是很有帮助的。读完两本传记,对陀氏所谓病态的身体和心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全然不是一个克制的人,总是带有一种疯癫狂躁的气质,具体体现在性生活杂乱,对伴侣多疑,做爱时的癖好(体位、恋足癖等等),引发了身体上的羊癫疯和嗜赌。可以说他的人生如果是一部文学座屏,那要比他任何小说更深刻,尽管他小说中的人物都脱胎于他的经历。至于他在经历了两段充斥的激情、非理性的恋情以后,最后找到了中规中矩服服帖帖的安娜,在我看来是他的幸运,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想要与人建立一种长期互助互需关系,必须满足于他在精神统治上高人一等的需要,否则关系就会破裂。
  •     关于结尾处苏沃林那次关于“革命者”的谈话,我读过另一个版本,有比较大的出入。如果说,这是两次不同的谈话,那就更奇怪了。
  •     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的资料书。著者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因此处理材料不夸大,分析中肯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小说,都是他在没有恋爱的时候写下的爱的梦呓。那是极其纯情的,像“白夜”一样苍白的情感,肉体的激情转化为精神的溪流,在幻想的爱的花园里缓慢释放。他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有着羊癫风发作时的病态,“压抑、疯狂、昏厥、悲伤、忏悔。”但是,有什么比发疯更接近上帝呢?有什么比赌博更接近疯狂呢?有什么比疯狂之后的心灵忏悔更接近救赎呢?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影响到他的灵魂
  •     818陀的私生活~
  •     他的一生如此颠沛,艰难可以引发对社会深邃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痛苦的审视。
  •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忠实读者来说,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感生活是有必要的。此书比较客观地描写了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次情感生活,让我们了解了更真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
  •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任何玩弄异性的心理都不可能产生,他用迟来的初恋激发出来的全部力量,用情场新手的全部热情,用押上全部家产的赌徒所感到的各种紧张和激动来进行恋爱。有什么比发疯更接近上帝呢?有什么比赌博更接近疯狂呢?有什么比疯狂之后的心灵忏悔更接近救赎呢?
  •     看过最好的老陀传记
  •     一个老男人的爱情。越发得不能理解外国人了。
  •     可读性佳,其他待商榷。
  •     极为推荐。等同他的传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