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大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朱子大传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10
ISBN:9787533411121
作者:束景南
页数:1060页

内容概要

束景南,男,1945年12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分配至苏州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1995年调至浙江大学工作,为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

书籍目录

张岱年序陈荣捷序自序 活的文化还原:在多维文化视野中展现心态第一章 败落世家的浮沉第二章 师事武夷三先生第三章 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第四章 儒家心态的迷失与复归第五章 从学延平:从主悟到主静第六章 在隆兴北伐与和议的旋流中第七章 从李侗到程颐第八章 寒泉著述:砥砺理学之剑第九章 鼎足分合:朱吕陆三会第十章 丁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一次总结第十一章 儒宗在匡庐第十二章 浙东提举-――道学人格的风采第十三章 跧伏武夷山中第十四章 全方位的文化论战第十五章 戊申延和奏事风波第十六章 从传统反思到现实批判第十七章 己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二次总结第十八章 南下临漳第十九章 卜居考亭第二十章 二入湖湘第二十一章 入侍经筵四十六日第二十二章 庆元党禁:在文化专制的炼狱中第二十三章 守吾太玄:生平学问的第三次总结第二十四章 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尾声 回到多维文化视野后记 主要征引参考书目后跋

作者简介

《朱子大传》内容简介:束景南的《朱子大传》是相关领域公认之作。它从南宋儒佛道三大文化交融的宏大社会背景中,采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对朱熹及其思想作了全新的评价。初版于是1992年,曾获中国图书奖,并得到张岱年、邓广铭、潘富恩等先生的高度评价。 
朱熹是与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伟人,国内外久久期待着一部文化综合性的朱熹传问世。这部《朱子大传》是第一部、也是最完备的一部朱熹传记,作者潜研十载而成,张岱年先生与陈荣捷先生作序,誉之为研究朱子学与传统文化的新的重要成果。全书规模宏大,史思深沉,采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多层面地探讨了朱熹的一生与思想发展历程,并从而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景观。作者掌握了大量新资料,全文单征引古籍在一千余种之上,多有独到的新发现,纠正了各种流行误说。

图书封面


 朱子大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成于80年代,作者似乎深受革命样板戏的影响,主人公朱熹高大全且伟光正,几乎完美无缺;配角如陆九渊、吕祖谦、陈亮等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和主人公保持一致,刚有点醒悟,却死的太早,最终还是没有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而反面角色如唐仲有、洪迈等不是阴险狡诈就是猥琐不堪,几个皇帝则非庸即昏。当然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朱熹一生的传记,本书功不可没。只是20多年过去,还没有更优秀的替代品,只能感叹现在的学术界了。不知作者后出的《朱熹研究》有没有什么改变?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理一分殊 人的思想成长的复杂过程
  •     就一个感觉:这么牛逼的人原来也是一步一步来的
  •     原在图书批发市场看到,巨厚的一本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看着过瘾,索性买了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希望再次碰到。
  •     身在建阳,看了看这本书在GOOGLE上的扫描版,感慨良多.
  •     很厚实的一本书!介绍朱子详细~~~
  •       本书成于80年代,作者似乎深受革命样板戏的影响,主人公朱熹高大全且伟光正,几乎完美无缺;配角如陆九渊、吕祖谦、陈亮等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和主人公保持一致,刚有点醒悟,却死的太早,最终还是没有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而反面角色如唐仲有、洪迈等不是阴险狡诈就是猥琐不堪,几个皇帝则非庸即昏。
      
      当然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朱熹一生的传记,本书功不可没。只是20多年过去,还没有更优秀的替代品,只能感叹现在的学术界了。不知作者后出的《朱熹研究》有没有什么改变?
  •     在我看来,幸福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对于当前生活的一种满意程度,每一个人的标准不同,获得幸福感的多少就不同。于我来说,品读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研读一本美轮美奂的书籍,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就充满了快乐。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不知道有没有黄金屋,但书中,文章中,定有一个唯一的灵魂,他感染着你,使你获得快乐,获得幸福,读一本好书,读一篇好的文章,获益匪浅,无以言表。
  •     算是现代朱子研究的新标杆了,诸多考证还是比较扎实的。
  •     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忽忽五千载咯,岂止呀,也许万年咯
  •           原本读时许多感慨,写时却忽如水渗地,懒得逐条去寻了。
        大致的感想是由此书可看出朱熹一生读书是如何读法,用社科类的技术用语,叫学术进路。大家的见识和功夫自是不比寻常,常人晓得倒不难,只是不能常有力做得。也验证了日前所看陈寅恪论中国文化之见,儒至宋融合佛教之思辩而成理学,此一文化之融合促成我族文化之绚烂。朱熹出入佛老的经历最是明证。
        朱熹与陆九渊之争。陆固然别出心学,但宗师味儿比朱似乎稍逊,朱之自省与吸纳尤见大师气质,其眼界之开阔一时无两。最动人处在朱熹的即物穷理。我只问一句,没时没晌地读书为地啥?呵呵。“天下无书不是合读底,无事不是合做底。若一个书不读,这里便缺此一书之理;一件事不做,这里便缺一事之理。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里便缺此一物之理。”“读书着意玩味,方可见义理从文字中迸出”,这话说得可真够入味儿!
        正因了这个,朱熹被陆九渊批为学问支离琐碎,后来的王阳明也是这个调子,说朱熹早年胸怀太大,涉猎过多,忙于著述,晚年想改却来不及了呵呵。在陆的刺激下,朱熹强调尊德性与道学问的统一,所谓“敬知双修”。晚年在庆元党禁的社会现实“教育”下,尤其注重“功夫全在行上”。程朱与陆王,都是在一个食堂吃饭的人,只是自己找窗口各排各队而已。
        看到一半时为友人之书写评,忍不住现学现卖——“先儒曾言,世间事,理一而分殊;转换到今天的语境,我想大概就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人类基本认同的普世价值,我们可以在各个不同的事实(新闻事件)中去把握、体会对这种价值的彰显或背离。”写毕不免得意,次日晨起一想,胆大大胆啊,若照此路径乱解旧说,问题多了去了,简直说不清楚。
        另一收获是,儒家的道统无甚意思,圣人难免附会而成。人固可修身自励,一日三省,但仅就宋一朝而言,士大夫寡廉鲜耻之辈多如江鲫,理学高士,一闻利欲即掉头趋之,孔孟教训何尝在心?空谈而已。即如朱熹,亦有意气之争、避讳之处、世故考量等等。凡人一味自己做功夫,曰敬曰诚,终不抵一念之恶,瞬间冲决。
        朱熹素来反对事功之说,“明其道不计其功”,认为学子不该重史轻经(司马迁的书不宜多看,与俗语“老不看三国”的意思差不多),而今,哪里寻不计其功之人?谁人做不计其功之事?真真是一盆水,湿了众人脚,同唱天涯沦落人。
        回到南宋小朝廷,韩丞相到园子里喝酒,说一句“此真田舍间气象,但欠犬吠鸡鸣耳”,那边厢草丛里就有工部侍郎趴下身来学狗叫,真TM幽默死了。而老朱对宋朝教育制度的批评,基本属于全面否定派,“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我觉得印成报纸的社论用来批评当前的大学教育刚好合适。
       也不怪朱熹批评太多,即便所谓盛世汉唐在他眼中,亦是天理不行,而行人欲。但我却见得既如此,因何说“满街都是圣人”?倒不如说“人人都有罪过”,虽然把其弊在把人民群众吓个半死,趴在十字架下,但压抑到后来,总算逼出来一个分权制衡。
         人神之分还是要讲的,人当时时警醒,不可如神。从人的角度看,凡事无不可为,凡事都能理解,个人行事之底线,全凭一心,何其脆弱。古之所谓道德,今之所谓文化,一层窗户纸捅破,便露出一屋子破烂家什。直到晚明,终于有人另起炉灶开火,徐光启对宋明理学甚感失望,认识了利马窦,转奉天主教,形而上希其能补儒易佛,形而下希其能格物致知。这是需要另外单说的话了。
       回到咱家食堂里,我且权将圣人当做一读书人吧,且是一认真的呆子,因其不仅读书,惟其能身体力行也。
       (《朱子大传》束景南 著 商务印书馆2003版,书本身考据扎实,史论结合。但印刷错字频出,真倒商务的牌子,遂降低评价为“还行”。中大西门文津阁6折。)
  •     既然是丹阳人就格外加一颗星吧
  •     对朱熹和唐仲友的公案做了详细的梳理。 看完感觉朱熹是明朝版的海瑞。
  •     巨册
  •     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最好得朱熹传记!
  •     嗯,我在万圣买的版本是福建教育出版社的,错别字很多。原来还以为是盗版或者出版社差呢,原来商务的新版也是这样啊,可惜了这本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