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科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00093415
作者:皮埃尔·迪昂
页数:27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演绎法和直觉每一个都扮演它们的角色。但是,在这里确定它们的角色比在推理学科中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为了从预想观念引出能够与实验证据将确认或否弃的事实比较的推论,人们必须演绎。这样的演绎往往是十分冗长的和棘手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严格的过程,违反则以使观察检验依赖于不能从假设推出的命题为处罚,从而则以使这种检验变成虚假的为处罚。不管怎样,这个推理一般不能比较几何化地在定理系列的形式下进行。人们希望演绎出其推论的命题本身不会对这个过程有帮助。它依赖的观念不再是高度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简单的概念,如同数学科学的头一批对象,或者像通过利用这些概念的定义以众所周知的形式创造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在内容上较丰富但却较少精确、较少加以分析的观念;它们比较直接地由观察产生。为了用这样的观念精密地推理,三段论逻辑的法则是不能胜任的。必须用某种是卓识的形式之一的健全感觉帮助它们。 卓识再次以另外的方式在这样的时刻将会介入,此时人们了解,预想观念的推论或与实验矛盾,或被实验确认。事实上,这种了解绝不是全部简单的;确认或矛盾并非总是像简单的“是”或“否”那样清晰和径直。我们相当强调这一点,因为它是举足轻重的。 从他的预想观念出发,像路易·巴斯德这样的实验家推出这个推论:如果人们把一种特殊物质注射给兔子,那么它们会死亡。没有注射的实验对照动物将依旧健康良好。但是,这位观察者意识到,兔子有时可能死于正在研究其效果的注射之外的其他原因。他同样知道,某些具有特殊抵抗力的动物能够承受注射的剂量。

内容概要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大师和写作高手,迪昂从大学二年级发表处女作起到早逝的32年间,共出版了32部(共42卷)著作、约400篇论文, 而且这些出版物没有一件是多位作者署名的(这与现代科学出版物众多作者署名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些出版物是迪昂以缜密的思维、系统的叙述、雄辩的论证、精妙的风格铸就的丰碑,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今天依然是砥砺智慧的宝库和启迪思想的源泉,成为波普尔所谓的“世界3”中的永恒之物,源源不断地为人类带来无尽的恩惠。        李醒民,男,1945年10月生于西安市户县。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著作有《激动人心的年代》、《两极张力论•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科学的革命》、《理性的沉思》、《理性的光华》、《彭加勒》、《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马赫》、《伟大心智的漫游》、《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迪昂》、《爱因斯坦》、《皮尔逊》、《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纵一苇之所如》、《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等。译著有(英、日、俄)《列宁与科学革命》、《科学的价值》、《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讲座》、《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最后的沉思》、《科学的智慧》、《科学的规范》、《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认识与谬误》、《自然哲学概论》、《科学与方法》、《科学与假设》、《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霍金与上帝的心智》等。主编有《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三原色丛书》、《哲人科学家丛书》、《科学思想文库》、《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中国科学哲学论丛》、《科学方法丛书》、《中学生科学素养丛书》、《科学文化随笔丛书》等。另外,在海内外50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

书籍目录

英译者序言 感谢 引言 德国的科学 第一讲推理科学 第二讲实验科学 第三讲历史科学 第四讲秩序和明晰·结论 对德国的科学的若干反思 德国的科学和德国人的德行 索引 附录迪昂——在坎坷中走向逻辑永恒 中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德国的科学》的章节是:德国科学(推理科学、实验科学、历史科学、秩序和明晰性:结论),对德国科学的一些反思,德国科学和德国人的美德。

作者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德国的科学》是皮埃尔·迪昂重要的代表作,其篇幅不大却涵盖科学哲学、历史哲学、科学编史学、科学思想史诸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迪昂关于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价值、科学文化和科学史理论的深入思考。从标题上看,他仿佛是针对德国而言的,实际上论述的是整个科学或世界科学,而不是狭隘的地方科学。


 德国的科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您还没资格瞧不起“门修斯”书评人乔纳森曾在豆瓣上就《哈钦斯的大学》汉译本写短评说:“译得尚可,不过译者在后记里说什么‘我非常痛恨不负责任或不合格的译者糟蹋好书’,也没多大必要,此书有几处误译也挺明显的罢。”的确,身为译者,这么说话在策略上是有欠考虑的。因为你译得好也就罢了,若是译得不好,又对中国翻译界的现状痛心疾首一番,就会有输球又输人的风险。《哈钦斯的大学》还算幸运,能被乔纳森评为“译得尚可”,可见已基本过关。不过,本文要谈的李醒民的译作就没这种好运了。  李醒民1945年生人,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员,《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常务副主编,翻译过至少十五种科学哲学名著,写过十八本科学哲学专著。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醒民曾以《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一书与“走向未来丛书”一道成名。笔者当时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但也跟在家里大孩子的后边看过这本书。谁都有幼稚无知的时候,方舟子先生都曾相信严新是气功大师,笔者也没怀疑过李醒民是个不错的学者。直到最近读完他翻译的迪昂(Pierre Duhem, 1861-1916, 又译杜恒)著《德国的科学》,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迪昂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与马赫(Ernst Mach)、彭加勒(Henri Poincaré)等人一起被视作逻辑实证论等现代科学哲学学派的先驱。由于年轻时公开批评质疑法国科学界大佬贝特洛(Marcelin Berthelot)的学说,再加上他不合时宜的天主教信仰,迪昂终生遭到“贝家军”排斥与放逐,无法在巴黎安身,只能漂泊外省,先是在里尔大学(1887-1893)和雷恩大学(1893-1894)教书,最后落脚于波尔多大学(1894-1916)。《德国的科学》(La science allemande, Paris: Hermann, 1915)来自1915年2、3月间迪昂面对波尔多大学天主教学生联合会所作的四次演讲,包含了他对德国科学某些弊端的批评。虽然书中充满了“德国人如何”、“法国人如何”的表述,使其染有“本质论”的臭味,但如果聪明的读者去掉“德国”、“法国”二词,只看成是对“人”不同精神方面的论述,此书还是可以给人带来很多启发的。所以在七十多年后,莱昂(John Lyon, 天主教哲学研究者,曾翻译法国哲学史家吉尔松的著作数种)还会将其英译出版(German Science, La Salle, Illinois: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1991),并请著名科学史家、本笃会神父雅基(Stanley L. Jaki,1924-2009;他是迪昂传[Uneasy Genius: The Life and Work of Pierre Duhem, 1984]的作者)写导读推荐。李醒民译本就是根据莱昂英译本重翻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编入新一辑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  英译本只有薄薄的136页,但是汉译本却有274页,译文(包括索引)只占168页,剩下的一百多页是李醒民写的《迪昂——在坎坷中走向逻辑永恒》(第169-268页)和“中译者后记”(第269-274页)。他在后记里一边总结译书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四大条件(外文驾轻就熟,中文功底厚实,具备专业知识,做过相关研究),一边痛批中国翻译界“呈露出不尽(如?)人意甚至粗制滥造之处”,“近一二十年,这种猥獕窳劣简直达到不堪入目、无以复加的地步”,而“门修斯”和“常凯申”就是这种乱相的典型。可是,我却发现他这本《德国的科学》几乎每句都有问题,真正是粗制滥造的典型,实在没资格看不起人家“门修斯”和“常凯申”。下面就从李译《德国的科学》里挑最明显的例子(学术部分免谈)批评一下。  李译开篇就错。莱昂写的英译序第1页(以下页码均指汉译本)出现这么一句神译:“……日耳曼的科学是科学女仆的平底鞋(scientia germanica ancilla scientiae gallicae)……”这个拉丁语句子直译就是“德国科学(scientia germanica)是法国科学(scientiae gallicae)的婢女(ancilla)”,哪儿有什么“平底鞋”呀!就这种made in China式的制造破鞋的水平还敢翻译迪昂,给人家提鞋都不配吧!  李醒民号召大家要“严肃对待翻译工作,自始至终认真负责”,但他自己却既不严肃也不认真。还是上边的拉丁语句子,本来是出现在原文112页,莱昂在译序中注明是引用自这里。汉译本将出现在原文112页的句子翻成“日耳曼人的科学是高卢人的科学的女仆”(146页),意思倒是翻对了。那前边怎么就成“平底鞋”了呢?汉译者有没有去严肃认真地校对啊?  莱昂英译序第3页“如果他无论如何喜欢这个临时的、普通的译者的话”(if he is in any way like this odd, general translator),“like”在这里是介词“像……一样”的意思,不是动词“喜欢”,否则就不会有前面的“is”了。类似错误还有不少,证明李醒民的英文根本不过关。  莱昂谢词第5页“在介入的岁月里”,原文是“over the intervening years”,很简单的一句“在中间过去的若干年里”,李醒民只知道“intervene”有“介入”之义,不知道还当“发生于其间”讲。  同页“我感激这个向他(按:指雅基)进贡的机会”(...and I am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of paying this tribute to him),完全是胡译。莱昂欠雅基钱吗,还得向他“进贡”?“pay tribute to”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向某某致敬”,全句应译“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他表达敬意”。  雅基导读第10页“对基督教格言的释义”,原文是“to paraphrase a dictum of Chesterton”,李醒民居然把著名天主教作家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的姓看成了“基督教”,这是啥眼神儿!  同页“爱因斯坦是独特的”,原文是“Einstein to be specific”,“to be specific”是表示强调的短语,全句应译“特别是爱因斯坦”或“尤其是爱因斯坦”。这个短语隔两页又出现了,李醒民翻成“特别是”(12页),这回却又译对了,真是莫名其妙。  13页“阿贝·贝热罗”,原文Abbé Bergereau中,Abbé 是“修道院院长”或“神父(尊称)”的意思,并非人名的一部分。  14页“那恐怕是可能的最坏描述的内战……被卷入‘可能的最坏描述’”(That would be a civil war of the worst possible description...engaged in a war “of the worst possible description”...),译文不对。李醒民根本不知道“description”除“描述”外还有“种类”的意思。  16页“迪昂对历史的敏锐兴趣”(...Duhem's keen interest in history...),李醒民只知道“keen”有“敏锐”之义,不知道它还有“浓烈”的意思。“兴趣”只能是“浓烈”的。  17页“他肯定不是那类法国人,这些人被诺贝尔奖接受者之中的极少数法国科学家弄得心烦意乱”(He certainly was not the kind of Frenchman who is upset by the rarity of French scientists among recipients of Nobel Prizes),译文有误,应译“他(迪昂)可不是那类会为诺贝尔奖得主中只有很少法国科学家一事而烦心的人”。  19-20页“一个想法也许是关于迪昂想写的另一本书,尽管因他的逝世没有插进来”(One thought would be about still another book that would have been written by Duhem had his death not intervened),又见老朋友“intervene”,但这里却不是它出了问题。李醒民大概只背过半本英文文法书,不知道这句里的“had his death not intervened”是一个倒装的条件句,相当于“if his death had not intervened”,应译“如果不是他突然去世”,而不是什么狗屁不通的“尽管因他的逝世没有插进来”。  第一讲《诸推理科学》(The Sciences of Reasoning,指数学诸分支)33页“维尔斯特拉斯的纪律”,原文是“维尔斯特拉斯的门徒”(the disciples of Weierstrass),李醒民误将“门徒”(disciple)看成“纪律”(discipline)。同页“的确,施瓦茨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赢得无错误的保证”(Schwartz, it is true, purchases this impeccable security at the price of extreme minuteness),可惜原文没有“极其微小的代价”这种意思。李醒民只知“minute”有“微小”之义,不知道它在这里当“细心、缜密”讲。  40页“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的鹄的”,原文说的却是《实践理性批判》(This is the object of 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李醒民又走神了。  42页“……几何学家具有的推理习惯的方法”,译文不通,原文是“几何学家习惯上的推理方法”(the methods of reasoning customary with geometricians)。  同页“他们摒弃了实践的确实性和常识授予的证据的最后记忆”(They have relinquished practical certitude, the last remembrance of the evidence which common sense confers),李醒民把后半句“the last remembrance of the evidence which common sense confers”错误地理解成“practical certitude”的并列结构,所以加了一个“和”字,根本没搞清楚它是进一步说明“practical certitude”的同位语。  43页脚注1说德国中世纪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Nicolas of Cusa, 1401-1464)“生于摩泽尔的屈埃斯”,原文“at Cues, on the Moselle”,说的是他生于Moselle河畔的Cues(该词拉丁语化后就成为Cusa),李醒民没有想到Moselle在这里是河名,误注为“法国的一个省”。  同页“系列中的圣彼得”,原文是“St. Peter-in-Chains”,其实是罗马一座教堂的名字。  同页脚注1将重用库萨的尼古拉的教皇尼古拉五世(Nicolas V,1397-1455年)的生卒年标为“?-1333”,在位年注成“1328-1330”。李醒民就不想想,一个十四世纪初就圆寂的教皇,怎么会同十五世纪初出生的库萨的尼古拉扯上关系呢!  同页“我们也把使圆呈正方形的尝试归功于他,这在没有精巧装置的情况下是做不成的”(We also owe to him an attempt at squaring the circle which is not without ingenuity),所谓“使圆呈正方形”(squaring the circle)应该是“作(或求)一与已知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在数学上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所以该词组还有一个引申义是“做不可能的事”),李醒民译著了一辈子科学哲学方面的书,居然不能恰当地翻译这个词组。“is not without ingenuity”是用双重否定说库萨的尼古拉在作(或求)一与已知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方面的尝试“不无创造性”,哪儿说到什么“精巧装置”啦。  第二讲《诸实验科学》(The Experimental Sciences,指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46页引帕斯卡的话“……人们就充分地看见这些原理,而且从明白得几乎不可能逃脱注意的原理出发,竟然错误地推理,这样的人的心智必定是非常不精确的”(...one sees the principles fully, and one must have a quite inaccurate mind who reasons wrongly from principles so plain tha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hat they should escape notice),好玩的是这段话后来迪昂又引用了一次,按说汉译本为了译文统一直接copy就行了,但李醒民没认出来是同一句话,结果又给重新译了一遍,译文完全不同:“……人们充分地看见原理,对于这些想要逃脱注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原理,这种心智却显然从原理错误地推理,可见人们必定具有十分不准确的心智。”(50页)  52页“普林策·冯·比洛”,原文是“Prince von Bülow”,指德国首相Bernhard von Bülow(1849-1929)。他曾被封为亲王(Fürst),英文就是Prince,不能音译成“普林策”。“普林策”再加上前边提到的“阿贝”,“门修斯”和“常凯申”家族又多了几个新来的小兄弟。  53页“正是呈现数学的罩衣,没有把它的决定的授权给予物理科学”(Just taking on a mathematical vesture does not give to a physical science its definitive investiture),“just”在此处不是“正是”的意思,而是“只是,仅仅”,应译“仅仅披上数学的外衣,并不会给任何一门物理科学授予其最终的权力”(姑且这么译,肯定是不好的)。  58页“化学平衡的数学理论听任他的双手使之完备”,什么叫“听任……使之完备”?原文是“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hemical equilibria left his hands almost complete”,应译“有关化学平衡的数学理论几乎是他(按:指美国科学家J. Willard Gibbs,热力学中“吉布斯-迪昂方程”就是以他和迪昂的名字命名的)一手完成的”。  第三讲《诸历史科学》(The Historical Sciences,指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68页:“它具有的日期是它显示的签署,而不是事后由某个遗忘者或无知者添加的签署吗?”(Was the date it bears, the signature it exhibits, not added after the fact by some forger or some ignoramus?)其实这句话问了两个并列的问题,就是它(某一古代文献)上面的年(the date it bears)和款(the signature it exhibits),难道不是某作伪者(forger,汉译本翻成“遗忘者”,误)或无知之徒(ignoramus)所妄加的吗?李醒民将“Was the date it bears, the signature it exhibits”在文法上看成一句话,结果弄成不通的“它具有的日期是它显示的签署”。  72页“因为人、他的问题,太复杂了”(...because man, its subject, is too complex...),李醒民把“its subject”误解成“man's subject”(人的问题),其实“it”指前文提到的“history”,所以“its subject”指的是“history's subject”(史学的主题),人是史学的主题。  73页“而且这将是自由的”,原文是“and this will is free”,李醒民马虎,将主语“意志”(will)误看成将来时助动词“will”(将是)。  75页“所告诉的真理”,原文是短语“truth to tell”,其实就是很简单的“说实在的”、“说真的”,类似的表述还有“to tell the truth”和“if truth be told”。李醒民看不起外语系毕业的学生,认为他们翻不了学术著作,但人家学生肯定不会把“truth to tell”以及上边提到的“to be specific”这样的短语译错。  78页引史学家德·库朗热(Fustel de Coulanges;李醒民在很多地方都误写成Coulangges,如68页脚注1,74页脚注1,75页脚注1,79页脚注1)的话“德国人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实际的人。他想使他的学问服务于某一事业,具有一个目标,投合本国所好”(The German is a practical man in all things. He wants his erudition to serve some cause, to have a goal, to hit home)。其中“投合本国所好”,原文是“to hit home”,意思是“击中要害”或“说到点子上”,译者理解成“投合本国所好”,显然不对。这句话在汉译本85页又引了一次“德国人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实际的人。他想用他的博学服务于某些事业,他想有某种目标,他想在某处击中要害”,值得注意的是这第二次出现的引文的英译文(The German is a practical man in all things. He wants his erudition to serve some cause, have some goal, strike home somewhere)与前面的引文略有不同。检法文原本,两处引文完全一样(L' Allemand est en toutes choses un homme pratique; il veut que son érudition serve à quelque chose, qu'elle ait un bait, qu'elle porte coup),可见英译本的统稿工作做得也不是特别彻底。把“hit home”换成“strike home”后,李醒民倒是翻对了。  81页“奥诺雷的奥坦是德国的”,大误。原文是“奥坦的奥诺雷是一德国人”(Honorius of Autun was a German),李醒民把人名奥诺雷(Honorius)和地名奥坦(Autun)写反了。  同页“自从奥诺雷的奥坦是德国的以来,它只是留下决定在德国的这个城镇授予他以高贵的出身”,大误特误。作者的意思是,既然奥坦的奥诺雷是一德国人,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考定他在德国出生的城镇了(Since Honorius of Autun was a German, it only remains to determine the town in Germany which gave him birth)。李醒民不仅继续把“Honorius of Autun was a German”译错,而且根本不知道“since”除了“自从”之外,另有“因为、既然”等义。很简单的“他出生的(城镇)”(...gave him birth),也被翻成复杂的“授予他以高贵的出身”。  同页“毫无疑问:奥诺雷的奥坦出自雷根斯堡”(It is beyond doubt: Honorius of Autun was from Ratisbon),李醒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作者说的是“奥坦的奥诺雷”,而非“奥诺雷的奥坦”。借用“中译者后记”的话,我估计“连译者自己事后面对不知所云的译文,恐怕也会瞠目结舌的”。  82页“我们可以不处理一种中世纪的伪名吗”(Might we not be dealing with a sort of medieval pseudonym),译文不通。原文是反问句,意思是“难道我们处理的不是中世纪假名伪托的一个例子吗”。  82-83页“尤利乌斯·恺撒的《评论文章》……《评论文章》最近的德文版”,原文是“Julius Caesar's Commentaries...Recent German editions of the Commentaries”,汉译者所谓的《评论文章》(Commentaries)其实是恺撒《高卢战记》(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一书的略称。这算不算“中译者后记”里说的“胡猜瞎蒙”?  83页“他们不可能是真诚的”(They couldn't be genuine),原文的“they”不是指人,而是指上下文提到的《高卢战记》中的一些由于不利于论证阿尔萨斯和洛林自古就是德国领土,从而被德国学者有意遮掩,声称是“伪造”(apocryphal)的文字。既然不是指人,所以“genuine”就不能译为“真诚的”,而该翻成“真实的”。  84页“公理在自身之内浓缩一切东西,致使由智力的微妙使之敏锐的常识能够发现有关的真理”(The axioms condense in themselves everything that common sense, sharpened by subtlety of intellect, has been able to discover concerning truth),这段译文“读起来佶屈聱牙,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借用“中译者后记”语),完全是因为李醒民没搞清句法。其实“that”后面的分句都是修饰“everything”的,也就是常识(common sense)关于真理(concerning truth)所能发现的“everything”,根本没有表达“致使”这样因果关系的意思。“中译者后记”里说的“这样的译文,连译者自己都懵懵懂懂,读者怎么能弄清楚是什么意思?译者‘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正好可以回赠李醒民本人。  85页“……德国人在手头、在犯下罪行的时候总是有公理……”(...the German has always at hand, at the moment of committing a crime, the axiom...),李醒民没理解全句句法,以为“at hand”和“at the moment”是并列结构,其实“(have)at hand”意思上是同后面的“the axiom”连在一起的,应译成“……德国人在犯下罪行时,总是公理在握……”。  第四讲《秩序和清晰·结论》(Order and Clarity.Conclusion)86页“从头到尾,他熟练地指挥乐队演奏乐曲的复杂内容”,原文是“He conducted himself skillfully through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usic”。李醒民一见“conduct”就往“指挥(乐队)”上想,却没注意原文是“conduct oneself”,多了一个“oneself”,译成“指挥”肯定不对。而且,汉译者还忘了原文说的“他”只是一个“音乐会听众”(concert-goer),请问“音乐会听众”怎么会去“指挥乐队演奏乐曲”呢?  87页“在这个例子中,直觉心智将启发数学家(géométré),这些命题中的哪一个是最自然的,从而是最佳的”(The intuitive mind, in this case, will suggest to the mathematician [géométré] which of these dispositions is the most natural, and therefore the best),原文“disposition”在这里是“排列、布置、配置”的意思(意思等同于原文上一句出现的“arrangement”),李醒民误看成“proposition”(命题),导致全句译错。  90页“……从而剥夺它的最综合的理论之一的分析和他们最有影响的辅助手段之一的天体力学和物理学”(...thus depriving analysis[l'Analyse] of one of its most comprehensive theories, and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one of their most potent aids),全翻错了,应译“……于是从解析(analysis,不应译成“分析”)那里夺去了它涵盖面最广的理论之一,从天体力学和物理学那里夺去了它们(不是“他们”)最有力的帮手之一”。  91页“……他的分析天才在这些问题中为它的力量的运用和它的多产的证据找到这样的不可思议的机会”(...in which his analytical genius had found such marvellous occasions for the exercise of its force and the proof of its fecundity),李醒民完全没搞清文法关系,应译“他(文中指彭加勒)在解析上的天赋在这些问题中找到了可以发挥其力量的大好机会,以及对其创造力的证明”。  同页“例如,夏尔·埃尔米特用类似于他把它们本身专门用于研究电和磁的程序,处理双周期函数理论”(Charles Hermite, for example, dealt with the theory of doubly periodic functions by procedures familiar to those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familiar”是“熟悉、通晓”之意,李醒民大概把它当成“similar”了,所以错翻成“类似于”。  95页“这样的做法不是根据吕埃·德于尔姆(the Rue d'Ulm)的习惯”(Such was not the custom of the Rue d'Ulm),“the Rue d'Ulm”是巴黎一条街道的名字,即乌尔姆街(“rue”是法语的“街道”),为巴斯德实验室所在地(原书上下文就是讲一则巴斯德实验室的掌故),汉译者根本没查,也好意思在“后记”里批评别人把地名翻得莫名其妙。  96页“他将不注意通过出色的宽舒激起基本观念的技艺……”(He will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setting essential ideas off by brilliant relief...),译文不通。其不通之故主要在于用“宽舒”去译“relief”,却不知“relief”在这里是“轮廓分明、对比鲜明”的意思。其实这只要看句中用了“set off”(意为“通过对比使突出,衬托出”)就能知道的,可惜汉译者选取了“set off”的“激起、引起”这一义项。  同页“在与直觉心智有关的问题中,它的数学分割的刚性使它拒绝智慧”(The inflexibility of its mathematical style in matters which relate to the intuitive mind gives it the air of wisdom),完全不知所云。首先,“分割”应为“风格”(style)的笔误。其次,“give the air”固然有“拒绝”的意思,但这里却是“give something the air of”这样的搭配,意思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102页“在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碰到那些傲慢放肆的人,这样的人断言,在他们面前人的智力处在它的幼稚阶段,它只是随他们留下它的控制”(In every age one comes across those presumptuous persons who affirm that, before them, the human intellect was in its infancy, and that with them alone it has left its apron-strings behind),大误。“在他们面前”(before them)应译“在他们以前”,因为后面提到“处在它的幼稚阶段”(in its infancy),可见是时间关系。最后的“left its apron-strings behind”,直译是“把围裙带(apron-strings)抛在身后”,引申义是摆脱依靠走向成熟独立。李醒民所翻“留下它的控制”,大概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通过校读李译《德国的科学》,我有一个“见微知著”(李醒民曾编过一本《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的觉悟,那就是我怀疑李醒民以前出版的十五种译作,尤其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下述九种作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彭加勒的《最后的沉思》《科学与假设》《科学与方法》和《科学的价值》,马赫的《认识与谬误》和《科学与哲学讲演录》,奥斯特瓦尔德的《自然哲学概论》,迪昂的《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皮尔逊的《科学的规范》。同时我也怀疑李醒民编著的十八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专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那本由台湾出版的厚达510页的《迪昂》。希望熟悉外文并兼通科学哲学的人能一起将这些书彻底调查一番。如果它们都是像《德国的科学》这样错误百出,那就会是出版李译的各家出版社,尤其是商务印书馆的一大学术丑闻了。(附记:感谢老友周运从国家图书馆帮忙复印《德国的科学》英译本)[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3/9/29/1076293.shtml]
  •     读过译者翻译的彭加勒,基本可以看懂,但这本“德国的科学”咋就翻成这样?估计是彭加勒以前有不少汉译本,译者拿来参考过,但杜恒这本没汉译本,所以这回就露馅了。=================李醒民,男,1945年10月生于西安市户县。196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被破格评聘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退休教授。先后被聘任为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广西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学术界》、《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论坛》、《湖南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学术委员会或编辑委员会委员。著有《激动人心的年代》、《两极张力论·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科学的革命》、《理性的沉思》、《理性的光华》、《彭加勒》、《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马赫》、《伟大心智的漫游》、《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迪昂》、《爱因斯坦》、《皮尔逊》、《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纵一苇之所如》、《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论:科学三维世界》等。译有(英、日、俄)《列宁与科学革命》、《科学的价值》、《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讲座》、《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最后的沉思》、《科学的智能》、《科学的规范》、《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认识与谬误》、《自然哲学概论》、《科学与方法》、《科学与假设》、《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霍金与上帝的心智》等。主编有《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三原色丛书》、《哲人科学家丛书》、《科学思想文库》、《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中国科学哲学论丛》、《科学方法丛书》、《中学生科学素养丛书》、《科学文化随笔丛书》、《见微知着——中国学界学风透视》等。另外,在海内外90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被英国、美国、印度等国传记研究中心收入有关国际人名辞典。其学术成就在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赢得同行专家的好评。而且,也受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学者的重视和引用,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术讲座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概览、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及当代意义学术成果李醒民教授著译全目(一)著 作(18本)1. 李醒民:《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1984年6月第2版,iii+31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哲学)2009年9月第1版,vx+289页。2. 李醒民:《两极张力论·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vi+135页。3. 李醒民:《科学的革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268 页。4. 李醒民:《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ix+323页。5. 李醒民:《理性的光华——哲人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1996年5月第2次印刷,viii+185页。台北:业强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154页。6. 李醒民:《彭加勒》,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1月第1版,vi+316页。7. 李醒民:《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1997年7月第2次印刷,iv+253页。8. 李醒民:《马赫》,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1月第1版,xvii+412页。9. 李醒民:《伟大心智的漫游——哲人科学家马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viii+317页。10.李醒民:《人类精神的又一峰巅——爱因斯坦思想探微》,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242页。11.李醒民:《迪昂》,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0月第1版,xiii+510页。12.李醒民:《爱因斯坦》,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4月第1版,xii+59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4月第1版,ix+498页。13.李醒民:《皮尔逊》,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10月第1版,vi+357页。14.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viii+522页。15.李醒民:《纵一苇之所如》,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xiii+293页。16.李醒民:《中国现代科学思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xiv+354页。李醒民:《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文化讲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x+565页。李醒民:《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上卷、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x iii+1354页。(二)译 著(15本)1. [俄] Б.М.凯德洛夫著:《列宁与科学革命·自然科学·物理学》,李醒民、何永晋译,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viii+466页。2. [日] 广重彻著:《物理学史》,李醒民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ix+645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的价值》,李醒民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xiv+543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的价值》,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166+xiii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的价值》,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5月第1版,xiv+177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的价值》(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第1版,xiv+183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的价值》(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哲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第1版,xiv+183页。4. [印] B.N.戈什著:《科学方法讲座》,李醒民译,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190+ viii页。5. [美] Q.内森、H.诺登编:《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上),李醒民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x+440页。[法] H.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第1版,viii+138页。 [法] H.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第1版,viii+138页。[法] H.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xiv+154页。[法] H.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哲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第1版,xiv+154页。7. [英] H.布朗著:《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xi+208页。8. [英] K.皮尔逊著:《科学的规范》,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xii+410页。[法] P.迪昂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ix+375页。 [法] P.迪昂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1月第1版,xxx+434页。[奥] E.马赫著:《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x+472页;2003年7月第2次印刷。[奥] E.马赫著:《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10月第1版,xv+528页。[奥] E.马赫著:《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第1版,xiii+528页。[奥] E.马赫著:《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哲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第1版,xiii+528页。[德] W.奥斯特瓦尔德著:《自然哲学概论》,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xiv+151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方法》,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vii+206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方法》,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第1版,xii+219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方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第1版,xvi+219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假设》,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xiv+183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假设》,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第1版,xxxii+195页;2008年9月北京第2次印刷。[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假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xxxiv+206页。[法] H.彭加勒著:《科学与假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哲学),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xxxiv+206页。14.[英] P. 科尔斯著:《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兴起》,李醒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xxxviii+101页。15.[英] P. 科尔斯著:《霍金与上帝的心智》,李醒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xxxviii+133页。(三)论文、短论及其他(略)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法国明晰,立足常识;德国严谨,不惧与常识冲突。
  •     现代的科学概念,主要是经验—实证主义的科学概念,也就是自然科学的概念。这本书有助于另一种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极为重要的“科学”概念。这就是科学的科学概念。
  •     垃圾翻译
  •     可以翻翻的书,开阔视野。
  •     翻译不再吐槽。看了前面的演讲部分感觉和吞了苍蝇一样,对迪昂的三观产生严重怀疑。不过后两部分略好些,有些观点倒是一针见血。大致综合一下勉强三星吧。
  •     错误百出的译文,先把不重要的贴网上,重要的留着。
  •     译的真是一塌糊涂
  •     翻译有瑕疵,李醒民关于迪昂的传记式附录几乎将迪昂完美化了,几乎看不到缺点,对他的攻击以及他参与的是非争论也都是别人的错。而迪昂的4次演讲和两篇文章差不多只占本书的一半,有些闪光和极具启发的观点,总之还是有收获的。
  •     适合对西方科学及英法德国民性格有一定了解的人阅读,否则将会不知所云。
  •     很多精彩的议论。
  •     肯定不是盗版书,但是经各位一分析,其实译者也值得商榷呀。
  •     李大师是真大师 后记还好心教我们应该怎么翻译 还写了好几首古体诗. 我只想说 这种题材的书 这样子去处理 读者真的是抓不住任何东西的. 更何况 原作还算是有些用的参考资料.
  •     翻译拉低了本书的价值,主要读了第三讲,因为翻译弄的云里雾里。
  •     法国科学和德国科学精神互补;物理理论没有孤立实验检验而是体系之间的区别;西方物理学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定性研究;一个是近代西方定量研究,两者研究都需要重视,不能偏废:其实就是定性的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数学偏微分方程的解的研究表示:一个是定性分析----值的范围和估计;一个是定量表示(积分,级数,多项式。。。。)。最重要的是物理理论的结构的设计:1.简单的物理性质--组合---测量系统连接;2少量的原理和假设--基本推理前提;3.数学分析法--把假设和原理联系起来;4.从假设得到推论,并翻译成为各种关于物理性质的语言。很喜欢这本书的文笔,感人让人有新的冲动不要相信那些老生常谈的话:我们与我们的祖先截然不同的思考,而且比他们更正确的思考。科学知识虽然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其中的推理技艺没有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