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盲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
ISBN:9787506021777
作者:理查德·M·科恩
页数:261页

内容概要

  理查德·M·科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共广播公司……这些野心勃勃的新闻记者们梦寐以求的电视新闻机构,他都曾为之服务过。
  艾美奖、皮博迪奖,这些电视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荣誉,他也曾经获得过。
  理查德·M·科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和

书籍目录

序译者序第一章 梦与诊断第二章 新视界第三章 家族遗产第四章 坦诚的难题第五章 和疾病赛跑第六章 梅丽迪斯出场第七章 再踏征程第八章 天翻地覆第九章 秘密不存第十章 急剧坠落第十一章 孩子与我第十二章 梅丽迪斯第十三章 重拾心情作者年表致谢

作者简介

对这个疾病王国,门外的人总是好奇的,但是,听病人的故事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有一种预设的期待,要么期待听到悲叹与呻吟,好让自己泪流满面,投去同情的目光;要么期待听到一段坚强的人生,然后发出惊呼:多不容易啊!无论是同情还是景仰,这样的期待都是在无意中,在两个国度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潜台词是:他们是弱者。
而正是这条鸿沟,使健康王国里的居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病人的世界。当一个健康人不可避免地迈进疾病王国的时候,便感到深深的恐惧。因为他从来没有预料过,疾病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面对疾病对身体的侵害之余,他还要面对的是,他人从此将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是另一重的恐惧。
这是我们的盲区。
……

图书封面


 盲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收拾藏书,无意中翻出这本多年前的小书。虽然责编当年对这本书付诸了心血,译者也用心地翻译了这本书,但由于编者的稚嫩、出版社的错误选择,这本书就如众多小石子一样,掉进汪洋书海中,连扑通声都是那么的微弱。但是这些都不能抹杀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图书的事实。尤其是,这译文,已经成为这位值得尊敬的译者的绝唱,更让我倍感珍惜。一字一句地敲下这篇译者小扎,好的译者、好的朋友、好的书永存我心。译者小札罗颖珊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读苏珊 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苏珊 桑塔格写道:“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只是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是的,但是,当我们还在那个王国门外的时候,我们永远不会明白,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这个疾病王国,门外的人总是好奇的,本书便是一个疾病王国公民讲述他自己的生活。初次读完这本书,责任编辑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开玩笑地说,读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作者太厉害了;读后半部分的时候,觉得作者太倒霉了。这是戏言,也是实话。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共广播公司……这些野心勃勃的新闻记者们梦寐以求的电视新闻机构,他都曾为之服务过。彼得 詹宁斯、特德 科佩尔、丹 拉瑟、华尔特 克朗凯特、比尔 莫耶斯……这些八、九十年代新闻界的殿堂级人物,他都曾与之共事过。戒严下的波兰、阿以仇恨笼罩的中东、深陷内战的萨尔瓦多……这些令人高度紧张至生死一线的地区,他都曾经踏足过。艾美奖、皮博迪奖,这些电视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荣誉,他也曾经获得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还有什么比这更加辉煌?这所有的一切,常常让我忘记,他是一个病人。然而,第一章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他患有一种叫“多发性硬化症”的疾病,这种疾病让他渐渐失去视力,看不见眼前几米开外的东西,让他渐渐失去活动能力,在台阶上、大街上摔跤闹笑话。但这还不够,当他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一切的时候,他被诊断出患上结肠癌,必须接受手术,而仅仅过了一年,相同的癌症在相同的部位复发,第二次手术不久,又出现结肠末端闭合的后遗症,带来的是痛楚与失禁……虽然一个人可以更加凄惨,但碰到这样的事情,也足以让一个人觉得世间的倒霉事都集中到自己的头上,怨艾与愤怒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这样的人生,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无疑会满足他们对疾病王国的期待——有一段疾病中顽强奋斗的“坚韧人生”,足以让我们投去景仰的目光,发出“多不容易啊”的惊呼。也有足以让我们悲叹与呻吟的“悲剧人生”,让我们泪流满面,投去同情的目光,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是理查德 M 科恩,这位成功的新闻记者,却以一种冷静的新闻实录的笔调叙写他的生活,丝毫没有要我们景仰或者同情的意思。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书,作者在叙述之外的喃喃自语,对自己生活与内心的反省和审视,展现的是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事情。是什么促使他在疾病中追求事业的成功?不是我们想象的“坚强”,而只是一种我们认为消极的态度——“否认”。25岁,事业与人生刚刚开始,遍遭遇多发性硬化症,作者写道,“我决定向那一个人的陪审团——我,证明,我跟所有人一样。当然,我不再跟别人一样了,而且再也没有这种可能。但我不能面对这个简单的事实,暂时不行。”患上疾病的自己,从此将不再和别人一样,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说,“‘胜利者’的标签已经被‘受损货物’所取代,我将成为一个有残疾的人。”这便是他看到的可怕前景,他在事业上所做的一切追求与努力,其实都是在拒绝进入这样的前景,在拒斥这样的标签。他叙述自己的事业,不是在叙说他的骄傲,而是在叙说他的恐惧——他惧怕别人知道他是病人,然后对他说,“你做不到”。他不是在追求高人一等,而只是在追求平等,只是在向自己证明“我跟所有人一样”。而他在罹患癌症之后的一切怨艾与愤怒,同样也是在拒斥这个标签,只是以另外的一种方式。他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排斥,对粪袋的“自我迷恋的恐惧”,觉得与妻子之间失去了平等的基础,并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的卑视和怨气,都是基于这种想法——身体上与健康强壮的人“不一样”,便是被削弱,便是低人一等,便是值得羞耻。他坚决否认的是什么?不错,是他的疾病。这使他迟迟不能接受自己的真实生活,但这种拒绝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他过着“积极”的生活,这是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对疾病、对能力的看法出了差错?事实上,正是“健康人”对“病人”的偏见阻止有病的人接受自己的生活,这种偏见出于健康人的骄傲和自我中心。我们的社会崇尚完美、健康、强壮,健康人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一旦人失去了健康,他便不再被划入“正常人”的范畴里,不能期待他做出和正常人一样的成就,甚至不能期待他能胜任正常人的工作。所以,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的病人是“了不起的”,而“一般的”病人的生活则是凄惨的,值得同情的。所有人都在用这样的眼光去审视别人,只是,当我们还在健康王国里的时候,我们不会感觉得到,只有当我们一步跨进疾病王国,才会敏感地感觉到不一样的眼光的注视,并且被这样的眼光围困,甚至,用这样的眼光审视自己,为了不让自己被定义为应受同情的弱者,只能拒绝承认患病的现实。当然,最后作者超越了这种想法,他不再到刺激的新闻现场冲锋陷阵,而选择较为“消极”的教书、写作,尽管疾病仍然如影随形,但如同他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事实上,我热爱我的生活。”他能够以尖刻的幽默嘲笑那些以哭哭啼啼的态度来报道他的生活的杂志,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悲剧”,尽管他身体不再强健,但人的价值不一定要由身体的强壮决定,而可以用思维的深度来衡量。尽管妻子为他的疾病付出了代价,但妻子并不需要为此放弃事业,她依然能得到她想得到的东西。尽管他不能教给孩子们打球、奔跑,不能树立起一个无所不能的强大的父亲榜样,但他可以教给孩子们友善与关怀,敏感与庄重。他甚至认为,疾病是一份“天赐的礼物”,它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更好、更文雅的人。他不需要同情,同样也不需要景仰,这只是生活,是现实,而持续不断的梦想,则让他在身体被禁锢的同时,获得自由。作者打破了我们预设的期待,他让我们看到,这种期待其实不过是健康王国中的人对疾病王国的虚幻设想,甚至是一种造成伤害的偏见。无论是同情还是景仰,这样的期待都是在无意中,在两个国度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潜台词是:他们是弱者。而正是这条鸿沟,使健康王国里的居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病人的世界。当一个健康人不可避免地迈进疾病王国的时候,便感到深深的恐惧。因为他从来没有预料过,疾病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面对疾病对身体的侵害之余,他还要面对的是,他人从此将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是另一重的恐惧。这是我们的盲区。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书名就叫做《盲区》,这个“盲区”,是字面意义上的,因为作者确实是医学意义上的失明人士,但同时也有着它的比喻意义。因为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他自己的盲区,当他一无所知地闯入疾病王国的时候,他的盲目,他的恐惧,他的愤怒,他想要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的态度。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盲区,他所描述的生活,不同于我们的期待,那是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一个在疾病王国里生活的人的内心世界。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盲区”,正是我们的“盲区”造成的——正是由于健康人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由于健康人对疾病、对不健全、对弱者的定义,增添了病人的恐惧,增添了他们在疾病王国生活的艰难。也许不同的人从这本书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对于自己或是家人有疾病经历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也许是信心和勇气,因为作者分享了他的经历,向我们述说,当你不情愿地遭遇疾病的时候,如何超越在健康人世界中形成的固有的恐惧,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但我们或许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疾病,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未必愿意选择,就像有些人生为女人,有些人生为男人,有些人生为中国人,有些人生为犹太人,有些人出身富有,有些人出身贫困,有些人习惯吃米饭,有些人习惯啃面包——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样都是生命的财富,不过有些对我们的影响大些,有些影响不那么大,这些因素都不能单独给人下定义,“疾病”同样不能,我们是谁,最终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决定。
  •     其实还是翻译腔略重,很多小地方感觉可以用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方式。虽然也是罗老师好些年之前的翻译了,不过还是很容易看出来,字里行间都很有她的特点:书卷气重但不呆板,语言朴素不矫作,注释严谨详细。页边空白处引用的很多句子都看得出来,平淡,不煽情,但花了心思,译者用了心,相信很多身处疾病王国的人读起来会有共鸣。R.I.P. 这本书我会好好收藏。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RIP enjy
  •     如何正确的对待疾病,这本书给予了患者有效的指导。它附带说明了人生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疾病的终点——死亡。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因此我们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都要面对疾病,面对国内医疗现状如此,“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只是理想中的昙花,那么这本书可以用作送给我们的一帖良药,一朵玫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