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洪承畴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020067558
作者:王宏志
页数:416页

可以一看。

大略地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还是不错的。最早知道洪承畴是那一段庄妃色诱洪承畴的传说,偶然间读了这本书,书中没有对洪的臆想,基本上都是史料的引用,很可靠地感觉,就是不那么生动,然而这才是历史人物传记的感觉,如果生动就成小说了。这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看明亡清兴历史进程的角度。洪承畴虽然在明朝也是重臣,但表现并不突出,而且那时候明朝的边关统帅更换如走马灯一般。清朝皇太极、多尔衮、顺治都能倚重洪承畴,给了洪承畴一展抱负的机会。明亡清兴,也算是历史的偶然吧,如果没有李自成亡明天下大乱,大批明将降清,以满洲那不多的人怎么可能占领全中国。大乱之时,鹿死谁手真是难料啊!根据书中罗列的史料,可以看到:满洲是外部祸患,而真正灭亡明朝的是农民起义,有的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到这一点了,但是,皇帝因为坐天下久了,对于百姓能够承受多少赋税却是拿不准,以为再加点没事,再加点没事,终于压垮了。内部稳定确是最重要的。明朝亡,可以说是气数已尽,谁家也不必然坐千年的皇位。洪承畴作为一个——人,在乱世之中,能做得了多少主,只是尽可能地保全自己的性命罢了。

能改变的都不叫信仰

对于君,实在不是很喜欢,但是对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总有些许的偏爱,于是想要借君之事迹,以一隅而窥天下,来了解这段历史。我知道,当你站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信仰,会决定你对一件事的态度。恰如君之身份,是明朝的叛将,却又是清开朝之臣,后世的我们站在名族统一的角度,君是为了民族统一而战斗,同时采用招抚政策,减少伤亡。后世的我们一点一点在为君洗白,从洪承畴纪念园到态度,一点点在改变。我知道松山之役后,君面对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赴死。回想君之经历,乃投笔从戎意气风发之士,饱受仁义礼智的训导,似乎可以想象君意气风发慷慨就义的模样。但是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君会投降,包括遥哭痛祭的崇祯皇帝,细细想来,面对一个风雨飘摇的腐朽之朝,降清也是一个无奈之举,这是一颗被明朝腐败凉透了的心。但是啊,君之投诚,也凉透了几百年后的心。但是百年后的我们似乎都没有立场来骂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生或者死,皆在自己的掌握中。每次重看松山之役,便会想起巨鹿之战。君与章邯的际遇是多么相似,同样效忠一个腐败将死的朝廷,同是降将,唯一不同的是历史对他们的态度。我并不是在抵制什么,歧视什么,我说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态度也不同。有人选择降清,有人选择赴义,有如文震亨般为国死节之士,也有担心水太凉头太痒之辈,自然有二朝之臣。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气节不可以丢失。我承认,君是一个文韬武略之才,评定江南,经略五省,进取云贵,每一件拿出来都是战功赫赫。每次想到君,自然就会想起史可法,同样书生而践戎马,可惜能力实在相差太多, 回想起南明弘光政权,便不忍扼腕叹息,不能及时统筹全局,还在关键时刻远离政治中心,他几乎不能与君相比,除了梅岭上的那抹英魂。陆叔叔告诉我,扬州十日是一曲悲歌,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正如当马奇诺防线被迂回攻破,法国当即投降,君当以民为先。但是当国将不国之际,我们的气节呢,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和信仰呢。能抛弃,能改变的,都不叫信仰。

洪承畴的选择

洪承畴的选择宋强小时候读历史演义,经常看到劝“英雄”投降的故事,而且无不引用两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劝说者无不自引为正道,“英雄”们往往沉吟良久,一番长吁短叹之后弃暗投明。这类“英雄”在书里不是少数,洪承畴便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但王宏志先生著的《洪承畴传》不是历史演义,它是根据可信的历史材料写成的,对深入了解洪承畴很有帮助。在战斗中失利被俘,无非两种结果:被杀或投降。洪承畴和部下被俘后,清军当然是希望他们投降的,因为他们可以帮忙策反明朝官员,尽快侵占中原。洪承畴下属的各级将领一百余人、士兵三千余人誓死不屈,统统被残忍地杀害,其中包括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便跟随他左右的诸多铁杆部下。看着自己的同僚、亲信纷纷被杀,洪承畴这个最高长官却选择了投降。选择了投降,就是选择了一条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路,选择了为苟全自己性命而屠戮同胞的路。洪承畴是明朝的三边总督、蓟辽总督,是在外征战的最高长官,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其地位大概相当于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彭德怀司令吧。那时的明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侵扰,一片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景象。洪承畴被崇祯帝委以重任,率领明朝最大规模的几十万军队与清军决战。可惜的是,在松山决战中,明军惨败,洪承畴被俘。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说洪承畴已经壮烈殉国,崇祯帝痛哭流涕,准备为之进行全国性的祭奠。祭奠活动准备就绪,却突然传来洪承畴变节投降的消息,这是明朝万万意想不到的,举国上下惊慌失色。想想吧,国家的军队总司令都投降了,还靠谁来保家卫国呀,还有谁是可靠的呀!只能坐等灭亡了。洪承畴投降后,向多尔衮积极献策。这太可怕了,一个对自己军队部署优点缺点了如指掌的司令员居然帮着敌军谋划攻打故土的作战计划!洪承畴是这样出谋划策的:“布告各府州县,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法在必行,次要务也。”《洪承畴传》的作者在这里看出了微言大义,强调洪承畴在劝诫清军不要大肆屠杀明朝军民时起到的作用。作者认为,清代明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杀戮是少不了的,洪承畴的建议似乎可以证明他在“历史的必然”性中保护了无辜的百姓,为历史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洪承畴提出不屠戮的出发点并不在此,而在于从根本上快速地瓦解明朝政府,让清军迅速征服天下,自己到时也可以邀功封赏。这丝毫不能开脱他的历史罪过。同时,“为避免老百姓受到残杀”似乎可以成为洪承畴选择投降的自我安慰,他可以因此而心安理得地为清军指明占领故土的方向。仅就杀人一事来说,清军向来十分残酷,每攻陷一个城池都会把官兵全部杀掉,并俘虏大量百姓充当女真贵族的奴隶。在征战过程中,清军虽吸收了投降的明朝官员的建议而有所收敛,但即使不计算死于无辜的老百姓,又有多少拼死守卫疆土明朝将士命丧黄泉。事实证明,清军也并没有因为洪承畴等降将的建议而改变残酷的本性,后来在攻打城池时仍屡屡有屠城的“壮举”,如扬州十日屠城、江阴屠城和“嘉定三屠”等等,每一次死亡人数动辄便是几十万。在清军犯下的罪恶里,洪承畴等降将难逃其咎。洪承畴帮助清政府镇压各路义军,镇压各种因反对“薙发蓄辫”而起来反抗的有骨气的士人百姓,直到双目失明再也无法服务才告老退休。有人说他是“开清第一功臣”,站在清朝的立场上来看,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洪承畴为之南征北战,清朝不可能那么快消灭掉众多的明朝小皇帝和各路义军。洪承畴为清政府死心塌地地卖命,但是,不知他是否意识到,投降的将官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重用,反而始终被猜忌。在以依靠满族、蒙古族军队而生存的清朝皇族政权眼里,洪承畴这些降将只是一种工具,只是拿来攻城略地、巩固统治的看家狗。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洪承畴的晚年无比凄凉。洪承畴去世后,碑文里列举了种种他在清朝担任的官职:“原任经略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太傅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武英殿大学士、三等阿达哈哈番”。这些官衔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他的待遇只有“三等阿达哈哈番”,即三等轻车都尉,是排在公、侯、伯、子、男之下又列的一个等级叙三品,而轻车都尉又分为一、二、三等,他位列最末一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相当于立下了元帅、将军级的功劳,最终却只拿到了科级待遇!这还不算,乾隆帝时,令人编写《贰臣传》,以人物传记形式将降清的大臣挨个写进去,洪承畴是其中第一个。现在想想,“识时务”者未必是“俊杰”,择主而仕的未必是良臣,他们还可能是汉奸、叛徒。将人比之为必须依附树林而生存的鸟,这本身就是对人的贬低,本身就是一种将人的追求简化为只为生存而活着的禽兽。这种说法背后是一种信仰跟随利益转移、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思想。这在春秋战国时的谋士身上体现的最为集中,例如苏秦,先到秦国进献吞并天下之道,被秦惠王拒绝后,转而跑到赵国、燕国,进献合纵抗秦之道。他们给后世开了一个恶例,即见风使舵、惟利是图,不讲任何原则、没有任何心理底线。这种思想衍发开来,变成为利所诱投降变节也就很自然了。这在中华文化内部绝对是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的,就像一个除不掉的肿瘤,影响所及足以导致全身坏掉。满清入关后,强行让全国人薙发蓄辫,给所有人打上奴隶的烙印,凡有反抗者便以刀兵镇压。然而,与这种强制性的奴化政策相比,更可怕的是投降的人,他们首先已经从内心里臣服了主子,为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惜杀害更多的同胞的性命。有人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但是,汉人的骨气廉耻恐怕不是满清杀尽的,而是洪承畴等这些降将们杀尽的,他们使中华文化的血性饱受摧残,加速了奴性的蔓延。近几年来,常常听到一些为“汉奸”平反的文章,其做法无外乎号称要辩证地、客观地看问题,进而为他们的行为辩护云云。如说秦桧年轻时曾是爱国青年,他主张的议和也有道理;如说汪精卫年轻时曾刺杀清朝摄政王,还是孙中山遗嘱的撰拟人,他的投降路线有其苦衷等等,好像只有标新立异才能体现今人的能量和本事。但我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要延续中华民族真正优良的传统?延续中华文化的骨气和血性?不管他们做“汉奸”之前行为如何好,做“汉奸”有何苦衷,关键还是要看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关键表现,所谓“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们既然选择了投降,那就根本不是松柏,根本就没有中华文化的骨气和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洪承畴这样的人是必须唾弃的。《洪承畴传》,王宏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作者对洪贼的态度本人确不敢苟同!

洪承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贰臣”的十字架,无论他有多少才干,与张苍水、左懋第等南明前臣相比,洪贼有亏大节。洪贼亨九、尚贼可喜等丑类若能因为大清国(国家本是晚近形成的概念,洪效力的统一只能是满虏的洪业)的统一安抚人民而平反而千古,那真是天大的笑话。我的图片中年轻立者即为少年英雄夏完淳!建议大家看一下社科院清史研究所杨海英所著的《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书结尾部分的忠奸之辩分析的很精彩,尤其脚注中傅斯年先生怒斥洪贼后人一节(傅大炮有些偏激,有点唯出身论了)。


 洪承畴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