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渔夫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财经人物 > 东方渔夫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806846117
作者:杨宝仲 编
页数:43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渔村童年老天爷造物,在黄海北部抛下一百多个岛、坨、礁,它们像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辽东半岛东部的海面上,海图上称为外长山列岛.有人居住的只有14个大一点的岛屿。300多年前,山东难民选择了在这天高皇帝远的海岛上打鱼摸虾,养家糊口,繁衍生息。1940年8月12日.我出生在这列岛中的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耗子岛。据县志记载: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片海岛上生存.明末清初的辽东,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岛上的原居民大都逃离了海岛。清朝初年,海南(山东)渔民航海路经外长山列岛,发现岛上树林繁茂.獐鹿成群,海产丰富且战乱业已平息.是移民的理想之地。而山东一带战乱未息并连年遭灾,因此山东登州(蓬莱)一带的居民为逃避战乱和饥荒,便先后来到了外长山列岛,最早登岛的距今已经370余年。老辈人总是不忘告诉后人,我们的先祖是从小云南来的。可小云南到底是哪里?谁也说不出来,就算是今天的云南省,那先祖们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到山东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些一直是我以及自称先祖是从小云南来的乡亲们心中的一个解不开的谜。

前言

宝仲前辈大我九岁,由于我父亲当过他的“领导”,所以我有幸读到这本叫做《东方渔夫》的书。按说,九岁若从辈差上来看够不上一个辈分(20岁的辈差才够上一个辈分)。我可以称他为大哥,但从人生的阅历和感情上,我称他为前辈却毫不过分。从行当上看,若按沾边就算,我既是“山狼”又是“海贼”。我在山里干了两年,在海上干了四年。这个阅历在我的同辈中可以夸口,但和宝仲前辈来比,却令我汗颜。他在海上闯荡了四十多年,是我的十倍还多,尽管如此,我的短短的四年,也使我对大海有了感悟和热爱,因此使我能读懂宝仲前辈的“心路”。他是一个渔夫,是一个有四十多年闯海阅历的渔夫,但从他的书里我知道,有他这样阅历的渔夫并不鲜见,但能把自己的阅历这样完美地诉诸文字的渔夫,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个。军旅作家高玉宝的一部《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使他戴上了军旅作家的桂冠,,照此推理,《东方渔夫》也完全可使宝仲前辈荣获“渔夫作家”的称谓,但他并不需要这个桂冠,就像孙悟空并不需要“弼马瘟”的头衔一样。三年的写作生涯使他尝到了人生角色变换的苦与乐,他不是演员,但他有很强的能力完成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的变换,这是”工夫”。在现实生活中,他本身就是个角色丰富的“豪杰”。半个多世纪前,他十四岁就“闯海”,即使在那个年代,这也是不多见的。在渔夫们的眼里,它既是个孩子,又是“小先生”,因为不仅是有“高小”的文化,而且还喜欢读书给大人听,虽然在《东方渔夫》中没有太多他自己读书的描写,但从字里行间却透出,他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嗜书如命可以为帅,后来的经历可以证明,他确实是个帅才。在书中,我还知道了“会水”和“打鱼”并不是一件事情,但宝仲兄不仅“会水”,还是个“潜水”高手,就是由于“这一手”,他后来屡建“奇功”。潜水高手可以成为作家,这在大连也不算稀罕,大连作家邓刚先生就是潜水高手,但邓刚先生后来就永远成为作家了。宝仲兄会比他更幸运,他不会因《东方渔夫》而变成作家,他的骨子里永远是渔夫,但这并不会妨碍他可以用新的文字献给他的朋友们。宝仲兄生命的精彩,从后来达到的层级来看,已经超出了渔夫的角色。从他“北京讲话”那段看,他对行业高层的渔业政策起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打了一辈子鱼的渔夫,后来终于向人们发出了渔业资源将要枯竭的警报,他超越了渔夫的视野,体现了整个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人类要吃鱼,要打鱼,还要保护鱼类,这是个“两难”的问题。需要靠智慧去解决,而这个问题是一个渔夫提出来的,问题的本身也显现了他的智慧。这是后来的渔夫、全世界的渔夫、还有吃鱼的人都应该回答的问题。宝仲兄生命的精彩,确实像书的封底“书介”所言,是位得道的高手。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得道”这件事对人的生命是何等的珍贵。他的“得道”除了有自然风浪和社会风浪的洗礼,还得益他惊人的记忆和超众的阅读能力。他对所读的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许多读书人也无可匹敌的。而他驾驭文字的能力比之驾驭渔船的能力也毫不逊色,自然、朴实、流畅、准确、细致。他的口才和雄辩,在俄罗斯的那场官司中已展露锋芒。三年的笔耕,他的《东方渔夫》终于面世了,说到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它既不是忆苦思甜,也不是个人展示,确切地说应该是”智慧的播撒”。播撒人是个闯海的渔夫,是个共产党员,是个劳动模范,是个上市公司的董事兼经理,最后又是个退了休的平凡的渔夫。我们都是一介匹夫,谈论这些似乎不合身份,但思想的自由是不会受身份禁锢的。《东方渔夫》的面世,也表明渔夫的生命也没有受到“退休”的禁锢,他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去激荡别人的生命。这几天,我母亲天天抑扬顿挫地读着《东方渔夫》,父亲兴致勃勃地听着,两人还不时地发出赞叹。父亲的评语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出类拔萃”,母亲的评语是:“聪明智慧,刚直不阿,顾全大局”。我写下上面的那些话,既是我本人,也是代二位老人留下的文字反馈。最后,还是那句传统而美好的祝愿,祝宝仲兄健康长寿,永远快乐。宫延庆2004年12月

后记

早在1996年,渔业工人报记者孟令骞同志就“怂恿”我结合自身经历写点东西,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以及对自己的文学修养缺乏自信而没动笔。2000年春天。已经离开辽渔集团的孟令骞同志到公司找我,他说:1996年奉命对你进行采访,被你拒绝了。我只好通过你的部下对你进行调查,大家对你的评价是既可敬又可怕。可敬的是你为人随和,不摆架子,能同群众打成一片;怕的是一旦发起火来就怒不可遏,并讲了你人生的一些传奇故事。我看以你的人生阅历和文字底蕴,是完全可以将你的人生经历写出来的。退休是人生重要的一道坎,感情也容易冲动,我轻举妄动地上了孟令骞的“套”,答应先出一点试试看。“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当同志们知道我要写文章的时候,就骑虎难下了,只能是硬着头皮,用曾经是拔渔网的双手对着电脑开始了新的长征。人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不会总是平坦的、笔直的。从农村回来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六年的时间调动了四次工作。失意也是一笔财富,从此理智、冷静的思维颠覆了天真和幼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了不惑之年。我为没有在那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失节”而骄傲、而自豪。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节、失意不丧志,就是这段时问总结出来的。拙作本应该有这段时间的叙述,五易其稿还是觉得不妥而弃之。拙作某些章节出现的没指名的人物,请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2000年秋天在奥克兰,已经退休的河北大学的蒋敬教授夫妇看了部分稿子,他们说过去只知道吃鱼但不知道捕鱼还有这样多的新鲜事。他们还说稿子是一块没琢好的玉,要我回国后找专家给予指点。辽渔集团董事长张毅、新任总经理许兆滨对拙作的写作和出版很重视,委托渔业工人报总编郝志东替我找了大连日报原总编、大连市记者协会主席郭东斌同志“审查”了稿子。东斌同志对文章给以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对于文章的结构设计以及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孟令骞同志给予了很多建议和帮助。正是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使我增强了写下去的信心。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李桥、廖丽霞两位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二女儿已经从新西兰移居到澳洲,2003年秋天,同老伴到了悉尼。女婿和女儿早晨7时上班,晚上8时回家,很辛苦。老伴当保姆看护两个幼小的外孙,我操起菜刀当了火头军。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帮帮孩子们,一住就是五个多月,春节前夕才回来,其间将文章再看了看,也作了少量的修改。因为文学修养差,怎么改也没有质的突破,反正是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请读者恕我献丑了。真没想到《渔夫日记》在2004年出版后,会在读者当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好评。《渔夫日记》,丈夫之书也!在新华书店一楼,偶尔看见,拿过来一翻,手竞不能弃卷。好书,读之,淳厚之情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当今文坛一派萎靡懦弱的脂粉气中,出现这样一本充满阳刚之气的书,确实如同喝了一碗烈酒,浩然之气荡气回肠!有空不妨读读,对于老年人,可以回味那段尘封的年代!对于年轻人,可以励志!肺腑之言,正大光明!以上是一位自称君之者的网友在天键网上的留言。2005年,在北京的渔业界的老前辈们还专门就《渔夫日记》的出版召开了研讨会。原农业部副部长孟宪德(正部级)老人和吴万夫(研究员)同志在《中国渔业经济》发表长篇文章,对《渔夫日记》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毕业于延安抗大的老八路、诗人、原国家水产总局副总局长肖峰老人以“放歌二十韵”的长诗祝贺《渔夫日记》的出版并热情讴歌东方渔夫们发展远洋渔业的壮举。在悉尼,一位老华人说:读了《渔夫日记》,使我们这些海外出生的华人仿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党员们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了。一位华人牧师读了《渔夫日记》后,对笔者发生了好感,多次暗示我信仰基督教。我说,本人受毛泽东思想熏陶、浸润了几十年,是不能加人贵教的。我是将基督教徒当作朋友来交,将《圣经》当作一门学问来读的。事实证明一个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也是可以交朋友的,而这个交往的纽带是《渔夫日记》。《渔夫日记》出版后,笔者接到很多省内外读者的来信来电。山东的朋友来电说,《渔夫日记》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渔民写渔民的长篇。在大连,退休老同志在退休活动室以登记排队方式等读《渔夫日记》。还有读者上门与笔者谈人生、谈未来。还有青年读者要求与笔者合影留念。也有热心的读者来电话指出书中存在的技术上的毛病。对此,笔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当今文坛大家余秋雨先生说,在文化面前没有人可以当老师。一位青年朋友对我说,一部作品好与不好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广大读者说了算。今天看来,预期效果算是达到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笔者将《渔夫日记》重新修订并以《东方渔夫》的书名重新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对于写书的人来讲,读者是上帝,读者有权对任何作品发表评论、批评乃至于批判。对于这些评论、批评或者批判,作者将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但是作者也有权利对于不实的批评进行解释和辩护。如果有读者对《东方渔夫》中表述的事件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或者对《东方渔夫》中陈述的观点有不同看法,笔者愿意与其商榷,以求赐教。杨宝仲2008年3月5日

内容概要

杨宝仲,1940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长海县獐子岛镇小耗子岛,1954年7月高中毕业后即出远海捕鱼。     
1958年到旅大水产公司,历任渔船船员、大管轮、渔轮中队中队长、革委会常委兼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渔轮大队大队长兼政委,辽宁远洋渔业公司经理.辽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渔村童年  经历过一次“失去”父亲的痛苦  差点饿死  再穷也要读书  难忘的小耗子岛  十四岁的渔民  遇到的第一次风暴  风雨载亲人  我的新大陆  黄渤海的渔民生活  大难不死  社里派我出来学技术第二章  汗洒渔船  百年变迁话辽渔  我要干到大船  我的老船长  没捉到“小偷”  大小变化的窝窝头  秦皇岛外打鱼船  机关枪与大炮的对峙  下海救渔船  最年轻的劳动模范  停船搞运动  啼笑皆非的“三个根子”第三章  不平静的渔港  “文革”开始  护港大队  被迫投降的三个“俘虏”  革委会常委  我听毛主席的  革命化的春节  一艘“特务船”  没有指示不能批  从渔夫到农夫第四章  白令海的风浪  远航的前夜  冒险闯进白令海  兵败白令海  宝贵的鱼籽  钟麒诗提供的网图  辉煌的航次第五章  转战鄂霍茨克海  为“富兴海”号谋编  乘虚而人鄂霍茨克海  出奇制胜的“小半趟”  无证出境  东方明珠海参崴  萨哈林的三家公司谈判  “辽鹰”号的功劳  一篇保护下级船员利益的短文第六章  在俄罗斯当被告  再赴俄罗斯  “耕海”号海上被拘留  叶里索夫的接待  押往堪察加  我国政府的外交努力  法庭上见  会说中国话的俄国记者  开庭之前  法庭上的较量  一审判决  原告要上诉  省高级法院的裁决  最紧张的六天  紧急撤退  奖赏与友谊第七章  上市公司的总经理  强迫员工买股票  盈利大户“同兴海”号  发展鱿鱼钓  通过麦哲伦海峡  地球另一面的渔场  太平洋里捉“金枪”第八章  退休前后  北京会议上的发言  巫小姐告状  一张大字报  扫尾工程  难舍的情思  退休之后后记  杨宝仲和他的《东方渔夫》  颂《东方渔夫》  相关鱼名中英文对照

作者简介

《东方渔夫》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渔村童年、汗酒渔船、不平静的渔港、白令海的风浪、转战鄂霍茨克海、在俄罗斯当被告、上市公司的总经理、退休前后。杨宝仲1958年进入辽渔集团公司工作,历任渔轮队船员。1965年起任渔轮中队中队长、辽渔集团公司革委会常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渔轮大队长兼政委。1985年任原辽宁远洋渔业公司经理,1994年任辽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先生先后荣获原旅大市劳动模范、全国远洋渔业有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图书封面


 东方渔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少有写真正大海的书,昨天偶然在图书馆见到,感觉很有缘分,一口气看玩了。大多人只是知道大海浪漫,大海的危险的另一面很少有人知道。作者当了40多年渔夫,把自己经历写了出来,原来大海的现代渔夫这样的,中国的海洋渔业是这么艰苦的发展起来的。一点都不容易,很辛苦,很艰难。书中有很多渔业相关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少有写真正大海的书,昨天偶然在图书馆见到,感觉很有缘分,一口气看玩了。
      大多人只是知道大海浪漫,大海的危险的另一面很少有人知道。作者当了40多年渔夫,把自己经历写了出来,原来大海的现代渔夫这样的,中国的海洋渔业是这么艰苦的发展起来的。一点都不容易,很辛苦,很艰难。
      书中有很多渔业相关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