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痕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追寻记忆的痕迹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1956500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页数:323页

章节摘录

  维也纳不仅文化繁荣,景色也十分宜人。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典型的维也纳文化风格:一种适度但持久的中产阶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生活在一个定期庆祝节日的亲密家庭,此外,还源自我家迷人的女管家Mitzi,让我体会到一瞬间的性爱欢愉。  性爱体验在Arthur Schnitzler的一个短篇小说中有直接的描述。书中描写了一个年轻的中产阶级维也纳少年被一个性感的年轻少女引诱,而这个少女是他家中的仆人或是园林工人。Andrea Lee在《纽约人》(The New Yorker)中写到,奥匈帝国时期,中产阶级挑选做家务女佣的一个标准就是,是否适合家中年轻男孩被她破身,这么做的部分原因也许是防止他们受到同性恋的诱惑。我禁不住回顾有意思的过去,意识到一件事情,对于他人来说是含蓄而隐蔽的,却可以那么容易地、赤裸裸地展现在我面前。  我遇到:Mini是在我8岁那年的一个下午,当时我得了感冒,正在休息。那时的Mitzi大约25岁,十分迷人。当时,她坐到我的床边,抚摸我的脸庞。当我表现出愉悦时,她解开了衬衣,露出了丰满的胸部,并且问我是否想抚摸她。我几乎不明白她的意思,但她的引诱确实对我产生了影响,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与以往不同了。  当我开始抚摸她的身体的时候,也许她突然又觉得不合适了,说我们最好停止,否则我会怀孕的。我怎么会怀孕呢?我清楚地知道只有女人能怀孕。婴儿能从男孩身体的什么地方出来呢?  “从肚脐里出来。”她回答说。“医生在肚脐上涂些药粉,肚脐就会裂开,让婴儿出来。”  一方面,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我又不能肯定。虽然那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仍然有些担心那样做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我的担忧是,如果我将怀孕,我的母亲会怎么想呢?这个担忧和Mini态度的改变就这么结束了我的第一次性体验。但是Mitzi从那之后继续将她的性取向对我直言不讳,并且说如果我年纪大些就可以和她来实现她的渴求了。  后来,Mitzi并没有在我达到她所认为的年龄资格之前保持独身。在引诱我几周后,她跟一个来我家修炉子的男人好上了。一两个月后,她和他跑去了捷克斯洛伐克。许多年后,我开始觉得她当时离开我家之举实质上是对欢愉性爱的追求。  当时,中产阶级家庭在我家的代表性娱乐活动包括每周在我父母家的打牌游戏、犹太假日时的家庭聚会以及暑期度假。在星期天的下午,我的小姨和姨夫会过来喝茶。我的父亲和姨父会花很多时间玩一种纸牌游戏,我的父亲总是会赢,并且打得幽默而有趣。  逾越节(Passover)的时候,我们一家会去我祖父母家,阅读哈加达(Haggadah,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中解释法律要点用的传奇轶事或寓言——译者注)描述犹太人如何从印度逃离奴役的书,并且享用他们精心准备的逾越节家宴,其中最好吃的一道菜是我祖母做的鲤鱼末丸,至今我仍觉得它的味道举世无双。我对1936年的逾越节印象很深刻,因为在逾越节的几个月前,我的小姨结了婚。我参加了她的婚礼,作为花童在仪式上托着她的礼服。姨父很富有,是一个成功的皮革商人。他们的婚礼盛大华丽,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所以当时十分庆幸自己可以参加。  逾越节的第一个晚上,我开心地回想起参加小姨的婚礼时每个人都穿得很漂亮,婚礼的食物也精致可口,于是当时就对她说,她的婚礼太美好了,要是不久她再有一次婚礼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再次体验那种美好的瞬间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小姨对于丈夫的感情是矛盾的。她觉得丈夫在知识和社交方面不如自己,因此立即认为我不是指结婚本身,而是指她对伴侣的选择。小姨推断我想见到她再与另一个在智力和涵养上与她相配的人结婚,于是变得愤怒,就婚姻的神圣性训诫了我很长时间。我怎么敢提出她与另一个人结婚,很快再举行一次婚礼呢?这也许就如我后来在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Psychpathology of Every Life)一书中读到的,动力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无意识是最真实的。  每年8月,我们一家都会到维也纳以南50英里(约80公里——译者注)外的一个农庄去度假。1934年7月当我们全家正打算动身前往时,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被伪装成警察的纳粹党人暗杀。那次风波萌发了我的政治意识。  陶尔斐斯在1932年当选总理,他模仿墨索里尼,将基督教的社会党人纳入国家的政治前沿,建立了一个独裁政权。不同于纳粹党的蛎字记号的是,他将基督教的传统十字架作为象征图案,以宣扬基督教的思想和价值观。为了控制政府,陶尔斐斯废除了奥地利原有的宪法,将包括纳粹党在内的所有敌对政党定为非法党派。虽然陶尔斐斯反对奥地利的国家社会党人进行建立全德语国家的运动,但是他废除宪法以及排挤其他政治党派成了为希特勒打开国门的导火线。在陶尔斐斯被暗杀后舒施尼格接任总理一职期间,奥地利的纳粹党组织更加秘密,但是它却继续吸收着新信徒,其中以教师和家仆居多。  被狂热民众欢迎的希特勒是奥地利人,并曾经在维也纳住过。他在1908年离开了儿时的故乡,来到维也纳。当时他19岁,希望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尽管他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但是几番申请进人维也纳艺术学院都以失败告终。在维也纳生活期间,希特勒受到了吕格尔(当时的维也纳市长——译者注)的影响,首次表现出蛊惑人心的讲演术的魅力,并发现了反犹主义的政治利益。  希特勒从青年时期就一直梦想着将奥地利和德国合并。因此,由奥地利纳粹党人自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编写的部分纳粹党议程,其中就包括将所有说德语的人们合并起来,建立一个更伟大的德国。在1937年的秋天,希特勒开始实现这一理想。自1933年全面控制德国以后,希特勒在1935年恢复征兵,在1936年命令军队重新占领莱茵河地区。根据凡尔赛条约,这一德语区属于非武装区,并且由法国监管。此后希特勒又将黑手伸向了奥地利。舒施尼格总理为保证奥地利的独立自主,面对希特勒的恐吓,他急切地想安抚讨好,并要求与希特勒会面。在1938年2月12日,舒施尼格与希特勒会面。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希特勒的部队在靠近奥地利边界时撤退了。  希特勒为了显示其权力,在与舒施尼格会面时带上了他的两员大将,威胁进攻奥地利,除非舒施尼格解除对奥地利纳粹党的限制,并且任命三名奥地利纳粹党人到内阁中担任关键的军事职位。最初舒施尼格拒绝了这一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希特勒进一步的威胁,舒施尼格不得已做出了让步,答应使纳粹党合法化,释放纳粹政治囚犯,准许纳粹党获得两个内阁席位。但是这一协议只是增加了奥地利的纳粹党人夺权的野心。纳粹党在奥地利逐渐发展成一个相当大的组织,强奸民意,并且发动了一系列叛乱,动摇了舒施尼格政府的统治。在外面临希特勒的威胁进攻,在内又面临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叛乱,舒施尼格于是采取主动,公开决定在3月13日也就是与希特勒会面的一个月后,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的问题十分简单:奥地利是否应该保持独立自主?回答是或否。  我的父母十分钦佩舒施尼格这一勇敢的举动,这也造成了希特勒的不安,因为似乎可以肯定投票结果将是支持奥地利独立的。因此,希特勒发动军队威胁将进攻奥地利,除非舒施尼格推迟公民投票,辞掉总理之职,与奥地利的纳粹党人赛斯·因克瓦特组成一个新的联合政府,并任命赛斯·因克瓦特为总理。舒施尼格向一直支持奥地利独立的英国和意大利求助。但是令我们维也纳自由主义者沮丧的是,英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回应。由于可能遭到同盟者的背弃以及担心会发生不必要的流血伤亡,舒施尼格在3月11日的傍晚辞去了总理职位。  虽然奥地利总统默许了德国所有的要求,希特勒在第二天还是对奥地利发动了侵略战争。就在此时,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发生了。希特勒遭遇的不是愤怒的奥地利民众,而是热情迎接他的人群。  正如George:Berkley指出的,奥地利民众从支持舒施尼格、忠于奥地利到以德国兄弟称呼希特勒的军队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并不能简单地用成千上万的秘密纳粹党人出现这一事实来解释。更准确地说,那是历史上最迅速、最完全的群众转变之一。Hans Ruzieka这样写道:“这是一群开始愉悦君主然后又诅咒他的人们,他们在君主被废黜之后迎接民主,然后又在陶尔斐斯的法西斯主义上台后为其欢呼。今天他们是纳粹党人,明天他们又会变成其他。”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追寻记忆的痕迹》以回忆录的方式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一门基础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什么是一流的科学研究,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E.O.Wilson,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  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之父”  坎德尔这本书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得出来。他一辈子与科学研究打交道,是那样多姿多彩,充实而快乐。他一生强烈的激情、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是我们的领路人。  ——AntonioDamasio,美国科学院院士,爱荷华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主任  本书非同一般,作者是当今的神经科学大师,其文笔生动优美,洋溢着灵性与智慧。无论对于普通大众、中学生,还是大学者,读来一定都会饶有兴致。  ——ElieWiesel,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这是一幅20世纪后半期神经科学发展的壮丽画卷,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坎德尔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他所带来的强大影响力使科学探索成为全世界共同奋斗的事业。  ——OliverSacks,美国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传记作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记述了坎德尔在脑科学前沿领域大胆自信的人生探索之旅,他以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掀起了人类信息加工研究领域的革命。  ——JamesD.Watson,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奖得主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蒲慕明(Mu-MingPoo),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内容概要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5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霍华休斯医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个人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基础
维也纳的童年生活
美国的教育
第二卷
每次一个细胞
神经细胞的谈话
神经细胞之间的对话
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
不同的记忆,不同的脑区
寻找研究记忆的理想系统
学习的神经类似物
第三卷
突触联系的强化
神经生物和行为学中心
简单行为也能被学习调控
经验改变突触
个体化的生物学基础
分子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基因
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第四卷
回到复杂记忆中
突触也保留了最美好的记忆
大脑对外部世界的记忆
集中注意力
第五卷
一颗小红药
老鼠、人类与心理疾病
治疗精神病的新方法
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
意识
第六卷
斯德哥尔摩与维也纳
从记忆中学习: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追寻记忆的痕迹》以回忆录的方式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一门基础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什么是一流的科学研究,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坎德尔这本书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得出来。他一辈子与科学研究打交道,是那样多姿多彩,充实而快乐。他一生强烈的激情、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是我们的领路人。  本书非同一般,作者是当今的神经科学大师,其文笔生动优美,洋溢着灵性与智慧。无论对于普通大众,中学生,还是大学者,读来一定都会饶有兴致。  这是一幅20世纪后半期神经科学发展的壮丽画卷,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坎德尔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他所带来的强大影响力使科学探索成为全世界共同奋斗的事业。  《追寻记忆的痕迹》记述了坎德尔在脑科学前沿领域大胆自信的人生探索之旅。他以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掀起了人类信息加工研究领域的革命。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信念与决心、好奇与进取、狂喜与艰辛、幽默与智慧贯穿在他科学探索生涯的始终,也强烈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让你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是那样充实浪漫,丰富多彩。永恒的爱情、温馨的亲情和亲密的友情给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激情与灵感,从维也纳到巴黎、纽约、艺术之都的文化氛围孕育了科学家非凡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与人文的交会中充分享受大千世界的精彩。 让我们跟随坎德尔的脚步,一起去追寻记忆的痕迹,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作者简介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图书封面


 追寻记忆的痕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的是一些语句,从不同的地方有听说过,见到就有特别的熟悉感与好感。继续读,慢慢就对神经科学产生兴趣了,有那种,发现了他叙述的逻辑而带来的特别的兴趣。E.K.在Harvard读本科的时候,original interest是european intellectual literature,后来遇到了女友Anta Crist,受她家人和朋友影响对精神分析产生兴趣。“ It is difficult to recapture now the extraordinary fascination that psychoanalysis held for young people in 1950. ”弗洛伊德之类的理论正流行。接着去N.Y.U医学院读Ph.D,psychiatry(精神病学?orz)。受biologically-oriented的朋友影响,去columbia university学神经科学,师从Harry Grundfest。在此之前认识了后来的妻子,Denise。做实验的时候开始考虑找一个更简单的实验对象。认识了“one of my great neurobiological heroes” Stephen Kuffler。然后去了NIH。“My initial ideas about how to tackle the biology of memory upon arrival at the NIH were confused and vague.”受NIH和早先对项研究的影响,kandel开始研究海马体与记忆。很幸运地遇到了同样来做post-doc的Alden Spencer,两个人一起研究。中间有了一些能够让他们有些年少得志的发现,但后来发现海马体的神经细胞和别的神经细胞没什么不同,学习和记忆机制应该不在于细胞本身的性质里。需要重新考虑。找到了海兔这种tractable system for studying learning。在harvard做了两年实习之后去了巴黎,Tauc的实验室。实习期间他已经想好了如何用海兔做实验,借鉴了巴甫洛夫的方法, habituation, sensitization,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nd operant conditioning 。幸运的是,实验很成功,Tauc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回到NYU,后来前往哥大,kandel与生物化学家James H. Schwartz合作,找到了短期记忆的生化机制:电击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促进感觉神经元合成cAMP,elevated cAMP level激活PKA,感觉神经元中S通道关闭,使动作电位延长,允许更多的钙离子流入突出前端,促进谷氨酸释放。谷氨酸释放与短时记忆的形成有关。在这之前,sutherland等人已经发现了cAMP在肾上腺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这一切在神经科学中竟然是类似的。kandel开始思索长时记忆的研究。与Richard Axel 合作,kandel从biochemistry转向molecular biology,涉足分子遗传学。在Howard Hughe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构建实验室。长时记忆涉及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新的突触的形成,在解剖层面上突触发生了变化。当时也正好是分子遗传学的兴起,诸如基因表达调控等谜恰好解开,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手段逐渐成熟。他们从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得知CREB(调节蛋白)作用于启动子,在非神经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把理论搬到神经细胞里来也是类似的。此后逐步揭露了长时记忆的作用机制。为开启长时记忆所需的基因,必须激活CREB-1,使拮抗的CREB-2失活。故而记忆有一个阈限。CREB-1促使DNA特定序列的表达。kandel的学生发现激活静息状态mRNA的蛋白CPEB具有朊病毒的特点,5-羟色胺激活CPEB,使之有活性,可自我复制。下面的还没看。。。
  •     我们迷惑,他们也迷惑,但是我们却更习惯于迷惑。 事情会照这样继续一段时间,然后情况就会更糟。 Marshall 脑科学家 1. 神经递质 兴奋性神经递质 谷氨酸(食盐:谷氨酸钠) 抑制性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酒精 镇静类 麻醉药物提高抑制功能) 2、记忆 是分布存储的,杏仁核 情绪判断 纹状体 小脑 运动技能。 记忆不仅包括意识还包括无意识。 3、短时记忆 第二信使理论 5-烃色胺 升高 CAMP/蛋白激酶A升高 谷氨酸升高 突触加强 4、长时记忆 启动子 突触生长两部分A.启动子 5-烃色胺---》CAMP,CAMP---》蛋白激酶A---》细胞核 MAP激酶---》 CREB-2蛋白分子失活(抑制CREB-1),蛋白 激酶A---》CREB-1蛋白分子, 发射信使RNA到突触  B 突触生长 突触位置的5-烃色胺--》CPEB蛋白质=朊病毒+信使RNA=突触生长      
  •     作者的写法就像写Paper,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清楚自然,从他的对记忆产生兴趣的动机,到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工作中遇到到的种种人和事,以很简单直白的方式叙述,把深奥的科学对象,就像介绍故事人物一介绍给我们,使我完全没有一点专业词汇的恐惧感。喜欢这种类型的大师,他不是拿一堆的术语唬你,而是让你很自然地接受那些看起来很吓人名词。书中也介绍了他做科研的思路,做学问的方法,虽然我们不一定做科研,但是其中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可以借鉴学习。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嗯
  •     脑子不用会越来越迟钝,所以要好好动脑子
  •     细水长流的讲着波澜壮阔,当科普看真的很棒!
  •     喜欢,追寻记忆的痕迹
  •     斯德哥尔摩与维也纳。
  •     Kandel探寻记忆(主要是内隐记忆)的神经机制的人生历程
  •     。
  •     慢慢看吧
  •     关于记忆的科学,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受益很多,作者展示了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如何专注于学术的经验。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短时记忆,是突触强度变化导致的。长时记忆是新生成了突触,给我的经验就是学习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这个艾宾浩斯又一致了。再有就是加入情绪化、联结,有助于加深记忆。这也是记忆宫殿类的书籍宣导的,以前学过记忆术,四个要点就是多情变态。不过对于复杂材料的学习,我打算好好研究一下斯科特杨的方法,现在看来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     #早意识到要在科学最前沿产生哲学,然而对他的故事并不感冒#历史学家-精神分析学者-神经生物学家,坎德尔科研根本在记忆,大致沿神经元(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大脑(神经节、海马、杏仁核: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学习行为强化突触强度)-认知心理学(简单海兔的简单行为跨越简单实证主义,习惯化、敏感化、经典反射研究出典型神经回路)-基因(细胞根据自身需要开启关闭表达以获最佳功能&基因表达受制于环境/事件影响),得出大脑充斥无意识推理,及大脑如何将感官刺激转化为行为若干简单机制eg习得性恐惧/安全,最后探索到自由意志(人也许确无自由意志,但并不能仅凭大脑几个神经回路的活动推断整个神经活动&简单机制到复杂动物的推广有意义也有争议);不止是科研自传,他的自省同样真诚。另:世界观算早已get,读得飞快
  •     淘宝上买的复印版本,连续几天看完了,边看边思考做笔记,很有启发。我们所有的行为和心理都有其生物学基础。赞赞赞!!!
  •     真正的大师风范,这便是诺奖得主么
  •     我就码一下
  •     关于记忆和大脑的科普书
  •     2016-11-18
  •     挺好的
  •     这本书对我今后思考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记忆机理开始感兴趣,现在特意寻找此类书籍,也希望能有人推荐给我( ̄∇ ̄)
  •     读起来引发自己的一些思考。无意识如何具体产生?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那些记忆在大脑中的重构。是虚是实?本书让我对心理学、生物学、精神分析学更加着迷了。
  •     自传+科普,混合体。读到后来就越来越难了
  •     收获很大,值得一看!!!
  •     Eric Kandel的个人传记和研究录,利用还原法的研究思路在海兔身上,对隐性记忆中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获得诺贝尔奖。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科普,而传记的成分比较淡,大多数个人感叹是对二战中奥地利对犹太人的迫害。
  •     这本书没再版了,买复印版看的,半自传加神经科学科普,对于在学认知心理学又没生物学基础的我有很大帮助
  •     粗略看过PDF,不评分。太多专业术语,结论散布于大量段落之中,难读且不喜欢“结论”的这种写作安排方式,或者说,每章节的末尾最好花几页纸来列清楚结论。
  •     能量大脑啊
  •     只能说我的境界达不到!
  •     /20160815/
  •     赞赞赞!
  •     很不错的一本书,老少咸宜,嘿嘿。
  •     喜欢
  •     感觉半壁学术圈都是犹太人
  •     收获巨大啊
  •     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实验为主线,科学的阐述了记忆相关的诸多理论。对于理解why,有极大的帮助。不过并没有讲解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所以只给了三星半。 其中关于长期记忆的生理学原理颠覆了我的世界观。
  •     20170302: 坎德尔的自传,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史。从细胞和分子角度研究认知心理加工问题。1)所有心理加工都是大脑产生/各种心理功能是不同脑区的特定神经回路实现的,不同生物(低等、高等)使用相同的分子和原理、机制来加工,脑和心理是一体,心理是大脑的执行操作。2)自由意志的本质:意识可能没有自由意志,但有否决权力。3)反犹问题,二战中维也纳的堕落到战后的历史掩盖,背后是什么。
  •     一步步揭开记忆之谜,神经科学的视角。
  •     可能不太适合只想看个人传记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能了解一些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     科学家自传体科普 . 研究过程很有趣.
  •     好看,赞一个
  •     重复记忆 隔一段时间 提高记忆
  •     自己,火车上带的两本书之一
  •     赞赞赞
  •     读起来挺吃力的...
  •     鼓动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读了本自传也不错
  •     超酷,写得太好了
  •     看完,收获很多,值得多多品味
  •     刚开始读,估计花费时间会长
  •     可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